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年@大湾区,背后有何深意?

“大湾区人”们,咱又双叒叕上热搜啦!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被@了两次。

连续八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种骄傲与幸福,身在大湾区的你我感受最为深切。

今年,大湾区建设还迎来一个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这对于共同经历、见证这段时光的“大湾区人”,同样意义非凡。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湾区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下一个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如何与大湾区一起成长?

深中通道。南方+记者 石磊 摄

深中通道。南方+记者 石磊 摄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要知道,大湾区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事并不新奇,但其中释放的信号,值得细细品味。

从“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如今“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历年报告中的一字一句,记录下大湾区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的成长轨迹。

值得注意的是,“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并非首次提出。

早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要求,“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不难看出,一开始大湾区就被寄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翻开世界版图,号称“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对内带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与变革。

剑指世界第四大湾区,5年来,中央每年都有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重磅政策出台,既有重大合作平台的规划政策文件,也有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一以贯之、积极稳妥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大湾区的五年“成绩单”

“大湾区的发展一日千里。”

今年,一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如是说。

从成为“动力源”、打造“第一梯队”,到支持“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表述上的变化,背后是近些年大湾区的迅猛发展、融合聚变。

先来看“硬实力”。在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介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从超10万亿元到13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国11%的GDP。

再来看“向心力”。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约6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2700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人才签注、利率“互换通”等政策落地实施,机制“软联通”让三地居民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去年,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的一句“我是大湾区人”引起强烈共鸣,身份认同的自然流露,道出大湾区城市“9+2>11”的密码。

最后来看“吸引力”。一场场“湾区之约”,引得跨国巨头、投资项目纷至沓来。以2023年为例,从3月的“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5月的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6月的第十九届文博会,10月的第134届广交会,到11月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场场客商云集,盛况空前,成绩耀眼。活跃跃的人气带来蓬勃的朝气、兴旺的财气。

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正如刘结一所说,今日之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

“湾区人”的新年新期待

新年伊始,“湾区元素”频频在朋友圈刷屏——

龙年央视春晚上,尽显岭南武术“力”与“美”的舞剧《咏春》,历史悠久的潮剧,歌曲中让人嘴馋的广东美食,为这道“文化大餐”增添浓浓粤味;

3月1日零时起,横琴正式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开启崭新篇章,两地居民的生活也迎来新变化,有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开始“带饭上班”;

3月4日起,香港乘客使用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广州地铁乘车码,即可乘坐广州公共交通和佛山地铁。

横琴口岸。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横琴口岸。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更便捷的“联通”正加快实现:深中通道今年即将全面建成通车,届时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等大基建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湾区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同样作为“湾区人”,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大湾区的代表、委员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新期待: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最热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带来的多件建议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他呼吁加快布局绿色算力网,培育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明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希望,可以借此次全运会契机,

推进“体育湾区”建设,并联合申办2031女足世界杯,打造国际盛事湾区的名片。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莫志伟带来关于促进琴澳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希望帮助它们分享更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红利。

……

此时此刻,朝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目标,一个活力四射的大湾区正在加速奔跑。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年@大湾区,背后有何深意?
南方+ 2024-03-06 07:55

“大湾区人”们,咱又双叒叕上热搜啦!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被@了两次。

连续八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种骄傲与幸福,身在大湾区的你我感受最为深切。

今年,大湾区建设还迎来一个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这对于共同经历、见证这段时光的“大湾区人”,同样意义非凡。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湾区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下一个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如何与大湾区一起成长?

深中通道。南方+记者 石磊 摄

深中通道。南方+记者 石磊 摄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要知道,大湾区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事并不新奇,但其中释放的信号,值得细细品味。

从“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如今“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历年报告中的一字一句,记录下大湾区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的成长轨迹。

值得注意的是,“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并非首次提出。

早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要求,“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不难看出,一开始大湾区就被寄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翻开世界版图,号称“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对内带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与变革。

剑指世界第四大湾区,5年来,中央每年都有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重磅政策出台,既有重大合作平台的规划政策文件,也有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一以贯之、积极稳妥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大湾区的五年“成绩单”

“大湾区的发展一日千里。”

今年,一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如是说。

从成为“动力源”、打造“第一梯队”,到支持“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表述上的变化,背后是近些年大湾区的迅猛发展、融合聚变。

先来看“硬实力”。在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介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从超10万亿元到13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国11%的GDP。

再来看“向心力”。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约6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2700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人才签注、利率“互换通”等政策落地实施,机制“软联通”让三地居民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去年,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的一句“我是大湾区人”引起强烈共鸣,身份认同的自然流露,道出大湾区城市“9+2>11”的密码。

最后来看“吸引力”。一场场“湾区之约”,引得跨国巨头、投资项目纷至沓来。以2023年为例,从3月的“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5月的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6月的第十九届文博会,10月的第134届广交会,到11月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场场客商云集,盛况空前,成绩耀眼。活跃跃的人气带来蓬勃的朝气、兴旺的财气。

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正如刘结一所说,今日之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

“湾区人”的新年新期待

新年伊始,“湾区元素”频频在朋友圈刷屏——

龙年央视春晚上,尽显岭南武术“力”与“美”的舞剧《咏春》,历史悠久的潮剧,歌曲中让人嘴馋的广东美食,为这道“文化大餐”增添浓浓粤味;

3月1日零时起,横琴正式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开启崭新篇章,两地居民的生活也迎来新变化,有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开始“带饭上班”;

3月4日起,香港乘客使用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广州地铁乘车码,即可乘坐广州公共交通和佛山地铁。

横琴口岸。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横琴口岸。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更便捷的“联通”正加快实现:深中通道今年即将全面建成通车,届时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等大基建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湾区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同样作为“湾区人”,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大湾区的代表、委员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新期待: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最热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带来的多件建议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他呼吁加快布局绿色算力网,培育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明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希望,可以借此次全运会契机,

推进“体育湾区”建设,并联合申办2031女足世界杯,打造国际盛事湾区的名片。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莫志伟带来关于促进琴澳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希望帮助它们分享更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红利。

……

此时此刻,朝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目标,一个活力四射的大湾区正在加速奔跑。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