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爱耳日:耳病如何防治?珠海中大五院专家来支招

2023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指出,我国听力障碍者总量超过2亿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者的总量约7000万人。

据了解,听力损失的危害波及全人群,不仅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青中年人的学习、就业和生活,而且可能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在爱耳日来临之际,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洪海裕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患听力障碍的风险,保护听力的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

医生正在为患者查耳

儿童:中耳炎

洪海裕介绍,儿童是各类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可引起听力损失。常见类型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等。感冒、长期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是急性或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原因。

“患中耳炎的儿童,常表现为反应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洪海裕表示,因小朋友难以正确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家长容易忽视;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将导致听力下降,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医生提醒,通过增强孩子身体抵抗力,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耳外伤,避免婴幼儿呛咳,及时治疗鼻咽疾病等,可有效预防中耳炎。

青年:大疱性鼓膜炎

近日,大学生张某上呼吸道感染后突发左耳疼痛,到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还伴有耳闷和听力下降,查体发现其左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充血,表面可见血性大疱,经耳内镜及药物规范治疗后好转。

“该患者的症状符合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一般是在感冒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出现耳内剧痛。”洪海裕介绍,大疱性鼓膜炎的预防措施是注意身体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营养均衡、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睡眠。

中年:突发性耳聋

据了解,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发生于中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超过一个月不治疗,疗效显著降低。故市民一旦突然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早就医。若不及时就诊,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的预防措施是注意尽量避免感冒,避免过于疲劳、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长期睡眠不足、烟酒刺激过度等。

老年: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该病大多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耳聋程度基本一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首先是对门铃声、电话铃声、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并逐渐降低对所有声音的敏感性,常伴有言语分辨率降低、耳鸣等。

“听力下降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与周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甚至出现抑郁、自闭倾向,加重老年痴呆进程。”洪海裕提醒,虽然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不可避免,但仍可以通过早期预防以减轻、延缓疾病的发生。例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营养,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避免长期噪声刺激,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关注全国爱耳日:耳病如何防治?珠海中大五院专家来支招
观海融媒 2023-03-03 12:25

2023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指出,我国听力障碍者总量超过2亿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者的总量约7000万人。

据了解,听力损失的危害波及全人群,不仅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青中年人的学习、就业和生活,而且可能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在爱耳日来临之际,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洪海裕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患听力障碍的风险,保护听力的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

医生正在为患者查耳

儿童:中耳炎

洪海裕介绍,儿童是各类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可引起听力损失。常见类型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等。感冒、长期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是急性或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原因。

“患中耳炎的儿童,常表现为反应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洪海裕表示,因小朋友难以正确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家长容易忽视;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将导致听力下降,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医生提醒,通过增强孩子身体抵抗力,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耳外伤,避免婴幼儿呛咳,及时治疗鼻咽疾病等,可有效预防中耳炎。

青年:大疱性鼓膜炎

近日,大学生张某上呼吸道感染后突发左耳疼痛,到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还伴有耳闷和听力下降,查体发现其左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充血,表面可见血性大疱,经耳内镜及药物规范治疗后好转。

“该患者的症状符合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一般是在感冒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出现耳内剧痛。”洪海裕介绍,大疱性鼓膜炎的预防措施是注意身体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营养均衡、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睡眠。

中年:突发性耳聋

据了解,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发生于中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超过一个月不治疗,疗效显著降低。故市民一旦突然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早就医。若不及时就诊,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的预防措施是注意尽量避免感冒,避免过于疲劳、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长期睡眠不足、烟酒刺激过度等。

老年: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该病大多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耳聋程度基本一致,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首先是对门铃声、电话铃声、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并逐渐降低对所有声音的敏感性,常伴有言语分辨率降低、耳鸣等。

“听力下降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与周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甚至出现抑郁、自闭倾向,加重老年痴呆进程。”洪海裕提醒,虽然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不可避免,但仍可以通过早期预防以减轻、延缓疾病的发生。例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营养,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避免长期噪声刺激,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