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乡风文明!金湾区鱼月村、中心村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金湾区的八月盛夏,洋溢着迷人的乡风——

在三灶镇鱼月村下辖的自然村鱼塘村内,数个老旧小区依托“民生微实事”,迅速完成了外墙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三灶镇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屋边村内,古树婆娑的倒影与新建的街景公园相映成趣,为村民创造了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屋边村内,古树婆娑的倒影与新建的街景公园相映成趣。

乡风文明,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金湾区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集中发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7年、2020年,三灶镇鱼月村、中心村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近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鱼月村、中心村两条“全国文明村”,又该如何发挥“样板作用”,向外传播乡风文明建设的“金湾经验”?环境整治、充实活动、聚拢人心,形成乡风文明的合力,成为了金湾区的答案。

环境好了

老旧小区换新颜 村容村貌大变样

作为金湾区三灶镇最早建设发展的区域之一,鱼月村也随之成为该镇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一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开始出现了建筑老化、设施陈旧、无人管理等问题,给周边居民造成了极大不便。

为此,近两年来鱼月村大力推进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绘制墙画、清拆违建、整理高空缆线等手段,使小区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访后发现,伟民广场旁的数栋老旧居民楼,外墙粉刷上了精美的墙画,并重铺了地下管线避免污水溢流。

鱼月村下辖的自然村鱼塘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变化也引发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环境变好了,大家不仅不会乱扔垃圾,还会劝导家人也注重卫生。”居民吴日清向记者说道。据她介绍,现在社区的车不乱停放了,路也通畅了,社区面貌“一年一变样”。“这就是‘文明’最好的体现!”吴日清说道。

村容村貌的变化,也发生在屋边村里。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心村下辖的一条自然村,屋边村地处山边、地势起伏,此前由于缺乏精准规划,村民没有日常休闲的去处。去年,中心村在屋边村设立了一个新公园,将古树、小溪等资源利用起来。

这个小公园也随即成为了小小的“网红点”——凉亭、古树、流水,村民有了休憩的地方,村庄周边的道路、照明、雨污分流等硬件设施也随之得到了配套的修缮与升级。“村更靓了,路好走了,灯更亮了,环境好了,这就是‘看得见’的文明!”屋边村村民刘女士说道。

活动多了

趣味活动下基层 民生实事暖人心

鱼月村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先驱林伟民的故乡,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近日,位于该村的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志愿讲解员”培训班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报名,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这类“红色”主题活动,在鱼月村并非个例。事实上,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鱼月村一直推动建设成为“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教育是一种正能量的教育,能潜移默化引导大众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观念。”鱼月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近年来鱼月村相继组织开展了“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进典型”“红色故事大家讲”等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并在街头巷尾摆放了各类特色宣传标语,为村民持续传递“精神文明之力”。

位于鱼月村的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

而在中心村,这里的村民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社区活动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手工课、美术课、健体课……村服务中心开办了越来越多的免费课程,有适合小孩的,有适合老人的,很实用,也很贴心。”村民梁先生对记者说道。记者注意到,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却有着一个不变的主题——提倡邻里和谐,丰富精神生活。

“近年来我们跟社工机构展开合作,借助‘民生微实事’将各类型的免费课程带到村里、带给村民,使村民在物质生活变好的同时,也能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中心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该村还将引入更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增强村民对于中心村的自豪感、认同感。

人心齐了

村规民约立规矩 志愿活动齐参与

“‘文明村’的本质,是有‘文明人’心怀‘文明观’,在做‘文明事’。”在记者的走访途中,中心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阐述了他们“文明治村”的理念。“这意味着,文明创建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村民的事。”

这样的观点,现在也已经是鱼月村、中心村两村村民的共识。此前,两村响应金湾区乡村振兴工作号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强化村民的行为规范。同时,两村还组建起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由党员干部及本地居民,共同构建形成网格员制度。

这些“网格员”参与到各类大事小情之中,成为金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触角”,在防疫工作和日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会对居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还会参与监督乱停车、乱排污等日常工作。”鱼月村网格员朱红梅向记者表示,她们最近在重点关注乱停车、乱经营问题,保障辖区的交通顺畅。

“我们会定期开展入户宣传,营造‘文明创建人人有责’的氛围,鼓励大家守护文明、践行文明。”朱红梅介绍道。值得一提的是,两村也依托金湾区人大驻点制度,由人大代表定点入户走访,帮助落实落细各项基层治理工作要求。

然而,两村的干部们都深刻地意识到,延续“全国文明村”的建设成果并非易事。为此,两村正在号召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文明创建的队伍中来,“红马甲”志愿者数量也得以迅速增长。“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很多回乡的大学生或者在外工作的本地人都很乐意报名,文明创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朱红梅笑着对记者说道。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
发扬乡风文明!金湾区鱼月村、中心村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珠海特区报 2022-08-25 08:04

金湾区的八月盛夏,洋溢着迷人的乡风——

在三灶镇鱼月村下辖的自然村鱼塘村内,数个老旧小区依托“民生微实事”,迅速完成了外墙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三灶镇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屋边村内,古树婆娑的倒影与新建的街景公园相映成趣,为村民创造了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中心村下辖的自然村屋边村内,古树婆娑的倒影与新建的街景公园相映成趣。

乡风文明,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金湾区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集中发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7年、2020年,三灶镇鱼月村、中心村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近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鱼月村、中心村两条“全国文明村”,又该如何发挥“样板作用”,向外传播乡风文明建设的“金湾经验”?环境整治、充实活动、聚拢人心,形成乡风文明的合力,成为了金湾区的答案。

环境好了

老旧小区换新颜 村容村貌大变样

作为金湾区三灶镇最早建设发展的区域之一,鱼月村也随之成为该镇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一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区开始出现了建筑老化、设施陈旧、无人管理等问题,给周边居民造成了极大不便。

为此,近两年来鱼月村大力推进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绘制墙画、清拆违建、整理高空缆线等手段,使小区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访后发现,伟民广场旁的数栋老旧居民楼,外墙粉刷上了精美的墙画,并重铺了地下管线避免污水溢流。

鱼月村下辖的自然村鱼塘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变化也引发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环境变好了,大家不仅不会乱扔垃圾,还会劝导家人也注重卫生。”居民吴日清向记者说道。据她介绍,现在社区的车不乱停放了,路也通畅了,社区面貌“一年一变样”。“这就是‘文明’最好的体现!”吴日清说道。

村容村貌的变化,也发生在屋边村里。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心村下辖的一条自然村,屋边村地处山边、地势起伏,此前由于缺乏精准规划,村民没有日常休闲的去处。去年,中心村在屋边村设立了一个新公园,将古树、小溪等资源利用起来。

这个小公园也随即成为了小小的“网红点”——凉亭、古树、流水,村民有了休憩的地方,村庄周边的道路、照明、雨污分流等硬件设施也随之得到了配套的修缮与升级。“村更靓了,路好走了,灯更亮了,环境好了,这就是‘看得见’的文明!”屋边村村民刘女士说道。

活动多了

趣味活动下基层 民生实事暖人心

鱼月村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先驱林伟民的故乡,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近日,位于该村的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志愿讲解员”培训班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报名,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这类“红色”主题活动,在鱼月村并非个例。事实上,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鱼月村一直推动建设成为“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教育是一种正能量的教育,能潜移默化引导大众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观念。”鱼月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近年来鱼月村相继组织开展了“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进典型”“红色故事大家讲”等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并在街头巷尾摆放了各类特色宣传标语,为村民持续传递“精神文明之力”。

位于鱼月村的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

而在中心村,这里的村民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社区活动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手工课、美术课、健体课……村服务中心开办了越来越多的免费课程,有适合小孩的,有适合老人的,很实用,也很贴心。”村民梁先生对记者说道。记者注意到,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却有着一个不变的主题——提倡邻里和谐,丰富精神生活。

“近年来我们跟社工机构展开合作,借助‘民生微实事’将各类型的免费课程带到村里、带给村民,使村民在物质生活变好的同时,也能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中心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该村还将引入更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增强村民对于中心村的自豪感、认同感。

人心齐了

村规民约立规矩 志愿活动齐参与

“‘文明村’的本质,是有‘文明人’心怀‘文明观’,在做‘文明事’。”在记者的走访途中,中心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阐述了他们“文明治村”的理念。“这意味着,文明创建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村民的事。”

这样的观点,现在也已经是鱼月村、中心村两村村民的共识。此前,两村响应金湾区乡村振兴工作号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强化村民的行为规范。同时,两村还组建起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由党员干部及本地居民,共同构建形成网格员制度。

这些“网格员”参与到各类大事小情之中,成为金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触角”,在防疫工作和日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会对居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还会参与监督乱停车、乱排污等日常工作。”鱼月村网格员朱红梅向记者表示,她们最近在重点关注乱停车、乱经营问题,保障辖区的交通顺畅。

“我们会定期开展入户宣传,营造‘文明创建人人有责’的氛围,鼓励大家守护文明、践行文明。”朱红梅介绍道。值得一提的是,两村也依托金湾区人大驻点制度,由人大代表定点入户走访,帮助落实落细各项基层治理工作要求。

然而,两村的干部们都深刻地意识到,延续“全国文明村”的建设成果并非易事。为此,两村正在号召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文明创建的队伍中来,“红马甲”志愿者数量也得以迅速增长。“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很多回乡的大学生或者在外工作的本地人都很乐意报名,文明创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朱红梅笑着对记者说道。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