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作为城乡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在香洲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香洲区委政法委和政法机关严格落实平安主体责任,统筹开展社区党建网格化建设、基层权责改革、社区协商、社区营造等工作,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建设创新平安幸福美丽香洲。
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连续6年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奖,连续7年获得市平安建设考评第一名,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21年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这是作为主城区的香洲交出的合格答卷。
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以前我们小区给人的印象是老、旧、乱,经过大家努力,现在楼道被粉刷一新、建设了智能门禁、智能道闸,道路平了、环境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一位住在翠香街道青竹花园三期的居民感叹说。
青竹花园三期建成于2000年,曾是一个开放式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积累了较多问题。青竹社区书记彭英华介绍,面对小区无人管理的困局,该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小区党员,动员住户群众,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党建引领小区自治新模式,群策群力解决了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有效改善小区环境面貌和生活条件。
强化党建引领,是香洲区靶向发力破解无物业小区“无人管”难题的关键一招。香洲区持续完善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为载体,社会组织、社区结对共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基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司融合、党员与网格融合、基层党建与民生事业融合的模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香洲区把基层党建与疫情防控深度融合,实施区域化、精细化网格管理,党员干部迅速下沉社区,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基层治理需要“软实力”,也需要“硬设施”。为将服务、管理、资源、力量整合成“一张网”,香洲区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目前,香洲区已规划并建成10个镇街综治中心、111个社区综治工作站以及504个综治网格,组建“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能”的专兼职网格管理员队伍1318人,配备了1400多部移动终端。截至目前,全区共录入网格事件23345起,办结23242起,办结率达99.55%。
与此同时,香洲区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积极推动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和“雪亮工程”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基层指挥、调度、处置能力,加快建立专门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治理网络。
创新社区协商,凝聚基层治理“一股绳”
“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设备,我们出行既安全又方便,小区出入管理也更加规范化……”近日,在小区业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借助社区议事协商制度,香洲区南村社区南村豪苑小区全面更新了智能门禁设施,居民“刷脸”就能出入小区。
对于南村豪苑业委会主任赵承志来说,每月作为议事代表参加社区协商议事会,对社区政务、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工作进行座谈、审议及评价,已成为他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去年‘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社区协商议事会搭起了各方沟通协商的桥梁,激发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更加主动关心并积极参与到小区建设当中。”赵承志感概地说。
近年来,香洲区着力推动城市微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有难题找社区协商议事会”已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自2016年开展首批社区协商试点工作以来,香洲区委政法委、香洲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推动,引进专业团队深耕基层社区,将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从3个试点社区逐步扩展到110多个社区,目前已实现社区协商全覆盖,为解决基层矛盾、推进“民生微实事”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翠香街道成立珠海市首个镇街级共商共治会,为群众反映社会公共问题、参与公共政策创造了平台;拱北街道加快探索多元力量参与的社区基金模式,撬动在地资源解决在地问题;多个镇街开展了各类社区公益活动,2021年累计开展644场次,受益人员达2万人次……随着社区协商的覆盖面不断突破,社区协商议题的广度、深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具有香洲特色的社区协商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镇街共组织68个议事会选举,议事代表450人;开展议事协商会212场次。累计收到议题议案106个,项目资金累计超2300万元,自筹资金超200万元。
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郭圣莉教授对香洲区社区协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香洲社区协商工作“设计了协商治理的目标与框架,建立了协商治理的具体运行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分阶段逐步推进,激活了现有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区协商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协商治理之路,值得推广。”
打造特色品牌,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今年7月,2022年香洲区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启动仪式上,香洲区宣布成立首个社会治理专家库,来自珠海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北京德恒(珠海)律师事务所等10名专家接过聘书,将为香洲区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香洲区将继续发挥好专家的决策参谋作用,提炼我区在社会治理中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打造一批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强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使专家库真正成为我区社会治理的‘品牌队伍’。”香洲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香洲区委政法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一批优秀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加快涌现,一个个“金点子”成为香洲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
——2019年成立的“涂叔工作室”积极构建基层调解新模式,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成为翠香街道、香洲区乃至珠海市的一张靓丽的基层治理名片。工作室成立至今接待来访群众约4500人次,帮助约1200名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涉及总金额约3300万元。
——“阳光陪伴成长,重点青少年挽救项目”由市阳光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承接,自项目启动以来,以关心关爱香洲区辖区内重点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关爱和助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由香洲区心理协会承接的香洲“粤心安”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品牌,经过两年的探索已初步实现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全覆盖,重点针对特殊人群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社工服务、人文关怀和心理服务等,有效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
据了解,从2013年起,香洲区每年投入1500万元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到2021年底,累计投入743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打造600多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服务群众超过160万人次,有效搭建了“1+10+N”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
香洲区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创新项目将采取“4+N”的思路,力求从资助的数量上以精品项目选优、从资助的方向上以区级层面选广、从资助立意上以长远发展选准,资助项目共8个,资金总额236.65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作为城乡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在香洲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香洲区委政法委和政法机关严格落实平安主体责任,统筹开展社区党建网格化建设、基层权责改革、社区协商、社区营造等工作,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建设创新平安幸福美丽香洲。
固本木必长,浚源流必远。连续6年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奖,连续7年获得市平安建设考评第一名,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21年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这是作为主城区的香洲交出的合格答卷。
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以前我们小区给人的印象是老、旧、乱,经过大家努力,现在楼道被粉刷一新、建设了智能门禁、智能道闸,道路平了、环境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一位住在翠香街道青竹花园三期的居民感叹说。
青竹花园三期建成于2000年,曾是一个开放式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积累了较多问题。青竹社区书记彭英华介绍,面对小区无人管理的困局,该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小区党员,动员住户群众,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党建引领小区自治新模式,群策群力解决了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有效改善小区环境面貌和生活条件。
强化党建引领,是香洲区靶向发力破解无物业小区“无人管”难题的关键一招。香洲区持续完善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为载体,社会组织、社区结对共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基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了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司融合、党员与网格融合、基层党建与民生事业融合的模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香洲区把基层党建与疫情防控深度融合,实施区域化、精细化网格管理,党员干部迅速下沉社区,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基层治理需要“软实力”,也需要“硬设施”。为将服务、管理、资源、力量整合成“一张网”,香洲区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目前,香洲区已规划并建成10个镇街综治中心、111个社区综治工作站以及504个综治网格,组建“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能”的专兼职网格管理员队伍1318人,配备了1400多部移动终端。截至目前,全区共录入网格事件23345起,办结23242起,办结率达99.55%。
与此同时,香洲区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积极推动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和“雪亮工程”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基层指挥、调度、处置能力,加快建立专门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治理网络。
创新社区协商,凝聚基层治理“一股绳”
“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设备,我们出行既安全又方便,小区出入管理也更加规范化……”近日,在小区业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借助社区议事协商制度,香洲区南村社区南村豪苑小区全面更新了智能门禁设施,居民“刷脸”就能出入小区。
对于南村豪苑业委会主任赵承志来说,每月作为议事代表参加社区协商议事会,对社区政务、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工作进行座谈、审议及评价,已成为他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去年‘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社区协商议事会搭起了各方沟通协商的桥梁,激发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更加主动关心并积极参与到小区建设当中。”赵承志感概地说。
近年来,香洲区着力推动城市微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有难题找社区协商议事会”已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自2016年开展首批社区协商试点工作以来,香洲区委政法委、香洲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推动,引进专业团队深耕基层社区,将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从3个试点社区逐步扩展到110多个社区,目前已实现社区协商全覆盖,为解决基层矛盾、推进“民生微实事”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翠香街道成立珠海市首个镇街级共商共治会,为群众反映社会公共问题、参与公共政策创造了平台;拱北街道加快探索多元力量参与的社区基金模式,撬动在地资源解决在地问题;多个镇街开展了各类社区公益活动,2021年累计开展644场次,受益人员达2万人次……随着社区协商的覆盖面不断突破,社区协商议题的广度、深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具有香洲特色的社区协商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镇街共组织68个议事会选举,议事代表450人;开展议事协商会212场次。累计收到议题议案106个,项目资金累计超2300万元,自筹资金超200万元。
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郭圣莉教授对香洲区社区协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香洲社区协商工作“设计了协商治理的目标与框架,建立了协商治理的具体运行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分阶段逐步推进,激活了现有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区协商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协商治理之路,值得推广。”
打造特色品牌,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今年7月,2022年香洲区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启动仪式上,香洲区宣布成立首个社会治理专家库,来自珠海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北京德恒(珠海)律师事务所等10名专家接过聘书,将为香洲区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香洲区将继续发挥好专家的决策参谋作用,提炼我区在社会治理中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打造一批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强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使专家库真正成为我区社会治理的‘品牌队伍’。”香洲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香洲区委政法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一批优秀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加快涌现,一个个“金点子”成为香洲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
——2019年成立的“涂叔工作室”积极构建基层调解新模式,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成为翠香街道、香洲区乃至珠海市的一张靓丽的基层治理名片。工作室成立至今接待来访群众约4500人次,帮助约1200名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涉及总金额约3300万元。
——“阳光陪伴成长,重点青少年挽救项目”由市阳光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承接,自项目启动以来,以关心关爱香洲区辖区内重点青少年为服务对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关爱和助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由香洲区心理协会承接的香洲“粤心安”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品牌,经过两年的探索已初步实现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全覆盖,重点针对特殊人群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社工服务、人文关怀和心理服务等,有效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
据了解,从2013年起,香洲区每年投入1500万元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到2021年底,累计投入743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打造600多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服务群众超过160万人次,有效搭建了“1+10+N”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
香洲区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创新项目将采取“4+N”的思路,力求从资助的数量上以精品项目选优、从资助的方向上以区级层面选广、从资助立意上以长远发展选准,资助项目共8个,资金总额236.65万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