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遍地开!珠海持续发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在珠海大剧院参观完毕,我取共享单车时不小心碰倒了一长排的单车。正在我发愁时,一对情侣和一名中年男士加入了扶车的行列,一会儿工夫就把车都扶了起来,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近日,网名为“流浪的刘奎均”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题为《35天珠海旅居记——我眼中的珠海人》一文,记录了她在珠海旅居时遇到的暖心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转发和评论。

如今,文明如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照亮着珠海的每一个角落。助人帮扶场景不断涌现、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力量、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整洁、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本土文艺精品频频“出圈”……市民群众在这座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找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钥匙”,触手可及的幸福持续加码,文明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提档升级。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强化价值引领、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坚持为民惠民,全面升级城市功能品质……近年来,珠海举全市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努力绘就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新图景,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引领
唱响文明新风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纲举目张,奋勇前行。珠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正确方向。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奋进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更多好招、实招,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将文明城市创建覆盖到每条小巷、每处角落。”2月20日,珠海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现场会召开,总结过去一年创建工作的经验教训,部署新一年创建工作,充分展现珠海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文明建设纳入常态化,持续用力、加快推进的决心和行动。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珠海公交柏宁出租车有限公司司机刘文芳重情感、敬贤长,不辞劳苦贴心照顾家中生病老人;产业工人林浩森和张底生在危急情况下义无反顾跳入充满沼气的排污井,带着晕倒在井底的工人“逃出生天”;珠海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协会志愿者钟波涌28年累计献血153次,用热血为生命续航……在珠海,一个个乐于奉献的身影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一个个暖心善举正滋养着这座青春之城,为城市的文明进步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企志愿者助力交通顺畅。

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强文明培育,广泛开展“珠海市道德模范”“珠海好人”“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2022年以来,共评选“珠海好人”61人,2人获评“中国好人”,10人获评“广东好人”。2022年评选出46户孝老爱亲、敬业诚信、绿色环保、热心公益、书香家庭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30人获评2023年度珠海“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人获评2023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基层、行业实现全覆盖。

讲不完的暖心故事,拂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更是温暖了许许多多外地游客。

正如网友“流浪的刘奎均”在珠海旅居时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暖心镜头:不小心碰倒共享单车,珠海市民纷纷上前帮忙扶起;乘坐公交车时,热心市民帮忙照看行李箱,公交司机善意指路;遗落的重要物件被提醒找回……

记者了解到,该网友来自黑龙江,在珠海旅居的35天里,她先后去了外伶仃岛、唐家湾古镇、会同古村、香山湖公园等景点,在欣赏旖旎风光的同时,感受着珠海的文明与包容。“珠海的风光,珠海的人民,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返乡后仍念念不忘,我想我还会再去的!”

培育时代文明新风貌,让文明之风吹得更远,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这个主阵地。

在香洲区香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舞蹈室、声乐室、书画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场地一应俱全。实践所还不定期开展老渔民访谈、“香洲开埠”情景剧等活动,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月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珠海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推动文明实践网络在基层延伸、拓展和巩固,让文明之根深植基层、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目前,珠海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0个,组建125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培育出近300个彰显珠海地域特色的品牌项目。群众活动有去处,精神世界有寄托,志愿服务送温暖的文明新风吹到了广大群众的心坎上。

提档升级
营造淳厚民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珠海始终坚持创建靠民为民惠民利民,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不断提升文明城市治理精度。

在总结2022年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珠海继续实施由市领导牵头,与城乡环境面貌、市民满意度、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的“里子”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度高、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工程具体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质量提升、空中缆线源头治理、背街小巷提升、沿街商铺规范管理、停车设施开源挖潜、消防通道规范畅通、文明实践提质升级、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环境卫生精细管理。

新光里小公园改造提升。

住宅区周边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智能监控设备让居民更有安全感……走进香洲区狮山街道南坑社区的一片无物业老旧住宅区,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治安也更好了,在这里生活很舒服。”在该片区居住了20多年的吴女士开心地说。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长期是一个“脏乱差”社区,农贸市场、商铺、居民楼混杂,人车拥堵、占道经营、环境脏乱等现象严重,是影响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提升基层治理的期盼,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南坑社区引导片区成立自管小组,评选楼长,成立市容环境整治队和文明使者队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推动居民全面自管自治,带动片区“由内而外”提升。

在珠海,像南坑社区老旧住宅区一样,成功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还有许多。群众心心念念的“民生愿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

今年,珠海出台《珠海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及住宅小区“微改造”项目计划。2023年,全市计划开工65个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整治工程,预计投资4.5亿元,惠及居民2.2万户,目前已开工19个,其中已完工9个。

在创新工作方法方面,珠海坚持“先治理后改造”,坚持问计于民,“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坚持“谁受益谁出资”,推动居民前期参与和“共同缔造”工作机制,共同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南坑市场外立面进行美化翻新。程霖 摄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城市文明同样体现在升腾的“烟火气”里。

“小市场”装着“大民生”,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环境,是珠海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统计,珠海共有农贸市场(含便民疏导点)100家,整治前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旧、车辆乱停、垃圾散落等问题。去年以来,珠海紧扣“民生为要”工作主线,采取“清、拆、补、洗、管”五项措施,大力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

位于斗门区的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正是珠海全面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生动实践。该市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华南地区大型水产交易集散地之一。因老旧经营方式、24小时交易,导致市场及周边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一度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难点。

以问题为导向,斗门区白藤街道一方面为市场商户统一配置档口挂式垃圾桶,解决零散垃圾落地问题,铺设红色塑胶地垫,解决场内积水问题;另一方面,实行保洁分区包干制,结合市场保洁力量和政府环卫力量,确保卫生无死角。此外,市场周边还新增了货车停车场、4公里的人行道护栏和近千个咪表停车位,让交通秩序更加顺畅。

市场环境整洁了,客流量也随之提升。据统计,随着整治效果逐渐凸显,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日均车流量可达到5000辆次,交易额平均提升30%以上。

除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外,珠海还有多家农贸市场陆续完成升级改造,告别“脏乱差”,实现“面子与里子”兼顾、“外在与内涵”双提升,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

文化带动
绽放时代风采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珠海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珠海作家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名单。这是继2019年《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和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获此殊荣后,珠海本土原创文艺作品再次上榜。

《龙腾伶仃洋》剧照 朱习 摄

“五个一工程”奖是中宣部设立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短短几年时间,珠海接连四部作品入选,体现了珠海创作文艺精品的实力,更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无论是《龙腾伶仃洋》《平安批》获奖、民族歌剧《侨批》晋京展演并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大放异彩,还是本土电影《我们的岁月》亮相全国院线和《青春之城》在央视一套热播。近年来,珠海全力构筑文艺精品源源不断、文艺人才青蓝相继、文化品牌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系统”,着力推动珠海文艺“高处再攀高”。

珠海文化精品频频“出圈”,离不开这片开放包容的城市沃土。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香港、澳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集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于一身,具有丰富的创作元素,在为各地文艺界交流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2022年珠海艺术节期间,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精品纷纷亮相。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展卷人”的视角,探寻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美轮美奂、婉转迷人;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带领观众踏上全新的古典跨界狂想之旅……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盛宴,助力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更上一层楼。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让珠海文化发展前进的步伐愈加有力。

当前,珠海正全力推动“产业第一”,处处呈现赛龙夺锦、步步争先的新气象。2022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千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2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经济动能的持续释放,将为文化的繁荣和活跃提供更强大的物质支撑。

涵养城市文化气质、讲好珠海故事,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多方位的本土文化培育。

近年来,珠海陆续建成“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博物馆、古元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演出场所,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硬件支撑。

此外,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时尚周、珠海大学生艺术季等品牌文化活动,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小剧场”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接下来,珠海还将以小剧场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打造珠海特色演艺空间,将文化与商业、娱乐、旅游融合,探索文旅结合新模式,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潜力,从而推动文旅产业链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展现珠海的文艺魅力。

文字:林琦琦 图片: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文明之花遍地开!珠海持续发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珠海特区报 2023-06-16 08:03

“在珠海大剧院参观完毕,我取共享单车时不小心碰倒了一长排的单车。正在我发愁时,一对情侣和一名中年男士加入了扶车的行列,一会儿工夫就把车都扶了起来,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近日,网名为“流浪的刘奎均”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题为《35天珠海旅居记——我眼中的珠海人》一文,记录了她在珠海旅居时遇到的暖心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转发和评论。

如今,文明如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照亮着珠海的每一个角落。助人帮扶场景不断涌现、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力量、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整洁、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本土文艺精品频频“出圈”……市民群众在这座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找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钥匙”,触手可及的幸福持续加码,文明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提档升级。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强化价值引领、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坚持为民惠民,全面升级城市功能品质……近年来,珠海举全市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努力绘就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新图景,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引领
唱响文明新风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纲举目张,奋勇前行。珠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正确方向。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奋进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更多好招、实招,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将文明城市创建覆盖到每条小巷、每处角落。”2月20日,珠海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现场会召开,总结过去一年创建工作的经验教训,部署新一年创建工作,充分展现珠海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文明建设纳入常态化,持续用力、加快推进的决心和行动。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珠海公交柏宁出租车有限公司司机刘文芳重情感、敬贤长,不辞劳苦贴心照顾家中生病老人;产业工人林浩森和张底生在危急情况下义无反顾跳入充满沼气的排污井,带着晕倒在井底的工人“逃出生天”;珠海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协会志愿者钟波涌28年累计献血153次,用热血为生命续航……在珠海,一个个乐于奉献的身影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一个个暖心善举正滋养着这座青春之城,为城市的文明进步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企志愿者助力交通顺畅。

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强文明培育,广泛开展“珠海市道德模范”“珠海好人”“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2022年以来,共评选“珠海好人”61人,2人获评“中国好人”,10人获评“广东好人”。2022年评选出46户孝老爱亲、敬业诚信、绿色环保、热心公益、书香家庭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30人获评2023年度珠海“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人获评2023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基层、行业实现全覆盖。

讲不完的暖心故事,拂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更是温暖了许许多多外地游客。

正如网友“流浪的刘奎均”在珠海旅居时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暖心镜头:不小心碰倒共享单车,珠海市民纷纷上前帮忙扶起;乘坐公交车时,热心市民帮忙照看行李箱,公交司机善意指路;遗落的重要物件被提醒找回……

记者了解到,该网友来自黑龙江,在珠海旅居的35天里,她先后去了外伶仃岛、唐家湾古镇、会同古村、香山湖公园等景点,在欣赏旖旎风光的同时,感受着珠海的文明与包容。“珠海的风光,珠海的人民,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返乡后仍念念不忘,我想我还会再去的!”

培育时代文明新风貌,让文明之风吹得更远,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这个主阵地。

在香洲区香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舞蹈室、声乐室、书画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场地一应俱全。实践所还不定期开展老渔民访谈、“香洲开埠”情景剧等活动,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月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珠海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推动文明实践网络在基层延伸、拓展和巩固,让文明之根深植基层、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目前,珠海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0个,组建125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培育出近300个彰显珠海地域特色的品牌项目。群众活动有去处,精神世界有寄托,志愿服务送温暖的文明新风吹到了广大群众的心坎上。

提档升级
营造淳厚民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珠海始终坚持创建靠民为民惠民利民,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不断提升文明城市治理精度。

在总结2022年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珠海继续实施由市领导牵头,与城乡环境面貌、市民满意度、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的“里子”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度高、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工程具体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质量提升、空中缆线源头治理、背街小巷提升、沿街商铺规范管理、停车设施开源挖潜、消防通道规范畅通、文明实践提质升级、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环境卫生精细管理。

新光里小公园改造提升。

住宅区周边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智能监控设备让居民更有安全感……走进香洲区狮山街道南坑社区的一片无物业老旧住宅区,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治安也更好了,在这里生活很舒服。”在该片区居住了20多年的吴女士开心地说。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长期是一个“脏乱差”社区,农贸市场、商铺、居民楼混杂,人车拥堵、占道经营、环境脏乱等现象严重,是影响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提升基层治理的期盼,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南坑社区引导片区成立自管小组,评选楼长,成立市容环境整治队和文明使者队等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推动居民全面自管自治,带动片区“由内而外”提升。

在珠海,像南坑社区老旧住宅区一样,成功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还有许多。群众心心念念的“民生愿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

今年,珠海出台《珠海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及住宅小区“微改造”项目计划。2023年,全市计划开工65个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整治工程,预计投资4.5亿元,惠及居民2.2万户,目前已开工19个,其中已完工9个。

在创新工作方法方面,珠海坚持“先治理后改造”,坚持问计于民,“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坚持“谁受益谁出资”,推动居民前期参与和“共同缔造”工作机制,共同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南坑市场外立面进行美化翻新。程霖 摄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城市文明同样体现在升腾的“烟火气”里。

“小市场”装着“大民生”,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环境,是珠海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统计,珠海共有农贸市场(含便民疏导点)100家,整治前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旧、车辆乱停、垃圾散落等问题。去年以来,珠海紧扣“民生为要”工作主线,采取“清、拆、补、洗、管”五项措施,大力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

位于斗门区的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正是珠海全面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生动实践。该市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华南地区大型水产交易集散地之一。因老旧经营方式、24小时交易,导致市场及周边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一度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难点。

以问题为导向,斗门区白藤街道一方面为市场商户统一配置档口挂式垃圾桶,解决零散垃圾落地问题,铺设红色塑胶地垫,解决场内积水问题;另一方面,实行保洁分区包干制,结合市场保洁力量和政府环卫力量,确保卫生无死角。此外,市场周边还新增了货车停车场、4公里的人行道护栏和近千个咪表停车位,让交通秩序更加顺畅。

市场环境整洁了,客流量也随之提升。据统计,随着整治效果逐渐凸显,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日均车流量可达到5000辆次,交易额平均提升30%以上。

除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外,珠海还有多家农贸市场陆续完成升级改造,告别“脏乱差”,实现“面子与里子”兼顾、“外在与内涵”双提升,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

文化带动
绽放时代风采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珠海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珠海作家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入选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名单。这是继2019年《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和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获此殊荣后,珠海本土原创文艺作品再次上榜。

《龙腾伶仃洋》剧照 朱习 摄

“五个一工程”奖是中宣部设立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短短几年时间,珠海接连四部作品入选,体现了珠海创作文艺精品的实力,更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无论是《龙腾伶仃洋》《平安批》获奖、民族歌剧《侨批》晋京展演并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大放异彩,还是本土电影《我们的岁月》亮相全国院线和《青春之城》在央视一套热播。近年来,珠海全力构筑文艺精品源源不断、文艺人才青蓝相继、文化品牌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系统”,着力推动珠海文艺“高处再攀高”。

珠海文化精品频频“出圈”,离不开这片开放包容的城市沃土。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香港、澳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集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于一身,具有丰富的创作元素,在为各地文艺界交流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2022年珠海艺术节期间,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精品纷纷亮相。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展卷人”的视角,探寻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美轮美奂、婉转迷人;马克西姆钢琴演奏会带领观众踏上全新的古典跨界狂想之旅……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盛宴,助力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更上一层楼。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让珠海文化发展前进的步伐愈加有力。

当前,珠海正全力推动“产业第一”,处处呈现赛龙夺锦、步步争先的新气象。2022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千亿元大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2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经济动能的持续释放,将为文化的繁荣和活跃提供更强大的物质支撑。

涵养城市文化气质、讲好珠海故事,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多方位的本土文化培育。

近年来,珠海陆续建成“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博物馆、古元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演出场所,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硬件支撑。

此外,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时尚周、珠海大学生艺术季等品牌文化活动,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小剧场”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接下来,珠海还将以小剧场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打造珠海特色演艺空间,将文化与商业、娱乐、旅游融合,探索文旅结合新模式,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潜力,从而推动文旅产业链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展现珠海的文艺魅力。

文字:林琦琦 图片: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