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3年9月24日)

tqb2023092408.jpg

【开栏语】本月中旬,《湾韵》副刊组织广东和澳门知名高校文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来珠开展“共饮一江水 同读一本书”采风活动。通过深入珠海采风,学者们对珠海地域文化进行观察、感知和体悟,最终转化成创造性的艺术、文学作品。现开设“学者观珠海”栏目,刊登本次采风活动中学者们的所思所感,以学者的视角分享珠海的文学禀赋与气韵。

珠海的文学,文学的珠海

□ 张宇

作者简介:张宇,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论丛》(CSSCI集刊)特约编辑。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性别研究。独著或合著作品多部,参编文学史、文学教材多部。

我去过珠海三次,每去一次,都对珠海多了一层了解。珠海有优雅浪漫的沿海风情,有人文底蕴深厚的唐家湾,也有物种丰富的红树林……作为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滨海城市,珠海如同那尊优美的渔女雕像般,柔婉多姿。而珠海文化与珠海文学,正是在这片沃土中滋长。

珠海文化有着混杂性、多元性、包容性。既有欧风美雨的浸染,也有岭海文化的交融。中原文化、西方文化、本土文化、华侨文化、移民文化在珠海大地上和谐共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珠海文学(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香山文学),我倾向于用“边缘的现代性”。这里的“边缘”是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港的文化高地而言的。比之于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在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都相对边缘。不过这种边缘也为珠海文学带来自由的空间,它可以自在自为自发地进行自我发展。因此,在边缘之中又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度。

如果我们检视珠海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它与文学主潮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它不会步步紧跟,有时候厕身其间,有时候置身事外。比如,深圳是“打工文学”的重要发源地,涌现了郑小琼、林坚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也催生了一大批佳作,经历了从“打工文学”“底层文学”到“新都市文学”的完整发展脉络。相比之下,珠海缺乏明晰的发展链条。珠海知名的当代作家,基本都是移民作家,比如陈继明、卢卫平、唐不遇、傅天虹、王海玲……他们身上带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符号。2010年珠海出版了《珠海经济特区三十年文学作品选》,却因为没有“珠海性”受到读者质疑。细查文本,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珠海的文学,而非珠海文学,作为文学想象的珠海,似乎显得面目模糊,缺少所谓的“珠海意识”与“珠海性”,远不及“文学南京”“文学上海”那样明晰。

不过,珠海文学在这种边缘的处境下,依然保存了自我的鲜明特性,珠海都市化进程迅速,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它更多地以一种都市文学的姿态出现在当代文坛。现代人在都市化进程中的惶惑与挣扎,欲望的缠缚,心灵的困境,灵魂的苦痛,情感的焦灼……一一呈现于作家笔端。在这种书写中,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追求。比如,曾维浩探讨人类文明困境的大作《弑父》,作为一部反乌托邦寓言,以其深刻的哲思、奇特的想象、锐利的锋芒,引发了文坛的关注,而小说中的警句“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寻找墓地。墓地是我们唯一的归宿……”充满了幽暗意识,在作品中如神谕一般笼罩着人类社会,投下了毁灭与死亡的阴影;王海玲书写都市女性所面都市压力而产生的动摇、幻灭与新生,细腻深情;唐不遇的现代诗,充满智性的思辨,在诗与思中获得一种动态的张力;卢卫平的诗歌,既有对家乡的回望与返照,如“我拿着一把沉默的镰刀走进轰鸣的工地”,又有都市生存的审视,“为了像人一样死去/我们像鬼一样活着”体现出人之为人的“尊严和高贵”……不难看出,珠海作家在刻画人类困境、展露生存经验、把脉情感律动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如果将珠海文学纳入香山文学的大范畴中,更能够觉察出珠海文学独特性的渊源。香山文学的文脉更为悠长,历史积淀深厚。从郑观应、苏曼殊、阮章竞到刘斯奋,百年香山新文学经历了一个绵长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传统,也积极参与建构了华语文学的版图。在漫长的历史中,香山文学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抒情性。被称为“三痴”“四绝”的情僧苏曼殊,以《断鸿零雁记》叙写三郎的哀感顽艳的爱情,凄切缠绵;阮章竞的《漳河水》,同样因情而起,主角是三个农村女性在包办婚姻中痛苦不堪,解放区的婚姻政策给她们带来了新生。该诗剧既葆有民歌的质朴,又兼具古诗的韵味,拙朴而华美,刚健而婉转,将民间文化与古典传统有机结合:“声声泪,山要碎!问句漳河是谁造的罪?桃花坞,杨柳树,漳河流水声呜呜!”唐涤生的《帝女花》更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悲郁的爱情故事,在大厦将倾、山河玉碎的明末,显得凄美伤感,哀艳至极。“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身回谢爹娘”,这样的唱词让人低徊不已;刘斯奋的《白门柳》以情入史,聚焦柳如是、钱谦益、董小宛、冒辟疆等人的爱恨纠葛,于历史大变革之中交织浓烈的情感。此外,香山文学还表现出一种鲜明的跨界性。由于开拓创新、兼容并蓄,香山人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敢闯敢干、博学多才。作家苏曼殊、阮章竞、刘斯奋,出版泰斗王云五,美术大师黄苗子、方成、古元,“跨界音乐大师”李海鹰,粤剧鬼才唐涤生,都是跨界的通才,他们身兼数艺,自由打通诗书影画剧的界限,在跨媒介的探索中充分彰显个人的才华。

从文学珠海到珠海文学,珠海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一是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与其他区域文学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二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创新表达方式,吸引年轻读者和适应新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妨从当下性、历史性、数字性入手。

首先,关注当下性的及物书写。相比于纯美的诗学探索,及物的写作更为当下语境所需要。社会的新兴事物,火热变化的现实,都是可以表现的对象。尤其是近几年来非虚构写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王计兵的《赶时间的人》写外卖员的生活,充满了诗性的尊严;郑小琼的打工诗歌,充满锐利的疼痛,那些“被炉火烧得柔软的铁”,正是孤独、敏感、脆弱、沉默的打工人的绝佳隐喻;黄灯的《我的本二学生》,关注普通大学生的困境与挣扎……这些作品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从绝望的谷底生出希望的根芽,表现出一种新素质,亦是珠海文学应该努力拓展的方向。

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再现,将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符号、区域历史融入当代创作中,使之与现代社会相互映衬,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力和辩证性。同时注重民间文化与现代解读,通过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重新诠释和创作,呈现出新的文学作品,由此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丰富珠海文学的叙事空间。此外,还应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占领科幻文学高地。珠海是重要的科创区,珠海作家们也应该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变化与发展,表现数字时代转型的挣扎、心灵的惶惑与新的数字交往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冲击。探讨科技与人类关系,呈现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描摹科技给人类的交往主体、伦理想象、生存方式、情感体验带来的变化,反思人类对科技的恐惧、依赖。大湾区科幻文学已有丰硕成果,昭示出鲜明的先锋特质,以时空跨界、主体跨界、性别跨界等方式,彰显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想象。比如董启章的《后人间喜剧》,王十月的《如果末日无期》,陈楸帆的《G代表女神》等,都是个中代表。他们开阔而多元,以科幻现实主义来表征对于当下问题的思考,具有了人类视野与宇宙意识,因而表现出非常丰富的审美内涵。相比之下,珠海科幻文学尚未成气候,还应踔厉奋发,勇立潮头。

海风阵阵,鸥鸟翱翔,香炉湾畔的渔女雕像矗立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似乎在告诉我们,从珠海的文学到文学的珠海,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悠悠唐家情

□ 靳一凡

作者简介:靳一凡,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英比较文学、海外华人文学、当代离散文学,相关研究刊发于《华文文学》等中外期刊。

认识唐家是因为中山大学,走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门,在弯弯曲曲的街巷中走上十几分钟,就到了距学校最近的集镇。悠长的海岸,静谧的渔村,飘香的茶果,是我对唐家的初印象。虽然这种印象在我十多年间的在珠、离珠、又返珠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中有所改变,但在这次参加由《湾韵》副刊细心安排的采风活动后,唐家印象于我得以在整体上进行了丰富与更新。

被誉为“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和“岭南百年古邑”的唐家拥有自清末以来的丰厚文化底蕴,这就不得不提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位历史名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沿着古镇的主干道山房路一直走到尽头,这次唐家行的目的地之一共乐园便出现在眼前。此处始建于1910年,曾取名“小玲珑山馆”,是唐绍仪的私家花园;1921年扩建时改名“共乐园”,寓与民同乐之意;1932年,唐公将该园赠予唐家村,呼应其名。

第一次来共乐园起于学生时代对校园周边的探索,当年走马观花的打卡式参观虽未能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却在吃货本人记忆中印刻了唐家茶果的美味。在我回到中大珠海校区工作后的第一个初夏,听闻园中广植荔枝古树,果实成熟季节呈现耸翠流丹之景,受到佳果美景的双重诱惑再次前往,恰好赶上工作人员摘取荔枝分给游人,切实体会到了“共乐”的精髓。这回三游共乐园有幸由讲解人员带领,终于将重心放在了前身为会客厅的“唐绍仪史料展览馆”,在陈列的大量珍贵图片和一些文物中不仅了解到唐公不凡的生平,而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唐家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珠海近代史的缩影。出园已是傍晚时分,熙攘的人群中混杂着前来觅食的学生和生活在此的居民,也映照出十年前后身份发生变化的我自己。

高校与地方的共生模式在珠海不止一例,我们还到访了唐家湾镇西南部与UIC相邻有着国内首个“大学小镇”之称的会同古村落。UIC的入驻让会同村与一般网红村有所不同,这里不仅拥有咖啡厅、私房菜、特色民宿以及精品书店等完善的文旅配套设施,而且建设了心理咨询、语言培训、大学会堂和学生宿舍等针对性项目。置身于“三街八巷”中,看到穿着汉服结伴前来拍摄写真照的年轻人来来往往,与古色古香的岭南民居相得益彰,不禁感叹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尽管会同村在大学进驻前一度显得落寞,现用作村史馆的莫氏大宗祠已通过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清末民初之际莫仕扬祖孙三代相继在太古洋行担任总买办的辉煌业绩。莫氏之于会同村正如唐氏之于共乐园,上世纪二十年代,莫咏虞利用职业之便从香港买来发电机,让会同成为香山县第一个通电的村子,在私人用电方面比珠海市民家庭提早足有四十多年。正因如此,如今会同以村中的第一盏电灯以及珠海市市鸟海鸥为创作原型,以买办职业为人设背景,打造出吉祥物“同少”这一兼具文化传承与时代特色的文创形象。如果说唐家古镇从内部反映了珠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会同古村落则因其孕育华侨粤商的显著实力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外聚焦。

感受完珠海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转天我们经由与唐家湾镇相连的淇澳大桥上岛参观红树林,走进珠海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主导的自然环境。初见红树林距今也有十年,彼时只观外表尚不知其命名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在枝干被划开后暴露于空气会氧化变红。直到这次在编辑部近夏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中才对红树科植物有了系统性的认知。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毋庸赘述,让我深受触动的还是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走在潮间带的栈道上,可见水面上不时漂浮着形似落花的胚胎——是秋茄或木榄的种子。一些红树科植物为了对抗海浪的冲刷会在生长中进化出许多独门绝技,比如胎生现象:秋茄和木榄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树时就开始生长,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掉落到淤泥里只需数小时就可以扎根成长为新株,如果是掉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逢泥生根,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为了适应高盐度环境,红树科植物的叶子还会有泌盐能力,以桐花树为例,它的叶片有一层析出的白色盐粉末,从而维持体内低盐状态。此行于我而言在参观到开花的红树植物玉蕊时达到高潮,虽然由于其花只在晚间绽放而日间无缘得见,但通过近夏老师分享的视频我们无不为“玉蕊理红妆”之美所吸引,在心中埋下了希望下次亲眼所见此般景象的种子。

待日后友人再来珠海,我不仅会带他们沿着情侣路打卡一众珠海地标,更会带他们来到傍海的山房路、依山的会同村还有美丽的淇澳岛,在唐家湾的悠长韵味中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享受它的当下,期许它的未来。

08tqb0924008_003_01_b.jpg

唐家·鸡山村——钟凡手绘

中秋思(外一首)

□ 熊轲

中秋思

桂树洒落芬芳,浓郁悠然
想起亲人的笑意,唱着儿时歌谣
所有主题关于往事
一块月饼,一片流光,一刻笑靥
滋养我怀乡的心,成刻骨的眷恋

可以惦念故乡,细细聆听风吟
流入梦境,沿着银河踱步许久
直到记忆汇成一滴清泪
与月宫人遥遥相望,深情嘱托
灵魂深处,藏有年少的梦想
应该是为了思念,留下约定

中秋共团圆

月光照亮一池秋水,风儿拂过泛起涟漪
菊韵与桂香渐渐弥散,牵挂故乡炊烟
当思念悄然填满心房,字句中怀有缱绻

唱一支故乡的歌,诉说中秋团圆的温馨
伴着月亮,觥筹交错畅想未来的美满
有故人的回眸与耳语,畅想一抹情缘

不管天涯海角,让桂花酒醉了记忆
深深的眷念在锦笺中倾诉,酣然入梦

静寂的生活

□ 程应峰

雨后的黄昏
一个人
孤独如一粒梵音
以飘忽的姿影
于长长的林荫道
踏歌而行

一片秋叶
让雨后的清新
以湿润的姿态
滑向掌心

一个意外来电
撞向耳膜
传递前缘构架的命运

一个人的寂静
无与伦比
缘于生命的张力
让车水马龙
在想象的繁华里
诗意延伸

怀抱明月

□ 路红顺

今夜中秋
让我就着异乡的月光
怀揣满满的思念
酣畅淋漓
举杯痛饮
让我和这座城市
不醉不休
我要沉醉在
被一缕桂香
一首唐诗
或一阙宋词
浸润了千年
抚摸得通体芳香的明月里
忘掉一切
忘掉他乡与故乡
我要在工棚里
和工友们一起
枕着疲惫的鼾声
怀揣满月入梦
任谁也看不到
隐匿在内心最深处
满满的乡愁

attachment_16215783891732.jpg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
湾韵丨家园(2023年9月24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9-24 08:01

tqb2023092408.jpg

【开栏语】本月中旬,《湾韵》副刊组织广东和澳门知名高校文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来珠开展“共饮一江水 同读一本书”采风活动。通过深入珠海采风,学者们对珠海地域文化进行观察、感知和体悟,最终转化成创造性的艺术、文学作品。现开设“学者观珠海”栏目,刊登本次采风活动中学者们的所思所感,以学者的视角分享珠海的文学禀赋与气韵。

珠海的文学,文学的珠海

□ 张宇

作者简介:张宇,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论丛》(CSSCI集刊)特约编辑。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性别研究。独著或合著作品多部,参编文学史、文学教材多部。

我去过珠海三次,每去一次,都对珠海多了一层了解。珠海有优雅浪漫的沿海风情,有人文底蕴深厚的唐家湾,也有物种丰富的红树林……作为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滨海城市,珠海如同那尊优美的渔女雕像般,柔婉多姿。而珠海文化与珠海文学,正是在这片沃土中滋长。

珠海文化有着混杂性、多元性、包容性。既有欧风美雨的浸染,也有岭海文化的交融。中原文化、西方文化、本土文化、华侨文化、移民文化在珠海大地上和谐共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珠海文学(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香山文学),我倾向于用“边缘的现代性”。这里的“边缘”是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港的文化高地而言的。比之于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在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都相对边缘。不过这种边缘也为珠海文学带来自由的空间,它可以自在自为自发地进行自我发展。因此,在边缘之中又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度。

如果我们检视珠海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它与文学主潮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它不会步步紧跟,有时候厕身其间,有时候置身事外。比如,深圳是“打工文学”的重要发源地,涌现了郑小琼、林坚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也催生了一大批佳作,经历了从“打工文学”“底层文学”到“新都市文学”的完整发展脉络。相比之下,珠海缺乏明晰的发展链条。珠海知名的当代作家,基本都是移民作家,比如陈继明、卢卫平、唐不遇、傅天虹、王海玲……他们身上带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符号。2010年珠海出版了《珠海经济特区三十年文学作品选》,却因为没有“珠海性”受到读者质疑。细查文本,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珠海的文学,而非珠海文学,作为文学想象的珠海,似乎显得面目模糊,缺少所谓的“珠海意识”与“珠海性”,远不及“文学南京”“文学上海”那样明晰。

不过,珠海文学在这种边缘的处境下,依然保存了自我的鲜明特性,珠海都市化进程迅速,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它更多地以一种都市文学的姿态出现在当代文坛。现代人在都市化进程中的惶惑与挣扎,欲望的缠缚,心灵的困境,灵魂的苦痛,情感的焦灼……一一呈现于作家笔端。在这种书写中,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追求。比如,曾维浩探讨人类文明困境的大作《弑父》,作为一部反乌托邦寓言,以其深刻的哲思、奇特的想象、锐利的锋芒,引发了文坛的关注,而小说中的警句“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寻找墓地。墓地是我们唯一的归宿……”充满了幽暗意识,在作品中如神谕一般笼罩着人类社会,投下了毁灭与死亡的阴影;王海玲书写都市女性所面都市压力而产生的动摇、幻灭与新生,细腻深情;唐不遇的现代诗,充满智性的思辨,在诗与思中获得一种动态的张力;卢卫平的诗歌,既有对家乡的回望与返照,如“我拿着一把沉默的镰刀走进轰鸣的工地”,又有都市生存的审视,“为了像人一样死去/我们像鬼一样活着”体现出人之为人的“尊严和高贵”……不难看出,珠海作家在刻画人类困境、展露生存经验、把脉情感律动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如果将珠海文学纳入香山文学的大范畴中,更能够觉察出珠海文学独特性的渊源。香山文学的文脉更为悠长,历史积淀深厚。从郑观应、苏曼殊、阮章竞到刘斯奋,百年香山新文学经历了一个绵长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传统,也积极参与建构了华语文学的版图。在漫长的历史中,香山文学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抒情性。被称为“三痴”“四绝”的情僧苏曼殊,以《断鸿零雁记》叙写三郎的哀感顽艳的爱情,凄切缠绵;阮章竞的《漳河水》,同样因情而起,主角是三个农村女性在包办婚姻中痛苦不堪,解放区的婚姻政策给她们带来了新生。该诗剧既葆有民歌的质朴,又兼具古诗的韵味,拙朴而华美,刚健而婉转,将民间文化与古典传统有机结合:“声声泪,山要碎!问句漳河是谁造的罪?桃花坞,杨柳树,漳河流水声呜呜!”唐涤生的《帝女花》更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悲郁的爱情故事,在大厦将倾、山河玉碎的明末,显得凄美伤感,哀艳至极。“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身回谢爹娘”,这样的唱词让人低徊不已;刘斯奋的《白门柳》以情入史,聚焦柳如是、钱谦益、董小宛、冒辟疆等人的爱恨纠葛,于历史大变革之中交织浓烈的情感。此外,香山文学还表现出一种鲜明的跨界性。由于开拓创新、兼容并蓄,香山人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敢闯敢干、博学多才。作家苏曼殊、阮章竞、刘斯奋,出版泰斗王云五,美术大师黄苗子、方成、古元,“跨界音乐大师”李海鹰,粤剧鬼才唐涤生,都是跨界的通才,他们身兼数艺,自由打通诗书影画剧的界限,在跨媒介的探索中充分彰显个人的才华。

从文学珠海到珠海文学,珠海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一是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与其他区域文学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二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创新表达方式,吸引年轻读者和适应新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妨从当下性、历史性、数字性入手。

首先,关注当下性的及物书写。相比于纯美的诗学探索,及物的写作更为当下语境所需要。社会的新兴事物,火热变化的现实,都是可以表现的对象。尤其是近几年来非虚构写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王计兵的《赶时间的人》写外卖员的生活,充满了诗性的尊严;郑小琼的打工诗歌,充满锐利的疼痛,那些“被炉火烧得柔软的铁”,正是孤独、敏感、脆弱、沉默的打工人的绝佳隐喻;黄灯的《我的本二学生》,关注普通大学生的困境与挣扎……这些作品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从绝望的谷底生出希望的根芽,表现出一种新素质,亦是珠海文学应该努力拓展的方向。

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再现,将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符号、区域历史融入当代创作中,使之与现代社会相互映衬,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力和辩证性。同时注重民间文化与现代解读,通过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重新诠释和创作,呈现出新的文学作品,由此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丰富珠海文学的叙事空间。此外,还应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占领科幻文学高地。珠海是重要的科创区,珠海作家们也应该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变化与发展,表现数字时代转型的挣扎、心灵的惶惑与新的数字交往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冲击。探讨科技与人类关系,呈现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描摹科技给人类的交往主体、伦理想象、生存方式、情感体验带来的变化,反思人类对科技的恐惧、依赖。大湾区科幻文学已有丰硕成果,昭示出鲜明的先锋特质,以时空跨界、主体跨界、性别跨界等方式,彰显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想象。比如董启章的《后人间喜剧》,王十月的《如果末日无期》,陈楸帆的《G代表女神》等,都是个中代表。他们开阔而多元,以科幻现实主义来表征对于当下问题的思考,具有了人类视野与宇宙意识,因而表现出非常丰富的审美内涵。相比之下,珠海科幻文学尚未成气候,还应踔厉奋发,勇立潮头。

海风阵阵,鸥鸟翱翔,香炉湾畔的渔女雕像矗立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似乎在告诉我们,从珠海的文学到文学的珠海,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悠悠唐家情

□ 靳一凡

作者简介:靳一凡,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英比较文学、海外华人文学、当代离散文学,相关研究刊发于《华文文学》等中外期刊。

认识唐家是因为中山大学,走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门,在弯弯曲曲的街巷中走上十几分钟,就到了距学校最近的集镇。悠长的海岸,静谧的渔村,飘香的茶果,是我对唐家的初印象。虽然这种印象在我十多年间的在珠、离珠、又返珠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中有所改变,但在这次参加由《湾韵》副刊细心安排的采风活动后,唐家印象于我得以在整体上进行了丰富与更新。

被誉为“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和“岭南百年古邑”的唐家拥有自清末以来的丰厚文化底蕴,这就不得不提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位历史名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沿着古镇的主干道山房路一直走到尽头,这次唐家行的目的地之一共乐园便出现在眼前。此处始建于1910年,曾取名“小玲珑山馆”,是唐绍仪的私家花园;1921年扩建时改名“共乐园”,寓与民同乐之意;1932年,唐公将该园赠予唐家村,呼应其名。

第一次来共乐园起于学生时代对校园周边的探索,当年走马观花的打卡式参观虽未能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却在吃货本人记忆中印刻了唐家茶果的美味。在我回到中大珠海校区工作后的第一个初夏,听闻园中广植荔枝古树,果实成熟季节呈现耸翠流丹之景,受到佳果美景的双重诱惑再次前往,恰好赶上工作人员摘取荔枝分给游人,切实体会到了“共乐”的精髓。这回三游共乐园有幸由讲解人员带领,终于将重心放在了前身为会客厅的“唐绍仪史料展览馆”,在陈列的大量珍贵图片和一些文物中不仅了解到唐公不凡的生平,而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唐家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珠海近代史的缩影。出园已是傍晚时分,熙攘的人群中混杂着前来觅食的学生和生活在此的居民,也映照出十年前后身份发生变化的我自己。

高校与地方的共生模式在珠海不止一例,我们还到访了唐家湾镇西南部与UIC相邻有着国内首个“大学小镇”之称的会同古村落。UIC的入驻让会同村与一般网红村有所不同,这里不仅拥有咖啡厅、私房菜、特色民宿以及精品书店等完善的文旅配套设施,而且建设了心理咨询、语言培训、大学会堂和学生宿舍等针对性项目。置身于“三街八巷”中,看到穿着汉服结伴前来拍摄写真照的年轻人来来往往,与古色古香的岭南民居相得益彰,不禁感叹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尽管会同村在大学进驻前一度显得落寞,现用作村史馆的莫氏大宗祠已通过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清末民初之际莫仕扬祖孙三代相继在太古洋行担任总买办的辉煌业绩。莫氏之于会同村正如唐氏之于共乐园,上世纪二十年代,莫咏虞利用职业之便从香港买来发电机,让会同成为香山县第一个通电的村子,在私人用电方面比珠海市民家庭提早足有四十多年。正因如此,如今会同以村中的第一盏电灯以及珠海市市鸟海鸥为创作原型,以买办职业为人设背景,打造出吉祥物“同少”这一兼具文化传承与时代特色的文创形象。如果说唐家古镇从内部反映了珠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会同古村落则因其孕育华侨粤商的显著实力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外聚焦。

感受完珠海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转天我们经由与唐家湾镇相连的淇澳大桥上岛参观红树林,走进珠海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主导的自然环境。初见红树林距今也有十年,彼时只观外表尚不知其命名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在枝干被划开后暴露于空气会氧化变红。直到这次在编辑部近夏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中才对红树科植物有了系统性的认知。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毋庸赘述,让我深受触动的还是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走在潮间带的栈道上,可见水面上不时漂浮着形似落花的胚胎——是秋茄或木榄的种子。一些红树科植物为了对抗海浪的冲刷会在生长中进化出许多独门绝技,比如胎生现象:秋茄和木榄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树时就开始生长,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掉落到淤泥里只需数小时就可以扎根成长为新株,如果是掉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逢泥生根,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为了适应高盐度环境,红树科植物的叶子还会有泌盐能力,以桐花树为例,它的叶片有一层析出的白色盐粉末,从而维持体内低盐状态。此行于我而言在参观到开花的红树植物玉蕊时达到高潮,虽然由于其花只在晚间绽放而日间无缘得见,但通过近夏老师分享的视频我们无不为“玉蕊理红妆”之美所吸引,在心中埋下了希望下次亲眼所见此般景象的种子。

待日后友人再来珠海,我不仅会带他们沿着情侣路打卡一众珠海地标,更会带他们来到傍海的山房路、依山的会同村还有美丽的淇澳岛,在唐家湾的悠长韵味中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享受它的当下,期许它的未来。

08tqb0924008_003_01_b.jpg

唐家·鸡山村——钟凡手绘

中秋思(外一首)

□ 熊轲

中秋思

桂树洒落芬芳,浓郁悠然
想起亲人的笑意,唱着儿时歌谣
所有主题关于往事
一块月饼,一片流光,一刻笑靥
滋养我怀乡的心,成刻骨的眷恋

可以惦念故乡,细细聆听风吟
流入梦境,沿着银河踱步许久
直到记忆汇成一滴清泪
与月宫人遥遥相望,深情嘱托
灵魂深处,藏有年少的梦想
应该是为了思念,留下约定

中秋共团圆

月光照亮一池秋水,风儿拂过泛起涟漪
菊韵与桂香渐渐弥散,牵挂故乡炊烟
当思念悄然填满心房,字句中怀有缱绻

唱一支故乡的歌,诉说中秋团圆的温馨
伴着月亮,觥筹交错畅想未来的美满
有故人的回眸与耳语,畅想一抹情缘

不管天涯海角,让桂花酒醉了记忆
深深的眷念在锦笺中倾诉,酣然入梦

静寂的生活

□ 程应峰

雨后的黄昏
一个人
孤独如一粒梵音
以飘忽的姿影
于长长的林荫道
踏歌而行

一片秋叶
让雨后的清新
以湿润的姿态
滑向掌心

一个意外来电
撞向耳膜
传递前缘构架的命运

一个人的寂静
无与伦比
缘于生命的张力
让车水马龙
在想象的繁华里
诗意延伸

怀抱明月

□ 路红顺

今夜中秋
让我就着异乡的月光
怀揣满满的思念
酣畅淋漓
举杯痛饮
让我和这座城市
不醉不休
我要沉醉在
被一缕桂香
一首唐诗
或一阙宋词
浸润了千年
抚摸得通体芳香的明月里
忘掉一切
忘掉他乡与故乡
我要在工棚里
和工友们一起
枕着疲惫的鼾声
怀揣满月入梦
任谁也看不到
隐匿在内心最深处
满满的乡愁

attachment_16215783891732.jpg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