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博会举办主题论坛,探讨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厅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主办。来自京珠两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教门风、家校协同机制与核心素养及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与独特作用,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建言献策。

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在致辞中指出,良好的家教门风对于青少年人格养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将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对话,深入研讨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修身处世之道,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认为“家教门风”是“树人立人”的滋养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怀底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刻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家风”教育文化资源,市教育局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实践活动,在推动家风家教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家校共育•人格养成

本次论坛设“主旨发言”“主题演讲”“圆桌会议”三个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教授作了题为《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家校协同机制》的主旨发言。

于丹主旨演讲重建家风与家校协同机制。

于丹以中国人的伦理价值链条为引,首先阐释了家邦社会的伦理内涵,接着通过对于“家和万事兴”的概念,明晰了由个体、家庭和社会规范而成“家国秩序”的文化环境,提出“家风+家教+家规=稳定”的社会价值默契,从而引出了“健全家校协同机制”这一重要落脚点。于丹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家校共育的共识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她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强调了“家校共育、成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围绕“构建动态平衡的家校关系;巩固共享理解的互为机制;强化媒介素养的家校共识;发挥研究平台指导家校共育”提出了四项建议。她呼吁广大教育从业者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接续路径,从家教家风中塑造社会秩序规范,从家校互动中优化科学教育场景。

此次论坛主题演讲的核心论题为“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困惑与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林丹华教授发表了《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与人格养成》的主题演讲。她关注到当下不容忽视的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青少年发展视角切入,指出中国文化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包括能力、积极品格、联结即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林丹华教授围绕积极人格、成长型思维、心理弹性三方面理论研究,回答了如何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这个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人格教育培养,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资深女性文化与媒体传播策划人张小媛副会长作了《校家社共育,重在落实》的主题发言。她提出,首先,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对家庭教育前所未有重视的新时代。其次,数字经济时代家庭教育面临新挑战,“因此,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强化家长个人素养和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缓解校园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她呼吁,未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启校家社共育数字化行动新征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田丽丽教授以《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发言题目,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事实基础,从抑郁与学生、抑郁与亲子关系入手,指出抑郁症在家庭关系中会造成无法忽视的严重后果。她认为孩子的幸福来源于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三部分。最后她真诚地向在场观众们呼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童年”。

于丹主持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环节由于丹教授主持,与会嘉宾们就“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解决之道”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讨论。与会嘉宾学者包括林丹华教授、张小媛副会长、田丽丽教授以及珠海市九洲中学党总支书记、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姜楠老师,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张怀志老师。

文字:康振华 实习生 黄梦欣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
教博会举办主题论坛,探讨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观海融媒 2023-11-20 15:15

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厅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主办。来自京珠两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教门风、家校协同机制与核心素养及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与独特作用,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建言献策。

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在致辞中指出,良好的家教门风对于青少年人格养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将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对话,深入研讨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修身处世之道,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认为“家教门风”是“树人立人”的滋养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怀底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刻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家风”教育文化资源,市教育局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实践活动,在推动家风家教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家校共育•人格养成

本次论坛设“主旨发言”“主题演讲”“圆桌会议”三个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于丹教授作了题为《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家校协同机制》的主旨发言。

于丹主旨演讲重建家风与家校协同机制。

于丹以中国人的伦理价值链条为引,首先阐释了家邦社会的伦理内涵,接着通过对于“家和万事兴”的概念,明晰了由个体、家庭和社会规范而成“家国秩序”的文化环境,提出“家风+家教+家规=稳定”的社会价值默契,从而引出了“健全家校协同机制”这一重要落脚点。于丹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家校共育的共识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她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强调了“家校共育、成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围绕“构建动态平衡的家校关系;巩固共享理解的互为机制;强化媒介素养的家校共识;发挥研究平台指导家校共育”提出了四项建议。她呼吁广大教育从业者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接续路径,从家教家风中塑造社会秩序规范,从家校互动中优化科学教育场景。

此次论坛主题演讲的核心论题为“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困惑与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林丹华教授发表了《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与人格养成》的主题演讲。她关注到当下不容忽视的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青少年发展视角切入,指出中国文化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包括能力、积极品格、联结即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林丹华教授围绕积极人格、成长型思维、心理弹性三方面理论研究,回答了如何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这个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人格教育培养,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资深女性文化与媒体传播策划人张小媛副会长作了《校家社共育,重在落实》的主题发言。她提出,首先,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对家庭教育前所未有重视的新时代。其次,数字经济时代家庭教育面临新挑战,“因此,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强化家长个人素养和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缓解校园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她呼吁,未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启校家社共育数字化行动新征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田丽丽教授以《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发言题目,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事实基础,从抑郁与学生、抑郁与亲子关系入手,指出抑郁症在家庭关系中会造成无法忽视的严重后果。她认为孩子的幸福来源于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三部分。最后她真诚地向在场观众们呼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童年”。

于丹主持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环节由于丹教授主持,与会嘉宾们就“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解决之道”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讨论。与会嘉宾学者包括林丹华教授、张小媛副会长、田丽丽教授以及珠海市九洲中学党总支书记、珠海市九洲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姜楠老师,珠海市香洲一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张怀志老师。

文字:康振华 实习生 黄梦欣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