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耿立:故乡与老酒
耿立

石耿立 笔名耿立,散文家,儿童诗人,创意写作教授。

一个人和故乡的关系是复杂的。

 

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年,当时就是想去异地,寻找异样的人们和灵魂。

 

2013年3月,我来到了珠海,卜居白沙河畔,是人到中年奔着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来到这里。有人问岭南那里有什么好,我说这里有全国最好看的云。

 

有次在珠海城轨上,我碰到一人,在闲聊的时候,她说每年的夏天,她都要只身到珠海来看云。她的老家在内地一个偏远省份,我非常吃惊她的这种在人间异常的精神举动。

 

她说每年的夏天,她在老家总是惦记珠海的云,珠海的云是最好的云,她说。

 

她惦记着珠海的云,常常无法入睡,这是什么样的人?看不到云,就痛苦,还有这样精神要求异样的人?

 

我把这不知名的朋友引为心灵的同类,在这些年,珠海未失掉对自然和灵魂的守护,它还保有原始最美的生态,最美的云朵。当很多城市陷入雾霾的时候,你知道了这云朵的珍贵。

 

可是,很多人不再关注心灵,谁关注身边的一朵云,为一个黄昏夕照的美而鼓掌、驻足呢?

 

很多人,成了单面人。

 

暑假里,坐在故乡的书房,我翻看谢孔宾先生给我写的册页《二十四诗品》。

 

父母不在了,但还是觉得,故乡里沉淀的一种滋味,声音,甚至一种氛围,还是让人牵念,回望。过几年,就要回来,再沾染一下,只是一种沉浸,也是好的。就如童年在老家几个孩子蘸蜡烛,在那滚开的红颜料的油锅滚一滚,也是舒服。

 

在珠海,我常在饭店里找凉拌荆芥,夏天,毫无胃口,几口荆芥吃下,顿觉神清气爽,那也是一下接通了故乡的味蕾。

 

连续几天,故乡的友人问,回来么?我含糊回答,模棱两可。

 

回来,就喝点。

 

故乡所谓的喝点,就是指酒。而我在珠海,朋友相聚,喝点,就是指喝茶。

 

在故乡,朋友见面,不喝点,就少了一种仪式。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深切厚密,那是要抵头喝醉几次,那友谊才升华到一定境界。

 

不论珠海还是菏泽,有几个朋友,大家几日不见,就会约在一块坐一下,有了一款好酒大家都会分享。

 

一天,张平约我,说几个外地的朋友到珠海打高尔夫球,要我带两瓶家乡的杨湖老酒,让他们见识一下北方的风味。

 

大家没见过杨湖,我说,这是放了十年的酒,是有岁月年份的,是朋友宪德特意为我封存的。大家看我拿出的古雅的陶瓷,在往分酒器倾注的时候,透黄晶莹的有点缠绵,不是液体,而是有着花香、麦香的岁月。那时朋友的眼睛亮了,鼻翼微动,接着是深呼吸,想捕捉那种特异的香味。

 

我给他们说着家乡的神奇,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与我故乡只隔着黄河,只几十华里。我曾有几年在梁山脚下为生活奔波,到过飘着杏黄旗的梁山聚义厅大碗喝酒,一种与那片土地最契合的气质。

 

我给珠海的朋友说,《水浒传》里,每一章里都有酒,我会哼唱电视剧《水浒传》开场的那个曲调,其实,那就是作曲家从我们老家的“大焗缸”的乡间野调里摘出的。

 

老家的人,终生都在寻找对自己脾胃的酒。

 

找到了,就是自己的知己和依靠。

 

我给朋友描绘在黄河的岸边,杨湖酒的那三千亩地的红高粱,就是专一的一口老酒味道的最佳支撑。

 

一穗好的红高粱,才是老酒的骨。给水和生活以蒸腾,而曹州古代那些纵横的河流,并没消失,而是隐在地下几百米。古代的济水、菏水、濮水,他们还在地下几百米的地方醒着。

 

一年的春节,宪德到了珠海,在一家叫做“味之林”的酒馆,喝我珍藏在珠海最老的那款黑陶瓶杨湖。

 

真是天涯故人。知己的人,可心的酒。自己酿的酒,自己的心血。

 

友谊就如放了经年的老酒,不再辣嗓子,不再有火气和冲劲,多了一层岁月的厚和回味。外面的夜色,很厚,耳朵里,多的是粤语,我们听不懂,粤语却像一种屏障,隔开喧嚣。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方言和老酒里。我们划拳,用老家的方式喝老酒。

 

宪德说,有拍黄瓜和花生米最好。我说,最好是老家的生花生,带皮,上面再沾点土,即使瘪点,也够味。

不觉,我们喝了一瓶杨湖黑陶。

 

再喝一瓶?

 

喝。

 

两个人都不攀彼此,一人一口,喝了,倒上。仰脖,在喉头转一圈,让家乡的味道停留一下,从黄河到珠江。这时,一只猫跑到桌上,宪德给猫夹了一块鱼,这猫懂事似地,“喵”了一声。

 

我端着酒杯,想让这猫也尝一口老酒。就把酒杯凑到猫的嘴边。

 

她闻了一下,眼珠疑惑地瞪着我。

 

这一夜,在海边,在石景山脚下的“味之林”,除夕后的第二天,我和宪德沉醉在杨湖老酒里。门外,没有鞭炮,但可看见澳门的烟花闪烁,璀璨夜空,给人以还乡。

 

回来么?虽然珠海是可托付的,依赖的,就像一个女子,看到一个男子,他就那么一帅,她就那么一赖,两人牵手度过往后。

 

我在故乡的书房,正翻阅谢先生给我的书法册页,宪德的电话到了。回来么?

 

我说,在菏泽呢。

 

到杨湖,来看老酒吧,我邀几个人。

 

故乡的小城,不像珠海,不出城,就有苍翠的山,城市就偎在山的脚踝下,藏在山的褶皱里。好像给人们提供精神的依靠。

 

故乡,也提供精神的依靠,一口老酒,一片广袤的黄壤平原,多年的兄弟,满口的方言,亲昵的举止。

 

珠海的海在眼底,在足底,人们天天与海傍在一起,早已习惯了风浪和风波,而故乡的人,则是把酒当作人生海海,在酒里,也看惯了风浪和风波。珠海人把大海当作荡涤灵魂的水,也像披着一件蓝衣裳,眼睛里就揣着波涛。珠海人是奢侈的,以大海做广场。

 

而故乡的人,也是奢侈的,拥有黄河的最后一个弯,在这个弯里,喝了酒,也就跑到那片水流过的地方,撒下身体里发涨的水。这也是百川灌河,我想到我的童年,大家骑着自行车去看黄河。

 

我忽然想到故乡人喝酒的豪气。这是与童年相通的,这方水土,有这豪情。

 

我离开了故乡,开始如一片云寄宿岭南。这里给我海水一样玲珑广博的心脏,也给我青山一样妩媚的骨骼与肺腑。别的城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我的白沙河、吉大水库,这里的静谧,这里的蛙声和萤火,对于珠海,这个地方很小,就如珠海之于中国,这个地方很小,像针尖上的月光,但它一样是月光。

 

故乡之于山东也很小,这款酒,之于世间,也很小,就如我见过很多酒,别的很难入心入口,我只爱杨湖的味道,一口老酒。这口味,不是狭窄,而是一种专注,这酒,是喉头的月光,但它一样是月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耿立:故乡与老酒
珠海特区报 2023-02-06 12:47
耿立

石耿立 笔名耿立,散文家,儿童诗人,创意写作教授。

一个人和故乡的关系是复杂的。

 

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年,当时就是想去异地,寻找异样的人们和灵魂。

 

2013年3月,我来到了珠海,卜居白沙河畔,是人到中年奔着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来到这里。有人问岭南那里有什么好,我说这里有全国最好看的云。

 

有次在珠海城轨上,我碰到一人,在闲聊的时候,她说每年的夏天,她都要只身到珠海来看云。她的老家在内地一个偏远省份,我非常吃惊她的这种在人间异常的精神举动。

 

她说每年的夏天,她在老家总是惦记珠海的云,珠海的云是最好的云,她说。

 

她惦记着珠海的云,常常无法入睡,这是什么样的人?看不到云,就痛苦,还有这样精神要求异样的人?

 

我把这不知名的朋友引为心灵的同类,在这些年,珠海未失掉对自然和灵魂的守护,它还保有原始最美的生态,最美的云朵。当很多城市陷入雾霾的时候,你知道了这云朵的珍贵。

 

可是,很多人不再关注心灵,谁关注身边的一朵云,为一个黄昏夕照的美而鼓掌、驻足呢?

 

很多人,成了单面人。

 

暑假里,坐在故乡的书房,我翻看谢孔宾先生给我写的册页《二十四诗品》。

 

父母不在了,但还是觉得,故乡里沉淀的一种滋味,声音,甚至一种氛围,还是让人牵念,回望。过几年,就要回来,再沾染一下,只是一种沉浸,也是好的。就如童年在老家几个孩子蘸蜡烛,在那滚开的红颜料的油锅滚一滚,也是舒服。

 

在珠海,我常在饭店里找凉拌荆芥,夏天,毫无胃口,几口荆芥吃下,顿觉神清气爽,那也是一下接通了故乡的味蕾。

 

连续几天,故乡的友人问,回来么?我含糊回答,模棱两可。

 

回来,就喝点。

 

故乡所谓的喝点,就是指酒。而我在珠海,朋友相聚,喝点,就是指喝茶。

 

在故乡,朋友见面,不喝点,就少了一种仪式。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深切厚密,那是要抵头喝醉几次,那友谊才升华到一定境界。

 

不论珠海还是菏泽,有几个朋友,大家几日不见,就会约在一块坐一下,有了一款好酒大家都会分享。

 

一天,张平约我,说几个外地的朋友到珠海打高尔夫球,要我带两瓶家乡的杨湖老酒,让他们见识一下北方的风味。

 

大家没见过杨湖,我说,这是放了十年的酒,是有岁月年份的,是朋友宪德特意为我封存的。大家看我拿出的古雅的陶瓷,在往分酒器倾注的时候,透黄晶莹的有点缠绵,不是液体,而是有着花香、麦香的岁月。那时朋友的眼睛亮了,鼻翼微动,接着是深呼吸,想捕捉那种特异的香味。

 

我给他们说着家乡的神奇,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与我故乡只隔着黄河,只几十华里。我曾有几年在梁山脚下为生活奔波,到过飘着杏黄旗的梁山聚义厅大碗喝酒,一种与那片土地最契合的气质。

 

我给珠海的朋友说,《水浒传》里,每一章里都有酒,我会哼唱电视剧《水浒传》开场的那个曲调,其实,那就是作曲家从我们老家的“大焗缸”的乡间野调里摘出的。

 

老家的人,终生都在寻找对自己脾胃的酒。

 

找到了,就是自己的知己和依靠。

 

我给朋友描绘在黄河的岸边,杨湖酒的那三千亩地的红高粱,就是专一的一口老酒味道的最佳支撑。

 

一穗好的红高粱,才是老酒的骨。给水和生活以蒸腾,而曹州古代那些纵横的河流,并没消失,而是隐在地下几百米。古代的济水、菏水、濮水,他们还在地下几百米的地方醒着。

 

一年的春节,宪德到了珠海,在一家叫做“味之林”的酒馆,喝我珍藏在珠海最老的那款黑陶瓶杨湖。

 

真是天涯故人。知己的人,可心的酒。自己酿的酒,自己的心血。

 

友谊就如放了经年的老酒,不再辣嗓子,不再有火气和冲劲,多了一层岁月的厚和回味。外面的夜色,很厚,耳朵里,多的是粤语,我们听不懂,粤语却像一种屏障,隔开喧嚣。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方言和老酒里。我们划拳,用老家的方式喝老酒。

 

宪德说,有拍黄瓜和花生米最好。我说,最好是老家的生花生,带皮,上面再沾点土,即使瘪点,也够味。

不觉,我们喝了一瓶杨湖黑陶。

 

再喝一瓶?

 

喝。

 

两个人都不攀彼此,一人一口,喝了,倒上。仰脖,在喉头转一圈,让家乡的味道停留一下,从黄河到珠江。这时,一只猫跑到桌上,宪德给猫夹了一块鱼,这猫懂事似地,“喵”了一声。

 

我端着酒杯,想让这猫也尝一口老酒。就把酒杯凑到猫的嘴边。

 

她闻了一下,眼珠疑惑地瞪着我。

 

这一夜,在海边,在石景山脚下的“味之林”,除夕后的第二天,我和宪德沉醉在杨湖老酒里。门外,没有鞭炮,但可看见澳门的烟花闪烁,璀璨夜空,给人以还乡。

 

回来么?虽然珠海是可托付的,依赖的,就像一个女子,看到一个男子,他就那么一帅,她就那么一赖,两人牵手度过往后。

 

我在故乡的书房,正翻阅谢先生给我的书法册页,宪德的电话到了。回来么?

 

我说,在菏泽呢。

 

到杨湖,来看老酒吧,我邀几个人。

 

故乡的小城,不像珠海,不出城,就有苍翠的山,城市就偎在山的脚踝下,藏在山的褶皱里。好像给人们提供精神的依靠。

 

故乡,也提供精神的依靠,一口老酒,一片广袤的黄壤平原,多年的兄弟,满口的方言,亲昵的举止。

 

珠海的海在眼底,在足底,人们天天与海傍在一起,早已习惯了风浪和风波,而故乡的人,则是把酒当作人生海海,在酒里,也看惯了风浪和风波。珠海人把大海当作荡涤灵魂的水,也像披着一件蓝衣裳,眼睛里就揣着波涛。珠海人是奢侈的,以大海做广场。

 

而故乡的人,也是奢侈的,拥有黄河的最后一个弯,在这个弯里,喝了酒,也就跑到那片水流过的地方,撒下身体里发涨的水。这也是百川灌河,我想到我的童年,大家骑着自行车去看黄河。

 

我忽然想到故乡人喝酒的豪气。这是与童年相通的,这方水土,有这豪情。

 

我离开了故乡,开始如一片云寄宿岭南。这里给我海水一样玲珑广博的心脏,也给我青山一样妩媚的骨骼与肺腑。别的城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我的白沙河、吉大水库,这里的静谧,这里的蛙声和萤火,对于珠海,这个地方很小,就如珠海之于中国,这个地方很小,像针尖上的月光,但它一样是月光。

 

故乡之于山东也很小,这款酒,之于世间,也很小,就如我见过很多酒,别的很难入心入口,我只爱杨湖的味道,一口老酒。这口味,不是狭窄,而是一种专注,这酒,是喉头的月光,但它一样是月光。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