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3年,市民政局以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坚持服务导向、基层导向、问题导向,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责主业,在养老、托幼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高宏伟表示,2024年,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要抓保障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小事办实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多亏了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让我哥哥能够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也让我们对生活更有信心!”
借住在香洲区前山街道逸仙社区弟弟家中的吴伯,是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吴伯的弟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吴伯除了每月可以领取近2000元的供养金外,还连续两年都收到了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发放的慰问金。
2023年,珠海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连续12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221元/人/月,惠及3652户、5594人。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各类民生保障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以来,我市加快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通过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15.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735人次。
“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是2023年珠海市“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全力保障流浪遇困人员多元求助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2023年,“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已助力29名离家多年的流浪露宿人员回归家庭,7名人员稳定就业。2023年,全市共寻亲成功229人,先后派出308名工作人员护送145人返乡,行程近9万公里,与15家社会志愿组织成为爱心合作伙伴。
同时,我市去年还印发了《珠海市社会救助惠民政策清单》,梳理全市22个部门104项惠民服务事项,让老百姓明明白白享受幸福清单。依托省底线民生信息化核对管理系统,确保救助对象精准认定和救助结果公平,实现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0%通过社保卡发放。
建立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帮扶对接机制,搭建社会组织与镇(街道)慈善资源精准合作共建平台,27家爱心社会组织(13家慈善组织、4家公益类社团和10家其他类社会团体)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与24个镇街结对,首批开展的项目有56个,包括12个助学类项目,11个慰问类项目,10个公益活动类,6个助老类项目,5个技能培训类,4个应急培训类,以及工程建设、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助医等类型项目,打造了“无忧银龄”“新春送温暖”等多个常态化慈善项目,筹集善款近300万元,开展67场(次)各类爱心帮扶活动,惠及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10000人次,提供上门服务超200余次,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珠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慈善新动能。
实事办好
创新养老托幼服务
“这里环境又好,又卫生,我都来吃好几次了。”
2023年9月20日上午,市民政局在香洲区翠香街道优特社区餐厅举办全市首批8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授牌活动,前来就餐的长者李婆婆对这里的就餐环境颇感满意。
2023年,为贯彻落实省、市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的要求,市民政局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扩容提高“长者饭堂”助餐供给和服务质量,通过“公益化+市场化”提质增效建设,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用餐体验更好的要求。截至2023年底,首批8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已为约1.4万人次户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助餐服务。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2023年,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养老托幼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100%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国家要求的工作任务;率先在全省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组织摸排并建立10068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库,精准开展关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中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任务,获得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充分肯定。此外,我市还率先在全省完成居家养老立法并制定配套制度,高质量完成我省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养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建设,将斗门区社会福利中心转型为独立的“斗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挂牌成立14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为58.33%;全面梳理形成《珠海市需协调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项清单》,制定出台民政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工作指引,推动卫健、教育、公安等部门形成保护合力,开展“珠海未保”主题活动逾30场。
2023年10月21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计划,全国首个儿童福利机构市场化保护性就业项目——“初选圆梦号”餐车正式营业,这是儿童福利事业迈出的一小步,却是孩子们实现梦想、享有“发展权”的一大步。
难事办妥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2023年,市民政局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联合市发展改革局印发《珠海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联合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印发《珠海市加强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方案》,推动各区选取试点村(社区)建立村(社区)组织动员体系;强化镇(街道)协商和城乡社区协商联动,搭建镇(街道)、城乡社区、小区、楼栋等多层次议事协商平台。香洲区翠香街道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议事协商机构——翠香街道共商共治会,统筹街道辖区各方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以高质量的基层民主协商带动基层治理。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村级组织减负。联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印发《珠海市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优化证明办理流程,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同一套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引。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推动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清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机制牌子,多数村(社区)外部悬挂的标牌标识由10余个清理至6个以下。
此外,市民政局还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提升“双百”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性,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构建与澳门深度对接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澳门社工到珠海执业,推动两地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3年,市民政局以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坚持服务导向、基层导向、问题导向,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主责主业,在养老、托幼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高宏伟表示,2024年,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要抓保障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小事办实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多亏了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让我哥哥能够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也让我们对生活更有信心!”
借住在香洲区前山街道逸仙社区弟弟家中的吴伯,是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吴伯的弟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吴伯除了每月可以领取近2000元的供养金外,还连续两年都收到了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发放的慰问金。
2023年,珠海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连续12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221元/人/月,惠及3652户、5594人。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各类民生保障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以来,我市加快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通过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15.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735人次。
“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是2023年珠海市“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全力保障流浪遇困人员多元求助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2023年,“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已助力29名离家多年的流浪露宿人员回归家庭,7名人员稳定就业。2023年,全市共寻亲成功229人,先后派出308名工作人员护送145人返乡,行程近9万公里,与15家社会志愿组织成为爱心合作伙伴。
同时,我市去年还印发了《珠海市社会救助惠民政策清单》,梳理全市22个部门104项惠民服务事项,让老百姓明明白白享受幸福清单。依托省底线民生信息化核对管理系统,确保救助对象精准认定和救助结果公平,实现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0%通过社保卡发放。
建立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帮扶对接机制,搭建社会组织与镇(街道)慈善资源精准合作共建平台,27家爱心社会组织(13家慈善组织、4家公益类社团和10家其他类社会团体)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与24个镇街结对,首批开展的项目有56个,包括12个助学类项目,11个慰问类项目,10个公益活动类,6个助老类项目,5个技能培训类,4个应急培训类,以及工程建设、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助医等类型项目,打造了“无忧银龄”“新春送温暖”等多个常态化慈善项目,筹集善款近300万元,开展67场(次)各类爱心帮扶活动,惠及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10000人次,提供上门服务超200余次,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珠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慈善新动能。
实事办好
创新养老托幼服务
“这里环境又好,又卫生,我都来吃好几次了。”
2023年9月20日上午,市民政局在香洲区翠香街道优特社区餐厅举办全市首批8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授牌活动,前来就餐的长者李婆婆对这里的就餐环境颇感满意。
2023年,为贯彻落实省、市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的要求,市民政局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扩容提高“长者饭堂”助餐供给和服务质量,通过“公益化+市场化”提质增效建设,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用餐体验更好的要求。截至2023年底,首批8处“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已为约1.4万人次户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助餐服务。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2023年,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养老托幼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100%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国家要求的工作任务;率先在全省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组织摸排并建立10068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库,精准开展关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中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任务,获得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充分肯定。此外,我市还率先在全省完成居家养老立法并制定配套制度,高质量完成我省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养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建设,将斗门区社会福利中心转型为独立的“斗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挂牌成立14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为58.33%;全面梳理形成《珠海市需协调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项清单》,制定出台民政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工作指引,推动卫健、教育、公安等部门形成保护合力,开展“珠海未保”主题活动逾30场。
2023年10月21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计划,全国首个儿童福利机构市场化保护性就业项目——“初选圆梦号”餐车正式营业,这是儿童福利事业迈出的一小步,却是孩子们实现梦想、享有“发展权”的一大步。
难事办妥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2023年,市民政局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联合市发展改革局印发《珠海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联合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印发《珠海市加强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方案》,推动各区选取试点村(社区)建立村(社区)组织动员体系;强化镇(街道)协商和城乡社区协商联动,搭建镇(街道)、城乡社区、小区、楼栋等多层次议事协商平台。香洲区翠香街道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议事协商机构——翠香街道共商共治会,统筹街道辖区各方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以高质量的基层民主协商带动基层治理。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村级组织减负。联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印发《珠海市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优化证明办理流程,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同一套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引。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推动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清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机制牌子,多数村(社区)外部悬挂的标牌标识由10余个清理至6个以下。
此外,市民政局还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提升“双百”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性,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构建与澳门深度对接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澳门社工到珠海执业,推动两地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发展。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