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珠海答卷|金湾区加快打造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

清晨,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南海之滨,一幅勇立潮头、踔厉奋发的壮美画卷,在珠海金湾的海天之间铺展开来。

承载着中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AG600在此诞生;“千万级机场”“亿吨大港”成为现实;“珠海第一跨”洪鹤大桥建成投入使用;滩涂上崛起一座新城,牢牢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年间,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发展变化,都折射出金湾人的奋进历程,成为金湾为珠海发展添彩的生动注解。

作为珠海最年轻的行政区,金湾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对接港澳“向西第一站”,占据大湾区承东启西枢纽位置、延揽粤西乃至大西南广阔腹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金湾抢抓时代机遇,产业、交通、城市、民生等多领域实现了巨大变化。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71.2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15.09亿元,年均增长9.4%。

十载奋进路,风起再扬帆。如今,兼具通江达海优势、破浪前行态势、高质量发展走势的金湾,正加快打造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谋划建设西部中央商务区,阔步迈向世界级大湾区舞台中心。

金湾航空新城。

从“工业立区”到“智造强区”

产业集群厚积薄发

航空工业通飞总装车间,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的总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高栏港码头,一批“金湾造”全球最深吸力筒式导管架在此启航,前往苏格兰最大的固定底部海上风电场;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切割、打磨的设备不断运转;金湾智造大街,凌智科技生产线马力全开,每个月都有功能各异的自动化设备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这些发生在金湾产业一线的场景,见证着“制造”向“智造”的跨越式转变,更折射出多业态“产业森林”在金湾的加速崛起。

然而,十年前的金湾,却仅有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更多优势企业还处于“一枝独秀”的发展状态。2012年2月,金湾区招商引资专题工作会议率先提出紧抓产业龙头,打造产业集群的构想。循着集群化这一发展思路,十年间,金湾完成了产业集群从一到多,从优到精的非凡跨越。

如今的金湾,正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和海洋经济两大特色产业和国家、省、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5+2+N”现代产业体系,不仅凝聚起产业集群发展合力,也迎来产业厚积薄发的关键节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已占金湾区经济总量的6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40.8%,工业经济成拉动全区GDP增长的第一动力。

其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分别实现增加值37.56亿元、85.71亿元、28.62亿元、9.51亿元、4.88亿元,同比增长4.8%、11.8%、163.7%、8.6%、90.6%;临空装备、临海装备(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1.12亿元、10.11亿元,同比增长9.2%、42.1%。

工业经济“加速跑”的背后,是金湾区围绕“产业第一”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早在2019年,金湾区便荣获了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区奖。今年以来,金湾区又出台了“产业第一”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将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的目标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为招牌,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金湾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去年1月,总投资170亿元的高景太阳能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140天,跑出项目落地金湾加速度。今年1月-8月,金湾区累计新引进产业项目307个,投资额646亿元。

伴随着“产业森林”壮大的,还有功能多样的园区载体。2012年,“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9月,金湾·智造大街正式开放营业;2018年7月,珠海国际健康港正式开港运作;2021年10月,珠海市国际动力港竣工……一个个园区载体,成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立足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实际,金湾区加快优化相关联的产业空间布局,在现有七大工业园区基础上,布局建设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区、高端打印设备产业区三大新园区,并加快完成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同时,大力推动5.0产业新空间建设,打造新一代高标准产业空间载体。

根据计划,金湾区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的倍增目标,打造成全市产业发展主战场。

从“几何中心”到“交通枢纽”

立体交通赋能发展

摊开珠海的地图,金湾恰恰位于珠海的几何中心,与横琴隔海相望,与香洲一桥之隔。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受制于多条水道阻隔,十年前的金湾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

十年间,珠江入海口上崛起的一座座跨海大桥,成为了激活金湾区位优势的关键。2016年11月,洪鹤大桥动工兴建。2020年12月,洪鹤大桥正式通车,不仅填补了世界上大跨度串联斜拉桥建设的空白,还开辟了继珠海大桥后金湾向东第二条通道。

洪鹤大桥。

2021年中国航展举办前,这条东西向通道再度向金湾腹地延伸。随着鹤港高速一期的全线通车,珠海迎来了“主城区-机场”全程高速的时代,经由洪鹤大桥最快半小时即可从机场直抵香洲南湾片区,并且有效分流了珠海大道和机场东路的车辆。

串联金湾的这条路网还在继续生长。2024年底,“港珠澳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黄金通道将成为连接港澳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大通道,占据承东启西关键位置的金湾区,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

而伴随着另一座跨海大桥的崛起,“轨道上的金湾”正在加速驶来。今年9月5日,世界首座公铁同层多塔斜拉桥——珠机城际金海大桥主跨钢梁合龙,标志着珠机城际金海大桥段全线贯通。截至目前,珠机城际二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6%,计划在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待该项目开通运营后,从金湾到横琴有望缩短到十分钟,从珠海机场到拱北仅需25分钟。

跨海大桥加快“穿针引线”、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同时,机场、港口同样折射出发展的无限可能。

十年前,偏远的机场所在地,是不少人对金湾的印象。而如今,珠海机场已于2018年迈进“千万级”年客流量俱乐部,伴随周边路网通达度的持续提升,偏远、荒芜的印象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眼下,金湾区正积极配合做好机场改扩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其中,机场改扩建项目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43.3%,预计2024年完工,建成后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750万人次。

再把目光转向西南端黄茅海畔,高栏港巨轮穿梭,驶向世界各地。十年间,这片区域从偏僻小岛蝶变成“亿吨大港”,高栏港高速、广珠铁路、高栏港疏港铁路专线等建成通车,港口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

时至今日,通达的交通路网仍在金湾加速生长。着眼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金湾正全面融入珠海“南联、西拓、东接、北进、中优”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一心、两港、四铁、四横六纵”交通新格局。

曾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的金湾,伴随着空港、海港资源的加持和系列大型路桥、轨道工程的举托,对接粤东、辐射粤西、延伸港澳、通达全国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向着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迈进。

珠海港国际货柜码头(高栏)。

从“有区无城”到“新城崛起”

城市品质升级蝶变

国庆假期,登上珠海西部第一高楼金湾华发国际商务中心,从210米高空俯瞰,一幅以生态为底色、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画卷尽收眼底。精巧独特的产业服务中心、文化新地标金湾图书馆、蓄势腾飞的市民艺术中心镶嵌其间,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亮金湾航空新城。

这是一座见证金湾“非凡十年”的时代新城,也是改变金湾“有区无城”历史面貌的开端。

将时针拨回到十年前,“工业立区”的时代背景下,金湾因产业而兴,但也面临长期以来“有区无城”的历史面貌。当时的航空新城,还只是海边的一块滩涂,随着珠海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架构,一座“东西双城展翅齐飞”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理想被寄托于此。

2013年,金湾区与华发签订合作协议,由华发负责片区的开发运营,从片区功能规划、到城市基础建设、再到地标打造,全方位发力推动城市蝶变。2014年-2015年,新加坡专业团队参与规划,以新加坡的滨海新区为模板,致力在此打造一个向海而生、活力迸发的西部生态新城。

航空新城建设随之驶入“快车道”。2015年,核心区内9条主干道基本建成,从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双向四车道至六车道的柏油路面。而到了2016年底,又有5条市政路相继打通。与此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除了供居民休闲的金山公园、金湖公园、中心湖公园外,航空新城小学、金铭小学、广东省实验中学金湾学校、幼儿园等相继建成,为新城增添了不少人气。

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则更加直观。坐拥金湾航空新城核心区的西城社区,2014年成立伊始,仅有户籍人口300多人,常住人口也才2000多人。经过八年快速发展,西城社区户籍人口已超1.6万人,常住人口也增长到了3.2万人。

如今,航空新城内,作为城市天际线的华发国际商务中心已在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由世界级著名建筑师扎哈团队设计的市民艺术中心正在收尾施工,待完工后,将与已投用的金湾市民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一道,构成珠海西部城市的地标群,金湾的城市品质也将再次迎来升级蝶变。

除了已然崛起的航空新城,滨海商务区建设也在跟上步伐。作为珠海航空产业园滨水综合配套区、航空产业服务中心和高端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商务区自2016年启动市政配套建设以来,已完成18.5公里的道路建设,以及多座桥梁和排洪泵闸建设,正加紧推进公园、绿地以及排洪渠景观的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连接珠三角的景观门户、产城共融的活力新城。

与此同时,与航空新城同期规划开发的平沙新城起步区雏形已现。区域内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市政道路不断完善,景观拱桥和生态公园美轮美奂,设置为九年一贯制的平沙新城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

告别“有区无城”的历史旧貌,金湾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开启了“从有到优”的新答卷。今年7月,金湾区航空新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正式成立,将通过更高水平、更强架构的组织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把航空新城打造成为珠海西部中央商务区。

据了解,2022年,珠海市西部生态新城金湾区基础设施项目共72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及园区基础设施、产城融合项目、生态低碳和海绵城市等建设),1月-8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5.1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60.71%。

新城崛起、品质升级,为这个年轻行政区带来了更多人气,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28.48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45.16万人。未来,金湾还将不断更新城市面貌、丰富城市配套,为成为承载珠海新增人口流入主阵地创造良好条件,力争到2030年人口实现破百万。

从“基本保障”到“优质供给”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过非凡十年,人口流入为金湾带来更多活力的同时,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的增加也随之而来。为此,金湾区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发展所需,全力推动公共服务配套提档升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金湾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今年9月中旬,金湾区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发布《珠海市金湾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珠海市金湾区学前教育共同体办学工作方案》,并现场为两个小学教育集团、12个学前教育共同体揭牌,拉开了金湾区集团化办学的全新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学模式方面,金湾区将鼓励以“优校+新校”“名校+新校”等形式开展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以此作为观察的小切口,不难发现金湾民生事业从“基本保障”到“优质供给”的发展趋势。事实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2015年以来,金湾区已新建、改扩建33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共新增中小学学位17760个、幼儿园学位6955个。与此同时,金湾区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4名名校长和一批骨干教师,成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教育领域的“优质供给”仍在持续,金湾区目前还有19个在建项目在持续推进,到2023年预计可新增(含拟回购)公办学位9390个。

在健康医疗方面,位于金湾区的全市首家公立精神康复医院、首家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也于去年投入运营。今年初,小林医院正式运营,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据统计,过去十年,金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从85家增加至176家,增长率达107.1%;实际床位从610张增加至1390张,增长率达127.9%;全科医生从15人增加至112人,增长率高达646.7%。目前基本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在医疗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金湾区还见证着一个个医疗技术的突破。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开展珠海首例肠道菌群移植术、胸外科独立开展珠海首例完全胸腔镜下微创肋骨内固定术……一个个“首次”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也让更多的金湾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更多的“优质供给”正在金湾逐渐变现。十年间,随着珠海首个“海绵公园”金山公园以及大门口湿地公园、金湾“情侣路”等一系列休闲公园、滨水空间开门迎客,金湾市民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华发商都、五星级酒店等综合配套场所建成投用,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金湾区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让居民从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见成效、得实惠。仅今年7月以来,全区就已投入资金超6400万元,开展63个老旧小区(片区)微改造工作,约5.3万名居民原地入住“新家”。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打开珠海人的社交媒体,不乏金湾新城、美景的照片。在这片热土上,滩涂起新城的奇迹已经上演。而未来,更加让人充满期待。

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湾区(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71.2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15.09亿元,年均增长9.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010.0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211.57亿元,年均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4.5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4.67亿元,年均增长1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204.0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1.07亿元,年均增长1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9.0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8.22亿元,年均增长7.5%;

●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209.05万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802.02万人次,年均增长16.1%;

●珠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从2012年的1.6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00万吨,年均增长9.1%;

●高栏港口吞吐量从2012年的388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1708万吨,年均增长12.9%;

●高栏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25万TEU增加至2021年的163.68万TEU,年均增长29.4%;

●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28.48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45.16万人,年均增长5.3%;

●人均GDP从2012年的13.39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8.11万元,年均增长3.6%。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非凡十年 珠海答卷|金湾区加快打造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
珠海特区报 2022-10-14 10:41

清晨,当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南海之滨,一幅勇立潮头、踔厉奋发的壮美画卷,在珠海金湾的海天之间铺展开来。

承载着中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AG600在此诞生;“千万级机场”“亿吨大港”成为现实;“珠海第一跨”洪鹤大桥建成投入使用;滩涂上崛起一座新城,牢牢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年间,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发展变化,都折射出金湾人的奋进历程,成为金湾为珠海发展添彩的生动注解。

作为珠海最年轻的行政区,金湾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对接港澳“向西第一站”,占据大湾区承东启西枢纽位置、延揽粤西乃至大西南广阔腹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金湾抢抓时代机遇,产业、交通、城市、民生等多领域实现了巨大变化。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71.2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15.09亿元,年均增长9.4%。

十载奋进路,风起再扬帆。如今,兼具通江达海优势、破浪前行态势、高质量发展走势的金湾,正加快打造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谋划建设西部中央商务区,阔步迈向世界级大湾区舞台中心。

金湾航空新城。

从“工业立区”到“智造强区”

产业集群厚积薄发

航空工业通飞总装车间,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的总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高栏港码头,一批“金湾造”全球最深吸力筒式导管架在此启航,前往苏格兰最大的固定底部海上风电场;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切割、打磨的设备不断运转;金湾智造大街,凌智科技生产线马力全开,每个月都有功能各异的自动化设备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这些发生在金湾产业一线的场景,见证着“制造”向“智造”的跨越式转变,更折射出多业态“产业森林”在金湾的加速崛起。

然而,十年前的金湾,却仅有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更多优势企业还处于“一枝独秀”的发展状态。2012年2月,金湾区招商引资专题工作会议率先提出紧抓产业龙头,打造产业集群的构想。循着集群化这一发展思路,十年间,金湾完成了产业集群从一到多,从优到精的非凡跨越。

如今的金湾,正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和海洋经济两大特色产业和国家、省、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5+2+N”现代产业体系,不仅凝聚起产业集群发展合力,也迎来产业厚积薄发的关键节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已占金湾区经济总量的6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40.8%,工业经济成拉动全区GDP增长的第一动力。

其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分别实现增加值37.56亿元、85.71亿元、28.62亿元、9.51亿元、4.88亿元,同比增长4.8%、11.8%、163.7%、8.6%、90.6%;临空装备、临海装备(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1.12亿元、10.11亿元,同比增长9.2%、42.1%。

工业经济“加速跑”的背后,是金湾区围绕“产业第一”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早在2019年,金湾区便荣获了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区奖。今年以来,金湾区又出台了“产业第一”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将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的目标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为招牌,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金湾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去年1月,总投资170亿元的高景太阳能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140天,跑出项目落地金湾加速度。今年1月-8月,金湾区累计新引进产业项目307个,投资额646亿元。

伴随着“产业森林”壮大的,还有功能多样的园区载体。2012年,“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9月,金湾·智造大街正式开放营业;2018年7月,珠海国际健康港正式开港运作;2021年10月,珠海市国际动力港竣工……一个个园区载体,成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立足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运作实际,金湾区加快优化相关联的产业空间布局,在现有七大工业园区基础上,布局建设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区、高端打印设备产业区三大新园区,并加快完成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同时,大力推动5.0产业新空间建设,打造新一代高标准产业空间载体。

根据计划,金湾区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的倍增目标,打造成全市产业发展主战场。

从“几何中心”到“交通枢纽”

立体交通赋能发展

摊开珠海的地图,金湾恰恰位于珠海的几何中心,与横琴隔海相望,与香洲一桥之隔。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受制于多条水道阻隔,十年前的金湾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

十年间,珠江入海口上崛起的一座座跨海大桥,成为了激活金湾区位优势的关键。2016年11月,洪鹤大桥动工兴建。2020年12月,洪鹤大桥正式通车,不仅填补了世界上大跨度串联斜拉桥建设的空白,还开辟了继珠海大桥后金湾向东第二条通道。

洪鹤大桥。

2021年中国航展举办前,这条东西向通道再度向金湾腹地延伸。随着鹤港高速一期的全线通车,珠海迎来了“主城区-机场”全程高速的时代,经由洪鹤大桥最快半小时即可从机场直抵香洲南湾片区,并且有效分流了珠海大道和机场东路的车辆。

串联金湾的这条路网还在继续生长。2024年底,“港珠澳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黄金通道将成为连接港澳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大通道,占据承东启西关键位置的金湾区,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

而伴随着另一座跨海大桥的崛起,“轨道上的金湾”正在加速驶来。今年9月5日,世界首座公铁同层多塔斜拉桥——珠机城际金海大桥主跨钢梁合龙,标志着珠机城际金海大桥段全线贯通。截至目前,珠机城际二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6%,计划在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待该项目开通运营后,从金湾到横琴有望缩短到十分钟,从珠海机场到拱北仅需25分钟。

跨海大桥加快“穿针引线”、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同时,机场、港口同样折射出发展的无限可能。

十年前,偏远的机场所在地,是不少人对金湾的印象。而如今,珠海机场已于2018年迈进“千万级”年客流量俱乐部,伴随周边路网通达度的持续提升,偏远、荒芜的印象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眼下,金湾区正积极配合做好机场改扩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其中,机场改扩建项目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43.3%,预计2024年完工,建成后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750万人次。

再把目光转向西南端黄茅海畔,高栏港巨轮穿梭,驶向世界各地。十年间,这片区域从偏僻小岛蝶变成“亿吨大港”,高栏港高速、广珠铁路、高栏港疏港铁路专线等建成通车,港口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

时至今日,通达的交通路网仍在金湾加速生长。着眼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金湾正全面融入珠海“南联、西拓、东接、北进、中优”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一心、两港、四铁、四横六纵”交通新格局。

曾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的金湾,伴随着空港、海港资源的加持和系列大型路桥、轨道工程的举托,对接粤东、辐射粤西、延伸港澳、通达全国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向着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迈进。

珠海港国际货柜码头(高栏)。

从“有区无城”到“新城崛起”

城市品质升级蝶变

国庆假期,登上珠海西部第一高楼金湾华发国际商务中心,从210米高空俯瞰,一幅以生态为底色、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画卷尽收眼底。精巧独特的产业服务中心、文化新地标金湾图书馆、蓄势腾飞的市民艺术中心镶嵌其间,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亮金湾航空新城。

这是一座见证金湾“非凡十年”的时代新城,也是改变金湾“有区无城”历史面貌的开端。

将时针拨回到十年前,“工业立区”的时代背景下,金湾因产业而兴,但也面临长期以来“有区无城”的历史面貌。当时的航空新城,还只是海边的一块滩涂,随着珠海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架构,一座“东西双城展翅齐飞”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理想被寄托于此。

2013年,金湾区与华发签订合作协议,由华发负责片区的开发运营,从片区功能规划、到城市基础建设、再到地标打造,全方位发力推动城市蝶变。2014年-2015年,新加坡专业团队参与规划,以新加坡的滨海新区为模板,致力在此打造一个向海而生、活力迸发的西部生态新城。

航空新城建设随之驶入“快车道”。2015年,核心区内9条主干道基本建成,从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双向四车道至六车道的柏油路面。而到了2016年底,又有5条市政路相继打通。与此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除了供居民休闲的金山公园、金湖公园、中心湖公园外,航空新城小学、金铭小学、广东省实验中学金湾学校、幼儿园等相继建成,为新城增添了不少人气。

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则更加直观。坐拥金湾航空新城核心区的西城社区,2014年成立伊始,仅有户籍人口300多人,常住人口也才2000多人。经过八年快速发展,西城社区户籍人口已超1.6万人,常住人口也增长到了3.2万人。

如今,航空新城内,作为城市天际线的华发国际商务中心已在今年国庆期间正式开放,由世界级著名建筑师扎哈团队设计的市民艺术中心正在收尾施工,待完工后,将与已投用的金湾市民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一道,构成珠海西部城市的地标群,金湾的城市品质也将再次迎来升级蝶变。

除了已然崛起的航空新城,滨海商务区建设也在跟上步伐。作为珠海航空产业园滨水综合配套区、航空产业服务中心和高端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商务区自2016年启动市政配套建设以来,已完成18.5公里的道路建设,以及多座桥梁和排洪泵闸建设,正加紧推进公园、绿地以及排洪渠景观的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连接珠三角的景观门户、产城共融的活力新城。

与此同时,与航空新城同期规划开发的平沙新城起步区雏形已现。区域内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市政道路不断完善,景观拱桥和生态公园美轮美奂,设置为九年一贯制的平沙新城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

告别“有区无城”的历史旧貌,金湾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开启了“从有到优”的新答卷。今年7月,金湾区航空新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正式成立,将通过更高水平、更强架构的组织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把航空新城打造成为珠海西部中央商务区。

据了解,2022年,珠海市西部生态新城金湾区基础设施项目共72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及园区基础设施、产城融合项目、生态低碳和海绵城市等建设),1月-8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5.13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60.71%。

新城崛起、品质升级,为这个年轻行政区带来了更多人气,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28.48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45.16万人。未来,金湾还将不断更新城市面貌、丰富城市配套,为成为承载珠海新增人口流入主阵地创造良好条件,力争到2030年人口实现破百万。

从“基本保障”到“优质供给”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过非凡十年,人口流入为金湾带来更多活力的同时,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的增加也随之而来。为此,金湾区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发展所需,全力推动公共服务配套提档升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金湾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今年9月中旬,金湾区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发布《珠海市金湾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珠海市金湾区学前教育共同体办学工作方案》,并现场为两个小学教育集团、12个学前教育共同体揭牌,拉开了金湾区集团化办学的全新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学模式方面,金湾区将鼓励以“优校+新校”“名校+新校”等形式开展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以此作为观察的小切口,不难发现金湾民生事业从“基本保障”到“优质供给”的发展趋势。事实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2015年以来,金湾区已新建、改扩建33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共新增中小学学位17760个、幼儿园学位6955个。与此同时,金湾区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4名名校长和一批骨干教师,成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教育领域的“优质供给”仍在持续,金湾区目前还有19个在建项目在持续推进,到2023年预计可新增(含拟回购)公办学位9390个。

在健康医疗方面,位于金湾区的全市首家公立精神康复医院、首家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也于去年投入运营。今年初,小林医院正式运营,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据统计,过去十年,金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从85家增加至176家,增长率达107.1%;实际床位从610张增加至1390张,增长率达127.9%;全科医生从15人增加至112人,增长率高达646.7%。目前基本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在医疗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金湾区还见证着一个个医疗技术的突破。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开展珠海首例肠道菌群移植术、胸外科独立开展珠海首例完全胸腔镜下微创肋骨内固定术……一个个“首次”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也让更多的金湾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更多的“优质供给”正在金湾逐渐变现。十年间,随着珠海首个“海绵公园”金山公园以及大门口湿地公园、金湾“情侣路”等一系列休闲公园、滨水空间开门迎客,金湾市民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华发商都、五星级酒店等综合配套场所建成投用,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金湾区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让居民从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见成效、得实惠。仅今年7月以来,全区就已投入资金超6400万元,开展63个老旧小区(片区)微改造工作,约5.3万名居民原地入住“新家”。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打开珠海人的社交媒体,不乏金湾新城、美景的照片。在这片热土上,滩涂起新城的奇迹已经上演。而未来,更加让人充满期待。

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湾区(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71.2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15.09亿元,年均增长9.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010.0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211.57亿元,年均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4.5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4.67亿元,年均增长1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204.0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1.07亿元,年均增长1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9.0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8.22亿元,年均增长7.5%;

●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209.05万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802.02万人次,年均增长16.1%;

●珠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从2012年的1.6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00万吨,年均增长9.1%;

●高栏港口吞吐量从2012年的388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1708万吨,年均增长12.9%;

●高栏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25万TEU增加至2021年的163.68万TEU,年均增长29.4%;

●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28.48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45.16万人,年均增长5.3%;

●人均GDP从2012年的13.39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8.11万元,年均增长3.6%。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