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九月,万物盎然。珠江口西岸,一座现代化未来科技城拔节生长。
今年是珠海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从成立之初不到10平方公里的单一片区拓展至420多平方公里的“一区多园”,总营收从不到4亿元增长至超34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90家发展至超1000家……如今的高新区作为珠海“东大门”,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同时也是深珠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1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珠海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7位。
三十而立,风鹏正举。高新区被赋予打造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高质量发展龙头的重要使命。
放眼整个广东,随着日前《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发布,高新区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区位、战略定位、战略方位。
高新区画卷徐徐铺展,朝着令人“心向往之”的目标延伸,新时代“未来科技城”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一个个“高新样板”“特区示范”呼之欲出,将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高新区“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一区多园”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40亿元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50万人,“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市6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200件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新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踏步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发挥区域科技创新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个更可持续、更有潜力、更具后劲的珠海高新区值得期待。
■区域融合+交通重塑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黄金交汇点”
近日,高新区多个重要交通项目建设传来新进展:高新区对外重要通道兴业快线北段隧道工程有望年底通车;唐家港陆岛交通客货运码头已基本完成硬件设施建设,力争今年12月具备开通唐家港至深圳蛇口、深圳机场航线的条件;作为珠海衔接辐射深中通道的战略通道一部分,高新互通立交整体建设已进入尾声……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背后,是高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更体现了高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一项项决策部署谋篇布局,一个个重点项目纵深推进,为这片土地的加速腾飞埋下伏笔、铺平道路。
从高空俯瞰珠海,高新区位于珠海“东大门”,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同时也是深珠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通过高铁轨道和深中通道等重要交通通道,高新区直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可以说是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之上的一颗“湾区明珠”。
近期,《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发布。《指引》指出,要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依托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构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沿西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沿海岸打造创新集聚走廊。
时也,势也。高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区位。高新区位于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与沿海岸带创新集聚走廊交汇点,“珠江西岸区域交通中心”“珠中江东部超级交通枢纽”的交通定位进一步凸显。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高新区抢抓“四区”叠加发展机遇,建设珠海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先行区,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空间拓展、城市布局优化等改革任务积蓄势能。
随着珠江口连通东西两岸的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在未来交通布局上,深珠高铁、深珠城际、广珠城际、南中珠城际、珠斗城际,以及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深南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多条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贯穿高新区境内,金琴快线、兴业快线东西段等“五横六纵”路网纵横交错。
根据《高新区交通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未来三年,高新区将积极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市域轨道环线三大战略通道,实现全区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全区互达、1小时通达湾区主要城市,打造名副其实的珠江西岸区域交通中心、珠中江东部超级交通枢纽。
■要素集聚+产业升级
大湾区创新交汇“桥头堡”核心位置
判断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归根结底要看企业和人才。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高新区的GDP增长了近4倍,经济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国全年增速2.3%,珠海高新区是6.7%。2021年,全国经济增速8.1%,珠海高新区是9.7%。
从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情况看,高新区经济实力、科技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7月底,珠海上市企业45家,其中高新区有18家,占比45%,预计未来每年有5到7家企业上市。
人才集聚方面,目前高新区在校大学生已超过7万人,相当于1/3的高新区人口,另外1/3则是产业技术型人才。
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高新区实现创新助推发展的优势,也是高新区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的底气所在。
产业第一、项目为王,为高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向内看,高新区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投资项目突破1000个,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
如今,在唐家湾主园区,云洲智能、欧比特、炬芯科技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优质科技企业纷纷涌现。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科创园吸引了奇安信华南总部基地、英集芯、亿智电子等180多家企业机构入驻。高新区加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培育链条,年内将培育2-3家30亿-50亿元级龙头企业,新增80家以上规上企业,上市企业超20家,高企数量超6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50家。
聚焦产业空间建设,到2023年底,高新区将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老旧低效厂房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65.6亿元。其中,高标准规划24万平方米金银湾超级总部基地,加快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二期提容扩建,年内新增孵化器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向外看,高新区全力构建“4+3+N”分区域、多兵团招商引资模式,招商队伍入驻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持续增强驻外平台哨点作用,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同时设立产业研究院,常态化开展产业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明市场”的招商铁军。
数据显示,今年1-8月,高新区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共计351个,投资总额约66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投资总额约606亿元,成为这片希望之地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广大人才来说,要有“诗和远方”,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当下。
高新区将人才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在“引、育、留、用”四个维度多点发力,重磅推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及一揽子配套利好政策,安排年度人才专项经费近3亿元,全方位、多层次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良人才生态,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去年,高新区相继出台促进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专项政策,产业人才最高可享受80万元的生活补贴。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群体,入驻高新区“1元创业空间”开办企业,只需缴纳1元租金,即可享受36个月的优惠期。《珠海高新区2022年秋季学期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方案(试行)》出台,2022年至2024年提供6000个公办学位,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加快产业工人集聚,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去年10月,珠海高新区京珠西A组团项目动工建设,项目预计可为4000-5000名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根据规划,高新区将在3年内筹措保障性住房2万套,针对青年人才设立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及创业扶持等多维度支持。
■融合互动+产业辐射
深珠融合的“主平台”
今年8月,由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深珠融合·潮涌湾区”3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推介会现场进行了多项签约,随着长园工业及电力智能制造产业园、优博讯物联网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中微半导体数模混合信号项目等首批5.0产业新空间项目签约入驻,高新区引入多方强势资源,进一步打通深珠融合发展全链。
珠海和深圳,伶仃洋两头的两个经济特区深度“牵手”。这不仅是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资源主动向西辐射的尝试,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深珠合作的“主平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新区借时代之势,以实干为笔,着力书写深珠合作的大文章。
对此,珠海已提出明确要求:高新区主园区以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南山区,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高新区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珠海高新区,如何成为下一个深圳南山?
勇担使命开新局,一张蓝图干到底。高新区按照“湾区一体、毗邻突破、制度对接、平台共建”的发展思路,以深珠合作示范区为重要抓手,强化基础设施连接,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链接承接,打造中央创智区,为新增长极提供支撑,辐射带动珠江西岸高质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
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高新区加快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一个个脚步强劲而清晰:
——主动加强产业链接,建立完善深圳招商项目库,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推动深珠合作由完善产业链向共建产业生态圈升级。
——主动加强创新对接,推动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探索与深圳南山区共建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机制,加快构建一流的自主创新生态。
——主动加强空间衔接,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加快建设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工程和金琴快线北延段,全力确保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勇当龙头再启征程。珠海高新区,这一颗冉冉升起的湾区明珠,将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正值九月,万物盎然。珠江口西岸,一座现代化未来科技城拔节生长。
今年是珠海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从成立之初不到10平方公里的单一片区拓展至420多平方公里的“一区多园”,总营收从不到4亿元增长至超34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90家发展至超1000家……如今的高新区作为珠海“东大门”,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同时也是深珠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1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珠海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7位。
三十而立,风鹏正举。高新区被赋予打造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高质量发展龙头的重要使命。
放眼整个广东,随着日前《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发布,高新区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区位、战略定位、战略方位。
高新区画卷徐徐铺展,朝着令人“心向往之”的目标延伸,新时代“未来科技城”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一个个“高新样板”“特区示范”呼之欲出,将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高新区“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一区多园”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40亿元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50万人,“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市6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200件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新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踏步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发挥区域科技创新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个更可持续、更有潜力、更具后劲的珠海高新区值得期待。
■区域融合+交通重塑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黄金交汇点”
近日,高新区多个重要交通项目建设传来新进展:高新区对外重要通道兴业快线北段隧道工程有望年底通车;唐家港陆岛交通客货运码头已基本完成硬件设施建设,力争今年12月具备开通唐家港至深圳蛇口、深圳机场航线的条件;作为珠海衔接辐射深中通道的战略通道一部分,高新互通立交整体建设已进入尾声……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背后,是高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更体现了高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一项项决策部署谋篇布局,一个个重点项目纵深推进,为这片土地的加速腾飞埋下伏笔、铺平道路。
从高空俯瞰珠海,高新区位于珠海“东大门”,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最前沿、最关键的位置,同时也是深珠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通过高铁轨道和深中通道等重要交通通道,高新区直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可以说是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之上的一颗“湾区明珠”。
近期,《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发布。《指引》指出,要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依托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构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沿西江打造高质量发展带,沿海岸打造创新集聚走廊。
时也,势也。高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区位。高新区位于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与沿海岸带创新集聚走廊交汇点,“珠江西岸区域交通中心”“珠中江东部超级交通枢纽”的交通定位进一步凸显。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高新区抢抓“四区”叠加发展机遇,建设珠海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先行区,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空间拓展、城市布局优化等改革任务积蓄势能。
随着珠江口连通东西两岸的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在未来交通布局上,深珠高铁、深珠城际、广珠城际、南中珠城际、珠斗城际,以及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深南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多条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贯穿高新区境内,金琴快线、兴业快线东西段等“五横六纵”路网纵横交错。
根据《高新区交通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未来三年,高新区将积极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市域轨道环线三大战略通道,实现全区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全区互达、1小时通达湾区主要城市,打造名副其实的珠江西岸区域交通中心、珠中江东部超级交通枢纽。
■要素集聚+产业升级
大湾区创新交汇“桥头堡”核心位置
判断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归根结底要看企业和人才。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高新区的GDP增长了近4倍,经济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国全年增速2.3%,珠海高新区是6.7%。2021年,全国经济增速8.1%,珠海高新区是9.7%。
从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情况看,高新区经济实力、科技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7月底,珠海上市企业45家,其中高新区有18家,占比45%,预计未来每年有5到7家企业上市。
人才集聚方面,目前高新区在校大学生已超过7万人,相当于1/3的高新区人口,另外1/3则是产业技术型人才。
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高新区实现创新助推发展的优势,也是高新区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的底气所在。
产业第一、项目为王,为高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向内看,高新区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投资项目突破1000个,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
如今,在唐家湾主园区,云洲智能、欧比特、炬芯科技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优质科技企业纷纷涌现。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科创园吸引了奇安信华南总部基地、英集芯、亿智电子等180多家企业机构入驻。高新区加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培育链条,年内将培育2-3家30亿-50亿元级龙头企业,新增80家以上规上企业,上市企业超20家,高企数量超6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50家。
聚焦产业空间建设,到2023年底,高新区将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老旧低效厂房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65.6亿元。其中,高标准规划24万平方米金银湾超级总部基地,加快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二期提容扩建,年内新增孵化器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向外看,高新区全力构建“4+3+N”分区域、多兵团招商引资模式,招商队伍入驻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持续增强驻外平台哨点作用,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同时设立产业研究院,常态化开展产业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明市场”的招商铁军。
数据显示,今年1-8月,高新区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共计351个,投资总额约66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投资总额约606亿元,成为这片希望之地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广大人才来说,要有“诗和远方”,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当下。
高新区将人才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在“引、育、留、用”四个维度多点发力,重磅推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及一揽子配套利好政策,安排年度人才专项经费近3亿元,全方位、多层次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良人才生态,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去年,高新区相继出台促进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专项政策,产业人才最高可享受80万元的生活补贴。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群体,入驻高新区“1元创业空间”开办企业,只需缴纳1元租金,即可享受36个月的优惠期。《珠海高新区2022年秋季学期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方案(试行)》出台,2022年至2024年提供6000个公办学位,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加快产业工人集聚,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去年10月,珠海高新区京珠西A组团项目动工建设,项目预计可为4000-5000名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根据规划,高新区将在3年内筹措保障性住房2万套,针对青年人才设立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及创业扶持等多维度支持。
■融合互动+产业辐射
深珠融合的“主平台”
今年8月,由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深珠融合·潮涌湾区”3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推介会现场进行了多项签约,随着长园工业及电力智能制造产业园、优博讯物联网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中微半导体数模混合信号项目等首批5.0产业新空间项目签约入驻,高新区引入多方强势资源,进一步打通深珠融合发展全链。
珠海和深圳,伶仃洋两头的两个经济特区深度“牵手”。这不仅是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资源主动向西辐射的尝试,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深珠合作的“主平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新区借时代之势,以实干为笔,着力书写深珠合作的大文章。
对此,珠海已提出明确要求:高新区主园区以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南山区,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高新区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珠海高新区,如何成为下一个深圳南山?
勇担使命开新局,一张蓝图干到底。高新区按照“湾区一体、毗邻突破、制度对接、平台共建”的发展思路,以深珠合作示范区为重要抓手,强化基础设施连接,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链接承接,打造中央创智区,为新增长极提供支撑,辐射带动珠江西岸高质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
全面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高新区加快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一个个脚步强劲而清晰:
——主动加强产业链接,建立完善深圳招商项目库,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推动深珠合作由完善产业链向共建产业生态圈升级。
——主动加强创新对接,推动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探索与深圳南山区共建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机制,加快构建一流的自主创新生态。
——主动加强空间衔接,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加快建设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工程和金琴快线北延段,全力确保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勇当龙头再启征程。珠海高新区,这一颗冉冉升起的湾区明珠,将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