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原标题: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十论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部署“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广东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建设美丽广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五年来,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生态文明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治理,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努力走出符合广东实际、体现广东作为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紧盯关键重点持续发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风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碳普惠机制,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过去五年,广东真金白银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能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过去五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在更大区域、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推进污水、垃圾、固废处理设施城乡均衡覆盖,实现江河湖海长治久清、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治污能力短板有效补齐,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扎实成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按照省党代会部署要求,我们要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一链两屏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高标准推进绿美广东、古树名木保护等行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不断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广东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让这片祖祖辈辈、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热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文字: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南方日报评论员: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南方日报 2022-06-09 07:51

原标题: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十论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部署“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广东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建设美丽广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五年来,广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生态文明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治理,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努力走出符合广东实际、体现广东作为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紧盯关键重点持续发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风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碳普惠机制,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过去五年,广东真金白银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能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过去五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在更大区域、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推进污水、垃圾、固废处理设施城乡均衡覆盖,实现江河湖海长治久清、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治污能力短板有效补齐,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扎实成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按照省党代会部署要求,我们要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一链两屏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高标准推进绿美广东、古树名木保护等行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不断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广东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让这片祖祖辈辈、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热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文字: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