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背景:
质量是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才能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效益时代。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全区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支撑了斗门经济社会发展。但相较于其他区域,斗门区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建设质量强区,坚持以质取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斗门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质量发展牵头统筹和主力军作用,为提升斗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品的创新点:
1.突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25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办项目,纳入区级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质量意识,压实各级政府质量责任。强化政策扶持,相继出台了《斗门区落实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办法》《斗门区质量强区奖励办法》《斗门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品牌名牌奖励办法》《斗门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质量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突出标准引领,强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标准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斗门区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9项、已发布5项,国家标准45项、已发布26项,行业标准71项、已发布44项,地方标准34项、已发布29项,团体标准46项、已发布37项,获批成立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推进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建设,目前已搭建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管理、数字城管、智慧市场监管(明厨亮灶)、智慧农业、智慧养老标准体系框架并列出标准明细表,共梳理标准124项,其中自行编制标准46项,完成珠海市地方标准制定1项,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依法依规、科学高效推进。
3.突出标杆示范,强化政策激励。制定《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和提名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对获得首届“区长质量奖”“区长质量奖提名奖”的4家企业进行表彰,分别给予人民币100万元、30万元奖励,为全区树立质量标杆。加大对实体经济政策和人才扶持、引导力度,2020年发放企业工业技改专项、研发费补助、人才补贴等各类扶持资金1.58亿元。斗门区累计培育“全国质量奖”组织1个、“省政府质量奖”组织1个、“市长质量奖”组织2个、“区长质量奖”组织4个。
4.突出本土特色,强化品牌培育。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斗门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珠海获评“中国海鲈之都”。编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促进白蕉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白蕉海鲈全年总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已从2017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80%,产值约20亿元,在品牌保护、巩固和发展中,更好地带动了居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斗门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涌现出强竞、湖江渔业、之山等农业品牌。
5.突出创新赋能,强化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力度,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自主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冠宇电池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斗门零的突破。汉胜科技实现珠海市在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河口渔业研究所实现我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广东省创新标杆企业,123家企业获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4家企业获得2022年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入库,占全市的50%;6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达194家。专利优势作用凸显,截至2021年底,斗门区专利授权量达2295件,同比增长10.18%;有效专利9202件,同比增长23.38%,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04件,同比增长30.73%;年度内PCT专利申请共54件,同比增长125%。截至2021年底,斗门区各类有效专利共920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04件,同比增长30.73%。
6.突出文化建设,强化宣传培训。深入开展质量活动,举办“政企直通车”“3·15”“质量月”和“卓越绩效培训班”等活动20余期,邀请标杆企业代表作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达到“通过对标找差距、通过学习标杆促实效”的效果。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深入报道各领域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积极推广质量标杆组织和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珠海特区报、南方都市报等市以上新闻媒体(含网络媒体)以及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斗门电视台等刊发新闻稿件20余篇,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品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通过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斗门区质量工作成效显著,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环境质量水平持续保障,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
2021年,区级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2.8%;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和99.3%,食品、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6.8%和99%;斗门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程建设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均为100%,水务工程项目监督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1.8%,12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率先100%完成固废申报登记。斗门区累计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5个,居全市首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建设于2021年通过预验收。
累计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4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7个,省级名牌产品42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共12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4A级景区1家,市级优质工程奖25项,省级优质工程奖15项。区质监站主导完成的《“天鸽”强台风中工程破坏特征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获评第九届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累计获得各类专利授权2295件,同比增长10.1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9件,同比增长186.14%。年度内PCT专利申请54件,同比增长125%。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奖项5项,获得第八届广东省专利奖奖项1项。
作品的背景:
质量是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质量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才能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效益时代。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全区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支撑了斗门经济社会发展。但相较于其他区域,斗门区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建设质量强区,坚持以质取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斗门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质量发展牵头统筹和主力军作用,为提升斗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品的创新点:
1.突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25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办项目,纳入区级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质量意识,压实各级政府质量责任。强化政策扶持,相继出台了《斗门区落实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办法》《斗门区质量强区奖励办法》《斗门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品牌名牌奖励办法》《斗门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质量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突出标准引领,强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标准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斗门区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9项、已发布5项,国家标准45项、已发布26项,行业标准71项、已发布44项,地方标准34项、已发布29项,团体标准46项、已发布37项,获批成立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推进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建设,目前已搭建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管理、数字城管、智慧市场监管(明厨亮灶)、智慧农业、智慧养老标准体系框架并列出标准明细表,共梳理标准124项,其中自行编制标准46项,完成珠海市地方标准制定1项,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依法依规、科学高效推进。
3.突出标杆示范,强化政策激励。制定《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和提名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对获得首届“区长质量奖”“区长质量奖提名奖”的4家企业进行表彰,分别给予人民币100万元、30万元奖励,为全区树立质量标杆。加大对实体经济政策和人才扶持、引导力度,2020年发放企业工业技改专项、研发费补助、人才补贴等各类扶持资金1.58亿元。斗门区累计培育“全国质量奖”组织1个、“省政府质量奖”组织1个、“市长质量奖”组织2个、“区长质量奖”组织4个。
4.突出本土特色,强化品牌培育。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斗门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珠海获评“中国海鲈之都”。编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促进白蕉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白蕉海鲈全年总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已从2017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80%,产值约20亿元,在品牌保护、巩固和发展中,更好地带动了居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斗门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涌现出强竞、湖江渔业、之山等农业品牌。
5.突出创新赋能,强化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力度,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自主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冠宇电池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斗门零的突破。汉胜科技实现珠海市在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河口渔业研究所实现我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广东省创新标杆企业,123家企业获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4家企业获得2022年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入库,占全市的50%;6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达194家。专利优势作用凸显,截至2021年底,斗门区专利授权量达2295件,同比增长10.18%;有效专利9202件,同比增长23.38%,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04件,同比增长30.73%;年度内PCT专利申请共54件,同比增长125%。截至2021年底,斗门区各类有效专利共920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04件,同比增长30.73%。
6.突出文化建设,强化宣传培训。深入开展质量活动,举办“政企直通车”“3·15”“质量月”和“卓越绩效培训班”等活动20余期,邀请标杆企业代表作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达到“通过对标找差距、通过学习标杆促实效”的效果。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深入报道各领域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积极推广质量标杆组织和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珠海特区报、南方都市报等市以上新闻媒体(含网络媒体)以及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斗门电视台等刊发新闻稿件20余篇,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品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通过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斗门区质量工作成效显著,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环境质量水平持续保障,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
2021年,区级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2.8%;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和99.3%,食品、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6.8%和99%;斗门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程建设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均为100%,水务工程项目监督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1.8%,12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率先100%完成固废申报登记。斗门区累计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项目5个,居全市首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建设于2021年通过预验收。
累计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4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7个,省级名牌产品42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共12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4A级景区1家,市级优质工程奖25项,省级优质工程奖15项。区质监站主导完成的《“天鸽”强台风中工程破坏特征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获评第九届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累计获得各类专利授权2295件,同比增长10.1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9件,同比增长186.14%。年度内PCT专利申请54件,同比增长125%。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奖项5项,获得第八届广东省专利奖奖项1项。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