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卢一萍:风景是不朽的
卢一萍

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山》《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银绳般的雪》《天堂湾》《帕米尔情歌》《大震》,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扶贫志》。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白山》曾被评为“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

微信图片_20220905115731.jpg

我曾在1993年就试图用长篇小说来表达我的故乡,没想写了十余万字,却不得要领。在写作中,我认为故乡是最难以表达的。能表达故乡的作家无不是天才。比如汉姆生、福克纳、马尔克斯,而故乡在乡土社会才会有更明显的显现,那是一个永恒的地点。即使再穷僻,偏远,那也是他心中的仙境。一个自幼就成长于城市里的人,其实只有出生地,是没有故乡的,他很难理解故乡对一个曾经拥有故乡的人所包含的一切。我考察过南江的很多墓碑,墓志言及家族来处,绝大多数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一乡之民,填了四川那么多地方,万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属于迁徙者,来自遥远的异乡。后来,都无不把自己所居之地——无论偏远与否,当作老家,当作魂牵梦绕的故乡了,再从这里走出,就是游子了。

我就在想,那些先人为何要在这里落脚、扎根?开始可能只因为一个栖身的岩洞、一个避雨的窝棚,然后开垦出来了一小块地。

阳雀在声声啼叫,布谷的叫声从早到晚未曾中断,伴着我们从贵民前往汇滩。

乘车往原红星乡方向行四五公里,有一条路从公路旁倾斜向上,爬上盖菜垭口,下了一架陡坡,顺着一条长满核桃树的溪沟继续下行,人迹愈少,路愈见荒芜,不时有野鸡从荆棘丛中飞起,灰斑鸠和岩鸽一群一群地从这个树林飞到那个树林,赤胸啄木鸟用长嘴轻扣树干,灰胸竹鸡在灌木间出没,一条乌梢蛇摆动着优美的身形,转眼就不见了……这是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在南江,不知道有多少个。

再宏阔的风景其实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小景点组成。就像《富春山居图》,也是由万千完美的细节组成一样——它既有顶天立地的浑厚大山,也有锋芒收敛、浑圆敦厚的峰峦。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美的风景。

核桃沟里落满了无人捡拾的核桃。出沟之后,便是长满松柏、杉树、山毛榉和红豆树的森林。地面落叶堆积,踩在上面,如踩在松软厚实的地毯上。阳光很难透进去,风也很难吹进来。即使盛夏,也很凉爽宜人。新鲜树叶和林间落叶散发出一股好闻的香味,这是森林特有的。

往森林深处走,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是来看这棵两人才能合抱的桫椤树。小时候,父母讲月亮里的那棵树就是桫椤,是陪伴嫦娥的唯一风景。后来也听别处的人说,广寒宫里的树是月桂树。但无论是桫椤还是月桂,都只有一棵。这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想起月宫不过是一个沙漠。我也因此无数次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仰望月亮,想看清那究竟是一棵什么树。后来我想,在关于月宫的传说里,好歹有一棵树,有了那棵树的月宫,已经不是那么荒芜了。

我在云南看到过桫椤,它被誉为树中“活化石”,极为珍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南亚和日本南部均有分布。中国的分布地也多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贵州、云南、重庆、江西的部分地区,四川的分布地是泸州、宜宾、自贡、乐山等川南地区,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没想我在四川最北端的大巴山中也看到了。这是一棵经历了好几个世纪的桫椤,依然生机勃发,枝干遒劲,叶如冠盖。不知它是如何熬过了岁月的寒霜,顽强地生存至今的。

一棵树往往更能见证岁月的流逝。岁月善良也罢,无情也好,树本身枯也罢,荣也罢,树都寂然无他,不悲不喜,从不为其所动。这也是树的伟大。

我仰望着这棵树。良禽择木而栖,它们会择这棵树么?未必。但良木肯定不会去选择禽类,谁都可以在它那里栖息。

走出森林,见一溪畅流,溪水中的五彩石子,把这溪流水点缀得更为欢快。四周的地貌也开始变化,周围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石山,其中两座,各踞溪流两侧,彼此对峙,形成了一道天然关隘。视野渐渐开阔,又有了庄稼、茶园和民居。

过了一条小河,在一架方圆数公里的斜坡上,出现了一片石林,石林不高。当地人说,它们都在土下埋着。石头质地坚硬,灰白的石身从下到上均匀地分布着一圈圈黑色石缝,宽约寸余的石缝间布满了黑色斑点,如蝌蚪文一样。越往前走,怪石越多,连片成阵。这里的石头,表面呈鳞甲状,当地人称其为龟甲石。往庙坪方向走,这样的巨石群落愈多,有些地方如群龙相聚,见首不见尾,有的如巨龟,像城堡雉堞,若龙鱼戏水……形态各异,尽可想象。在一家农户旁,还有一道小石峡。进入峡口需手攀野藤,一股泉水从峡谷里渗出来,巨大的龟甲石两厢耸峙,如两条巨龙的局部。这户人独拥此景,的确好福气。但那房屋不见人居住,显然已经荒了。

风景的确属于观光者,对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风景可能就是囚禁他的美的牢笼。

再往前行,就是庙坪。可以确定,这里的确曾经有过一座庙,后来废弃,钟磬连同暮鼓晨钟以及高挑的飞檐,已荡然无存。这样的遗址每个地方都有,但都只留下了一个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地名。

其实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背后是银矿山,南面是望远山,据说登上去后能望见百里之外的汉中城。

屋旁有一片厚朴林,林子里藏着一块巨石,竟是一座天然石头寨子。攀上去之后,俯瞰寨堡,可见街道深巷,府邸楼台,精巧如人工雕刻。

一路行来,所见其实就是黄金峡石林风光。风景虽小,却自有佳妙之处。原来这些石头本身是玉,即当地人所谓之乌金玉,其色泽变幻,各具形态,妙趣天成,但少有人知,我们之所以来拜访它,是因为我读过一个作家的游记,才有了这个缘分。待我们离开,这里又将陷入沉寂,时间又会将他封藏起来。但风景是不朽的,它经受得起亿万年时光的洗礼,而依然光彩照人,风情万种。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卢一萍:风景是不朽的
珠海特区报 2022-09-05 12:33
卢一萍

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山》《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银绳般的雪》《天堂湾》《帕米尔情歌》《大震》,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扶贫志》。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白山》曾被评为“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

微信图片_20220905115731.jpg

我曾在1993年就试图用长篇小说来表达我的故乡,没想写了十余万字,却不得要领。在写作中,我认为故乡是最难以表达的。能表达故乡的作家无不是天才。比如汉姆生、福克纳、马尔克斯,而故乡在乡土社会才会有更明显的显现,那是一个永恒的地点。即使再穷僻,偏远,那也是他心中的仙境。一个自幼就成长于城市里的人,其实只有出生地,是没有故乡的,他很难理解故乡对一个曾经拥有故乡的人所包含的一切。我考察过南江的很多墓碑,墓志言及家族来处,绝大多数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一乡之民,填了四川那么多地方,万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属于迁徙者,来自遥远的异乡。后来,都无不把自己所居之地——无论偏远与否,当作老家,当作魂牵梦绕的故乡了,再从这里走出,就是游子了。

我就在想,那些先人为何要在这里落脚、扎根?开始可能只因为一个栖身的岩洞、一个避雨的窝棚,然后开垦出来了一小块地。

阳雀在声声啼叫,布谷的叫声从早到晚未曾中断,伴着我们从贵民前往汇滩。

乘车往原红星乡方向行四五公里,有一条路从公路旁倾斜向上,爬上盖菜垭口,下了一架陡坡,顺着一条长满核桃树的溪沟继续下行,人迹愈少,路愈见荒芜,不时有野鸡从荆棘丛中飞起,灰斑鸠和岩鸽一群一群地从这个树林飞到那个树林,赤胸啄木鸟用长嘴轻扣树干,灰胸竹鸡在灌木间出没,一条乌梢蛇摆动着优美的身形,转眼就不见了……这是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在南江,不知道有多少个。

再宏阔的风景其实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小景点组成。就像《富春山居图》,也是由万千完美的细节组成一样——它既有顶天立地的浑厚大山,也有锋芒收敛、浑圆敦厚的峰峦。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美的风景。

核桃沟里落满了无人捡拾的核桃。出沟之后,便是长满松柏、杉树、山毛榉和红豆树的森林。地面落叶堆积,踩在上面,如踩在松软厚实的地毯上。阳光很难透进去,风也很难吹进来。即使盛夏,也很凉爽宜人。新鲜树叶和林间落叶散发出一股好闻的香味,这是森林特有的。

往森林深处走,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是来看这棵两人才能合抱的桫椤树。小时候,父母讲月亮里的那棵树就是桫椤,是陪伴嫦娥的唯一风景。后来也听别处的人说,广寒宫里的树是月桂树。但无论是桫椤还是月桂,都只有一棵。这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想起月宫不过是一个沙漠。我也因此无数次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仰望月亮,想看清那究竟是一棵什么树。后来我想,在关于月宫的传说里,好歹有一棵树,有了那棵树的月宫,已经不是那么荒芜了。

我在云南看到过桫椤,它被誉为树中“活化石”,极为珍稀,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南亚和日本南部均有分布。中国的分布地也多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贵州、云南、重庆、江西的部分地区,四川的分布地是泸州、宜宾、自贡、乐山等川南地区,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没想我在四川最北端的大巴山中也看到了。这是一棵经历了好几个世纪的桫椤,依然生机勃发,枝干遒劲,叶如冠盖。不知它是如何熬过了岁月的寒霜,顽强地生存至今的。

一棵树往往更能见证岁月的流逝。岁月善良也罢,无情也好,树本身枯也罢,荣也罢,树都寂然无他,不悲不喜,从不为其所动。这也是树的伟大。

我仰望着这棵树。良禽择木而栖,它们会择这棵树么?未必。但良木肯定不会去选择禽类,谁都可以在它那里栖息。

走出森林,见一溪畅流,溪水中的五彩石子,把这溪流水点缀得更为欢快。四周的地貌也开始变化,周围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石山,其中两座,各踞溪流两侧,彼此对峙,形成了一道天然关隘。视野渐渐开阔,又有了庄稼、茶园和民居。

过了一条小河,在一架方圆数公里的斜坡上,出现了一片石林,石林不高。当地人说,它们都在土下埋着。石头质地坚硬,灰白的石身从下到上均匀地分布着一圈圈黑色石缝,宽约寸余的石缝间布满了黑色斑点,如蝌蚪文一样。越往前走,怪石越多,连片成阵。这里的石头,表面呈鳞甲状,当地人称其为龟甲石。往庙坪方向走,这样的巨石群落愈多,有些地方如群龙相聚,见首不见尾,有的如巨龟,像城堡雉堞,若龙鱼戏水……形态各异,尽可想象。在一家农户旁,还有一道小石峡。进入峡口需手攀野藤,一股泉水从峡谷里渗出来,巨大的龟甲石两厢耸峙,如两条巨龙的局部。这户人独拥此景,的确好福气。但那房屋不见人居住,显然已经荒了。

风景的确属于观光者,对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风景可能就是囚禁他的美的牢笼。

再往前行,就是庙坪。可以确定,这里的确曾经有过一座庙,后来废弃,钟磬连同暮鼓晨钟以及高挑的飞檐,已荡然无存。这样的遗址每个地方都有,但都只留下了一个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地名。

其实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背后是银矿山,南面是望远山,据说登上去后能望见百里之外的汉中城。

屋旁有一片厚朴林,林子里藏着一块巨石,竟是一座天然石头寨子。攀上去之后,俯瞰寨堡,可见街道深巷,府邸楼台,精巧如人工雕刻。

一路行来,所见其实就是黄金峡石林风光。风景虽小,却自有佳妙之处。原来这些石头本身是玉,即当地人所谓之乌金玉,其色泽变幻,各具形态,妙趣天成,但少有人知,我们之所以来拜访它,是因为我读过一个作家的游记,才有了这个缘分。待我们离开,这里又将陷入沉寂,时间又会将他封藏起来。但风景是不朽的,它经受得起亿万年时光的洗礼,而依然光彩照人,风情万种。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