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2年12月8日)

一针一温柔 一线一情牵

□ 林晰

“妹囝唷,来帮阿嫲穿针线哩!”黄晕的光氤氲在温暖的房屋里,一圈一圈漾开。老妇人一手托着搭在鼻翼两旁的老花镜,双眉微皱瞅着手中那根细长的银针,柔声叫唤着。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一提到潮州的姑娘,脑海里就能勾勒出妙龄少女打小勤于家务、温婉贤惠的模样。潮州姑娘的拿手绝活当然是那传统的技艺——潮绣。奶奶说她这辈子是与潮绣结了缘分的,毕生柔情灌注于刺绣,就算眼花了,手抖了,总要绣到自己拿不起绣针的那一天。

“坐我以灵室,炉中一篆香。”小小的香炉中紫檀熏烟袅袅升腾,如轻纱般拥着奶奶的房间。里头摆着一张床,一绣架,一板凳。她亲自提针的鸳鸯戏水钉金绣裱好挂在了床头,床上的被子和枕头是她花了三年零六个月慢工出细磨,绣出最具潮州特色的洋金绒线成品。

我如误闯圣地的游者,不愿打扰这份静谧与祥和。“阿嫲可是要绣帘子哩?”我从她手里接过绣针,轻轻捻起那悬在奶奶手里金绒丝线梢,指腹稍稍用力挑一圈轻松穿过那细密的针孔。脑海里回忆着几年前缠着奶奶学刺绣时,她的双手也是如此灵活。那时的我总爱紧紧盯着她干皱的手游走在丝线飞舞的纱帛上,看她眸子凝视着流动跳跃的美图。她指尖磨起的老茧子,是岁月悄然垒起的山峰;双手叠起的厚厚褶皱,是一位潮州妇人尽自己绵薄之力,日以继夜补贴家用留下的印记。她倚在刺绣前,儿女的肚兜里有浓浓的母爱,丈夫的衬衣中有深深的爱意,情与爱的交织,慢慢地陶醉于这抹惬意中。

“是咧,妹囝年纪小学得快,阿嫲老哩,要绣不动哩。”奶奶眯着眼,浅浅扬起嘴角,露出两颗金牙。她接过我手中的绣针,迎着灯光打量着线头,舒展开皱着的双眉,柔情溢满双眸。手指袅绕着丝绒的质感,温润如玉,缕缕丝线交错横生。那一针一线啊,注入了一生的精力。奶奶以线为墨、以针代笔,丝丝入扣。所绣线条生动流畅,色彩轻柔温和,笔墨的湿润和潇洒纤毫毕现。

潮绣自古讲究“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奶奶绣了大半年的《燕子报春》跃然帘布上。细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那些悬挂在家中央的窗帘,寄存着奶奶对家的情与暖,为家里的每一分子,拢住了家的温馨,是爱的浓妆素裹,一生一世,静好如斯。

奶奶在衣柜深处拿出一灰布袋,掀开层层叠叠的包裹,一块微微泛黄的刺绣丝绢四角整整齐齐地平铺在眼前。两只交颈缠绵,在湖中戏水的鸳鸯恣意地窝在绢子角上。最具潮绣特色的垫高绣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鸳鸯间的浓情蜜意。“这是我绣给你阿公的定情物,这老头当年还害羞来着……”奶奶嗔笑着。提起爷爷,她好像仍如几十年前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恰似那一低头的温柔,如水莲花般不胜微风的娇羞。那是一位潮州姑娘出嫁前的最后一晚,熬过了出嫁不能相见的七个日夜,明日的第一抹阳光会带来无尽的甜蜜与幸福。她是多么盼望见到心心念念的人啊,已经整整七天没有他的音讯,他是否也同样期待着明天?她的心在胸腔里横冲直撞,手心捏出了汗渍,反反复复实在是坐立难安,总觉得要为他做些什么。她坐在窗边,点燃一盏烛灯,把自己一丝丝的羞涩慌乱、对心上人的情爱、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倾注在指尖的一针一线里。青丝纱巾,幽竹帘外聆听雨声,朦胧夜境倾听夜曲;丝丝细线,缱绻三生爱恋。缕缕绒丝间满是缠绵的温柔与情意。

“现在潮州的年轻姑娘都不乐意做针线活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怎么办呐!”奶奶粗糙的手指滑过微凉的绣针,爱了一辈子的潮绣怎样也不愿让它在时间的洪流里随波逐流。蓦然忆起与她绣草长莺飞的春天,绣缤纷落英的夏日,绣丰盈厚重的秋实,绣白雪覆盖的冬韵。那些充满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奶奶总在一旁慈祥地微笑着。岁月静好,安详平静。我抚摸着奶奶的手绢,心中的浮躁如薄雾在太阳的第一抹光辉中消散开了,呈现在心中的是久违的宁静,那些情愫在绣针下悄然凝聚,心门已开,飘进的是锦绣的斑斓。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么潮州女子便是那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的流水。传统潮绣对女子安分守己、端静娴淑的性情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犹如机杼织出的布帛不紧不松、有条不紊地编织于我们的血脉与灵魂深处。

如水般的柔情是献给情郎一腔温润的依恋,春风旖旎桃花笑;如水般的母爱是牵住儿女远飞的风筝线,惦念是那每一个针脚,临行密密缝;如水般的浓情裹藏着对丈夫的体贴,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人们赞叹其精湛技艺的同时,都会漾起无限的感怀,她们的作品能让人体味到一种情感的圆满。在有着千年女红文化传统的国度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恪守妇道、默默守候的女人,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成就了灿烂辉煌的潮绣文化。

三月草长,四月莺飞,千层锦绣花开。借一米阳光的温暖,我从阿嫲手中接过那根银针,穿梭于薄薄的布帛。一针一温柔,一线一情牵,道不尽与潮绣的缠绵。

VCG41481203467.jpg

蓝色的语言
□ 蔡沁瑜

远处亮起灯光,犹如海上一隅的大小贝壳相偎。眼前是一匹靛蓝的锦缎,在时间的淬炼下渐渐过滤成一方引人无限遐思的景致。

两年前春风轻拂的下午,我在一片牙色沙滩上初识大海,初识这座拥有蓝色语言的城市。沙滩上树枝摇曳,我兴致盎然地刨沙坑,一阵浪后皆不见。我跪在海的边缘,手心和小腿上留下沙砾的印记。蓝色清澈的海水涌起没过我的手腕再退去,且带着暧昧的暖意。走过长长沙滩离开,我慢慢地适应脚下的湿润却又不粘腻的沙地,于是在身后留下歪斜脚印。回到住所,身上黏糊糊的仿佛裹一层海风,身上还挂着几丛细沙,亲切而又熟悉的感觉。

来到这里以后的早晨总是流淌着温柔舒缓,阳光投射在海岸的蜿蜒上、车辆的流水上、情侣路排列的护栏上。海在轻声低语,堤下石头默契地隐现。海浪前赴后继摔在堤坝上,留下淡蓝的印记。海在涨潮,远点的石头快被埋没了,身后是错落有致的高楼,一级级石阶把我送到这里。地平线上浮沉着几艘渔船,于我则像一个个前生和今生皆无处藏匿的舞台。面对这里的海总觉得自己是尘芥,关于尘芥的当然更不足道。阒寂海堤上只站着我,大海于我是一个密闭的私人房间,在这一方包容且自由的天地里,我得以安静地耕耘自己的园地。

我在渡海,更深明白这城市我脚下是一方值得相信的土地。船在近岸等候,世界也随着潮水起伏。日暮的天空在黛蓝色深海里铺开。我在甲板上,海风将两耳灌饱。一边是港口晃眼的白光,一边是别的船只上点点的灯。渔船倦了,各自在熟悉海域睡眠。商船上的光球仍缓缓移动——悠悠地鸣笛。海风吹不散汽笛的尾音,它也随着潮水起伏,但风却抚平我心中的褶皱。

我在读海,两侧是翻舞的浪,浪拍打陈旧的往事,船头留住几洼海水。眼前仍是开阔沙滩。恍然间,鲜活的往事从时间中走来。在海岸沉沉渔村荒芜的岁月上,升起一轮用春天的故事铸成的朝阳,也许那便是躺在海岸身边的那轮夕阳。遍地的贝壳,也许便是拓荒者撒下的闪闪汗珠。

远远望去,海面上泊着几艘船,也许船上的人儿也和我一样,即便站在摇摇晃晃的海上也会觉得安定,因为远方是一片粼粼波光。渡海的时候我初次知道这城市有更多柔软却坚韧的力量。我在早晨满怀期待地思考,盼着这城市告诉我我未知道的。海也包容渺小的我,它有无尽的辽阔和力气,将我带进它无垠的过去,在历史的幽暗里,我看见那些冷峻而闪烁的光芒,在那些光芒里能够看到一座城市一个宏伟的梦境正在蜕变成现实。

□ 邵依帆

好像一旦牵涉场景复映就会是荒诞而混乱的梦。

长而弯曲的小巷,平矮的瓦房营造出宁静古拙的气息,让人看着雾蒙蒙的天边缓慢流动澄亮暖光的时候,总觉得仿佛下一刻就会有鸡鸣划破这种寂静。我听见自己的喘息声随着胸腔震动而起伏,视野出现从俯视到微微仰望的变化,余光的风景像是被仓促摩挲过般模糊,于是我揣测自己在朝着高处奔跑,然而即便处于这种急剧的移动中,又能很明晰地感知到一些绽放轻萦于不经意的细碎事物,如同斑驳土墙上爬山虎细密的触角一点点攀附,也有腾云起雾织就的青山朦胧,悄无声息,又捉摸不透。

在尽头停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雀。

并不是什么镶缀漂亮柔羽的雀鸟,仅仅是一只小小的麻雀,棕褐相间,灰扑扑的短毛之中嵌着两粒黑珠明亮。麻雀是被造物主洒落在山峦叠嶂之间的生灵,它们混迹于广东的大街小巷,通常成群扑朔而落,叽叽喳喳的喧闹快活也就和绿荫蓊郁一同蔓生。

但山顶的雀没有融于鸟群之中,我也无法判断它的脾性,只是望着灰色小球在两棵树之间徘徊蹦跳,似乎在做着某种艰难的抉择。

一棵高耸入云,另一棵是葳蕤的低矮树木。

这场梦短暂地插入一个黄昏,像一出戛然而止的默剧。等我从书案满堆的书本资料中抬起头时,发觉霞光落于铅字,整首诗歌仿佛都镀上了浪漫的橙粉色。这是沿海城市惯有的瑰丽壮阔。昔日为了躲避故乡冬天里沁入骨髓的寒风,而选择来到更接近赤道的珠海,接踵而来的龙舟水又将我满怀的新奇浇了个透凉,暴雨和赤裸烈阳喜怒无常地换着班,于是许多生灵在这个阳光雨水过分充足的地方扎了根,茁壮勃发的同时又会展现出一些奇异的特质,一旦它们与常人的认知相碰撞,自然也就能给后者带来惊喜了。不论是样貌诡谲的空中虫蚁,还是精致夺目的临水映花,都能体现出它们身上世俗所不能丈量的热烈,像一束束于黑夜中炯炯的火光,并不在意何时入冢。

梦中山顶的雀儿踌躇于两棵树,便让我不由得忆起广东的植被。合抱之木裹挟大团冠丛招摇着生命的厚重,四季都有鸟儿一茬一茬地隐匿其中;油棕认真梳理被台风摧残过的零落枝叶,而后挺直腰背,直直指向云霄,似乎一切都是大开大合的,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视觉冲击之下,会让人下意识萌生渺小无力之感。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只孤零零的雀儿呢?

我在学校不大能见到麻雀,反倒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鸟类更多,时时能在大片的草坪上,瞧见它们摇曳尾羽,或蹦或跳地摆着头,比起麻雀成群啁啾的热闹,它们也不怎么叫唤,像是吝于沾染上世俗的烟火气,骄傲地保持着自身作为艺术品一般的珍贵,便也愿意同这片高调的风景相得益彰了。

而印象中最后一次瞧见雀,是在一个裹挟清新潮湿的雨天,由密密麻麻的细线织就,仿佛轻轻一撩就能踱入云蒸雾绕,这种雨缠绵而专一,偶然还能嗅到青草泥土的微腥。它们的羽梢垂着露水,缁黑的眼睛被濯洗得更加透亮,它们轻轻蹦了几下,便舒展翅翼驻于虬枝之上,用率真纯然的目光观察着一隅天地。

是了,我豁然明白了什么。

广东的雀便是这样的,和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一般,裹挟着高楼矮巷的万家灯火,又将青山葱翠叠染糅合,展露出尘世中最自在的姿态。

至于梦中的雀如何抉择已经不大重要了,只要是扎根于广东的树丛,便是它的家。

归田逐梦

□ 赖晓敏

我和先生都是“80后”,皆来自农村。先生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珠海的一家农药公司上班,负责产品技术和开发工作。因工作需要,经常会到各地农村、种植大户那里去了解他们的农药需求、用药情况。他发现,当时部分人为了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会不太考虑作物安全、健康、环保等事情。先生经常告诉我哪些菜不要买、哪些水果不要吃,我都一一照做。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要为家人、朋友,以及更多人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

我对此是十分赞成的。先生本科学的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阶段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努力学习二十几年,应该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更大的人生梦想。

我们的父辈都是普通的农民,自己也没什么积蓄,所以创业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然而,梦想的种子种下了就会生根、发芽,是无论如何都捂不住的。2013年夏天,先生辞职,结束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带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开始了追梦之旅。

电视剧里梦想开始的地方通常都很美,而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一块长满荆棘、灌木丛生的滩涂地。为了清理地里的植被,我们先后用了挖土机、推土机,效果都不理想。那怎么办?只能人工清理了,一棵棵地砍,一小片一小片地清理。荆棘太多,便戴上胶手套;淤泥太深,就穿上水鞋。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年中秋佳节,城市里到处洋溢着悠闲轻松的气氛,而我们一家6口人,老老小小在地里清除杂草,“刀耕火种”。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心里百感交集,也就在那一天,忽然就理解了国家倡导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句话。土地里蕴藏着财富,有着无限的可能。看着土地,我们满心欢喜!那天晚上收工回家时,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挂了彩”,而先生更是被红火蚂蚁咬得满身红肿,又痛又麻,第二天只好去医院接受治疗。

2013年年末,原来的荒蛮之地已长满了嫩绿的油菜及葱郁的草莓。这时,一家知名的农业公司找到我们,邀请我们加入。那是由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组成的公司,跟我们志同道合,而且公司已拥有自己的平台并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合作的条件,我们需要注入一笔诚意金。我们所有的钱都投到地里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转手土地。那片土地是我们一手一脚开出来的,真的不舍得放手。签下转让合同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默默垂泪。先生见了,抱着我沉默不语。

我们的第二个基地位于珠海大桥旁边。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润玉生态园”,取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觉得,“润玉”这名字既代表了我们的立园之本——在农业中要做诚信君子,也很贴合先生的特质——敦厚而质朴。“润玉生态园”以生态、有机的方式,主要种植草莓和无花果。

实秋庄园是我们的第三个基地,位于金湾区红旗镇八一社区,主要种植草莓、葡萄、火龙果等。生态与有机农业,除了需要大环境的推动,技术及产品的支持不可或缺。先生在读研期间的课题是“草莓的茎尖脱毒及新品种的培育”,所以他对草莓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结合之前在农药公司上班期间对农药及病害的认识,我们种草莓时没有使用一点化学农药、化肥及激素。种出来的草莓香、甜,用客户的话来说是“有草莓味”。庄园的主营方式是以客人到庄园采摘为主,草莓成熟前,我们心里都挺忐忑:在这个不着村、不靠路的地方,没有知名度,我们如何招揽客人呢?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从第一批朋友来采摘草莓后,客人源源不断地到来。先生常说,吃的东西,骗不了人,一放进嘴里便知真伪。很多客人试过我们的草莓后都会跟身边的朋友分享,告知自己的朋友或直接带他们前来采摘。

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跟建园时相比,园里的果树越来越大,花越开越多;园区规划、布置也越来越优化。基地获得了各种称号:“省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区龙头企业”等。我们越来越明晰自己的目标和责任,我们努力成为能带着大家一起在现代生态农业这条道路上前行的人。每天,先生不到6点就起床学习、工作,他笑称“每天都被梦想叫醒”。有一天,儿子站在园区中,忽然向我感叹:“妈妈,我觉得我们这里好美啊!”

我们投身农业快十年了。这些年里,我们得到了政府的诸多扶持和许多人的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鼓励了我们,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免费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农业领头雁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业电商培训等;组织到各地优质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享受了各种农业项目财政补贴……作为农业最前沿的从业者,我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对“三农”的重视和帮扶,也深切感觉到农业的变化:中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出农田是我们的追求,可回归农田又成了我们的梦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轻装上路,不忘初心。在路上,是件幸福的事。我们都是追梦人!

遥远的山村我的家

□ 何春桃

我们村位于珠海某个偏远的地方,向左一步是江门,向右一步是中山。

时至今日,大家都说“90后”没过过苦日子,我从来都是笑笑不说话。挑担、插秧、除草、收割、晾晒,稚嫩的小手洗着满是泥巴的衣服……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这就是我的童年写照。

大二那年暑假,大多数同学都迫不及待回了家,而我则选择去打暑期工,一个暑期下来挣了2000元,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正在卖稻谷,总共才卖了2000块,还收了张假币,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毕业工作后,我每次回家都发现,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村容村貌可谓日新月异。我们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国亿万农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过去是靠天吃饭,现在除了老天爷的面子,更有国家的好政策,还得益于大家思路的开阔。以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不饿肚子只敢单一种稻谷,现在科学播种,无人机撒药,机械收割,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保护耕地红线,稳住农业基本盘,保障大家温饱,另一方面大胆尝试,努力增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现在村子里的大伙都懂得规模效应,批量种植蔬菜、水果,养殖业也都搞得红红火火的。

“三清三拆”让村子有了面子,道路干净了,村容整洁了,环境宜居了。惠民工程建起了球场,置办了游乐设施,铺上了沥青路,传说中的路灯也亮起来了,再也不会伸手不见五指。村民们努力挣钱并亲自设计盖起来的小洋房,自带花园、停车位,门前栽花,亭后种树,让村子有了里子,每到周末及节假日,路上停满了小汽车,外出打工、学习的不约而同回到村里,好不热闹。

很多人印象中的村民大概是目不识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争得面红耳赤。我想这刻板印象需要改改了,现在的村民不仅口袋富了,思想也富了,经常讨论哪些政策更好更惠民。不仅如此,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村里经常组织丰富的活动,从大人种养殖培训到孩子艺术兴趣培养,从广场舞到电影公放等。村民也学会健身、懂得养生,经常晚餐后在路灯下散步,惬意极了。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母亲,我不会跟娃说妈妈以前日子很艰苦,你现在的生活好多了,要好好珍惜,我会说:孩子,不管是城市,乡镇还是农村,只要努力奋斗,日子是会越过越好的。

9004791602554045715.jpg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
湾韵丨家园(2022年12月8日)
珠海特区报 2022-12-08 13:38

一针一温柔 一线一情牵

□ 林晰

“妹囝唷,来帮阿嫲穿针线哩!”黄晕的光氤氲在温暖的房屋里,一圈一圈漾开。老妇人一手托着搭在鼻翼两旁的老花镜,双眉微皱瞅着手中那根细长的银针,柔声叫唤着。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一提到潮州的姑娘,脑海里就能勾勒出妙龄少女打小勤于家务、温婉贤惠的模样。潮州姑娘的拿手绝活当然是那传统的技艺——潮绣。奶奶说她这辈子是与潮绣结了缘分的,毕生柔情灌注于刺绣,就算眼花了,手抖了,总要绣到自己拿不起绣针的那一天。

“坐我以灵室,炉中一篆香。”小小的香炉中紫檀熏烟袅袅升腾,如轻纱般拥着奶奶的房间。里头摆着一张床,一绣架,一板凳。她亲自提针的鸳鸯戏水钉金绣裱好挂在了床头,床上的被子和枕头是她花了三年零六个月慢工出细磨,绣出最具潮州特色的洋金绒线成品。

我如误闯圣地的游者,不愿打扰这份静谧与祥和。“阿嫲可是要绣帘子哩?”我从她手里接过绣针,轻轻捻起那悬在奶奶手里金绒丝线梢,指腹稍稍用力挑一圈轻松穿过那细密的针孔。脑海里回忆着几年前缠着奶奶学刺绣时,她的双手也是如此灵活。那时的我总爱紧紧盯着她干皱的手游走在丝线飞舞的纱帛上,看她眸子凝视着流动跳跃的美图。她指尖磨起的老茧子,是岁月悄然垒起的山峰;双手叠起的厚厚褶皱,是一位潮州妇人尽自己绵薄之力,日以继夜补贴家用留下的印记。她倚在刺绣前,儿女的肚兜里有浓浓的母爱,丈夫的衬衣中有深深的爱意,情与爱的交织,慢慢地陶醉于这抹惬意中。

“是咧,妹囝年纪小学得快,阿嫲老哩,要绣不动哩。”奶奶眯着眼,浅浅扬起嘴角,露出两颗金牙。她接过我手中的绣针,迎着灯光打量着线头,舒展开皱着的双眉,柔情溢满双眸。手指袅绕着丝绒的质感,温润如玉,缕缕丝线交错横生。那一针一线啊,注入了一生的精力。奶奶以线为墨、以针代笔,丝丝入扣。所绣线条生动流畅,色彩轻柔温和,笔墨的湿润和潇洒纤毫毕现。

潮绣自古讲究“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奶奶绣了大半年的《燕子报春》跃然帘布上。细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那些悬挂在家中央的窗帘,寄存着奶奶对家的情与暖,为家里的每一分子,拢住了家的温馨,是爱的浓妆素裹,一生一世,静好如斯。

奶奶在衣柜深处拿出一灰布袋,掀开层层叠叠的包裹,一块微微泛黄的刺绣丝绢四角整整齐齐地平铺在眼前。两只交颈缠绵,在湖中戏水的鸳鸯恣意地窝在绢子角上。最具潮绣特色的垫高绣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鸳鸯间的浓情蜜意。“这是我绣给你阿公的定情物,这老头当年还害羞来着……”奶奶嗔笑着。提起爷爷,她好像仍如几十年前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恰似那一低头的温柔,如水莲花般不胜微风的娇羞。那是一位潮州姑娘出嫁前的最后一晚,熬过了出嫁不能相见的七个日夜,明日的第一抹阳光会带来无尽的甜蜜与幸福。她是多么盼望见到心心念念的人啊,已经整整七天没有他的音讯,他是否也同样期待着明天?她的心在胸腔里横冲直撞,手心捏出了汗渍,反反复复实在是坐立难安,总觉得要为他做些什么。她坐在窗边,点燃一盏烛灯,把自己一丝丝的羞涩慌乱、对心上人的情爱、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倾注在指尖的一针一线里。青丝纱巾,幽竹帘外聆听雨声,朦胧夜境倾听夜曲;丝丝细线,缱绻三生爱恋。缕缕绒丝间满是缠绵的温柔与情意。

“现在潮州的年轻姑娘都不乐意做针线活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怎么办呐!”奶奶粗糙的手指滑过微凉的绣针,爱了一辈子的潮绣怎样也不愿让它在时间的洪流里随波逐流。蓦然忆起与她绣草长莺飞的春天,绣缤纷落英的夏日,绣丰盈厚重的秋实,绣白雪覆盖的冬韵。那些充满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奶奶总在一旁慈祥地微笑着。岁月静好,安详平静。我抚摸着奶奶的手绢,心中的浮躁如薄雾在太阳的第一抹光辉中消散开了,呈现在心中的是久违的宁静,那些情愫在绣针下悄然凝聚,心门已开,飘进的是锦绣的斑斓。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么潮州女子便是那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的流水。传统潮绣对女子安分守己、端静娴淑的性情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犹如机杼织出的布帛不紧不松、有条不紊地编织于我们的血脉与灵魂深处。

如水般的柔情是献给情郎一腔温润的依恋,春风旖旎桃花笑;如水般的母爱是牵住儿女远飞的风筝线,惦念是那每一个针脚,临行密密缝;如水般的浓情裹藏着对丈夫的体贴,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人们赞叹其精湛技艺的同时,都会漾起无限的感怀,她们的作品能让人体味到一种情感的圆满。在有着千年女红文化传统的国度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恪守妇道、默默守候的女人,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成就了灿烂辉煌的潮绣文化。

三月草长,四月莺飞,千层锦绣花开。借一米阳光的温暖,我从阿嫲手中接过那根银针,穿梭于薄薄的布帛。一针一温柔,一线一情牵,道不尽与潮绣的缠绵。

VCG41481203467.jpg

蓝色的语言
□ 蔡沁瑜

远处亮起灯光,犹如海上一隅的大小贝壳相偎。眼前是一匹靛蓝的锦缎,在时间的淬炼下渐渐过滤成一方引人无限遐思的景致。

两年前春风轻拂的下午,我在一片牙色沙滩上初识大海,初识这座拥有蓝色语言的城市。沙滩上树枝摇曳,我兴致盎然地刨沙坑,一阵浪后皆不见。我跪在海的边缘,手心和小腿上留下沙砾的印记。蓝色清澈的海水涌起没过我的手腕再退去,且带着暧昧的暖意。走过长长沙滩离开,我慢慢地适应脚下的湿润却又不粘腻的沙地,于是在身后留下歪斜脚印。回到住所,身上黏糊糊的仿佛裹一层海风,身上还挂着几丛细沙,亲切而又熟悉的感觉。

来到这里以后的早晨总是流淌着温柔舒缓,阳光投射在海岸的蜿蜒上、车辆的流水上、情侣路排列的护栏上。海在轻声低语,堤下石头默契地隐现。海浪前赴后继摔在堤坝上,留下淡蓝的印记。海在涨潮,远点的石头快被埋没了,身后是错落有致的高楼,一级级石阶把我送到这里。地平线上浮沉着几艘渔船,于我则像一个个前生和今生皆无处藏匿的舞台。面对这里的海总觉得自己是尘芥,关于尘芥的当然更不足道。阒寂海堤上只站着我,大海于我是一个密闭的私人房间,在这一方包容且自由的天地里,我得以安静地耕耘自己的园地。

我在渡海,更深明白这城市我脚下是一方值得相信的土地。船在近岸等候,世界也随着潮水起伏。日暮的天空在黛蓝色深海里铺开。我在甲板上,海风将两耳灌饱。一边是港口晃眼的白光,一边是别的船只上点点的灯。渔船倦了,各自在熟悉海域睡眠。商船上的光球仍缓缓移动——悠悠地鸣笛。海风吹不散汽笛的尾音,它也随着潮水起伏,但风却抚平我心中的褶皱。

我在读海,两侧是翻舞的浪,浪拍打陈旧的往事,船头留住几洼海水。眼前仍是开阔沙滩。恍然间,鲜活的往事从时间中走来。在海岸沉沉渔村荒芜的岁月上,升起一轮用春天的故事铸成的朝阳,也许那便是躺在海岸身边的那轮夕阳。遍地的贝壳,也许便是拓荒者撒下的闪闪汗珠。

远远望去,海面上泊着几艘船,也许船上的人儿也和我一样,即便站在摇摇晃晃的海上也会觉得安定,因为远方是一片粼粼波光。渡海的时候我初次知道这城市有更多柔软却坚韧的力量。我在早晨满怀期待地思考,盼着这城市告诉我我未知道的。海也包容渺小的我,它有无尽的辽阔和力气,将我带进它无垠的过去,在历史的幽暗里,我看见那些冷峻而闪烁的光芒,在那些光芒里能够看到一座城市一个宏伟的梦境正在蜕变成现实。

□ 邵依帆

好像一旦牵涉场景复映就会是荒诞而混乱的梦。

长而弯曲的小巷,平矮的瓦房营造出宁静古拙的气息,让人看着雾蒙蒙的天边缓慢流动澄亮暖光的时候,总觉得仿佛下一刻就会有鸡鸣划破这种寂静。我听见自己的喘息声随着胸腔震动而起伏,视野出现从俯视到微微仰望的变化,余光的风景像是被仓促摩挲过般模糊,于是我揣测自己在朝着高处奔跑,然而即便处于这种急剧的移动中,又能很明晰地感知到一些绽放轻萦于不经意的细碎事物,如同斑驳土墙上爬山虎细密的触角一点点攀附,也有腾云起雾织就的青山朦胧,悄无声息,又捉摸不透。

在尽头停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雀。

并不是什么镶缀漂亮柔羽的雀鸟,仅仅是一只小小的麻雀,棕褐相间,灰扑扑的短毛之中嵌着两粒黑珠明亮。麻雀是被造物主洒落在山峦叠嶂之间的生灵,它们混迹于广东的大街小巷,通常成群扑朔而落,叽叽喳喳的喧闹快活也就和绿荫蓊郁一同蔓生。

但山顶的雀没有融于鸟群之中,我也无法判断它的脾性,只是望着灰色小球在两棵树之间徘徊蹦跳,似乎在做着某种艰难的抉择。

一棵高耸入云,另一棵是葳蕤的低矮树木。

这场梦短暂地插入一个黄昏,像一出戛然而止的默剧。等我从书案满堆的书本资料中抬起头时,发觉霞光落于铅字,整首诗歌仿佛都镀上了浪漫的橙粉色。这是沿海城市惯有的瑰丽壮阔。昔日为了躲避故乡冬天里沁入骨髓的寒风,而选择来到更接近赤道的珠海,接踵而来的龙舟水又将我满怀的新奇浇了个透凉,暴雨和赤裸烈阳喜怒无常地换着班,于是许多生灵在这个阳光雨水过分充足的地方扎了根,茁壮勃发的同时又会展现出一些奇异的特质,一旦它们与常人的认知相碰撞,自然也就能给后者带来惊喜了。不论是样貌诡谲的空中虫蚁,还是精致夺目的临水映花,都能体现出它们身上世俗所不能丈量的热烈,像一束束于黑夜中炯炯的火光,并不在意何时入冢。

梦中山顶的雀儿踌躇于两棵树,便让我不由得忆起广东的植被。合抱之木裹挟大团冠丛招摇着生命的厚重,四季都有鸟儿一茬一茬地隐匿其中;油棕认真梳理被台风摧残过的零落枝叶,而后挺直腰背,直直指向云霄,似乎一切都是大开大合的,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视觉冲击之下,会让人下意识萌生渺小无力之感。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只孤零零的雀儿呢?

我在学校不大能见到麻雀,反倒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鸟类更多,时时能在大片的草坪上,瞧见它们摇曳尾羽,或蹦或跳地摆着头,比起麻雀成群啁啾的热闹,它们也不怎么叫唤,像是吝于沾染上世俗的烟火气,骄傲地保持着自身作为艺术品一般的珍贵,便也愿意同这片高调的风景相得益彰了。

而印象中最后一次瞧见雀,是在一个裹挟清新潮湿的雨天,由密密麻麻的细线织就,仿佛轻轻一撩就能踱入云蒸雾绕,这种雨缠绵而专一,偶然还能嗅到青草泥土的微腥。它们的羽梢垂着露水,缁黑的眼睛被濯洗得更加透亮,它们轻轻蹦了几下,便舒展翅翼驻于虬枝之上,用率真纯然的目光观察着一隅天地。

是了,我豁然明白了什么。

广东的雀便是这样的,和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一般,裹挟着高楼矮巷的万家灯火,又将青山葱翠叠染糅合,展露出尘世中最自在的姿态。

至于梦中的雀如何抉择已经不大重要了,只要是扎根于广东的树丛,便是它的家。

归田逐梦

□ 赖晓敏

我和先生都是“80后”,皆来自农村。先生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珠海的一家农药公司上班,负责产品技术和开发工作。因工作需要,经常会到各地农村、种植大户那里去了解他们的农药需求、用药情况。他发现,当时部分人为了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会不太考虑作物安全、健康、环保等事情。先生经常告诉我哪些菜不要买、哪些水果不要吃,我都一一照做。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要为家人、朋友,以及更多人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

我对此是十分赞成的。先生本科学的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阶段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努力学习二十几年,应该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更大的人生梦想。

我们的父辈都是普通的农民,自己也没什么积蓄,所以创业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然而,梦想的种子种下了就会生根、发芽,是无论如何都捂不住的。2013年夏天,先生辞职,结束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带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开始了追梦之旅。

电视剧里梦想开始的地方通常都很美,而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一块长满荆棘、灌木丛生的滩涂地。为了清理地里的植被,我们先后用了挖土机、推土机,效果都不理想。那怎么办?只能人工清理了,一棵棵地砍,一小片一小片地清理。荆棘太多,便戴上胶手套;淤泥太深,就穿上水鞋。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年中秋佳节,城市里到处洋溢着悠闲轻松的气氛,而我们一家6口人,老老小小在地里清除杂草,“刀耕火种”。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心里百感交集,也就在那一天,忽然就理解了国家倡导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句话。土地里蕴藏着财富,有着无限的可能。看着土地,我们满心欢喜!那天晚上收工回家时,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挂了彩”,而先生更是被红火蚂蚁咬得满身红肿,又痛又麻,第二天只好去医院接受治疗。

2013年年末,原来的荒蛮之地已长满了嫩绿的油菜及葱郁的草莓。这时,一家知名的农业公司找到我们,邀请我们加入。那是由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组成的公司,跟我们志同道合,而且公司已拥有自己的平台并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合作的条件,我们需要注入一笔诚意金。我们所有的钱都投到地里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转手土地。那片土地是我们一手一脚开出来的,真的不舍得放手。签下转让合同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默默垂泪。先生见了,抱着我沉默不语。

我们的第二个基地位于珠海大桥旁边。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润玉生态园”,取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觉得,“润玉”这名字既代表了我们的立园之本——在农业中要做诚信君子,也很贴合先生的特质——敦厚而质朴。“润玉生态园”以生态、有机的方式,主要种植草莓和无花果。

实秋庄园是我们的第三个基地,位于金湾区红旗镇八一社区,主要种植草莓、葡萄、火龙果等。生态与有机农业,除了需要大环境的推动,技术及产品的支持不可或缺。先生在读研期间的课题是“草莓的茎尖脱毒及新品种的培育”,所以他对草莓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结合之前在农药公司上班期间对农药及病害的认识,我们种草莓时没有使用一点化学农药、化肥及激素。种出来的草莓香、甜,用客户的话来说是“有草莓味”。庄园的主营方式是以客人到庄园采摘为主,草莓成熟前,我们心里都挺忐忑:在这个不着村、不靠路的地方,没有知名度,我们如何招揽客人呢?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从第一批朋友来采摘草莓后,客人源源不断地到来。先生常说,吃的东西,骗不了人,一放进嘴里便知真伪。很多客人试过我们的草莓后都会跟身边的朋友分享,告知自己的朋友或直接带他们前来采摘。

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跟建园时相比,园里的果树越来越大,花越开越多;园区规划、布置也越来越优化。基地获得了各种称号:“省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区龙头企业”等。我们越来越明晰自己的目标和责任,我们努力成为能带着大家一起在现代生态农业这条道路上前行的人。每天,先生不到6点就起床学习、工作,他笑称“每天都被梦想叫醒”。有一天,儿子站在园区中,忽然向我感叹:“妈妈,我觉得我们这里好美啊!”

我们投身农业快十年了。这些年里,我们得到了政府的诸多扶持和许多人的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鼓励了我们,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免费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农业领头雁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业电商培训等;组织到各地优质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享受了各种农业项目财政补贴……作为农业最前沿的从业者,我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对“三农”的重视和帮扶,也深切感觉到农业的变化:中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出农田是我们的追求,可回归农田又成了我们的梦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轻装上路,不忘初心。在路上,是件幸福的事。我们都是追梦人!

遥远的山村我的家

□ 何春桃

我们村位于珠海某个偏远的地方,向左一步是江门,向右一步是中山。

时至今日,大家都说“90后”没过过苦日子,我从来都是笑笑不说话。挑担、插秧、除草、收割、晾晒,稚嫩的小手洗着满是泥巴的衣服……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这就是我的童年写照。

大二那年暑假,大多数同学都迫不及待回了家,而我则选择去打暑期工,一个暑期下来挣了2000元,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正在卖稻谷,总共才卖了2000块,还收了张假币,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毕业工作后,我每次回家都发现,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村容村貌可谓日新月异。我们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国亿万农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过去是靠天吃饭,现在除了老天爷的面子,更有国家的好政策,还得益于大家思路的开阔。以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不饿肚子只敢单一种稻谷,现在科学播种,无人机撒药,机械收割,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保护耕地红线,稳住农业基本盘,保障大家温饱,另一方面大胆尝试,努力增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现在村子里的大伙都懂得规模效应,批量种植蔬菜、水果,养殖业也都搞得红红火火的。

“三清三拆”让村子有了面子,道路干净了,村容整洁了,环境宜居了。惠民工程建起了球场,置办了游乐设施,铺上了沥青路,传说中的路灯也亮起来了,再也不会伸手不见五指。村民们努力挣钱并亲自设计盖起来的小洋房,自带花园、停车位,门前栽花,亭后种树,让村子有了里子,每到周末及节假日,路上停满了小汽车,外出打工、学习的不约而同回到村里,好不热闹。

很多人印象中的村民大概是目不识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争得面红耳赤。我想这刻板印象需要改改了,现在的村民不仅口袋富了,思想也富了,经常讨论哪些政策更好更惠民。不仅如此,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村里经常组织丰富的活动,从大人种养殖培训到孩子艺术兴趣培养,从广场舞到电影公放等。村民也学会健身、懂得养生,经常晚餐后在路灯下散步,惬意极了。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母亲,我不会跟娃说妈妈以前日子很艰苦,你现在的生活好多了,要好好珍惜,我会说:孩子,不管是城市,乡镇还是农村,只要努力奋斗,日子是会越过越好的。

9004791602554045715.jpg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