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迸发新光彩!金湾区红旗镇深挖非遗资源

“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带我去睇龙船……”今年端午时节,金湾区红旗镇沙脊村人声鼎沸,沙脊河上龙船竞相前行,游人在遍览沿岸乡村振兴好风景的同时,耳边响起阵阵咸水歌声。端午期间,小林咸水歌、金湾粤曲、古法榨糖技艺等红旗镇非遗项目接连亮相,让市民和游客乐享文化盛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湾区红旗镇注重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通过搭建非遗传承基地平台、创新非遗传承方式等多种形式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利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让一度散落民间的红旗记忆重新被拾回,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红旗镇也积极培育现有非遗项目和申报新的非遗项目。目前,红旗镇有区级及以上非遗项目3项,正申报项目2项。

唱响咸水歌,让非遗“活”起来。

搭平台 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力

“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于非遗传承人分布零散、年龄越来越大,使得很多需要口口相传的非遗绝活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以“小林咸水歌”为例,其为在金湾区传唱的一种民歌,曲调质朴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当地人称“咸水歌”,因在红旗镇小林村传唱者众多,又被称作“小林咸水歌”。咸水歌,唱的是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旧时做农活、捕鱼、种蔗等生活情景都伴随着咸水歌的歌声,村民在艰苦的生活里以歌声相互鼓舞和传递力量;婚嫁、节日以咸水歌传递祝福之语;青年之间以咸水歌传递爱慕之情。生活的一景一貌都伴随着咸水歌的歌调,咸水歌牵连着各方村民的关系,歌唱着村民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帮助。

近年来,随着小林在旧村改造更新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焕发新活力,以往的生活场景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改变。

为了保护和传承小林咸水歌,红旗镇通过依托小林村社区营造项目于2017年12月组建小林村咸水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青少年开设咸水歌学堂,为咸水歌文化传承注入新动力。

重创新 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粤曲是中国地方戏曲中的一大曲种。金湾粤曲在广泛流传的粤曲基础上,更注重民间传承和普及,并与三灶民歌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作为红旗镇非遗项目之一的金湾粤曲,红旗镇在红旗镇市民艺术中心中设立粤曲培育区域,并通过粤曲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以比赛、展演等方式推广、宣传粤曲文化,重点发展和培养更多的新生代传承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如今,以金湾粤曲传承人赵玉玲为社长的红旗曲艺社已经组织起300多位爱好者,该曲艺社不仅演唱传统的粤曲、折子戏,还结合粤曲和三灶民歌,新创作了一批现代经典作品。每逢重大节日,曲艺社人员都会到各村进行免费专场演出,深受村民欢迎。

对于近年来处于失传边缘的非遗项目红旗古法榨糖技艺,红旗镇三板社区组织熟悉古法制糖制作流程的原红旗糖厂退休职工吴艳芳和当地妇女群众制糖创业,创立了“金蜜糖”创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继续延续着这一“甜蜜的事业”。

在传承和发展中,吴艳芳不仅传承了红旗古法制糖技艺核心内容,同时,也积极创新,将原本工序复杂、费时费工、需要多人协同操作的制糖工艺,改进为现在仅需一人操作即可,并能保持古法制糖的风味。目前,合作社古法制糖技艺生产的牛轧糖酥脆香甜,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在保护既有非遗项目的基础上,红旗镇文化部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对辖区待发掘的传统文化项目及时进行评估和申报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红旗镇已新申报十三太保武艺和唐刀两项区级非遗项目,目前,正待有关方面进行审批。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非遗保护为契机,继续做好非遗项目的“六进”活动和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壮大非遗人才队伍,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光彩。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让传统文化迸发新光彩!金湾区红旗镇深挖非遗资源
珠江晚报 2022-06-23 13:26

“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带我去睇龙船……”今年端午时节,金湾区红旗镇沙脊村人声鼎沸,沙脊河上龙船竞相前行,游人在遍览沿岸乡村振兴好风景的同时,耳边响起阵阵咸水歌声。端午期间,小林咸水歌、金湾粤曲、古法榨糖技艺等红旗镇非遗项目接连亮相,让市民和游客乐享文化盛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湾区红旗镇注重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通过搭建非遗传承基地平台、创新非遗传承方式等多种形式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利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让一度散落民间的红旗记忆重新被拾回,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红旗镇也积极培育现有非遗项目和申报新的非遗项目。目前,红旗镇有区级及以上非遗项目3项,正申报项目2项。

唱响咸水歌,让非遗“活”起来。

搭平台 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力

“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于非遗传承人分布零散、年龄越来越大,使得很多需要口口相传的非遗绝活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以“小林咸水歌”为例,其为在金湾区传唱的一种民歌,曲调质朴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当地人称“咸水歌”,因在红旗镇小林村传唱者众多,又被称作“小林咸水歌”。咸水歌,唱的是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旧时做农活、捕鱼、种蔗等生活情景都伴随着咸水歌的歌声,村民在艰苦的生活里以歌声相互鼓舞和传递力量;婚嫁、节日以咸水歌传递祝福之语;青年之间以咸水歌传递爱慕之情。生活的一景一貌都伴随着咸水歌的歌调,咸水歌牵连着各方村民的关系,歌唱着村民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帮助。

近年来,随着小林在旧村改造更新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焕发新活力,以往的生活场景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改变。

为了保护和传承小林咸水歌,红旗镇通过依托小林村社区营造项目于2017年12月组建小林村咸水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青少年开设咸水歌学堂,为咸水歌文化传承注入新动力。

重创新 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粤曲是中国地方戏曲中的一大曲种。金湾粤曲在广泛流传的粤曲基础上,更注重民间传承和普及,并与三灶民歌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作为红旗镇非遗项目之一的金湾粤曲,红旗镇在红旗镇市民艺术中心中设立粤曲培育区域,并通过粤曲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以比赛、展演等方式推广、宣传粤曲文化,重点发展和培养更多的新生代传承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如今,以金湾粤曲传承人赵玉玲为社长的红旗曲艺社已经组织起300多位爱好者,该曲艺社不仅演唱传统的粤曲、折子戏,还结合粤曲和三灶民歌,新创作了一批现代经典作品。每逢重大节日,曲艺社人员都会到各村进行免费专场演出,深受村民欢迎。

对于近年来处于失传边缘的非遗项目红旗古法榨糖技艺,红旗镇三板社区组织熟悉古法制糖制作流程的原红旗糖厂退休职工吴艳芳和当地妇女群众制糖创业,创立了“金蜜糖”创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继续延续着这一“甜蜜的事业”。

在传承和发展中,吴艳芳不仅传承了红旗古法制糖技艺核心内容,同时,也积极创新,将原本工序复杂、费时费工、需要多人协同操作的制糖工艺,改进为现在仅需一人操作即可,并能保持古法制糖的风味。目前,合作社古法制糖技艺生产的牛轧糖酥脆香甜,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在保护既有非遗项目的基础上,红旗镇文化部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对辖区待发掘的传统文化项目及时进行评估和申报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红旗镇已新申报十三太保武艺和唐刀两项区级非遗项目,目前,正待有关方面进行审批。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非遗保护为契机,继续做好非遗项目的“六进”活动和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壮大非遗人才队伍,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光彩。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