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1月4日,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举行。

这是今年斗门区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聚焦“百千万工程”,做好“一条鱼”。

此前,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分别召开。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本次新闻发布会既是阶段性总结,又是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战前动员、击鼓出征。

2022年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去年11月6日,全省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其中,斗门区、斗门镇及莲江村等32个村榜上有名,斗门区更是作为珠海唯一入选行政区上榜。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斗门区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斗门区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为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展现全体动员、全域作战,全面打响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的新举措新成效,斗门区将围绕“百千万工程”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1月4日,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次新闻发布会主题聚焦三个方面: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打造三产融合新典范,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接下来,斗门区以“1区1镇32村”入选为契机,如何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怎样规划部署、实现目标?这场新闻发布会可谓干货满满,不少规划、举措源于本土实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示范区建设

三步健走不断完善全产业链

加快建设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何为示范区?

示范区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为对象,具有较大产业规模、较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保护水平,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对国内地理标志保护起示范、引领、推广作用的保护地域。

新闻发布会上,斗门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示范区建设规划部署。

近日,由斗门区人民政府承担建设的示范区进入2023年国家获批筹建名单,这是广东省获批筹建的第五个示范区,筹建期为3年(2023年12月至2026年12月),其间将组织开展示范区中期评估、筹建验收、动态调整和交流互鉴。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示范效应的建设模式和改革举措,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示范区的筹建意义不言而喻。

由斗门放眼全国。

进入2023年国家获批筹建名单的示范区,皆为大名鼎鼎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牛栏山二锅头、雨花茶、洞庭(山)碧螺春、绍兴酒、浏阳花炮、凤凰单丛(枞)等。可以说,此次入选示范区,是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一次突破性飞跃。

白蕉镇昭信村白蕉海鲈养殖区。

华丽飞跃的背后,是斗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高质量发展和保护工作。例如,强化品牌培育,着力壮大白蕉海鲈产业主体;突出标准引领,着力增强白蕉海鲈市场话语权;强化协同监管,着力构建地理标志产品一体化、全链条保护格局。

本次新闻发布会认为,通过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白蕉海鲈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效、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政贵在行。斗门区确定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

到2024年12月底,建设和完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三大体系;

到2025年12月底,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提升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力争到2026年6月底,白蕉海鲈总产量达2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者数量达区域生产者总数的70%以上,使用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企业产值达区域内相关产业值的70%以上,白蕉海鲈产业辐射带动全区2个乡镇周边20多个村8万多农民就业,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力争将白蕉海鲈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最具特色、最具规模、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之一。

据介绍,白蕉海鲈全产业链的完善是示范区建设的最大挑战。新闻发布会提出了加快解决的几大途径:

加强政策支持。通过提供资金和税政优惠等支持措施,促进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指导企业结合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发展计划,培育和带动一批白蕉海鲈品牌产品成长发展;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发展白蕉海鲈产业联合体,通过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建、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惠益共享。

“一条鱼”文章

为“百千万工程”增加“海鲈动力”

白蕉海鲈是怎样“一条鱼”?

新闻发布会上,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白蕉海鲈情况,包括产量规模、政策保障、产业布局和品牌打造等。

上世纪80年代,斗门区开始人工养殖白蕉海鲈。经过30多年的发展,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于全国的海鲈鱼,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

数据说话。

目前,斗门区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蕉海鲈生产基地,养殖面积为3.98万亩,总产量达15.98万吨,占全省海鲈总产量70%,占全国海鲈总产量50%,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带动养殖户8000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户均增收4.16万元,推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白蕉海鲈喜获丰收。

一条鱼成了大气候,赢得了多项国字号荣誉。

2009年,白蕉海鲈商标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凭借白蕉海鲈的知名度,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8年之后,助力珠海市荣膺“中国海鲈之都”。近年来,白蕉海鲈获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荣誉加身的背后,是斗门区主动谋划“一条鱼”品牌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谋划时间早。

早在2017年,斗门区就谋划打造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以白蕉海鲈这条闻名遐迩的“鱼”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菜,为预制菜发展打下产业基础。5年之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厂房竣工验收。

第二,稳步向前推进。

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分三期建设,以打造全国预制菜样板示范园区,打造预制菜产业园“灯塔园区”。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285亩,30万平方米深加工厂房和20万吨低温超低温冷库容量已建设使用,14家企业成功入驻。截至去年11月,一期预制菜企业销售额6.14亿元,同比增加13.5%;二期预制菜标准厂房去年竣工验收,香港富临、常胜鲍鱼、溢兴食品等6个产业项目进驻,总投资达1.98亿元;三期规划面积375亩,正在开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和土地整备工作,拟打造以白蕉海鲈为主,其他水产品、海产品、农副产品为辅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提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大宗贸易及集中物流服务,推动预制菜产业体系建设。

第三,大手笔展开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斗门区谋划不断、推进不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白蕉海鲈入选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礼包。

斗门区先后举办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和斗门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积极探索丰收节经济。首倡“年鱼经济”,推出“国鲈”LOGO,开展“白蕉海鲈杯”中国斗门垂钓大赛、白蕉海鲈“鲜”亮全国宣传推广活动、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让白蕉海鲈预制菜走向全国。去年12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上,白蕉海鲈入选“珠海年鱼”大礼包,将迎合节庆经济打造年鱼新品牌IP。

从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到珠海“中国海鲈之都”,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到珠海“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从垂钓大赛到打造垂钓之都,从“年鱼”博览会到打造“中国年鱼之都”;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这四“都”“一经济”,浓缩了斗门区白蕉海鲈“一条鱼”的发轫之路。

本次新闻发布会明确,斗门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发挥“年鱼经济”策源地优势,加快产业资源整合,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厚积薄发,不断提升白蕉海鲈品牌知名度,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海鲈动力”。

三产融合

夯实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

打造三产融合新典范,也是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产融合新典范的内容是什么?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明确,斗门区以白蕉海鲈为主导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版块,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如何进行打造?

在夯实一产方面,白蕉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园为契机,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升白蕉海鲈品质,保障优质农产品供应,使白蕉海鲈成为珠海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包括:

高标准建设“美丽渔场”示范区。昭信村核心区域“美丽渔场”现已基本建成,以昭信村“美丽渔场”作为典型,分阶段、分步实施桅夹昭信东湖片区、灯笼片区、新环片区、大托东围片区等白蕉海鲈养殖区“美丽渔场”建设,开展塘头美化、实施养殖尾水治理、推广5G+智慧渔业等,进一步推进白蕉海鲈养殖业发展。

推广现代新型养殖技术。加强对白蕉海鲈吊水静养、鲜活运输、养殖损耗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饲料配方改良、塘海联养等现代新型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提升白蕉海鲈的附加值。

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泵站、梪闸各类围内水利设施,持续开展产业运输道路硬底化、农业低压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一村一品。昭信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泗喜村、灯笼村等8个行政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新沙村、东围村等5个行政村获评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白蕉镇共计投入奖励资金1500万元用于田间机耕道路硬底化、河道清淤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村生产能力,促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二产方面要进行提升。重点发展白蕉海鲈的原产地初精加工,打造商品物流集散地。初步布局包括:强链补链。打造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推动种苗培育、生产加工、冷链仓储、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发展;标准建设。建立白蕉海鲈相关团体标准和农业地方标准,开展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等;质量安全。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扶持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实现白蕉海鲈产业全产业链条可追溯,提升白蕉海鲈品牌价值等。

三产融合,三产方面要进行拓展。向外,推介白蕉海鲈区域公共品牌让海鲈走出去;向内,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请游客走进来。比如:深入挖掘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的文化价值,积极探索白蕉海鲈产品宣传推广的新模式、新路径;利用文创产品将“软文化”符号化、固定化,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思路将白蕉海鲈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予以传播,打造全国有特色的渔业文化标识。发挥白蕉海鲈的饮食价值,打造白蕉海鲈产品饮食文化。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开启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珠海特区报 2024-01-05 11:51

1月4日,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举行。

这是今年斗门区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聚焦“百千万工程”,做好“一条鱼”。

此前,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分别召开。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本次新闻发布会既是阶段性总结,又是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战前动员、击鼓出征。

2022年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去年11月6日,全省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其中,斗门区、斗门镇及莲江村等32个村榜上有名,斗门区更是作为珠海唯一入选行政区上榜。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斗门区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斗门区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为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展现全体动员、全域作战,全面打响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的新举措新成效,斗门区将围绕“百千万工程”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1月4日,斗门区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次新闻发布会主题聚焦三个方面: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打造三产融合新典范,加快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接下来,斗门区以“1区1镇32村”入选为契机,如何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怎样规划部署、实现目标?这场新闻发布会可谓干货满满,不少规划、举措源于本土实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示范区建设

三步健走不断完善全产业链

加快建设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何为示范区?

示范区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为对象,具有较大产业规模、较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保护水平,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对国内地理标志保护起示范、引领、推广作用的保护地域。

新闻发布会上,斗门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示范区建设规划部署。

近日,由斗门区人民政府承担建设的示范区进入2023年国家获批筹建名单,这是广东省获批筹建的第五个示范区,筹建期为3年(2023年12月至2026年12月),其间将组织开展示范区中期评估、筹建验收、动态调整和交流互鉴。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示范效应的建设模式和改革举措,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示范区的筹建意义不言而喻。

由斗门放眼全国。

进入2023年国家获批筹建名单的示范区,皆为大名鼎鼎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牛栏山二锅头、雨花茶、洞庭(山)碧螺春、绍兴酒、浏阳花炮、凤凰单丛(枞)等。可以说,此次入选示范区,是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一次突破性飞跃。

白蕉镇昭信村白蕉海鲈养殖区。

华丽飞跃的背后,是斗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高质量发展和保护工作。例如,强化品牌培育,着力壮大白蕉海鲈产业主体;突出标准引领,着力增强白蕉海鲈市场话语权;强化协同监管,着力构建地理标志产品一体化、全链条保护格局。

本次新闻发布会认为,通过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白蕉海鲈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效、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政贵在行。斗门区确定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

到2024年12月底,建设和完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三大体系;

到2025年12月底,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提升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力争到2026年6月底,白蕉海鲈总产量达20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者数量达区域生产者总数的70%以上,使用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企业产值达区域内相关产业值的70%以上,白蕉海鲈产业辐射带动全区2个乡镇周边20多个村8万多农民就业,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力争将白蕉海鲈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最具特色、最具规模、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之一。

据介绍,白蕉海鲈全产业链的完善是示范区建设的最大挑战。新闻发布会提出了加快解决的几大途径:

加强政策支持。通过提供资金和税政优惠等支持措施,促进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指导企业结合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发展计划,培育和带动一批白蕉海鲈品牌产品成长发展;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发展白蕉海鲈产业联合体,通过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建、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惠益共享。

“一条鱼”文章

为“百千万工程”增加“海鲈动力”

白蕉海鲈是怎样“一条鱼”?

新闻发布会上,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白蕉海鲈情况,包括产量规模、政策保障、产业布局和品牌打造等。

上世纪80年代,斗门区开始人工养殖白蕉海鲈。经过30多年的发展,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于全国的海鲈鱼,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

数据说话。

目前,斗门区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蕉海鲈生产基地,养殖面积为3.98万亩,总产量达15.98万吨,占全省海鲈总产量70%,占全国海鲈总产量50%,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带动养殖户8000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户均增收4.16万元,推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白蕉海鲈喜获丰收。

一条鱼成了大气候,赢得了多项国字号荣誉。

2009年,白蕉海鲈商标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凭借白蕉海鲈的知名度,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8年之后,助力珠海市荣膺“中国海鲈之都”。近年来,白蕉海鲈获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荣誉加身的背后,是斗门区主动谋划“一条鱼”品牌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谋划时间早。

早在2017年,斗门区就谋划打造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以白蕉海鲈这条闻名遐迩的“鱼”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菜,为预制菜发展打下产业基础。5年之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厂房竣工验收。

第二,稳步向前推进。

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分三期建设,以打造全国预制菜样板示范园区,打造预制菜产业园“灯塔园区”。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285亩,30万平方米深加工厂房和20万吨低温超低温冷库容量已建设使用,14家企业成功入驻。截至去年11月,一期预制菜企业销售额6.14亿元,同比增加13.5%;二期预制菜标准厂房去年竣工验收,香港富临、常胜鲍鱼、溢兴食品等6个产业项目进驻,总投资达1.98亿元;三期规划面积375亩,正在开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和土地整备工作,拟打造以白蕉海鲈为主,其他水产品、海产品、农副产品为辅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提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大宗贸易及集中物流服务,推动预制菜产业体系建设。

第三,大手笔展开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斗门区谋划不断、推进不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白蕉海鲈入选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礼包。

斗门区先后举办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和斗门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积极探索丰收节经济。首倡“年鱼经济”,推出“国鲈”LOGO,开展“白蕉海鲈杯”中国斗门垂钓大赛、白蕉海鲈“鲜”亮全国宣传推广活动、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让白蕉海鲈预制菜走向全国。去年12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上,白蕉海鲈入选“珠海年鱼”大礼包,将迎合节庆经济打造年鱼新品牌IP。

从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到珠海“中国海鲈之都”,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到珠海“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从垂钓大赛到打造垂钓之都,从“年鱼”博览会到打造“中国年鱼之都”;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这四“都”“一经济”,浓缩了斗门区白蕉海鲈“一条鱼”的发轫之路。

本次新闻发布会明确,斗门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发挥“年鱼经济”策源地优势,加快产业资源整合,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厚积薄发,不断提升白蕉海鲈品牌知名度,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海鲈动力”。

三产融合

夯实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

打造三产融合新典范,也是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产融合新典范的内容是什么?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明确,斗门区以白蕉海鲈为主导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版块,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如何进行打造?

在夯实一产方面,白蕉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园为契机,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升白蕉海鲈品质,保障优质农产品供应,使白蕉海鲈成为珠海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包括:

高标准建设“美丽渔场”示范区。昭信村核心区域“美丽渔场”现已基本建成,以昭信村“美丽渔场”作为典型,分阶段、分步实施桅夹昭信东湖片区、灯笼片区、新环片区、大托东围片区等白蕉海鲈养殖区“美丽渔场”建设,开展塘头美化、实施养殖尾水治理、推广5G+智慧渔业等,进一步推进白蕉海鲈养殖业发展。

推广现代新型养殖技术。加强对白蕉海鲈吊水静养、鲜活运输、养殖损耗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饲料配方改良、塘海联养等现代新型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提升白蕉海鲈的附加值。

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泵站、梪闸各类围内水利设施,持续开展产业运输道路硬底化、农业低压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一村一品。昭信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泗喜村、灯笼村等8个行政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新沙村、东围村等5个行政村获评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白蕉镇共计投入奖励资金1500万元用于田间机耕道路硬底化、河道清淤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村生产能力,促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二产方面要进行提升。重点发展白蕉海鲈的原产地初精加工,打造商品物流集散地。初步布局包括:强链补链。打造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推动种苗培育、生产加工、冷链仓储、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发展;标准建设。建立白蕉海鲈相关团体标准和农业地方标准,开展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等;质量安全。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扶持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实现白蕉海鲈产业全产业链条可追溯,提升白蕉海鲈品牌价值等。

三产融合,三产方面要进行拓展。向外,推介白蕉海鲈区域公共品牌让海鲈走出去;向内,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请游客走进来。比如:深入挖掘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的文化价值,积极探索白蕉海鲈产品宣传推广的新模式、新路径;利用文创产品将“软文化”符号化、固定化,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思路将白蕉海鲈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予以传播,打造全国有特色的渔业文化标识。发挥白蕉海鲈的饮食价值,打造白蕉海鲈产品饮食文化。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