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博会举办乡村教育振兴论坛,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实现路径

11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乡村教育振兴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聚焦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以成果展示和专业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探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为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可能的实现路径。本次论坛获得了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和广东乡村发展协会的指导和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表示,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北师大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大智慧”与“师大力量”。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实现路径,共赴教育新征程,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新篇章。

大咖论道,为振兴乡村教育出谋划策

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先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克服困难和瓶颈?论坛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真知灼见,分享振兴乡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提出,我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在基础教育,其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区域布局、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水平和完善农村职业技能教育。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作了“教育乡村振兴路径探讨”主题报告,分析了教育普及和大众化、教育资源城乡流动、家庭的投入产出以及教育社会嵌入现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乡村教育必须创新,办出乡村特色,回归教育规律,加强职业导向教育。从乡村振兴到教育乡村振兴,要实现基本教育均等化与教育多样性,实现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提升、从社会脱节到嵌入社会、从追赶城市到先行一步的转变。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牛宝俊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培养大批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兴职业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他进一步指出,要以新型职业农民留得住、“三农”干部队伍下得去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与“三农”干部实现有机结合为目标,把新型职业农民和为“三农”服务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形成高质量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本。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作了“让每个农村孩子都学业合格、健康阳光”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农村学生学业水平较低,城乡学生学业水平差距明显,其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儿童营养状况不良、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重视不足以及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较低。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了“阳光校餐数据平台”项目“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项目“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和“乡土村小”项目等,为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况,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起到突出作用。

在论道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夏英、顺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健、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薇薇、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小学校长唐震紧紧围绕“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就“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及“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重磅发布,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论坛还设置了成果发布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发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分享及国际传播——教育篇》报告成果。该报告是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报告重点聚焦教育在乡村人才培养、就业促进等方面的作用,总结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经验做法,开发适用于国际传播和分享的知识成果。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分享及国际传播——教育篇》对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政策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报告总结了我国特色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还提出国际传播教育扶贫经验有效路径和可行的方式方法。

文字:佘映薇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
教博会举办乡村教育振兴论坛,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实现路径
观海融媒 2023-11-24 21:23

11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乡村教育振兴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聚焦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以成果展示和专业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探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为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可能的实现路径。本次论坛获得了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和广东乡村发展协会的指导和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表示,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北师大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大智慧”与“师大力量”。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实现路径,共赴教育新征程,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新篇章。

大咖论道,为振兴乡村教育出谋划策

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先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克服困难和瓶颈?论坛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真知灼见,分享振兴乡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提出,我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在基础教育,其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区域布局、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水平和完善农村职业技能教育。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作了“教育乡村振兴路径探讨”主题报告,分析了教育普及和大众化、教育资源城乡流动、家庭的投入产出以及教育社会嵌入现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乡村教育必须创新,办出乡村特色,回归教育规律,加强职业导向教育。从乡村振兴到教育乡村振兴,要实现基本教育均等化与教育多样性,实现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提升、从社会脱节到嵌入社会、从追赶城市到先行一步的转变。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牛宝俊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培养大批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兴职业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他进一步指出,要以新型职业农民留得住、“三农”干部队伍下得去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与“三农”干部实现有机结合为目标,把新型职业农民和为“三农”服务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形成高质量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本。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作了“让每个农村孩子都学业合格、健康阳光”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农村学生学业水平较低,城乡学生学业水平差距明显,其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儿童营养状况不良、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重视不足以及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较低。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了“阳光校餐数据平台”项目“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项目“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和“乡土村小”项目等,为改善农村儿童健康状况,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起到突出作用。

在论道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夏英、顺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健、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薇薇、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小学校长唐震紧紧围绕“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就“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及“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重磅发布,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论坛还设置了成果发布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发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分享及国际传播——教育篇》报告成果。该报告是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报告重点聚焦教育在乡村人才培养、就业促进等方面的作用,总结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经验做法,开发适用于国际传播和分享的知识成果。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分享及国际传播——教育篇》对全面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政策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报告总结了我国特色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还提出国际传播教育扶贫经验有效路径和可行的方式方法。

文字:佘映薇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