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细语” !百件文物与史料原件在金湾区博物馆展出

从宝镜湾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陶罐上丰富多样的花纹,展示着4000多年前南越先民的渔猎生活和审美;从上世纪30年代保存至今的地图、《申报》、日军机密文件,静静诉说着三灶岛军民抗日的事迹;192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书籍漂洋过海,吐露着林伟民、苏兆征等早期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心声……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湾区博物馆举办“从古知今——金湾文物展”,159件宝镜湾遗址文物及标本由珠海博物馆送回金湾展出,另有民间收藏的40多件关于林伟民事迹、反映三灶日军侵华的史料资料首次向大众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2月31日。

市民在参观金湾区博物馆。

历史铁证:

全部展品皆为原件

6月6日,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长征带队,将159件宝镜湾遗址文物及标本送至金湾区博物馆备展。159件“国家宝藏”中,既包括南越先民海上停船时使用的石锚、开蚝用的尖状蚝凿等渔猎文明遗迹,也包括宝镜湾玉石器加工作坊遗留的环砥石、砺石、石芯、玉石玦残器,以及经过修复的陶釜、陶碗、陶杯、陶豆等陶器。

大量的出土文物原件,共同组成了一幅新石器时期南海之滨先民的生活图景。从宝镜湾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坠中,有不同数量人工凿出的凹槽,同时也有穿孔石坠,方便将渔网的绳子进行固定。

除了反映生活场景,宝镜湾遗址中的出土文物也隐约反映出了千年前的祭祀活动。考古学家在该遗址找到的一件玦是在陶盘中发现的。据了解,玦是一种装饰品,史前时期这一带先民将其穿在耳朵上。由于玦一般都制作精美,具有美感,也常作为祭祀活动中的供品。宝镜湾遗址中发现的这种石玦被放在盘中的情况,应该就是祭祀活动场景的一个定格。

此外,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与宝镜湾岩画同一时期的人为破坏的痕迹,破坏也是祭祀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本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文物都是原件展出,没有复制品和仿真件,欢迎市民朋友来感受千年前的历史风情。”金湾区博物馆馆长王雪说。

无声讲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料首次展出

除了宝镜湾的159件文物及标本,本次的展品还包括40多件关于林伟民事迹、反映三灶日军侵华的史料资料。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展部分由三灶人文学会刘昌言和李琛提供的38件相关资料组成,以照片、报刊、书籍原件为主。

保存时间接近一个世纪的照片,是历史最直白的无声讲述。本次展品中包括大量照片史料,有1938年2月日军登陆中山县三灶岛(中山县第七区政府所在地)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烧杀掳掠的系列原始照片,有华南民众被三灶岛日军第六航空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炸死的照片,有1937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每日新闻社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日军侵华照片……许多照片中的建筑至今依然存世。

据了解,“七七事变”之后,日军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审查制度,由陆军省、海军省和情报局以极其严苛和机械的标准对新闻照片进行审查。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认为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日本战败之后,军方下令“凡是战地拍摄的照片要全部烧毁”。而总部位于大阪的每日新闻社没有屈从于军方的胁迫,将照片和底片偷偷转移至一个地下室内。虽然在此后的一次台风中,部分资料受到水淹,但仍有一部分照片和底片得以保存下来。每日新闻社在1977年和1998年将这些照片集结成册出版,使这些几经磨难的珍贵史料最终重见天日,也为历史留下了铁证。由每日新闻社于1998年12月出版的《不许可写真》画册原件,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听文物“细语” !百件文物与史料原件在金湾区博物馆展出
珠海特区报 2023-06-13 12:04

从宝镜湾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陶罐上丰富多样的花纹,展示着4000多年前南越先民的渔猎生活和审美;从上世纪30年代保存至今的地图、《申报》、日军机密文件,静静诉说着三灶岛军民抗日的事迹;192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书籍漂洋过海,吐露着林伟民、苏兆征等早期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心声……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湾区博物馆举办“从古知今——金湾文物展”,159件宝镜湾遗址文物及标本由珠海博物馆送回金湾展出,另有民间收藏的40多件关于林伟民事迹、反映三灶日军侵华的史料资料首次向大众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2月31日。

市民在参观金湾区博物馆。

历史铁证:

全部展品皆为原件

6月6日,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长征带队,将159件宝镜湾遗址文物及标本送至金湾区博物馆备展。159件“国家宝藏”中,既包括南越先民海上停船时使用的石锚、开蚝用的尖状蚝凿等渔猎文明遗迹,也包括宝镜湾玉石器加工作坊遗留的环砥石、砺石、石芯、玉石玦残器,以及经过修复的陶釜、陶碗、陶杯、陶豆等陶器。

大量的出土文物原件,共同组成了一幅新石器时期南海之滨先民的生活图景。从宝镜湾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坠中,有不同数量人工凿出的凹槽,同时也有穿孔石坠,方便将渔网的绳子进行固定。

除了反映生活场景,宝镜湾遗址中的出土文物也隐约反映出了千年前的祭祀活动。考古学家在该遗址找到的一件玦是在陶盘中发现的。据了解,玦是一种装饰品,史前时期这一带先民将其穿在耳朵上。由于玦一般都制作精美,具有美感,也常作为祭祀活动中的供品。宝镜湾遗址中发现的这种石玦被放在盘中的情况,应该就是祭祀活动场景的一个定格。

此外,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与宝镜湾岩画同一时期的人为破坏的痕迹,破坏也是祭祀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本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文物都是原件展出,没有复制品和仿真件,欢迎市民朋友来感受千年前的历史风情。”金湾区博物馆馆长王雪说。

无声讲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料首次展出

除了宝镜湾的159件文物及标本,本次的展品还包括40多件关于林伟民事迹、反映三灶日军侵华的史料资料。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展部分由三灶人文学会刘昌言和李琛提供的38件相关资料组成,以照片、报刊、书籍原件为主。

保存时间接近一个世纪的照片,是历史最直白的无声讲述。本次展品中包括大量照片史料,有1938年2月日军登陆中山县三灶岛(中山县第七区政府所在地)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烧杀掳掠的系列原始照片,有华南民众被三灶岛日军第六航空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炸死的照片,有1937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每日新闻社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日军侵华照片……许多照片中的建筑至今依然存世。

据了解,“七七事变”之后,日军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审查制度,由陆军省、海军省和情报局以极其严苛和机械的标准对新闻照片进行审查。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认为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日本战败之后,军方下令“凡是战地拍摄的照片要全部烧毁”。而总部位于大阪的每日新闻社没有屈从于军方的胁迫,将照片和底片偷偷转移至一个地下室内。虽然在此后的一次台风中,部分资料受到水淹,但仍有一部分照片和底片得以保存下来。每日新闻社在1977年和1998年将这些照片集结成册出版,使这些几经磨难的珍贵史料最终重见天日,也为历史留下了铁证。由每日新闻社于1998年12月出版的《不许可写真》画册原件,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