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大学快毕业了,你的工作找得怎么样?

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有“金三银四”说法——每年的三、四月都是各大公司招人的高峰时期,这两个月也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投简历、被录用的“黄金季节”。

近日,“史上最多毕业生1076万”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就业环境里,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就业?政府部门将有哪些政策举措?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刘冰和香洲区政协委员、丹田集团行政总监禹华超做客演播室,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支招。

话题一:

毕业求职之路充满挑战

陈怡蓁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即将毕业。本科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小陈坦言,即便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国家“双一流”、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她的毕业求职路,也走得颇为不易。

“我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找工作的,主要是向一些传媒行业相关的公司投简历,投了可能有六七份,大多数通过了简历筛选,但是到了面试的环节就会被刷掉。”陈怡蓁说。

甘园园,本科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专业。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她,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也花了半年多时间。“我是从去年10月底左右开始找工作的,一开始就是指瞄准传媒方向的用人单位,向一些报社投了简历。但是,因为我是非‘科班出身’,简历关通常比较难通过。”

与研究生、留学生相比,作为本科的应届毕业生,刘子为更为今年的就业感到焦虑。“目前我还是在准备毕业设计和准备找工作的途中,我原来实习的那家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是本科生,其他人都是海外留学生或者‘985’‘211’的研究生,真的非常焦虑。”就读于某高校2018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三班的刘子为说。

受访的毕业生普遍认为,求职就业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行业经验,甚至是求职时间等等,都会成为就业成败的关键。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跨省市的面试一般会通过视频进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不少校园双选会和大型人才市场招聘会都会转到线上。不仅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变得麻烦起来,也很难让招聘者了解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支招

适应新形势,努力找出路

“刚好近期我也在做毕业生的个体职业生涯咨询,总的来看,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积极做着准备。”刘冰说,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只有在实践历练中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对于“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刘冰认为,“迷茫”“焦虑”的情绪确实存在,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按照当前的教育体系,可能一路走来都很少有人教给他们职业的常识,所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需要换个角度,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这两年,我们企业在不断地发展,每年也有一些新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公司,每年都有新的招聘计划。”禹华超觉得,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岗位需要专业技能,有的岗位需要综合能力,比如领导力等。在毕业生的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需要建立精准的匹配空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珠海共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为13万人,每年的毕业生是3.8万人左右。但是,毕业生的人数与本土企业需求的岗位数量不太匹配,本土企业用人需求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技术类岗位。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珠海很多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保守。

刘冰表示,当前全国传统就业可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缺口较大,各地政府部门和高校都在想法设法拓岗,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也要改变就业观念,自己去拓岗位,包括新业态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自己找出路,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话题二:

部分行业人力需求收缩

近年来,一些传统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出现明显收缩,不仅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这些受影响行业甚至会出现下岗潮,而对于35岁以上的员工来说,再就业则充满了更大的压力。

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行业人力需求收缩的现象最为明显。《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房地产和教培行业招聘量均跌出前十。某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表示,受“房住不炒”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市场都在萎缩,为了求生存,房地产企业除了在投资拿地、开发面积等方面压缩成本,还会在组织架构、人力费用等方面作出简化。面对这样的就业环境,不少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开始主动或被动退出该行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房企在进行“人员优化”。相应来说,招聘的需求也是急剧地下降。

“就我身边的房企来看,基本上将近一年时间里没有过什么招聘,甚至有一些岗位‘优化’的比例达到50%。”该房地产企业就业人员表示,眼下房地产行业用工需求萎缩较为明显,“我记得在两年前,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一个月起码能够收到五六个猎头的电话,今年迄今为止我只收到过两个猎头的电话,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目前用工需求是很低迷的。”

而互联网企业则比较特殊,一位熟悉互联网企业招聘的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大厂”会一边裁员一边招聘,用应届毕业生取代成熟员工,以压降成本。

人力需求的收缩除了加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这些行业也出现了新一轮下岗潮,下岗的人大多都集中在中年人群,如果他们在这个年龄段跨到其他行业,也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超过35岁的职业经理人,如果面临着被优化或者被裁员的话,压力还是蛮大的。企业也会考虑招‘一张白纸’重新培养,也好过招一个(思维)固化的这种人才。另外,就是你改行的成本和代价会非常大,纵使你有转行的想法和魄力,也未必有竞争力。”某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说。

“我们公司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裁员了,很多被裁掉的人好几个月都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现在跳槽就比较谨慎。”某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说,“目前我已婚2年未孕,HR会认为我接下来会以生小孩为首要目标,养一个孕妇对公司来讲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如果再去找工作,其他公司的HR会因此而不考虑。”

支招

让自己有可用之处

禹华超表示,关于35岁以上人员的再就业话题确实有些“糟心”,现在很多招聘,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都会设置35周岁以下的门槛,决定了3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更加困难。

“人生要过三道门:教育、工作、机会。机会在经济领域有个通俗的说法叫‘风口’。” 刘冰表示,教育代表一个人在“认证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水平,这是一个基础条件,决定其能打开工作的哪一道门。工作可分为三个层次:入职之后主要考验一个人在新赛道的适应能力,作为个体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找准自己能力的匹配度;如果不是哪个赛道都能适应,就需要“工匠精神”,精通某一项技能;如果实在能力较为欠缺,就踏踏实实做一名普通工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总之,要让自己有可用之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
民生新观察|大学快毕业了,你的工作找得怎么样?
珠江晚报 2022-04-24 15:05

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有“金三银四”说法——每年的三、四月都是各大公司招人的高峰时期,这两个月也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投简历、被录用的“黄金季节”。

近日,“史上最多毕业生1076万”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就业环境里,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就业?政府部门将有哪些政策举措?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刘冰和香洲区政协委员、丹田集团行政总监禹华超做客演播室,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支招。

话题一:

毕业求职之路充满挑战

陈怡蓁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即将毕业。本科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小陈坦言,即便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国家“双一流”、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她的毕业求职路,也走得颇为不易。

“我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找工作的,主要是向一些传媒行业相关的公司投简历,投了可能有六七份,大多数通过了简历筛选,但是到了面试的环节就会被刷掉。”陈怡蓁说。

甘园园,本科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全球城市发展与规划专业。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她,毕业后回国找工作,也花了半年多时间。“我是从去年10月底左右开始找工作的,一开始就是指瞄准传媒方向的用人单位,向一些报社投了简历。但是,因为我是非‘科班出身’,简历关通常比较难通过。”

与研究生、留学生相比,作为本科的应届毕业生,刘子为更为今年的就业感到焦虑。“目前我还是在准备毕业设计和准备找工作的途中,我原来实习的那家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是本科生,其他人都是海外留学生或者‘985’‘211’的研究生,真的非常焦虑。”就读于某高校2018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三班的刘子为说。

受访的毕业生普遍认为,求职就业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行业经验,甚至是求职时间等等,都会成为就业成败的关键。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跨省市的面试一般会通过视频进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不少校园双选会和大型人才市场招聘会都会转到线上。不仅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变得麻烦起来,也很难让招聘者了解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支招

适应新形势,努力找出路

“刚好近期我也在做毕业生的个体职业生涯咨询,总的来看,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毕业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积极做着准备。”刘冰说,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只有在实践历练中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对于“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刘冰认为,“迷茫”“焦虑”的情绪确实存在,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按照当前的教育体系,可能一路走来都很少有人教给他们职业的常识,所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需要换个角度,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这两年,我们企业在不断地发展,每年也有一些新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公司,每年都有新的招聘计划。”禹华超觉得,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岗位需要专业技能,有的岗位需要综合能力,比如领导力等。在毕业生的求职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需要建立精准的匹配空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珠海共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为13万人,每年的毕业生是3.8万人左右。但是,毕业生的人数与本土企业需求的岗位数量不太匹配,本土企业用人需求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技术类岗位。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珠海很多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保守。

刘冰表示,当前全国传统就业可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缺口较大,各地政府部门和高校都在想法设法拓岗,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也要改变就业观念,自己去拓岗位,包括新业态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自己找出路,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话题二:

部分行业人力需求收缩

近年来,一些传统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出现明显收缩,不仅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这些受影响行业甚至会出现下岗潮,而对于35岁以上的员工来说,再就业则充满了更大的压力。

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行业人力需求收缩的现象最为明显。《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显示,房地产和教培行业招聘量均跌出前十。某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表示,受“房住不炒”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市场都在萎缩,为了求生存,房地产企业除了在投资拿地、开发面积等方面压缩成本,还会在组织架构、人力费用等方面作出简化。面对这样的就业环境,不少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开始主动或被动退出该行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房企在进行“人员优化”。相应来说,招聘的需求也是急剧地下降。

“就我身边的房企来看,基本上将近一年时间里没有过什么招聘,甚至有一些岗位‘优化’的比例达到50%。”该房地产企业就业人员表示,眼下房地产行业用工需求萎缩较为明显,“我记得在两年前,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一个月起码能够收到五六个猎头的电话,今年迄今为止我只收到过两个猎头的电话,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目前用工需求是很低迷的。”

而互联网企业则比较特殊,一位熟悉互联网企业招聘的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大厂”会一边裁员一边招聘,用应届毕业生取代成熟员工,以压降成本。

人力需求的收缩除了加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这些行业也出现了新一轮下岗潮,下岗的人大多都集中在中年人群,如果他们在这个年龄段跨到其他行业,也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超过35岁的职业经理人,如果面临着被优化或者被裁员的话,压力还是蛮大的。企业也会考虑招‘一张白纸’重新培养,也好过招一个(思维)固化的这种人才。另外,就是你改行的成本和代价会非常大,纵使你有转行的想法和魄力,也未必有竞争力。”某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说。

“我们公司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裁员了,很多被裁掉的人好几个月都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现在跳槽就比较谨慎。”某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说,“目前我已婚2年未孕,HR会认为我接下来会以生小孩为首要目标,养一个孕妇对公司来讲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如果再去找工作,其他公司的HR会因此而不考虑。”

支招

让自己有可用之处

禹华超表示,关于35岁以上人员的再就业话题确实有些“糟心”,现在很多招聘,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都会设置35周岁以下的门槛,决定了3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更加困难。

“人生要过三道门:教育、工作、机会。机会在经济领域有个通俗的说法叫‘风口’。” 刘冰表示,教育代表一个人在“认证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水平,这是一个基础条件,决定其能打开工作的哪一道门。工作可分为三个层次:入职之后主要考验一个人在新赛道的适应能力,作为个体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找准自己能力的匹配度;如果不是哪个赛道都能适应,就需要“工匠精神”,精通某一项技能;如果实在能力较为欠缺,就踏踏实实做一名普通工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总之,要让自己有可用之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