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时,不少人都会认为可能会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建筑物破败、舒适度不高、人流不旺等问题。可在珠海,“老城不老”,是很多人的印象和观感。今年5月12日,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人世间》作者梁晓声接受珠海特区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珠海这座城市环境优美、街区整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希望走进珠海的老城区看看,感受更多珠海的生活气息。
珠海传统村落和老街巷的“不老秘方”是什么?如何让传统村落和老街巷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近日,记者选取了狮山、北山、会同三个各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探寻它们各自在新时代下如何焕发新活力。
狮山不老,在于居民之乐;北山不老,在于年轻人追捧;会同不老,在于清晰的历史文化脉络……记者走访发现,因其历史、文化不同,这三个片区各出奇招,给出了不同解法,也为其他传统村落和老街巷转型求变提供思路。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高水平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保护好会同村、南门村、三板村等一批传统村落民居,提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利用水平。
在持续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如何为老城区注入更多青春活力元素,推动其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是摆在珠海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狮山:打造商居融合的活力社区空间
“焕发新活力的秘诀,是居民脸上的笑!”
狮山辖区,是清宣统香洲开埠时的老城区之一。走进狮山,朝阳路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运用石材砌筑的近代渔村“石屋”、岭南特色建筑骑楼,历经时光的洗礼,成为狮山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光华街极具年代感的老房子的墙壁或是斑驳或是被刷成五颜六色再配以卡通手绘,咖啡的香气不时地从旧房改造而成的宝藏小店中飘至巷子;一簇簇紫红色的簕杜鹃从墙头倾泻而出,路边的芒果树、荔枝树的枝头挂满果实,与街边的“文艺范”相得益彰……
保留老城区记忆,保护城市发展根脉。“先留住街巷原有的‘烟火气’和城市肌理,再提升街巷风貌。”狮山街道党建办主任吴元红介绍,光华街片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建房聚集的特色片区,建筑成阶梯式和独栋院落式分布。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将目光瞄准这片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底蕴的老街区,打造特色咖啡店、猫咖、文创空间等小店,用创意让这一带的老房子获得新生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创业,为狮山注入了新鲜血液。”吴元红告诉记者,光华街居民自住房占总数的40%以上,考虑到人口特点,狮山街道以打造商居融合的活力社区空间为导向,推动创意街景与老街风貌融合共生,让文艺潮流与老建筑巧妙融合。
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除了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激发老街巷的内生活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生活空间。”说话间,吴元红带领记者来到了石榴巷。
不同于光华街片区的热闹,居民区里整洁、安静,更显温情。“不错吧?头顶上没了乱七八糟的电线,小区的楼道翻新了,还有了物业,加装了防盗门,停水停电都有人‘管’!”路过的冯叔看到记者笑盈盈地搭话,“我在这个小区生活了36年,住出了感情,虽然房子越来越老,但居住体验感却越来越好!”
老旧小区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让狮山街道的老小区逐渐披上了“新外衣”。吴元红将翻新后的楼栋、干净整洁的楼道、“一键直达”的加装电梯、温暖明亮的路灯一一指给记者看。“让狮山焕发新活力的秘诀,是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居民脸上的笑,是他们切切实实的幸福感!”
北山:艺术引领百年古村成文艺胜地
“提起‘文艺’,就联想到北山。”
来到北山村,青灰色台阶、自然裸露向外断裂的墙垣、古树、瓦顶、青砖墙映入眼帘,百年历史是这里的独特底色;穿着时髦的俊男靓女走街串巷,或是拍照“打卡”网红点,或是在众多店铺中寻觅美食,这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夜晚的北山更是热闹非凡,相声、脱口秀、爵士乐等演出深受市民的喜爱,这里是文艺爱好者的天堂;深入北山正街后,则是另一派“人间烟火气”,街边小贩吆喝着,村里的老人背着手遛弯、晒太阳,这里没有急躁的汽笛声,这里有质朴的风土人情。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碰撞在一起,让北山村成为低调又特别的存在。
北山村位于香洲区南屏镇东部,始建于南宋,有着780多年的历史,现存历史建筑108栋,有杨氏大宗祠等十余座宗祠,是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历史文化古村落。
这个古村保留了旧村落的大部分原貌,静谧、古朴的气质让不少人选择在这里“扎根”。南屏漫·山侧茶文化馆创立人齐丹最初便是被北山的“惬意感”吸引。“在古色古香的北山,用新兴的方式去传递中国传统茶道文化,更容易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90后”齐丹说。在装修上,齐丹也下了一番苦心,她保留了古屋的传统外部结构,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基础上,对主体建筑进行简单“勾勒”,仿古的泥土墙、八边窗体现了古建筑意蕴之美,消融了古屋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
对于大多数新珠海人来说,最早听说北山村是始于北山音乐节,一个扎根于珠海的音乐IP。
北山音乐节创始人、珠海北山力禾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薛文2007年来到北山,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古建筑保护下来了,如何让它们“活”起来呢?北山音乐节是薛文找到的“破局”之法。
十几届音乐节为北山培育了“文艺”的土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北山,音乐节也成为了北山的文化名片。“有了艺术引领,久而久之,提起‘文艺’,就能联想到北山。”薛文说。
北山成为了文艺青年的网红“打卡地”,“文艺+商业”的模式也逐步形成。“相比两年前,北山的店铺数量翻了一番。”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白瑾介绍,如今,北山村已有200余家商家进驻,涵盖吃喝玩住学五大类,餐饮占70%。北山会馆、北山大院、停云书房、不碍云山、山侧、燕园、医帝庙凉茶等小型博物馆、公共艺术空间、咖啡、书房、私厨、清吧等主题场所深受市民、游客追捧。“平时北山日均游客量1万人次,‘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游客量达2万人次。”
“越来越多青年人不满足于到网红地标‘打卡’,而是主动走进街巷里弄观察复古与现代交错的村居,探寻城市文化根脉,这对北山来说是个契机,接下来北山或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薛文说。
会同: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村落
“有原生态的乡情、有根、有文化脉络,这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是城市的记忆。”
每到整点,建于1918年的云飞碉楼上的铁钟便会响起,悠远绵长的钟声回荡在会同古村的上方,娓娓道来那些光阴的故事。
会同古村始建于1732年,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是珠海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村落,现存38座传统广府民居,有调梅祠、会同祠与莫氏大宗祠三座建于清代的祠堂,目前许多古屋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工作。
调梅祠建于清代,是为纪念莫氏六世祖莫鼎调而建,2019年高新区将其改造为会同电影小馆,整个场馆的设计与建造充分保留祠堂建筑原本的风貌,将原汁原味的本地岭南文化与世界新思潮相融相交,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据点。
为何在会同村会有一个电影小馆?“以电影为文化创意切口,是源自于会同村一段美好的往事。”唐家湾镇党委书记李清涛告诉记者,早在1922年,会同村就为村民免费播放电影,这里也是珠海第一个引进发电机发电照明的村庄。在会同电影小馆,除了世界电影简史外,还还原了一百多年前会同村民在栖霞仙馆院子前看电影的场景。
李清涛表示,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固态”建筑,“活态”文化保护离不开本土民族历史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会同的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后,祠堂摇身一变成为了书店、咖啡店、村史馆。
在硬件上,会同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与外立面管控,配齐公厕、停车场、污水处理、弱电下地等基础设施,建成荔枝公园外围步道、生态渠、景观及照明亮化,完成古村外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工程,在古村三街八巷的街道铺设古石板路,会同样板村基本建成。
“先保护再开发,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李清涛介绍,会同村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引入华发集团开展会同古村活化提升,修缮活化新旧民居;以“一院落、一精品”,打造新型“乡院文创产业”,引得村民与商户纷纷加入,打造“创美庭院”,造就了一批如老屋咖啡、二月咖啡、同心泥煨鸡、张妈茶果等具有会同特色的网红店。
采访当天,记者碰到了几位来会同采风的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是第一次来到会同村,他对这里的风情赞不绝口。他说,一座城市既要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要有古老的旧城和传统的风俗文化。“会同村的民居保留得非常完好,既成规模又极具岭南特色,有原生态的乡情、有根、有文化脉络,这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是城市的记忆。”
专家声音>>>
保护和利用并行,让古村落、老街巷“活起来”
“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是城市里特殊的存在,它们是本土人的精神维系,也是外来人了解这座城市的载体,不但具有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也极具商业价值。”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黎映宇表示。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黎映宇告诉记者,珠海对传统村落和老街巷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极为重视,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前后就开始对北山、会同、斗门古街等同时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当时的主流是‘重保护、轻利用’,也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活化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很艰难的探索。”
古村落、老街巷焕发新光彩。如今,北山村、会同村、斗门旧街和狮山老街巷经过多年打造,在保持古韵之下,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成为珠海传统村落、老街巷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第一批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唐家古镇、会同村、淇澳村、香洲埠、南屏、斗门旧街等6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如何让古村落、老街巷“活起来”“火起来”,重新焕发时代光彩?黎映宇认为,政府的规划和前期投入是关键,其次是要注重引导和管理。“由政府或国企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并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局部传统建筑改造活化利用有一定经营效果后,才能引来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从而将整个古村落盘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相信唐家古镇、那洲村、淇澳村、接霞庄、香洲埠的保护和提升会越来越精彩!”
当提起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时,不少人都会认为可能会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建筑物破败、舒适度不高、人流不旺等问题。可在珠海,“老城不老”,是很多人的印象和观感。今年5月12日,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人世间》作者梁晓声接受珠海特区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珠海这座城市环境优美、街区整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希望走进珠海的老城区看看,感受更多珠海的生活气息。
珠海传统村落和老街巷的“不老秘方”是什么?如何让传统村落和老街巷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近日,记者选取了狮山、北山、会同三个各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探寻它们各自在新时代下如何焕发新活力。
狮山不老,在于居民之乐;北山不老,在于年轻人追捧;会同不老,在于清晰的历史文化脉络……记者走访发现,因其历史、文化不同,这三个片区各出奇招,给出了不同解法,也为其他传统村落和老街巷转型求变提供思路。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高水平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保护好会同村、南门村、三板村等一批传统村落民居,提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利用水平。
在持续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如何为老城区注入更多青春活力元素,推动其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是摆在珠海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狮山:打造商居融合的活力社区空间
“焕发新活力的秘诀,是居民脸上的笑!”
狮山辖区,是清宣统香洲开埠时的老城区之一。走进狮山,朝阳路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运用石材砌筑的近代渔村“石屋”、岭南特色建筑骑楼,历经时光的洗礼,成为狮山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光华街极具年代感的老房子的墙壁或是斑驳或是被刷成五颜六色再配以卡通手绘,咖啡的香气不时地从旧房改造而成的宝藏小店中飘至巷子;一簇簇紫红色的簕杜鹃从墙头倾泻而出,路边的芒果树、荔枝树的枝头挂满果实,与街边的“文艺范”相得益彰……
保留老城区记忆,保护城市发展根脉。“先留住街巷原有的‘烟火气’和城市肌理,再提升街巷风貌。”狮山街道党建办主任吴元红介绍,光华街片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建房聚集的特色片区,建筑成阶梯式和独栋院落式分布。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将目光瞄准这片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底蕴的老街区,打造特色咖啡店、猫咖、文创空间等小店,用创意让这一带的老房子获得新生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创业,为狮山注入了新鲜血液。”吴元红告诉记者,光华街居民自住房占总数的40%以上,考虑到人口特点,狮山街道以打造商居融合的活力社区空间为导向,推动创意街景与老街风貌融合共生,让文艺潮流与老建筑巧妙融合。
看得见的是“面子”,看不见的是“里子”。“除了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激发老街巷的内生活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生活空间。”说话间,吴元红带领记者来到了石榴巷。
不同于光华街片区的热闹,居民区里整洁、安静,更显温情。“不错吧?头顶上没了乱七八糟的电线,小区的楼道翻新了,还有了物业,加装了防盗门,停水停电都有人‘管’!”路过的冯叔看到记者笑盈盈地搭话,“我在这个小区生活了36年,住出了感情,虽然房子越来越老,但居住体验感却越来越好!”
老旧小区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让狮山街道的老小区逐渐披上了“新外衣”。吴元红将翻新后的楼栋、干净整洁的楼道、“一键直达”的加装电梯、温暖明亮的路灯一一指给记者看。“让狮山焕发新活力的秘诀,是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居民脸上的笑,是他们切切实实的幸福感!”
北山:艺术引领百年古村成文艺胜地
“提起‘文艺’,就联想到北山。”
来到北山村,青灰色台阶、自然裸露向外断裂的墙垣、古树、瓦顶、青砖墙映入眼帘,百年历史是这里的独特底色;穿着时髦的俊男靓女走街串巷,或是拍照“打卡”网红点,或是在众多店铺中寻觅美食,这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夜晚的北山更是热闹非凡,相声、脱口秀、爵士乐等演出深受市民的喜爱,这里是文艺爱好者的天堂;深入北山正街后,则是另一派“人间烟火气”,街边小贩吆喝着,村里的老人背着手遛弯、晒太阳,这里没有急躁的汽笛声,这里有质朴的风土人情。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碰撞在一起,让北山村成为低调又特别的存在。
北山村位于香洲区南屏镇东部,始建于南宋,有着780多年的历史,现存历史建筑108栋,有杨氏大宗祠等十余座宗祠,是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历史文化古村落。
这个古村保留了旧村落的大部分原貌,静谧、古朴的气质让不少人选择在这里“扎根”。南屏漫·山侧茶文化馆创立人齐丹最初便是被北山的“惬意感”吸引。“在古色古香的北山,用新兴的方式去传递中国传统茶道文化,更容易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90后”齐丹说。在装修上,齐丹也下了一番苦心,她保留了古屋的传统外部结构,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基础上,对主体建筑进行简单“勾勒”,仿古的泥土墙、八边窗体现了古建筑意蕴之美,消融了古屋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
对于大多数新珠海人来说,最早听说北山村是始于北山音乐节,一个扎根于珠海的音乐IP。
北山音乐节创始人、珠海北山力禾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薛文2007年来到北山,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古建筑保护下来了,如何让它们“活”起来呢?北山音乐节是薛文找到的“破局”之法。
十几届音乐节为北山培育了“文艺”的土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北山,音乐节也成为了北山的文化名片。“有了艺术引领,久而久之,提起‘文艺’,就能联想到北山。”薛文说。
北山成为了文艺青年的网红“打卡地”,“文艺+商业”的模式也逐步形成。“相比两年前,北山的店铺数量翻了一番。”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白瑾介绍,如今,北山村已有200余家商家进驻,涵盖吃喝玩住学五大类,餐饮占70%。北山会馆、北山大院、停云书房、不碍云山、山侧、燕园、医帝庙凉茶等小型博物馆、公共艺术空间、咖啡、书房、私厨、清吧等主题场所深受市民、游客追捧。“平时北山日均游客量1万人次,‘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游客量达2万人次。”
“越来越多青年人不满足于到网红地标‘打卡’,而是主动走进街巷里弄观察复古与现代交错的村居,探寻城市文化根脉,这对北山来说是个契机,接下来北山或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薛文说。
会同: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村落
“有原生态的乡情、有根、有文化脉络,这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是城市的记忆。”
每到整点,建于1918年的云飞碉楼上的铁钟便会响起,悠远绵长的钟声回荡在会同古村的上方,娓娓道来那些光阴的故事。
会同古村始建于1732年,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是珠海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村落,现存38座传统广府民居,有调梅祠、会同祠与莫氏大宗祠三座建于清代的祠堂,目前许多古屋正在进行保护性修复工作。
调梅祠建于清代,是为纪念莫氏六世祖莫鼎调而建,2019年高新区将其改造为会同电影小馆,整个场馆的设计与建造充分保留祠堂建筑原本的风貌,将原汁原味的本地岭南文化与世界新思潮相融相交,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据点。
为何在会同村会有一个电影小馆?“以电影为文化创意切口,是源自于会同村一段美好的往事。”唐家湾镇党委书记李清涛告诉记者,早在1922年,会同村就为村民免费播放电影,这里也是珠海第一个引进发电机发电照明的村庄。在会同电影小馆,除了世界电影简史外,还还原了一百多年前会同村民在栖霞仙馆院子前看电影的场景。
李清涛表示,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固态”建筑,“活态”文化保护离不开本土民族历史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会同的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后,祠堂摇身一变成为了书店、咖啡店、村史馆。
在硬件上,会同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与外立面管控,配齐公厕、停车场、污水处理、弱电下地等基础设施,建成荔枝公园外围步道、生态渠、景观及照明亮化,完成古村外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工程,在古村三街八巷的街道铺设古石板路,会同样板村基本建成。
“先保护再开发,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李清涛介绍,会同村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引入华发集团开展会同古村活化提升,修缮活化新旧民居;以“一院落、一精品”,打造新型“乡院文创产业”,引得村民与商户纷纷加入,打造“创美庭院”,造就了一批如老屋咖啡、二月咖啡、同心泥煨鸡、张妈茶果等具有会同特色的网红店。
采访当天,记者碰到了几位来会同采风的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是第一次来到会同村,他对这里的风情赞不绝口。他说,一座城市既要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要有古老的旧城和传统的风俗文化。“会同村的民居保留得非常完好,既成规模又极具岭南特色,有原生态的乡情、有根、有文化脉络,这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是城市的记忆。”
专家声音>>>
保护和利用并行,让古村落、老街巷“活起来”
“传统村落和老街巷是城市里特殊的存在,它们是本土人的精神维系,也是外来人了解这座城市的载体,不但具有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也极具商业价值。”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黎映宇表示。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黎映宇告诉记者,珠海对传统村落和老街巷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极为重视,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前后就开始对北山、会同、斗门古街等同时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当时的主流是‘重保护、轻利用’,也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活化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很艰难的探索。”
古村落、老街巷焕发新光彩。如今,北山村、会同村、斗门旧街和狮山老街巷经过多年打造,在保持古韵之下,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成为珠海传统村落、老街巷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第一批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唐家古镇、会同村、淇澳村、香洲埠、南屏、斗门旧街等6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如何让古村落、老街巷“活起来”“火起来”,重新焕发时代光彩?黎映宇认为,政府的规划和前期投入是关键,其次是要注重引导和管理。“由政府或国企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并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局部传统建筑改造活化利用有一定经营效果后,才能引来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从而将整个古村落盘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相信唐家古镇、那洲村、淇澳村、接霞庄、香洲埠的保护和提升会越来越精彩!”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