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嘉宾专访:希望更多人走近并关注纪录电影

12月11日,出席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嘉宾陆续抵达珠海。他们对本届大会有何期待?最关注的纪录电影有哪些?对珠海有怎样的印象?带着这些问题,珠海特区报记者第一时间对部分与会嘉宾进行了专访。

大会终评委罗凌:
拍摄手法创新是成就好纪录片的关键

大会开幕前,我把展映的影片全都看了一遍。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近年来,纪录电影发展进步很大,各种题材的片子都做得非常好。此次大会不仅有抗疫题材国家层面的片子,也有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事,如体现西藏儿童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的片子等。珠海在这个时期举办纪录电影大会,一定会为中国纪录电影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罗凌接受采访。

与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就是,纪录片体现故事的真实性,不拔高、不粉饰、不虚化。好的纪录片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反映人物本身的文化、历史、精神等。我个人更喜欢能够体现普通人精神状态的纪录片,没有特别高大上的东西,但却真实地反映普通人不平凡的一面。

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纪录片创作者要善于发现好的主题,用心记录它。比如此次展映的一部影片《罗长姐》,讲述的就是全国道德模范罗长姐无怨无悔照顾残疾儿子40年的故事。

拍摄手法的创新也是成就一部好纪录片的关键。以前的纪录片很多时候都是单纯地“跟”,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纪录片行业的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摄影还是后期制作等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现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越来越先进,这样拍出来的优秀纪录片也越来越受欢迎。

纪录电影《罗长姐》导演金行征:
借助大会平台加强业内交流

印象中,纪录电影大会还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现。以往的纪录电影一直被称为纪录片,它只在纪录片领域或综合性电影影展里被提及,此次珠海专门举办一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确实令人期待。

在中国,做纪录电影的专业人员并不多,每年上映的纪录片也不多,今年只有6部纪录电影上映。纪录电影创作难,它是介于电视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影片,关注度并不高,票房相对低迷,受众不多,但它的社会价值很高,它更多的是倾向于把影片中人物的思想内涵传递给大众。比如,最近我的一部新片叫《谁让我重生》,讲述的是几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的故事。我跟踪了他们五年,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一群残疾人身残志坚、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这种纪录也是中国体育事业、残奥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我希望借助首届华语记录电影大会的平台,加强业内交流,让更多人走近纪录电影、关注纪录电影。

中央新影集团新媒体事业部主任刘帼轶:
希望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火花

这一次是带着非常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来参与这个活动的。新闻纪录片这个行业需要更多交流,一起汇聚信息,才能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火花,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央新影集团作为行业“国家队”应该做的事。

目前,国内纪录片在创作题材上还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在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行业内的创作者应该让自己的理念、角度更多元化,以优质作品去打动更多观众,让他们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消费市场中去。珠海举办这样一场行业交流活动,可以让更多“纪录片人”关注这里,在创作上拓展更多角度,让珠海有机会走入更多纪录片中,这对于城市的形象推广、行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卢米埃影业(影管公司)市场总监谢超:
本土题材更受观众喜爱

作为影院管理领域企业,卢米埃一直非常关注纪录片领域的发展,这个领域充满市场潜力。虽然目前这个市场可能相对比较小众,但我们已坚持多年进行开发,培养起一定的市场口碑。这次来珠海参与活动,计划在论坛环节与同行一起分享此前积累的经验。

从影院管理角度来看,国内纪录片市场可能需要从内容上寻求更大突破。例如,此前获得较好市场反响的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正是因为内容契合家庭观影需求。

在此前的经验中,我们发现,一些内容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影片非常受观众喜爱。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纪录片领域可以挖掘更多本土题材,拓展纪录片市场。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
期待华语纪录电影走向世界

首先,我非常期待在这次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多看一些华语的纪录片。其次,作为世界电影学会的会长,我觉得未来华语纪录片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方面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在这次大会上能够学习、观摩,与大家共同期待华语纪录片取得一个长足的发展,在未来能够走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

至于如何做好一部纪录片,我觉得,首先创作人员要有真情,然后要有思考。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情怀和文化。因为有情怀,才能有热情去投入,有文化才能够深入挖掘纪录片本身应该达到的思想高度,给人们一种启迪。另外,要把这种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完美融合,对作品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华语纪录电影,首先是因为年轻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对这样一类题材的影片的关注。这样的一些题材会反映我们身边的人或事,同样的也会引起大学生、年轻人的共鸣。

纪录片《落地生根》导演柴红芳:
感谢珠海支持纪录电影发展

我对这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期待还蛮大的,因为这是首届。我做纪录电影快20年了,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届大会的举办,真的令人兴奋。

感谢珠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因为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很不容易,中国纪录片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衷心地希望珠海市委、市政府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支持纪录电影发展。

我的纪录片作品《落地生根》讲述的是云南怒江的脱贫故事。怒江是珠海对口帮扶的地区,我在那里拍摄了四年半,当地的百姓是知道珠海政府做了很多事情的,小到种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到教育,都有珠海帮扶的力量。

文字:郭秀玉 陈颖 金璐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嘉宾专访:希望更多人走近并关注纪录电影
珠海特区报 2022-12-12 08:36

12月11日,出席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嘉宾陆续抵达珠海。他们对本届大会有何期待?最关注的纪录电影有哪些?对珠海有怎样的印象?带着这些问题,珠海特区报记者第一时间对部分与会嘉宾进行了专访。

大会终评委罗凌:
拍摄手法创新是成就好纪录片的关键

大会开幕前,我把展映的影片全都看了一遍。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近年来,纪录电影发展进步很大,各种题材的片子都做得非常好。此次大会不仅有抗疫题材国家层面的片子,也有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事,如体现西藏儿童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的片子等。珠海在这个时期举办纪录电影大会,一定会为中国纪录电影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罗凌接受采访。

与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就是,纪录片体现故事的真实性,不拔高、不粉饰、不虚化。好的纪录片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反映人物本身的文化、历史、精神等。我个人更喜欢能够体现普通人精神状态的纪录片,没有特别高大上的东西,但却真实地反映普通人不平凡的一面。

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纪录片创作者要善于发现好的主题,用心记录它。比如此次展映的一部影片《罗长姐》,讲述的就是全国道德模范罗长姐无怨无悔照顾残疾儿子40年的故事。

拍摄手法的创新也是成就一部好纪录片的关键。以前的纪录片很多时候都是单纯地“跟”,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纪录片行业的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摄影还是后期制作等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现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越来越先进,这样拍出来的优秀纪录片也越来越受欢迎。

纪录电影《罗长姐》导演金行征:
借助大会平台加强业内交流

印象中,纪录电影大会还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现。以往的纪录电影一直被称为纪录片,它只在纪录片领域或综合性电影影展里被提及,此次珠海专门举办一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确实令人期待。

在中国,做纪录电影的专业人员并不多,每年上映的纪录片也不多,今年只有6部纪录电影上映。纪录电影创作难,它是介于电视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影片,关注度并不高,票房相对低迷,受众不多,但它的社会价值很高,它更多的是倾向于把影片中人物的思想内涵传递给大众。比如,最近我的一部新片叫《谁让我重生》,讲述的是几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的故事。我跟踪了他们五年,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一群残疾人身残志坚、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这种纪录也是中国体育事业、残奥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我希望借助首届华语记录电影大会的平台,加强业内交流,让更多人走近纪录电影、关注纪录电影。

中央新影集团新媒体事业部主任刘帼轶:
希望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火花

这一次是带着非常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来参与这个活动的。新闻纪录片这个行业需要更多交流,一起汇聚信息,才能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火花,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央新影集团作为行业“国家队”应该做的事。

目前,国内纪录片在创作题材上还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在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行业内的创作者应该让自己的理念、角度更多元化,以优质作品去打动更多观众,让他们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消费市场中去。珠海举办这样一场行业交流活动,可以让更多“纪录片人”关注这里,在创作上拓展更多角度,让珠海有机会走入更多纪录片中,这对于城市的形象推广、行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卢米埃影业(影管公司)市场总监谢超:
本土题材更受观众喜爱

作为影院管理领域企业,卢米埃一直非常关注纪录片领域的发展,这个领域充满市场潜力。虽然目前这个市场可能相对比较小众,但我们已坚持多年进行开发,培养起一定的市场口碑。这次来珠海参与活动,计划在论坛环节与同行一起分享此前积累的经验。

从影院管理角度来看,国内纪录片市场可能需要从内容上寻求更大突破。例如,此前获得较好市场反响的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正是因为内容契合家庭观影需求。

在此前的经验中,我们发现,一些内容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影片非常受观众喜爱。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纪录片领域可以挖掘更多本土题材,拓展纪录片市场。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
期待华语纪录电影走向世界

首先,我非常期待在这次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多看一些华语的纪录片。其次,作为世界电影学会的会长,我觉得未来华语纪录片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方面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在这次大会上能够学习、观摩,与大家共同期待华语纪录片取得一个长足的发展,在未来能够走向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

至于如何做好一部纪录片,我觉得,首先创作人员要有真情,然后要有思考。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情怀和文化。因为有情怀,才能有热情去投入,有文化才能够深入挖掘纪录片本身应该达到的思想高度,给人们一种启迪。另外,要把这种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完美融合,对作品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华语纪录电影,首先是因为年轻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对这样一类题材的影片的关注。这样的一些题材会反映我们身边的人或事,同样的也会引起大学生、年轻人的共鸣。

纪录片《落地生根》导演柴红芳:
感谢珠海支持纪录电影发展

我对这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期待还蛮大的,因为这是首届。我做纪录电影快20年了,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届大会的举办,真的令人兴奋。

感谢珠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因为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很不容易,中国纪录片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衷心地希望珠海市委、市政府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支持纪录电影发展。

我的纪录片作品《落地生根》讲述的是云南怒江的脱贫故事。怒江是珠海对口帮扶的地区,我在那里拍摄了四年半,当地的百姓是知道珠海政府做了很多事情的,小到种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到教育,都有珠海帮扶的力量。

文字:郭秀玉 陈颖 金璐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