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扬帆远航时——写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

南海之滨,千帆齐进,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45年弹指一挥间。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也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

45年飞跃万重山。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一代代特区人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将一座落后的边陲小渔村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资料图,邓卫芳摄。

凭海临风,心潮澎湃。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坚定自信中书写。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更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擘画了“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奋进蓝图。

改革开放天地宽,正是扬帆远航时!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横琴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起珠海经济特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使命担当,以更大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努力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表示。

(一)

改革开放之于珠海,意味着什么?或许可以从一串数字说起。

地区生产总值1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48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28.44万吨、用电量6241万千瓦时……

如果将2022年珠海经济社会活动的统计数据“分摊”到365个日夜,珠海的一天时间是这样打开的。

倘若当时间退回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

彼时的珠海,“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是最真实的写照,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到2亿元,人均更是只有500多元。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这片沉寂太久的蔚蓝。1979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珠海撤县建市,成为广东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试验田”,为积极争取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一年的11月,国内首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香洲毛纺厂在珠海建成投产。摄影师李志均借来相机,记录下这座6000多平方米厂房的落成。

“这可是轰动全国的‘明星企业’,我就想让外面的人看看这家企业,看看珠海有多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李志均回忆说,“当时我就有预感,将来珠海肯定要大变样!”

从“沉睡”到“苏醒”,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强”……是的,一个更大的变化,在无数冰雪消融的滴答声中,汇拢而成一个时代的大江大河,在南海之滨,翻涌起滚滚浪潮。

也正是在1979年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向党中央郑重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出口贸易加工区。邓小平听后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实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没有笔直大道可走,没有现成路径可循。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尖兵,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示范者。

李建束 摄

论改革,从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国资国企“双百行动”综合改革跃上新台阶、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获评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珠海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环节,在破冰探路中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珠海样板”。

看开放,珠海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兴业,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000亿元,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前5位。从携手唇齿相依的香港、澳门,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再到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珠海充分发挥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优势。

改革开放之于珠海,意味着什么?

是“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的肯定、鼓舞与鞭策;

也是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让这里充满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激励、号召与指引!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李建束 摄(资料图片)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视野中,更能读懂一座城市的使命和内涵——从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到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澳珠企业家峰会;

从推出轰动一时的“百万科技重奖”,到发布力度空前的“珠海英才计划”,再到创新打造“5.0产业新空间”“超级科创孵化器”;

从山海环抱、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生态宜居招牌,到南国书香节、珠海艺术节、珠海时尚周、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串珠成链”的城市文化名片……

从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经济特区发展奇迹是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说。

又是新的一天,当第一缕晨光唤醒这座城市,站在板樟山步道上俯瞰,珠澳天际线连成一片,气象万千的大湾区画卷徐徐展开。

珠海不仅站上了时代潮头,更以创造性的力量和行动,诠释了特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二)

号角催征,以壮歌行。

“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就来到广东,向世人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信念。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每个重大关头,总有核心引领,把舵全局;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每个关键时刻,总有磅礴力量,锚定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两次来到珠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亲切勉励珠海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依山傍海的情侣路到日新月异的横琴岛,一派生机勃勃;从如火如荼建设的富山工业城到高效运转的格力电器智慧车间,处处跃动着“制造业当家”的强劲脉搏……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在特区热土化为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格力智能模具车间。钟凡 摄(资料图片)

欧比特“珠海一号”九天揽月、云洲智能无人船南极踏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劲舞海天、珠海冠宇、高景太阳能、纬景储能、爱旭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乘风而上、披光而行……生机勃勃的实体经济“雁阵”,是珠海“制造业当家”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张洲 通讯员 覃俊娥 摄

2022年以来,珠海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选择了珠海,就是选择了未来!”这样的心声,不仅成为全市上下同频共振的脉动,更向海内外企业和英才释放出近悦远来的信号。今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推动产业立柱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超800亿元。

从五洲四海,赴珠海之约。20多年来,中国航展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平台,同样成为珠海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今年11月,首届亚洲通航展在珠海举行,更是让珠海正式迈向“双航展”之城。

今年11月,首届亚洲通航展在珠海举行。张洲 摄

珠江之水滚滚向前,南海之潮浩浩荡荡。为什么珠海总能够解开“时代之锁”、打开“发展之门”?

历史一再证明,只要抓住了宝贵的机遇,认定了正确的道路,驰而不息攻坚克难、创新探索、勠力前行,就没有闯不过的关隘,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放眼伶仃洋上,“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等创新政策相继落地,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大桥旅游试运营项目全面启动,“超级工程”不断焕新,愈发车畅人旺,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

港珠澳大桥。程霖 摄

特区如何继续特下去?时代一新,其命惟新。

从建立珠海-横琴合作区执委会定期会晤商谈机制,到携手共建共享“十字门金融区”;

从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助推琴澳一体化发展,到出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上线“珠澳通”APP提供逾百项跨境民生服务……

“珠澳两地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说,要加快推动产业优势互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便捷流动,共同推进横琴合作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珠澳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

(三)

“永远跟党走”“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2021年,建党百年。临近“七一”之际,珠海夜幕四合,华灯初上,从野狸岛上的“日月贝”到十字门畔的珠海中心,一座座地标建筑渐次点亮,一幕幕红色光影徐徐流转,一句句对党的“表白”炽热深情。

李建束 摄 

灯火里的珠海,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

四十多年来,珠海经济特区跋山涉水、攻坚克难、战风斗雨,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最大优势、最大底气。

“海陆空铁”四通八达,民生事业根深叶茂,城市治理求新求变,生态文明走在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四十多年来,珠海把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天,可以用来计量珠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成效——

在全球空调业界“王者”格力电器的工厂车间,平均每天有6万台空调从这里发出,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天,可以用来观察珠海“用好管好大桥”的担当——

对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而言,这意味着超过10万人次的出入境旅客、突破1万辆次的车辆,还有超过70万个高效发货的跨境电商包裹;

一天,也可以用来感受珠海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

落地珠海高新区的博创新型高效储能研产基地项目负责人惊叹,全市“拿地即开工”的效率,让企业实实在在赢在了起跑线上……

铺开改革开放45年的历史长卷,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天”。

风起云涌的一幕幕扑面而来,书写下许许多多的鲜活故事和发展奇迹。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创想,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实践,从来都是特区践行初心、奔赴未来的不二之途。

时者,势也,属于珠海的机遇正扑面而来——

从全国看珠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豪迈起航,让大湾区澳门珠海这一极始终置身在聚光灯下;

从全省看珠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珠海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成长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

从自身看发展,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实践……一项项重点工作,一桩桩攻坚任务,放到改革开放45周年的特殊时点下,更能读出它们的特殊意义。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珠海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经济特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特殊责任。

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今年以来,珠海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特区使命。

走在前列,字字千钧,承载的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广东担当,承载的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勇往直前,承载的是特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开放活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陈勇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历史告诉现在,也告诉未来,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钟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正是扬帆远航时——写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
珠海特区报 2023-12-18 07:19

南海之滨,千帆齐进,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45年弹指一挥间。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也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

45年飞跃万重山。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一代代特区人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将一座落后的边陲小渔村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资料图,邓卫芳摄。

凭海临风,心潮澎湃。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坚定自信中书写。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更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擘画了“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奋进蓝图。

改革开放天地宽,正是扬帆远航时!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横琴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肩负起珠海经济特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使命担当,以更大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努力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表示。

(一)

改革开放之于珠海,意味着什么?或许可以从一串数字说起。

地区生产总值1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48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28.44万吨、用电量6241万千瓦时……

如果将2022年珠海经济社会活动的统计数据“分摊”到365个日夜,珠海的一天时间是这样打开的。

倘若当时间退回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

彼时的珠海,“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是最真实的写照,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到2亿元,人均更是只有500多元。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这片沉寂太久的蔚蓝。1979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珠海撤县建市,成为广东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试验田”,为积极争取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一年的11月,国内首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香洲毛纺厂在珠海建成投产。摄影师李志均借来相机,记录下这座6000多平方米厂房的落成。

“这可是轰动全国的‘明星企业’,我就想让外面的人看看这家企业,看看珠海有多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李志均回忆说,“当时我就有预感,将来珠海肯定要大变样!”

从“沉睡”到“苏醒”,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强”……是的,一个更大的变化,在无数冰雪消融的滴答声中,汇拢而成一个时代的大江大河,在南海之滨,翻涌起滚滚浪潮。

也正是在1979年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向党中央郑重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出口贸易加工区。邓小平听后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实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没有笔直大道可走,没有现成路径可循。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尖兵,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示范者。

李建束 摄

论改革,从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前列、国资国企“双百行动”综合改革跃上新台阶、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获评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珠海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环节,在破冰探路中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珠海样板”。

看开放,珠海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兴业,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000亿元,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前5位。从携手唇齿相依的香港、澳门,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再到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珠海充分发挥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优势。

改革开放之于珠海,意味着什么?

是“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的肯定、鼓舞与鞭策;

也是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让这里充满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激励、号召与指引!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李建束 摄(资料图片)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视野中,更能读懂一座城市的使命和内涵——从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到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澳珠企业家峰会;

从推出轰动一时的“百万科技重奖”,到发布力度空前的“珠海英才计划”,再到创新打造“5.0产业新空间”“超级科创孵化器”;

从山海环抱、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生态宜居招牌,到南国书香节、珠海艺术节、珠海时尚周、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串珠成链”的城市文化名片……

从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经济特区发展奇迹是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说。

又是新的一天,当第一缕晨光唤醒这座城市,站在板樟山步道上俯瞰,珠澳天际线连成一片,气象万千的大湾区画卷徐徐展开。

珠海不仅站上了时代潮头,更以创造性的力量和行动,诠释了特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二)

号角催征,以壮歌行。

“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就来到广东,向世人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信念。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每个重大关头,总有核心引领,把舵全局;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每个关键时刻,总有磅礴力量,锚定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两次来到珠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亲切勉励珠海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依山傍海的情侣路到日新月异的横琴岛,一派生机勃勃;从如火如荼建设的富山工业城到高效运转的格力电器智慧车间,处处跃动着“制造业当家”的强劲脉搏……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在特区热土化为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格力智能模具车间。钟凡 摄(资料图片)

欧比特“珠海一号”九天揽月、云洲智能无人船南极踏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劲舞海天、珠海冠宇、高景太阳能、纬景储能、爱旭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乘风而上、披光而行……生机勃勃的实体经济“雁阵”,是珠海“制造业当家”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张洲 通讯员 覃俊娥 摄

2022年以来,珠海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选择了珠海,就是选择了未来!”这样的心声,不仅成为全市上下同频共振的脉动,更向海内外企业和英才释放出近悦远来的信号。今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推动产业立柱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超800亿元。

从五洲四海,赴珠海之约。20多年来,中国航展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平台,同样成为珠海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今年11月,首届亚洲通航展在珠海举行,更是让珠海正式迈向“双航展”之城。

今年11月,首届亚洲通航展在珠海举行。张洲 摄

珠江之水滚滚向前,南海之潮浩浩荡荡。为什么珠海总能够解开“时代之锁”、打开“发展之门”?

历史一再证明,只要抓住了宝贵的机遇,认定了正确的道路,驰而不息攻坚克难、创新探索、勠力前行,就没有闯不过的关隘,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放眼伶仃洋上,“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等创新政策相继落地,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大桥旅游试运营项目全面启动,“超级工程”不断焕新,愈发车畅人旺,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

港珠澳大桥。程霖 摄

特区如何继续特下去?时代一新,其命惟新。

从建立珠海-横琴合作区执委会定期会晤商谈机制,到携手共建共享“十字门金融区”;

从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助推琴澳一体化发展,到出台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上线“珠澳通”APP提供逾百项跨境民生服务……

“珠澳两地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说,要加快推动产业优势互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便捷流动,共同推进横琴合作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珠澳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

(三)

“永远跟党走”“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2021年,建党百年。临近“七一”之际,珠海夜幕四合,华灯初上,从野狸岛上的“日月贝”到十字门畔的珠海中心,一座座地标建筑渐次点亮,一幕幕红色光影徐徐流转,一句句对党的“表白”炽热深情。

李建束 摄 

灯火里的珠海,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

四十多年来,珠海经济特区跋山涉水、攻坚克难、战风斗雨,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最大优势、最大底气。

“海陆空铁”四通八达,民生事业根深叶茂,城市治理求新求变,生态文明走在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四十多年来,珠海把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天,可以用来计量珠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成效——

在全球空调业界“王者”格力电器的工厂车间,平均每天有6万台空调从这里发出,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天,可以用来观察珠海“用好管好大桥”的担当——

对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而言,这意味着超过10万人次的出入境旅客、突破1万辆次的车辆,还有超过70万个高效发货的跨境电商包裹;

一天,也可以用来感受珠海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

落地珠海高新区的博创新型高效储能研产基地项目负责人惊叹,全市“拿地即开工”的效率,让企业实实在在赢在了起跑线上……

铺开改革开放45年的历史长卷,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天”。

风起云涌的一幕幕扑面而来,书写下许许多多的鲜活故事和发展奇迹。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创想,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实践,从来都是特区践行初心、奔赴未来的不二之途。

时者,势也,属于珠海的机遇正扑面而来——

从全国看珠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豪迈起航,让大湾区澳门珠海这一极始终置身在聚光灯下;

从全省看珠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珠海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成长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

从自身看发展,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实践……一项项重点工作,一桩桩攻坚任务,放到改革开放45周年的特殊时点下,更能读出它们的特殊意义。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珠海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经济特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特殊责任。

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今年以来,珠海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特区使命。

走在前列,字字千钧,承载的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广东担当,承载的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勇往直前,承载的是特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开放活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陈勇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历史告诉现在,也告诉未来,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钟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