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2年8月15日)

现代人还写情书吗?

□ 蒋子龙

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离不开一个“情”字——学会了发声,就有了情歌;发明了语言,随之也学会了说情话;创造了文字,便有了情书。发乎于情,困乎于情,心思用尽,好话说尽。网络时代手机普及,连写信的人都很少了,还有人写情书吗?在网上什么肉麻的话不能说?有一朋友为自己一个远房的晚辈保媒,还要负责教会那“手机男”写情书,竟然把这件麻烦事推给了我。女方或许是“大观园”的某位才女转世,一定要看男孩子的情书,以考查其文字表达能力如何。

我原想让“手机男”去读一些名人的情书,熟读之后自然就会写了。朋友说来不及了,你先教一两招救急。于是我简单地向他介绍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成功的和失败的情书样式,供他参考。

写情书没有统一的、百发百中的格式,可就地取材,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炫耀才智。比如网上盛传的段子,一位地理教员的情书里有这样的话:“你是东半球,我是西半球,我们在一起,便是整个地球!”数学教员受启发,也照猫画虎:“亲爱的,你是正数,我是负数,我们都是有理数,就该是天生的一对!”化学教员看他们都成功了,就也学这一套花言巧语:“你是氢H,我是氧O,我们的结合便是水H2 O了。”没想到他的女朋友缺乏幽默感,且格外认死理,回信跟他断了关系:“怎么有两个H,还没结婚就有了第三者!”可见写情书也需要创造,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出新,照抄照搬别人的老套路容易误事。

以多取胜,烈女怕缠郎。法国画家列克鲁尔,在给情人的情书中就只有一句话:“我爱你!”然而他把这句话重复了187万次,这可是个工夫活啊!没有磨洋工的劲头坚持不下来,他恰恰就是靠这种泡蘑菇的工夫打动了对方。大家都知道,1974年冬,70多岁的梁实秋邂逅了小他30岁的歌星韩菁清,头两个月就写了90多封情书。后来越写越多,去世后编成了厚厚的足有六百多页的一大本。

工于心计,出奇制胜。每当世界杯期间,时尚女郎都一窝蜂地想嫁给绿茵场上的英雄。英雄才有几个,女球迷则不计其数,要想把大牌球星追到手绝非易事。荷兰19岁的少女丹妮,就凭着一封别致的情书,立马俘获了五次被选为荷兰“足球先生”的世界级巨星克鲁伊夫。克氏收到的情书可车载船装,一般的信他是不看的,有一天他收到了一本裘皮精装日记,随意一翻,每一页上都有他的签名。这调动了他的好奇心,便一路翻下去,最后是一封写给他的信:“……我已经看过你踢的100多场球,每一场都要求你签名,而且也得到了,我多么幸运啊!现在,爱神驱使我寄出了这个本子,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奉上的爱情,请把这个本子还给我,那上面‘克鲁伊夫’的名字会给我破碎的心一半的慰藉。我多么想也得到那另一半啊……”这个少女成功了,一周后他们开始约会,并订下终身。爱情的确是一门艺术,写情书光靠有爱情还不够,还要有点绝的,会花样翻新,一鸣惊人。

写情书大都要装出被爱情热昏了头的样子,“无耻”吹捧,山盟海誓,以肉麻当浪漫,蠢话连篇。情人间的绵绵私语,固然是越蠢就越甜蜜,但过了头也容易被误解,或华而不实,或满纸都是空洞无物的“假、大、空”,让情人摸不着头脑,又如何向你托付终身?为音乐而生的贝多芬,在爱情上并不走运,他留下的三封情书也许能解开他在爱情上失败的原因。第一封:“我有满怀心事要向你申诉——唉,有时我觉得言语文字不足以表达感情——祝你愉快——愿你永远做我唯一的忠实宝贝,做我的一切,恰和我对于你一样。”第二封:“我哭起来了——你固然也有爱情,但我对你的爱情更加浓厚……哎,上帝呀——我们的爱情岂不是一种真正的空中楼阁——可是它也像天一样稳固。”第三封:“请你放安静些——你要爱我——今天——昨天——我因思念你,不觉涕泗滂沱了——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一切……”

满篇都是删节号和波折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用这种方式表达的爱情,自然会充满波折,或是不知所终。而有些人又因为太会说,花里胡梢,天花乱坠,反而坏了自己的好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声名仅次于华盛顿的伟大人物,曾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同时还发明了避雷针、富兰克林炉等,被誉为“万能博士”。其妻去世后,他追求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一位艾尔维修斯夫人,那女人还深爱着已经去世的丈夫,拒绝了他。他于是写了一封很长的情书,卖弄才情,像编造荒诞剧一样说他遭到拒绝后回家就躺倒了,以为自己已经死去,随后便进入天国并看见了那个寡妇艾尔维修斯太太的丈夫。岂知那个男人在天国又娶了新的太太,欢爱异常,把前妻忘得一干二净。富兰克林非常愤怒地替他正在追求的艾尔维修斯太太抱不平,最后还有一神来之笔,说那个寡妇的丈夫在天国娶的新老婆正是他富兰克林前不久死去的妻子……以期激起那女人的醋意和恨意,从而跟他结合。岂料游戏玩过了头,再一次被人家拒绝。

现代年轻人写情书就轻松多了,嬉皮笑脸,油嘴滑舌,搞一点脑子急转弯就行了。这里不妨摘一点现代情书中的“经典”句子:“我要正式向你问路,怎么样才能走到你心里?”“我真想看看你领子上的标签,想知道你是不是天堂造的?”“今天的雨真大,是老天爷冲着你流口水!”“请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成为世界上第二最幸福的人。因为有了你,我才是第一最幸福的人!”……

好啦,该打住了,我看那“手机男”眼光游离,精神已经不能集中,就想自己可能白费口舌了,便拿朋友调侃:“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现在时兴直奔主题,最好的情书是一串数字,房子多大,车是什么牌号,年薪多少万……”

生活变了,人们的感情变了,情书还能不变吗?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别有幽暗知识生

□ 强 雯

对知识的热爱和追逐,有时来源于一种氛围。幽暗的,陌生的,湿润的,清凉的,试图亲近的,琢磨不透的却又朦胧的气息。

那种混沌不清的气息,在逼仄的空间里,储藏着与热爱有关的能量,对一个少年来说,那可能是对知识最本能的渴望与探究。那一个时刻里迸发出热能,会伴随一生。

季节转换到了夏季。

重庆一如既往的酷暑,而酷暑总是少不了补课。

在若干个与酷暑有关的日子里,唯有一段幽暗与炽热交替的暑假,百味丛生。那时作为小学生的我,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家里开小灶。只有特别拔尖的学生才能享受那种待遇。我和另外三个同学到老师家去,时值暑假,烈火在天空奔跑,我们每天早上九点汗流浃背地到达老师家中。

那是镇小学统一分配给老师们的住房,在学校背后的一个山坡上,在院坝里可以远远地看得见嘉陵江,乡镇的部分民居,当然,更多的是稻田、玉米田。第一次去语文老师家里,没想到这么逼仄。甚至没有我们几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好。

那是一套阴凉的老平房,阴沉的石灰地,终年难见到阳光的地板,但透出一股湿润,在夏天里,她和她的家人会轮流用清水拖把洗刷四五次家里的地板。

这套30几平方米的房间,被分隔成两室一厅,其实每一个卧室都只能摆下一张床,但是老师就是老师,自带书香和威严。

补课的房间有时在客厅,有时在卧室,但总体的住房条件都差,不过语文老师似乎有一种勤劳求善的本能,她把自己的房子布置得很温馨。我们几个小学生在昏暗的房间里练习题,做语文阅读理解。

班主任老师的女儿彼时已在直属重点中学读书,见我们来补课,也不出声,只是默默地在她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做题,跟她母亲说话也极其温柔。见多了青春期的逆反母女,这一对母女却出奇的和睦,互相都有一种包容和理解,让我们十分羡慕。

偶尔老师会让我进她女儿的房间休息,但是我不敢,即使躺着,也从来没有在那张小床上睡着。我的眼睛、鼻子里都是那些潮湿,昏暗的光影在密实的窗帘上浮动,花露水的香味淡淡漂浮。

她女儿的案头上摆放的《少年文艺》《读者文摘》,还有旧版的《悲惨世界》等世界名著,对我们来说都很艰涩。

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暗暗的从阴暗潮湿的墙缝里生长出来,从隐隐约约的蚊帐中撩拨起来,老师的居家环境并不好,放在今天来看,是相当寒碜,但是那个女孩子却能暗暗发奋用功,对她母亲言听计从,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这种逼仄的环境更能激发一个孩子的求知欲。

她们像那幽暗局促的环境一样,有着某种韧性。

“你看的什么书?”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她,她也没有说话,只是把书封对着我瞧了瞧。

那个时刻,我认为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去当作家,但后来她考进了华西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后来当了一名医生。

那个清凉阴暗漫长的暑假,我至今记忆犹新。不觉30几年就过去了。

当时在那里伏首,只觉得光线昏暗,看字吃力,但老师的女儿也坚决不拉窗帘,也不开灯,幽暗的光线似乎能把她渡到另一个明亮欢乐的世界。

会近视吧?离开后,我们会小心议论。

语文老师和她女儿都如此笃定,这是最好的消暑方式,毕竟重庆一到夏天就是40度的连晴高温,还没有空调。

人生走过了曲曲折折、沉沉浮浮,回望求知的旅途,那是我最好的补课时光,也是最温馨、最有文学启蒙的酷夏。

这个语文老师是学校里公认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对人和善也知道怎么传授方法,经过她调教的孩子,都能上重点中学。暑假里的补课重点是阅读理解,她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标准答案念下来,我们听写,最后形成一种套路式的记忆,那种方法现在想来也非常可行,因为到如今记得很牢固。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我至今没有去看过她,因为她已经搬家了,不知道去往哪里。

可我依然记得教室后面的山坡上,沿着长长的青草丛生的石梯,抵达了一间教师的平房,而语文老师就住在那里,她刚刚用水泼过地,拿起一套试题,周围还有许多旧书,恭身以待,她的女儿和学生都化作身后一本本模糊的书。

那样的夏天何其动人。对于知识的渴求是那样悄无声息,枝枝蔓蔓,终身不绝地向我缠绕过来。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野葵园(国画)

刘春潮 作品

海铺石散文诗

□ 蔡 旭

海铺石在电城海铺村里。不只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堆巨石,或者说是一座石山。被不知是一棵还是多少棵榕树拥抱着。树干从石头上长出来,树根从石缝里钻出来,树的叶子则遮挡了一片天空。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村子的名字,就得讲到宋朝了。其实它是一堆海石,那时它的脚下还翻滚着潮水。石头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孔,那是用来拉船系缆的。后来沧海桑田,有了村庄,成了海港。又有了店铺,米铺,布铺,油盐铺,药材铺。有了石头街。潮水漫上来时,踩着石头也就畅通无阻。据说在有电城街之前,海铺圩可是方圆几十里的商贸中心呢。

这一天,我站在石头上,同海铺石一起张望八百年的变迁。这座由巨石与古榕组合的小公园,让历史的深沉厚重与现实的勃勃生机,把我深深打动。想把我的身影交给这幅美景,但它的容量实在太大了,镜头竟无法把它包容。有人说,如果能把它搬到城市,该是无价之宝了。我说,历史是无法搬动的。更何况它和美丽的乡村在一起,不是更美了吗?

前山河偶书(组诗)

□ 韩少君

前山河。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前山河观鹤

暮光涌进河道
半个钟头前,烟波
在更远的天际。
有翅膀的,瞬间
直抵山涧,有时
一只只落在裸石上。
前山河观鹤,静坐
盲目如我,空洞洞
如苏子言:
一日似两日。

 

南方之夜

一边梳理羽毛
一边嘟噜、嘟噜叫着
类似吃药人的声音
类似割断苇杆、啃噬树皮
发出的钝音。
芒果林内,这鸟
对树皮的热爱
超乎想像
尤其在深夜。
骑楼上
吃错药的南方人
望着栅栏外,保持
俯种姿式已经很久。
这鸟,从树顶
俯冲了下来。
睁开眼
才两点半
看不出发生过什么。

 

这翻腾的一切

真正的大海隔着几个街区
气息浓郁,宽阔的前山河上
小铁船刚好划过,咔咔声
传得很远,路口,有车辆
打着双闪,如果真有什么
呼啸而来,你只能留意到
那声音本身,小区树丛间
几只被点燃的亚洲鸫鸟在争斗
使用腹语,偶尔安静
看不出谁将成为“急切的情郎”
谁会逃之夭夭,它们的喜悦
正是它们自身在纷扰,唉
它们拥有下午这翻腾的一切。

 

河畔

惦记对岸的那个人
也是起身离开的这个人
阳光铺了过去
阳光甚至穿越桥洞
光洁的瓷面让这里
有了一泄千里的快意

这条小河并不起眼
时常干涸,摸鱼的人
下到河床,改种青菜
长寿的决心,藏在皱纹里

他把一口无釉的土瓮
扔进草丛,收集雨水
也收集雷声,还可以盛
别的什么,譬如银子
譬如雀鸟的翅影
贴着流水哼歌时
他哼唱出来的,谁知道呢

 

前山河偶书

遇到一块石头
便不打算朝前走了
大海距此5公里。诸如
居民村、漂浮物
跳海的祖母,都在一盏
古老灯塔之前完成了。
石头上吸附太多蛎壳、螺壳--
热蛎壳,尖锐的空螺壳。
慢蜗牛爬进乱石,触角模糊
刚从粘液中探出。晚八点
前山河在潮水的回溯中
开始恢复它的完整性。

 

栈桥

习惯站在这里,独自一人
看老军工种下的一片向日葵
偶尔,扭头望远处。要是从前
该有多好,一个个飞身入水
当年,他俩二十出头,牵手沉潜在
明镜似漳河里,光亮的身姿修长,
可现在,一个去了
美利坚,一个移居清迈
全然不知共同的大哥
刚刚遭遇这个苦夏的悲凉。

他们修这么长的栈桥,拐着弯
向水中延伸,就是让我们来看落日
或者,书写落日颂,掌中
袖珍收音机里,那个善于
讲笑话的相声人,诙谐地
唱着一首红艳艳的歌儿。
汗衣搭在木栏上,他,甩臂
踢腿,空空的鲤鱼泛出水面。

有朋自远方来
我得在此傻等

他们从另外一个城市过来
由着他们蹦跶, 年轻人
骑着小青桔向前滚动
老情谊随着风景飘忽
一点火焰,被那队长长的
鹤影驮着,斜斜地上升

谁在那头,都像是冲着这边
亲密地走动,都是要拥抱的样子
落日下,他抡了几下手臂,巨大的
背影,在葵花地里摇曳,我就看好
这个影子,其实不用对话
背对落日,比什么都真切。

韩少君 男,1964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委员,湖北荆门市文联副主席,荆门市作协书记、副主席;著有诗集《倾听》《夜里会有什么声音》等6部,获“长江文艺”诗歌奖、“或者”诗歌奖、“朝阳”文学奖等;曾主编中国唯美诗歌丛书,曾受聘主持《诗歌月刊》“先锋时刻”等。现居湖北荆门。

湾区新貌(国画)

韩建明 作品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湾韵|大家(2022年8月15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8-15 11:39

现代人还写情书吗?

□ 蒋子龙

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离不开一个“情”字——学会了发声,就有了情歌;发明了语言,随之也学会了说情话;创造了文字,便有了情书。发乎于情,困乎于情,心思用尽,好话说尽。网络时代手机普及,连写信的人都很少了,还有人写情书吗?在网上什么肉麻的话不能说?有一朋友为自己一个远房的晚辈保媒,还要负责教会那“手机男”写情书,竟然把这件麻烦事推给了我。女方或许是“大观园”的某位才女转世,一定要看男孩子的情书,以考查其文字表达能力如何。

我原想让“手机男”去读一些名人的情书,熟读之后自然就会写了。朋友说来不及了,你先教一两招救急。于是我简单地向他介绍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成功的和失败的情书样式,供他参考。

写情书没有统一的、百发百中的格式,可就地取材,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炫耀才智。比如网上盛传的段子,一位地理教员的情书里有这样的话:“你是东半球,我是西半球,我们在一起,便是整个地球!”数学教员受启发,也照猫画虎:“亲爱的,你是正数,我是负数,我们都是有理数,就该是天生的一对!”化学教员看他们都成功了,就也学这一套花言巧语:“你是氢H,我是氧O,我们的结合便是水H2 O了。”没想到他的女朋友缺乏幽默感,且格外认死理,回信跟他断了关系:“怎么有两个H,还没结婚就有了第三者!”可见写情书也需要创造,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出新,照抄照搬别人的老套路容易误事。

以多取胜,烈女怕缠郎。法国画家列克鲁尔,在给情人的情书中就只有一句话:“我爱你!”然而他把这句话重复了187万次,这可是个工夫活啊!没有磨洋工的劲头坚持不下来,他恰恰就是靠这种泡蘑菇的工夫打动了对方。大家都知道,1974年冬,70多岁的梁实秋邂逅了小他30岁的歌星韩菁清,头两个月就写了90多封情书。后来越写越多,去世后编成了厚厚的足有六百多页的一大本。

工于心计,出奇制胜。每当世界杯期间,时尚女郎都一窝蜂地想嫁给绿茵场上的英雄。英雄才有几个,女球迷则不计其数,要想把大牌球星追到手绝非易事。荷兰19岁的少女丹妮,就凭着一封别致的情书,立马俘获了五次被选为荷兰“足球先生”的世界级巨星克鲁伊夫。克氏收到的情书可车载船装,一般的信他是不看的,有一天他收到了一本裘皮精装日记,随意一翻,每一页上都有他的签名。这调动了他的好奇心,便一路翻下去,最后是一封写给他的信:“……我已经看过你踢的100多场球,每一场都要求你签名,而且也得到了,我多么幸运啊!现在,爱神驱使我寄出了这个本子,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奉上的爱情,请把这个本子还给我,那上面‘克鲁伊夫’的名字会给我破碎的心一半的慰藉。我多么想也得到那另一半啊……”这个少女成功了,一周后他们开始约会,并订下终身。爱情的确是一门艺术,写情书光靠有爱情还不够,还要有点绝的,会花样翻新,一鸣惊人。

写情书大都要装出被爱情热昏了头的样子,“无耻”吹捧,山盟海誓,以肉麻当浪漫,蠢话连篇。情人间的绵绵私语,固然是越蠢就越甜蜜,但过了头也容易被误解,或华而不实,或满纸都是空洞无物的“假、大、空”,让情人摸不着头脑,又如何向你托付终身?为音乐而生的贝多芬,在爱情上并不走运,他留下的三封情书也许能解开他在爱情上失败的原因。第一封:“我有满怀心事要向你申诉——唉,有时我觉得言语文字不足以表达感情——祝你愉快——愿你永远做我唯一的忠实宝贝,做我的一切,恰和我对于你一样。”第二封:“我哭起来了——你固然也有爱情,但我对你的爱情更加浓厚……哎,上帝呀——我们的爱情岂不是一种真正的空中楼阁——可是它也像天一样稳固。”第三封:“请你放安静些——你要爱我——今天——昨天——我因思念你,不觉涕泗滂沱了——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一切……”

满篇都是删节号和波折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用这种方式表达的爱情,自然会充满波折,或是不知所终。而有些人又因为太会说,花里胡梢,天花乱坠,反而坏了自己的好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声名仅次于华盛顿的伟大人物,曾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同时还发明了避雷针、富兰克林炉等,被誉为“万能博士”。其妻去世后,他追求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一位艾尔维修斯夫人,那女人还深爱着已经去世的丈夫,拒绝了他。他于是写了一封很长的情书,卖弄才情,像编造荒诞剧一样说他遭到拒绝后回家就躺倒了,以为自己已经死去,随后便进入天国并看见了那个寡妇艾尔维修斯太太的丈夫。岂知那个男人在天国又娶了新的太太,欢爱异常,把前妻忘得一干二净。富兰克林非常愤怒地替他正在追求的艾尔维修斯太太抱不平,最后还有一神来之笔,说那个寡妇的丈夫在天国娶的新老婆正是他富兰克林前不久死去的妻子……以期激起那女人的醋意和恨意,从而跟他结合。岂料游戏玩过了头,再一次被人家拒绝。

现代年轻人写情书就轻松多了,嬉皮笑脸,油嘴滑舌,搞一点脑子急转弯就行了。这里不妨摘一点现代情书中的“经典”句子:“我要正式向你问路,怎么样才能走到你心里?”“我真想看看你领子上的标签,想知道你是不是天堂造的?”“今天的雨真大,是老天爷冲着你流口水!”“请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成为世界上第二最幸福的人。因为有了你,我才是第一最幸福的人!”……

好啦,该打住了,我看那“手机男”眼光游离,精神已经不能集中,就想自己可能白费口舌了,便拿朋友调侃:“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现在时兴直奔主题,最好的情书是一串数字,房子多大,车是什么牌号,年薪多少万……”

生活变了,人们的感情变了,情书还能不变吗?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别有幽暗知识生

□ 强 雯

对知识的热爱和追逐,有时来源于一种氛围。幽暗的,陌生的,湿润的,清凉的,试图亲近的,琢磨不透的却又朦胧的气息。

那种混沌不清的气息,在逼仄的空间里,储藏着与热爱有关的能量,对一个少年来说,那可能是对知识最本能的渴望与探究。那一个时刻里迸发出热能,会伴随一生。

季节转换到了夏季。

重庆一如既往的酷暑,而酷暑总是少不了补课。

在若干个与酷暑有关的日子里,唯有一段幽暗与炽热交替的暑假,百味丛生。那时作为小学生的我,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家里开小灶。只有特别拔尖的学生才能享受那种待遇。我和另外三个同学到老师家去,时值暑假,烈火在天空奔跑,我们每天早上九点汗流浃背地到达老师家中。

那是镇小学统一分配给老师们的住房,在学校背后的一个山坡上,在院坝里可以远远地看得见嘉陵江,乡镇的部分民居,当然,更多的是稻田、玉米田。第一次去语文老师家里,没想到这么逼仄。甚至没有我们几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好。

那是一套阴凉的老平房,阴沉的石灰地,终年难见到阳光的地板,但透出一股湿润,在夏天里,她和她的家人会轮流用清水拖把洗刷四五次家里的地板。

这套30几平方米的房间,被分隔成两室一厅,其实每一个卧室都只能摆下一张床,但是老师就是老师,自带书香和威严。

补课的房间有时在客厅,有时在卧室,但总体的住房条件都差,不过语文老师似乎有一种勤劳求善的本能,她把自己的房子布置得很温馨。我们几个小学生在昏暗的房间里练习题,做语文阅读理解。

班主任老师的女儿彼时已在直属重点中学读书,见我们来补课,也不出声,只是默默地在她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做题,跟她母亲说话也极其温柔。见多了青春期的逆反母女,这一对母女却出奇的和睦,互相都有一种包容和理解,让我们十分羡慕。

偶尔老师会让我进她女儿的房间休息,但是我不敢,即使躺着,也从来没有在那张小床上睡着。我的眼睛、鼻子里都是那些潮湿,昏暗的光影在密实的窗帘上浮动,花露水的香味淡淡漂浮。

她女儿的案头上摆放的《少年文艺》《读者文摘》,还有旧版的《悲惨世界》等世界名著,对我们来说都很艰涩。

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暗暗的从阴暗潮湿的墙缝里生长出来,从隐隐约约的蚊帐中撩拨起来,老师的居家环境并不好,放在今天来看,是相当寒碜,但是那个女孩子却能暗暗发奋用功,对她母亲言听计从,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这种逼仄的环境更能激发一个孩子的求知欲。

她们像那幽暗局促的环境一样,有着某种韧性。

“你看的什么书?”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她,她也没有说话,只是把书封对着我瞧了瞧。

那个时刻,我认为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去当作家,但后来她考进了华西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后来当了一名医生。

那个清凉阴暗漫长的暑假,我至今记忆犹新。不觉30几年就过去了。

当时在那里伏首,只觉得光线昏暗,看字吃力,但老师的女儿也坚决不拉窗帘,也不开灯,幽暗的光线似乎能把她渡到另一个明亮欢乐的世界。

会近视吧?离开后,我们会小心议论。

语文老师和她女儿都如此笃定,这是最好的消暑方式,毕竟重庆一到夏天就是40度的连晴高温,还没有空调。

人生走过了曲曲折折、沉沉浮浮,回望求知的旅途,那是我最好的补课时光,也是最温馨、最有文学启蒙的酷夏。

这个语文老师是学校里公认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对人和善也知道怎么传授方法,经过她调教的孩子,都能上重点中学。暑假里的补课重点是阅读理解,她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标准答案念下来,我们听写,最后形成一种套路式的记忆,那种方法现在想来也非常可行,因为到如今记得很牢固。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我至今没有去看过她,因为她已经搬家了,不知道去往哪里。

可我依然记得教室后面的山坡上,沿着长长的青草丛生的石梯,抵达了一间教师的平房,而语文老师就住在那里,她刚刚用水泼过地,拿起一套试题,周围还有许多旧书,恭身以待,她的女儿和学生都化作身后一本本模糊的书。

那样的夏天何其动人。对于知识的渴求是那样悄无声息,枝枝蔓蔓,终身不绝地向我缠绕过来。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野葵园(国画)

刘春潮 作品

海铺石散文诗

□ 蔡 旭

海铺石在电城海铺村里。不只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堆巨石,或者说是一座石山。被不知是一棵还是多少棵榕树拥抱着。树干从石头上长出来,树根从石缝里钻出来,树的叶子则遮挡了一片天空。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村子的名字,就得讲到宋朝了。其实它是一堆海石,那时它的脚下还翻滚着潮水。石头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孔,那是用来拉船系缆的。后来沧海桑田,有了村庄,成了海港。又有了店铺,米铺,布铺,油盐铺,药材铺。有了石头街。潮水漫上来时,踩着石头也就畅通无阻。据说在有电城街之前,海铺圩可是方圆几十里的商贸中心呢。

这一天,我站在石头上,同海铺石一起张望八百年的变迁。这座由巨石与古榕组合的小公园,让历史的深沉厚重与现实的勃勃生机,把我深深打动。想把我的身影交给这幅美景,但它的容量实在太大了,镜头竟无法把它包容。有人说,如果能把它搬到城市,该是无价之宝了。我说,历史是无法搬动的。更何况它和美丽的乡村在一起,不是更美了吗?

前山河偶书(组诗)

□ 韩少君

前山河。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前山河观鹤

暮光涌进河道
半个钟头前,烟波
在更远的天际。
有翅膀的,瞬间
直抵山涧,有时
一只只落在裸石上。
前山河观鹤,静坐
盲目如我,空洞洞
如苏子言:
一日似两日。

 

南方之夜

一边梳理羽毛
一边嘟噜、嘟噜叫着
类似吃药人的声音
类似割断苇杆、啃噬树皮
发出的钝音。
芒果林内,这鸟
对树皮的热爱
超乎想像
尤其在深夜。
骑楼上
吃错药的南方人
望着栅栏外,保持
俯种姿式已经很久。
这鸟,从树顶
俯冲了下来。
睁开眼
才两点半
看不出发生过什么。

 

这翻腾的一切

真正的大海隔着几个街区
气息浓郁,宽阔的前山河上
小铁船刚好划过,咔咔声
传得很远,路口,有车辆
打着双闪,如果真有什么
呼啸而来,你只能留意到
那声音本身,小区树丛间
几只被点燃的亚洲鸫鸟在争斗
使用腹语,偶尔安静
看不出谁将成为“急切的情郎”
谁会逃之夭夭,它们的喜悦
正是它们自身在纷扰,唉
它们拥有下午这翻腾的一切。

 

河畔

惦记对岸的那个人
也是起身离开的这个人
阳光铺了过去
阳光甚至穿越桥洞
光洁的瓷面让这里
有了一泄千里的快意

这条小河并不起眼
时常干涸,摸鱼的人
下到河床,改种青菜
长寿的决心,藏在皱纹里

他把一口无釉的土瓮
扔进草丛,收集雨水
也收集雷声,还可以盛
别的什么,譬如银子
譬如雀鸟的翅影
贴着流水哼歌时
他哼唱出来的,谁知道呢

 

前山河偶书

遇到一块石头
便不打算朝前走了
大海距此5公里。诸如
居民村、漂浮物
跳海的祖母,都在一盏
古老灯塔之前完成了。
石头上吸附太多蛎壳、螺壳--
热蛎壳,尖锐的空螺壳。
慢蜗牛爬进乱石,触角模糊
刚从粘液中探出。晚八点
前山河在潮水的回溯中
开始恢复它的完整性。

 

栈桥

习惯站在这里,独自一人
看老军工种下的一片向日葵
偶尔,扭头望远处。要是从前
该有多好,一个个飞身入水
当年,他俩二十出头,牵手沉潜在
明镜似漳河里,光亮的身姿修长,
可现在,一个去了
美利坚,一个移居清迈
全然不知共同的大哥
刚刚遭遇这个苦夏的悲凉。

他们修这么长的栈桥,拐着弯
向水中延伸,就是让我们来看落日
或者,书写落日颂,掌中
袖珍收音机里,那个善于
讲笑话的相声人,诙谐地
唱着一首红艳艳的歌儿。
汗衣搭在木栏上,他,甩臂
踢腿,空空的鲤鱼泛出水面。

有朋自远方来
我得在此傻等

他们从另外一个城市过来
由着他们蹦跶, 年轻人
骑着小青桔向前滚动
老情谊随着风景飘忽
一点火焰,被那队长长的
鹤影驮着,斜斜地上升

谁在那头,都像是冲着这边
亲密地走动,都是要拥抱的样子
落日下,他抡了几下手臂,巨大的
背影,在葵花地里摇曳,我就看好
这个影子,其实不用对话
背对落日,比什么都真切。

韩少君 男,1964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委员,湖北荆门市文联副主席,荆门市作协书记、副主席;著有诗集《倾听》《夜里会有什么声音》等6部,获“长江文艺”诗歌奖、“或者”诗歌奖、“朝阳”文学奖等;曾主编中国唯美诗歌丛书,曾受聘主持《诗歌月刊》“先锋时刻”等。现居湖北荆门。

湾区新貌(国画)

韩建明 作品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