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记者横琴采风,深入一线感受合作区发展新气象

11月7日至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广东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开实地走访。本次媒体采访团阵容庞大,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大公文汇、香港商报、澳门日报及广东广播电视台等40多家媒体近100名记者走进横琴,深入报道合作区建设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气象。

11月8日,媒体采访团聚焦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体验横琴精彩多元

“忙里偷闲,睇场马戏。”媒体团来到横琴当天,香港商报记者朱辉豪便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7日晚上,在横琴长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演出正酣,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把镜头对准精彩的马戏演出,感受横琴文旅资源的精彩多元。

中国国际马戏节至今已举办7届,每届均有世界各地顶尖马戏艺术家带来杂技、舞蹈、魔术、极限运动等多种表演。扣人心弦的表演,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艺术,让媒体团的记者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横琴不仅拥有中国国际马戏节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WTA网球超级精英赛、珠海网球冠军赛、横琴马拉松、草地音乐节等诸多大型文体活动也已在合作区落地生根,丰富的文旅资源让合作区更具生机活力,不断吸引海内外游客。

“第一次来到横琴,真的很酷!”香港“橙新闻”记者栗小茹说,来到横琴,亲身感受到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横琴有好的政策,能吸引到更多港澳青年来这里创新创业。

感受琴澳融合发展加速度

合作区揭牌成立两年多来,琴澳“欣欣向融”的趋势愈发明显。截至目前,在合作区居住的澳门居民人数已增至7473人,跨境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增至1262人。

横琴和澳门的“民生相融”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问题,8日下午,媒体团一行来到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参观。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

恰逢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四周年,社区长者正在参加手工香囊制作、拼图挑战、娃娃机有奖问答等各种趣味周年庆活动,媒体团到访后便将相机镜头对准了他们。参与活动的长者中不乏澳门居民,媒体团记者了解到,合作区引入澳门社会组织,在社区设置站点,为琴澳居民提供趋同于澳门的社会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居家养老服务,合作区引入了澳门的居家照顾及支援服务经验技术,这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心里更加踏实和安心。

越来越多的澳门公共服务在横琴落地,惠及琴澳居民,这给许多记者尤其是第一次来横琴的香港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聚焦‘一老一小’,合作区在琴澳融合方面做得很全面,值得借鉴。”香港有线电视记者刘卓岚采访完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一名澳门社工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们聚焦澳门长者来横琴跨境养老的话题,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点赞横琴民生融合措施让澳门退休长者“老有所依”。

深入了解“四新”产业发展

合作区如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记者们关心的热门话题。采访期间,媒体团走进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看发展,听介绍,找亮点,深入了解合作区“四新”产业蓬勃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走访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媒体团记者走进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厅、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一线视角观察和了解合作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谭海燕说,来横琴之前,就想了解合作区青睐何种产业,又有哪些产业能够吸引粤澳港大湾区的人才,而中医药就是她找到的答案。

中医药产业既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合作区量身定制的发展方向,也是能够借澳门品牌优势以及国际市场窗口乘风而起的“潜力股”。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落地的首个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吸纳注册企业191家,其中澳门企业61家,已搭建起符合中国内地与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式生产、研发检测、产业孵化基地,下一步还计划搭建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高端康养中心等项目。

“如今国家以及国际都对中医药发展特别重视,我们参观走访横琴中医药机构,了解到他们都利用了澳门的平台优势‘走出去’,通过澳门这个国际窗口把中医药推广至葡语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很大一步。”刘卓岚说。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帅诚关注合作区中医药产业与香港的合作,他说,在走访过程中采访了很多个案,“希望以这些鲜活的案例,让香港居民看到湾区的发展,也期待内地和香港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合作。”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依托澳门大学三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优势学科院所的研究力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香港“点新闻”记者李九歌走进实验室参观了解科研进展,她说,横琴重视科技创新,并在产业导向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港澳初创企业“北上”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文字:陈子怡 张伟宁
图片:曾遥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近百名记者横琴采风,深入一线感受合作区发展新气象
珠海特区报 2023-11-10 13:37

11月7日至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广东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开实地走访。本次媒体采访团阵容庞大,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大公文汇、香港商报、澳门日报及广东广播电视台等40多家媒体近100名记者走进横琴,深入报道合作区建设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气象。

11月8日,媒体采访团聚焦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体验横琴精彩多元

“忙里偷闲,睇场马戏。”媒体团来到横琴当天,香港商报记者朱辉豪便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7日晚上,在横琴长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演出正酣,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把镜头对准精彩的马戏演出,感受横琴文旅资源的精彩多元。

中国国际马戏节至今已举办7届,每届均有世界各地顶尖马戏艺术家带来杂技、舞蹈、魔术、极限运动等多种表演。扣人心弦的表演,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艺术,让媒体团的记者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横琴不仅拥有中国国际马戏节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WTA网球超级精英赛、珠海网球冠军赛、横琴马拉松、草地音乐节等诸多大型文体活动也已在合作区落地生根,丰富的文旅资源让合作区更具生机活力,不断吸引海内外游客。

“第一次来到横琴,真的很酷!”香港“橙新闻”记者栗小茹说,来到横琴,亲身感受到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横琴有好的政策,能吸引到更多港澳青年来这里创新创业。

感受琴澳融合发展加速度

合作区揭牌成立两年多来,琴澳“欣欣向融”的趋势愈发明显。截至目前,在合作区居住的澳门居民人数已增至7473人,跨境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增至1262人。

横琴和澳门的“民生相融”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问题,8日下午,媒体团一行来到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参观。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

恰逢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四周年,社区长者正在参加手工香囊制作、拼图挑战、娃娃机有奖问答等各种趣味周年庆活动,媒体团到访后便将相机镜头对准了他们。参与活动的长者中不乏澳门居民,媒体团记者了解到,合作区引入澳门社会组织,在社区设置站点,为琴澳居民提供趋同于澳门的社会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居家养老服务,合作区引入了澳门的居家照顾及支援服务经验技术,这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心里更加踏实和安心。

越来越多的澳门公共服务在横琴落地,惠及琴澳居民,这给许多记者尤其是第一次来横琴的香港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聚焦‘一老一小’,合作区在琴澳融合方面做得很全面,值得借鉴。”香港有线电视记者刘卓岚采访完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一名澳门社工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们聚焦澳门长者来横琴跨境养老的话题,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点赞横琴民生融合措施让澳门退休长者“老有所依”。

深入了解“四新”产业发展

合作区如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记者们关心的热门话题。采访期间,媒体团走进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看发展,听介绍,找亮点,深入了解合作区“四新”产业蓬勃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走访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媒体团记者走进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厅、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一线视角观察和了解合作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谭海燕说,来横琴之前,就想了解合作区青睐何种产业,又有哪些产业能够吸引粤澳港大湾区的人才,而中医药就是她找到的答案。

中医药产业既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合作区量身定制的发展方向,也是能够借澳门品牌优势以及国际市场窗口乘风而起的“潜力股”。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落地的首个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吸纳注册企业191家,其中澳门企业61家,已搭建起符合中国内地与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式生产、研发检测、产业孵化基地,下一步还计划搭建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高端康养中心等项目。

“如今国家以及国际都对中医药发展特别重视,我们参观走访横琴中医药机构,了解到他们都利用了澳门的平台优势‘走出去’,通过澳门这个国际窗口把中医药推广至葡语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很大一步。”刘卓岚说。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帅诚关注合作区中医药产业与香港的合作,他说,在走访过程中采访了很多个案,“希望以这些鲜活的案例,让香港居民看到湾区的发展,也期待内地和香港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合作。”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依托澳门大学三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优势学科院所的研究力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香港“点新闻”记者李九歌走进实验室参观了解科研进展,她说,横琴重视科技创新,并在产业导向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港澳初创企业“北上”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文字:陈子怡 张伟宁
图片:曾遥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