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蜿蜒宁静,相伴岁月,汩汩流淌。
时光荏苒,日升月落间,25年过去了。
25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
历史不会忘记:7月1日凌晨,驻港部队通过深圳多个口岸进驻香港。战士们怀抱钢枪,在车上迎风而立,向父老乡亲和深圳市这个第二故乡行注目礼。
莲花山下、上步路口、沙头角、皇岗、妈湾等地沿途,欢送群众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们高唱国歌、军歌,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豪情,情到深处很多人热泪盈眶……
由此开始,深圳与香港,携手迈入新纪元。
2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河两岸,深圳与香港,如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又相扶相携、联袂以行。
春风拂过南海,深圳河两岸心潮澎湃。
深港山水相连,同宗同源。合作是大势所趋,连通是人心所向。
时不我待,撸起袖子加油干。1999年启动旅游合作,2003年启动机场合作,2005年正式提出“深港创新圈”,201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2015年作为深港经济合作重要板块的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揭牌,2017年开启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21年深圳作出部署,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双城三圈”……
时光不舍昼夜,合作且歌且行。20余年来,深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能级不断提升,平台不断延展,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彼此欣赏,互相成就。
亲密无间的合作,得益于全方位的连通。
深港连通,口岸是纽带,是见证,是缩影。
从最初的罗湖口岸到最新的莲塘口岸,深港间实现了东部、中部、西部口岸的全布局。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深港口岸每年出入境人次以“亿”级计算,每逢节假日,深港口岸间潮涌般的人流,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口岸,其他多种形式的通道也次第打开:
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开通。
2012年9月3日,深圳通有限公司和香港八达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推出首张联名卡——“互通行”。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自此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只需14分钟。
2022年5月15日,港铁东铁线过海段正式投入使用。港铁东铁线在深圳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无缝接驳,这意味着深圳居民未来可乘坐东铁线直达香港会展中心。
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连通的灵魂是人,连通的目标是为了人。
奔走在深港两地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风雨无阻。
他们中有企业家,有生意人,有游客,有学生,有上班族,有专业人士……千行百业,诸般角色,无所不包。
从最初单纯的生意往来到如今全面深切的社会化交往,深港美好“双城生活”背后,见证的是两地在制度和体制机制层面,全方位打破阻隔,全领域塑造便利的一系列努力与成就。
从限时通关到24小时通关;从跟团游到自由行;从“两地两检”到“一地两检”;从“一签多行”到“一周一行”;从“人工查验”到“自助过关”……拆除的是藩篱,简化的是流程,收获的是便利,赢得的是人心。
“自由”交往,相互吸引,双向奔赴——深港两地,连结力、凝聚力、向心力,水涨船高,天天向上。
资本如水,奔流不息。
深圳的发展受益于港资良多,仅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就有超过一万家港资企业。而崛起的深圳,同样以自己的方式反馈香港。
2002年12月12日,由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运行的深圳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开通,与港元实时支付系统联网,两地资金结算实现实时到账,极大便利了两地企业与人员资金往来。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全部打开,沪深港“共同市场”正式形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1年10月12日,深圳宣布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在香港发债,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港发债结合了深圳需求及香港优势,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金融产品,扩大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巩固及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聚千流,通四海。资金通道的联通架起深港两地的财富金桥,人才认证和标准对接更让两地金融市场心手相连……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
从全国第一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业,到第一家内地与香港联营律师事务所成立;
从深圳首次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到37位港籍医生获得深圳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
从“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落地,到GoGBA(湾区经贸通)一站式平台启用;
2021年3月31日,深圳《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文发布,努力实现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单项政策利好到一揽子制度性安排,深港合作交融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前景愈发广阔。
深港一家亲。深圳张开怀抱,更深刻、更热烈、更紧密地拥抱香港。
新时代,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港合作由市场主体、两地政府主导模式,走向了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框架下的协同发展模式,由此,深港合作纵横捭阖,不断迈上新境界。
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前海始终备受瞩目。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前海。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要求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2021年9月6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更恢弘、更博大、更包容的顶层设计,赋予深港合作更辽阔的视野,更精准的定位,更澎湃的动能,更深远的意义。
深圳人,香港人,大家都是湾区人。
硬连通,软连通,心连通,心心相印,同气相求。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北部都会区……每一个“区”,都是一片深港合作的星辰大海。
盈盈一水间,金光共辉煌。
25年交相辉映,25年和合共生。
深港作为大湾区两大“核心引擎”,一衣带水的好兄弟好伙伴,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版图中,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在面临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风暴、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灰犀牛”严重冲击时,始终风雨同舟、唇齿相依,充分体现“中央要求,湾区所向,香港所需,深圳所能。”
潮起海天阔,风正一帆悬。2022年5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深圳罗湖口岸将启动重建规划。
这像是一个历史的礼物。见证深港沧桑变迁的罗湖口岸,未来将以全新的面貌,承载着新的希冀与愿景,继续见证伟大时代深港合作令人振奋的新的光荣与梦想。
深圳河,蜿蜒宁静,相伴岁月,汩汩流淌。
时光荏苒,日升月落间,25年过去了。
25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
历史不会忘记:7月1日凌晨,驻港部队通过深圳多个口岸进驻香港。战士们怀抱钢枪,在车上迎风而立,向父老乡亲和深圳市这个第二故乡行注目礼。
莲花山下、上步路口、沙头角、皇岗、妈湾等地沿途,欢送群众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们高唱国歌、军歌,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豪情,情到深处很多人热泪盈眶……
由此开始,深圳与香港,携手迈入新纪元。
2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河两岸,深圳与香港,如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又相扶相携、联袂以行。
春风拂过南海,深圳河两岸心潮澎湃。
深港山水相连,同宗同源。合作是大势所趋,连通是人心所向。
时不我待,撸起袖子加油干。1999年启动旅游合作,2003年启动机场合作,2005年正式提出“深港创新圈”,201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2015年作为深港经济合作重要板块的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揭牌,2017年开启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21年深圳作出部署,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双城三圈”……
时光不舍昼夜,合作且歌且行。20余年来,深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能级不断提升,平台不断延展,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彼此欣赏,互相成就。
亲密无间的合作,得益于全方位的连通。
深港连通,口岸是纽带,是见证,是缩影。
从最初的罗湖口岸到最新的莲塘口岸,深港间实现了东部、中部、西部口岸的全布局。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深港口岸每年出入境人次以“亿”级计算,每逢节假日,深港口岸间潮涌般的人流,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口岸,其他多种形式的通道也次第打开:
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开通。
2012年9月3日,深圳通有限公司和香港八达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推出首张联名卡——“互通行”。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自此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只需14分钟。
2022年5月15日,港铁东铁线过海段正式投入使用。港铁东铁线在深圳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无缝接驳,这意味着深圳居民未来可乘坐东铁线直达香港会展中心。
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连通的灵魂是人,连通的目标是为了人。
奔走在深港两地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风雨无阻。
他们中有企业家,有生意人,有游客,有学生,有上班族,有专业人士……千行百业,诸般角色,无所不包。
从最初单纯的生意往来到如今全面深切的社会化交往,深港美好“双城生活”背后,见证的是两地在制度和体制机制层面,全方位打破阻隔,全领域塑造便利的一系列努力与成就。
从限时通关到24小时通关;从跟团游到自由行;从“两地两检”到“一地两检”;从“一签多行”到“一周一行”;从“人工查验”到“自助过关”……拆除的是藩篱,简化的是流程,收获的是便利,赢得的是人心。
“自由”交往,相互吸引,双向奔赴——深港两地,连结力、凝聚力、向心力,水涨船高,天天向上。
资本如水,奔流不息。
深圳的发展受益于港资良多,仅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就有超过一万家港资企业。而崛起的深圳,同样以自己的方式反馈香港。
2002年12月12日,由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运行的深圳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开通,与港元实时支付系统联网,两地资金结算实现实时到账,极大便利了两地企业与人员资金往来。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全部打开,沪深港“共同市场”正式形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1年10月12日,深圳宣布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在香港发债,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港发债结合了深圳需求及香港优势,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金融产品,扩大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巩固及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聚千流,通四海。资金通道的联通架起深港两地的财富金桥,人才认证和标准对接更让两地金融市场心手相连……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
从全国第一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业,到第一家内地与香港联营律师事务所成立;
从深圳首次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到37位港籍医生获得深圳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
从“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落地,到GoGBA(湾区经贸通)一站式平台启用;
2021年3月31日,深圳《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文发布,努力实现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单项政策利好到一揽子制度性安排,深港合作交融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前景愈发广阔。
深港一家亲。深圳张开怀抱,更深刻、更热烈、更紧密地拥抱香港。
新时代,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港合作由市场主体、两地政府主导模式,走向了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框架下的协同发展模式,由此,深港合作纵横捭阖,不断迈上新境界。
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前海始终备受瞩目。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前海。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要求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2021年9月6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更恢弘、更博大、更包容的顶层设计,赋予深港合作更辽阔的视野,更精准的定位,更澎湃的动能,更深远的意义。
深圳人,香港人,大家都是湾区人。
硬连通,软连通,心连通,心心相印,同气相求。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北部都会区……每一个“区”,都是一片深港合作的星辰大海。
盈盈一水间,金光共辉煌。
25年交相辉映,25年和合共生。
深港作为大湾区两大“核心引擎”,一衣带水的好兄弟好伙伴,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版图中,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在面临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风暴、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灰犀牛”严重冲击时,始终风雨同舟、唇齿相依,充分体现“中央要求,湾区所向,香港所需,深圳所能。”
潮起海天阔,风正一帆悬。2022年5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深圳罗湖口岸将启动重建规划。
这像是一个历史的礼物。见证深港沧桑变迁的罗湖口岸,未来将以全新的面貌,承载着新的希冀与愿景,继续见证伟大时代深港合作令人振奋的新的光荣与梦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