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稳”,道出广东经济的基本盘

俄乌冲突、新冠变种、猴痘疫情、极端天气……在大事频发的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历着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

在广东,即使遇到疫情袭扰,粮食、蔬菜、猪肉、食用油等物资价格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这是为什么?

在近6万亿元的“半年成绩单”中,2166.01亿元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正是“答案”。

5.9%的高速率增长,解决了1.2亿人的吃饭问题,广东的经济大盘也就能稳稳“托底”。从田头到餐桌,广东怎么打好“三农”牌?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稳夏粮生产

顶住罕见水灾增产6.2%

全年“三农”工作中,粮食安全最重要;上半年粮食安全“成绩单”中,夏粮数据最直观——上半年,广东夏粮(国家口径)播种面积214.35万亩,同比增长3.6%;产量68.6万吨,增长6.2%。

夏粮播种面积、产量“双增长”,给全年粮食生产打好了基础。

但亮眼数据背后,实有不少困难。当百年一遇“龙舟水”和台风“暹芭”撞上早稻抢收时节,早稻倒伏水浸,恶劣天气导致早稻收割受阻,给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施亮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施亮 摄

应对非常事态,广东打出一套“组合拳”:

对已成熟和接近完熟的倒伏早稻,组织调配收割机械或人工加快抢收;

全力调度烘干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工作,推进“机收减损”和代烘干社会化服务;

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即时快速理赔为农户撑起防护网;

……

一系列的举措及时推出,奋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成功稳住夏粮生产。

为对冲受灾影响,广东还及早谋划部署晚造粮食生产。7月19日,《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出台,推动落实“以晚补早”,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稳粮食供应 

超额完成国家储备任务

夏粮丰收和早稻稳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但人多地少的广东粮食自给率并不高,要优化粮食供需关系,还需要一系列市场手段。

比如,价格手段成为指导早稻收购和晚稻种植的重要“指挥棒”。广东省价格监控系统数据显示,今年早稻收购开秤价达到1.41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2.92%。

每斤几分钱的价格变化,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有了保障。“优质优价”的特征,则给广东进一步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随着粮食收购许可转备案制度的落实、全省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等因素,成功激活全省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

比如,在台风“暹芭”造成影响前,多家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开足马力烘干,确保粮食有序收储,“颗粒归仓”,正成为全社会参与的大事。

立足国内国际大市场,广东一手强化“黑龙江—广东粮食对口合作”,将国内产区小麦、玉米、大豆等引入市场;一手将粮食进口提升30.3%,达到550.1万吨。

目前,广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储备任务,全省储备粮供应充足。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粮食供给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更加充分有力。”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说。

稳物价大盘 

CPI再“赢”一场

放眼全球,“通胀”是2022年上半年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全球主要经济体CPI普遍上涨10%,土耳其物价甚至上涨超70%。

而今年上半年,广东的CPI同比仅上涨2.1%,部分食品价格甚至有所下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三农”这块压舱石托起经济社会基本盘的作用愈发凸显。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从生产端看,上半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9%;生猪出栏增长6.9%,猪肉产量增长7.2%;禽肉产量增长7.9%,禽蛋产量增长9.4%;水产品产量增长3.4%……

为应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广东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的供应,畅通运输渠道,确保物价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抓好“三农”保民生,作用不止于此。回顾整个上半年,广东一头稳住了食品CPI;另一头想办法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全省来看,上半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7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8元,增长5.8%,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放眼南粤大地,广袤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面对百年变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农业大省广东,将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其应有力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这三个“稳”,道出广东经济的基本盘
南方+ 2022-07-27 11:40

俄乌冲突、新冠变种、猴痘疫情、极端天气……在大事频发的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历着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

在广东,即使遇到疫情袭扰,粮食、蔬菜、猪肉、食用油等物资价格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这是为什么?

在近6万亿元的“半年成绩单”中,2166.01亿元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正是“答案”。

5.9%的高速率增长,解决了1.2亿人的吃饭问题,广东的经济大盘也就能稳稳“托底”。从田头到餐桌,广东怎么打好“三农”牌?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稳夏粮生产

顶住罕见水灾增产6.2%

全年“三农”工作中,粮食安全最重要;上半年粮食安全“成绩单”中,夏粮数据最直观——上半年,广东夏粮(国家口径)播种面积214.35万亩,同比增长3.6%;产量68.6万吨,增长6.2%。

夏粮播种面积、产量“双增长”,给全年粮食生产打好了基础。

但亮眼数据背后,实有不少困难。当百年一遇“龙舟水”和台风“暹芭”撞上早稻抢收时节,早稻倒伏水浸,恶劣天气导致早稻收割受阻,给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施亮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施亮 摄

应对非常事态,广东打出一套“组合拳”:

对已成熟和接近完熟的倒伏早稻,组织调配收割机械或人工加快抢收;

全力调度烘干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工作,推进“机收减损”和代烘干社会化服务;

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即时快速理赔为农户撑起防护网;

……

一系列的举措及时推出,奋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成功稳住夏粮生产。

为对冲受灾影响,广东还及早谋划部署晚造粮食生产。7月19日,《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出台,推动落实“以晚补早”,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稳粮食供应 

超额完成国家储备任务

夏粮丰收和早稻稳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但人多地少的广东粮食自给率并不高,要优化粮食供需关系,还需要一系列市场手段。

比如,价格手段成为指导早稻收购和晚稻种植的重要“指挥棒”。广东省价格监控系统数据显示,今年早稻收购开秤价达到1.41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2.92%。

每斤几分钱的价格变化,让种粮农户的“钱袋子”有了保障。“优质优价”的特征,则给广东进一步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随着粮食收购许可转备案制度的落实、全省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等因素,成功激活全省规模庞大的市场主体。

比如,在台风“暹芭”造成影响前,多家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开足马力烘干,确保粮食有序收储,“颗粒归仓”,正成为全社会参与的大事。

立足国内国际大市场,广东一手强化“黑龙江—广东粮食对口合作”,将国内产区小麦、玉米、大豆等引入市场;一手将粮食进口提升30.3%,达到550.1万吨。

目前,广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储备任务,全省储备粮供应充足。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粮食供给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更加充分有力。”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说。

稳物价大盘 

CPI再“赢”一场

放眼全球,“通胀”是2022年上半年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全球主要经济体CPI普遍上涨10%,土耳其物价甚至上涨超70%。

而今年上半年,广东的CPI同比仅上涨2.1%,部分食品价格甚至有所下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三农”这块压舱石托起经济社会基本盘的作用愈发凸显。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从生产端看,上半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9%;生猪出栏增长6.9%,猪肉产量增长7.2%;禽肉产量增长7.9%,禽蛋产量增长9.4%;水产品产量增长3.4%……

为应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广东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的供应,畅通运输渠道,确保物价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抓好“三农”保民生,作用不止于此。回顾整个上半年,广东一头稳住了食品CPI;另一头想办法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全省来看,上半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7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8元,增长5.8%,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放眼南粤大地,广袤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面对百年变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农业大省广东,将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其应有力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