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身着白羽鹤装的孩子,在锣鼓有节奏的配乐中表演白鹤觅食、啄吃、洗嘴、梳理羽毛、嬉戏、归巢的生活习性动作,整个过程动作优美,轻盈灵动,惟妙惟肖。
这是三灶镇海华小学的学生们,在秋季运动会的展演中表演三灶鹤舞的一幕。早在2007年,该校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福炎指导下新编的少儿舞蹈《鹤娃》就获得珠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创作金奖和最佳舞美奖。在2015年正式设立三灶鹤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后,该校便定期邀请鹤舞传承人进校培训。
“鹤舞是国宝,不能让它丢失了。”第十代鹤舞传承人谈森荣在谈到鹤舞传承的时候这样说。谈森荣是海华小学的现任鹤舞老师之一,每两个星期就会来到学校,指导从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选拔的优秀学生组成的鹤舞班,每年有22个孩子共同学习鹤舞。
话乡音,品乡味,叙乡情,一辈辈老艺人心手相传,一代代年轻人倾力相承。多年来,金湾区一直紧抓非遗项目保护,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9项,涵盖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3人,市级6人。
非遗文化进校园 让传承更有力量
海华小学的鹤舞班只是金湾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金湾区从2012年开始正式筹建设立非遗传承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2021年又在原有8个传承基地的基础上,筹建珠海科技学院三灶鹤舞传承基地,实现了金湾区非遗传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延续性发展,继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发展与延续作贡献。在各基地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持续组织举办三灶编织、三灶鹤舞、三灶民歌一系列专题培训班。
目前,金湾区第一小学、三灶镇中心小学、三灶镇海华小学、三灶镇海澄小学、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金湾区金茶花巧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在内一共7个非遗传承基地已将三灶鹤舞、三灶编织、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共4项金湾区非遗文化融入到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与学习中,培养了一批热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学生。
一代人的舞蹈终有落幕之时,但传承之舞永不停歇。依托校园文化的浸润,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均得到增强。
在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海华小学申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培育与传承》获评为精品案例,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送的“非遗进校园让文化更有力量”实践案例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此外,金湾区还依托高校师资,开展非遗文化研究和创作。
2018年,金湾区在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经过该校各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非遗文化理论研究和创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先后发表理论论文10多篇,填补了金湾区在非遗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时,由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创新制作的《三灶编织手工书》作品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非遗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2019非遗新造物展”。
非遗活动广传播 贴近生活走进群众
除了三灶鹤舞、三灶编织、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金湾粤曲、八堡歌、花袖、起名、抢花炮、三灶海上龙舟赛、三灶狮舞等大家熟知的项目,近两年,金湾区还挖掘申报了三灶蚝油制作技艺、三灶陈氏剪纸、红旗古法榨糖技艺和小林咸水歌等项目。
大红色的彩纸,复杂的花纹,不一会儿,一张漂亮的三灶陈氏剪纸就在指尖与刀尖的旋转间完成了。这一幕发生在三灶剪纸传承人陈洁荣于2022年春节期间为金湾市民带来的非遗摊位上。
2月2日上午,金湾区文化馆在金湾华发商都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粤新年·有虎气”非遗产品摊位展示活动,用一场丰富多彩、好吃好玩又有趣的非遗盛宴,陪伴大家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春节。“这些非遗技艺难得一见,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好好传承!”市民孙阿姨在现场对金湾非遗技艺竖起了大拇指。
新年里让市民们感到亲切的小摊位,只是金湾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1年金湾区参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调整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江门)暨新会陈皮文化周的直播带货活动,三灶古法榨糖的三板纯手工牛轧糖在线上直播活动中,通过大型直播间成为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的主力军之一。
同年,金湾区举办“非遗少年说”首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大赛,成功推选出三名“最美非遗代言人”,其中三灶中心小学参赛作品《我和竹编一起成长》获得广东省第二届非遗少年说展示活动“优胜奖”、三灶民歌或最佳人气奖第一名。
深挖非遗大内涵 延伸非遗文化传播力
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如何让老技艺在新时代中有更强的传播力,也成为了金湾区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为了深挖金湾区非遗项目的内涵,延伸非遗传播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基因,金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非遗活动推广、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
“爷爷的这句诗,够我参透一辈子……”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式和2022年“广东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金湾区文化馆组织的鹤歌鹤舞团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鹤舞翩迁优美,鹤歌欢欣豪迈。近年来,金湾区文化馆注重非遗传承与新时代表现形式的结合,其中与电声乐队创新融合的鹤歌鹤舞表演,多次受邀参加各类省级非遗展示活动,并得到重点推广和关注,已经成为珠海新时代非遗传承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同时,根据三灶鹤舞创作的微电影《鹤无双》获得了2013年国际电影节“魅力城市”短片拍摄活动优秀奖;取材鹤歌、由金湾区文化馆林权宏创作的《爷爷唱的诗》获得广东省2018年民歌民乐大赛金奖;由青年作曲家夏炎彬根据三灶鹤歌作词作曲,海华小学合唱的《鹤歌》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音乐类一等奖。
此外,以三灶鹤舞和三灶编织为原型创作的三灶鹤舞钥匙扣、竹草编织耳坠系列文创产品,获得2018年广东(珠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非遗创意产品设计优秀奖。
弘扬非遗文化,守正传承是根本,融合创新是方向。
“后生仔勇敢闯靠自己,茶果传承莫怨天怨地。舌尖上用新鲜做口碑,用心意诚试出新趣味。”一曲粤剧腔调绕梁,诉说着珠海市非遗定家湾茶果的文化传承故事。这是由金湾区文化馆打造的歌曲《茶果》,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经在酷我音乐等多个网络音乐平台上线,为金湾区非遗传承打开了新思路。而在珠海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授何平的带领下,将三灶民歌和传统音乐元素运用到了音乐创作中,带来古典音乐新创作的震撼。
相关新闻>>>
三灶镇变身非遗“大舞台”
2007年,金湾区三灶镇申报的三灶鹤舞、三灶八堡歌成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十多年里,三灶镇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三灶当地各类非遗项目也逐渐增多。
定家湾茶果是三灶镇定家湾村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民间小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15年,三灶镇成立“金茶花”巧姐美食合作社基地,主要传承、推广定家湾茶果。每到逢年过节,定家湾茶果都会视作最温馨的祝福,送往基层工作人员手中。同时,从2018年至今,三灶镇连续四年举办“三灶蚝油文化节”,让更多游客了解三灶蚝油制作技艺。
三灶镇每年都会到各村居做相应的传承培训,鼓励青少年参与学习各项名录的培训,挑选出好的学员进行传承人培养。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三灶镇每年开办三灶鹤舞、三灶民歌、三灶编织、三灶狮舞、三灶剪纸、定家湾茶果等非遗名录的培训传承活动,参加培训人数超7000人次,年龄从6岁到60岁不等。
同时,三灶镇将三灶市民艺术中心作为非遗文化主要推广宣传阵地,打造“三灶非遗体验馆”,开展各类非遗活动,让非遗文化走向群众。
一群身着白羽鹤装的孩子,在锣鼓有节奏的配乐中表演白鹤觅食、啄吃、洗嘴、梳理羽毛、嬉戏、归巢的生活习性动作,整个过程动作优美,轻盈灵动,惟妙惟肖。
这是三灶镇海华小学的学生们,在秋季运动会的展演中表演三灶鹤舞的一幕。早在2007年,该校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福炎指导下新编的少儿舞蹈《鹤娃》就获得珠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创作金奖和最佳舞美奖。在2015年正式设立三灶鹤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后,该校便定期邀请鹤舞传承人进校培训。
“鹤舞是国宝,不能让它丢失了。”第十代鹤舞传承人谈森荣在谈到鹤舞传承的时候这样说。谈森荣是海华小学的现任鹤舞老师之一,每两个星期就会来到学校,指导从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选拔的优秀学生组成的鹤舞班,每年有22个孩子共同学习鹤舞。
话乡音,品乡味,叙乡情,一辈辈老艺人心手相传,一代代年轻人倾力相承。多年来,金湾区一直紧抓非遗项目保护,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9项,涵盖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3人,市级6人。
非遗文化进校园 让传承更有力量
海华小学的鹤舞班只是金湾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金湾区从2012年开始正式筹建设立非遗传承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2021年又在原有8个传承基地的基础上,筹建珠海科技学院三灶鹤舞传承基地,实现了金湾区非遗传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延续性发展,继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发展与延续作贡献。在各基地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持续组织举办三灶编织、三灶鹤舞、三灶民歌一系列专题培训班。
目前,金湾区第一小学、三灶镇中心小学、三灶镇海华小学、三灶镇海澄小学、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金湾区金茶花巧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在内一共7个非遗传承基地已将三灶鹤舞、三灶编织、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共4项金湾区非遗文化融入到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与学习中,培养了一批热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学生。
一代人的舞蹈终有落幕之时,但传承之舞永不停歇。依托校园文化的浸润,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均得到增强。
在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海华小学申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培育与传承》获评为精品案例,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送的“非遗进校园让文化更有力量”实践案例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此外,金湾区还依托高校师资,开展非遗文化研究和创作。
2018年,金湾区在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经过该校各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非遗文化理论研究和创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先后发表理论论文10多篇,填补了金湾区在非遗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时,由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创新制作的《三灶编织手工书》作品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非遗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2019非遗新造物展”。
非遗活动广传播 贴近生活走进群众
除了三灶鹤舞、三灶编织、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金湾粤曲、八堡歌、花袖、起名、抢花炮、三灶海上龙舟赛、三灶狮舞等大家熟知的项目,近两年,金湾区还挖掘申报了三灶蚝油制作技艺、三灶陈氏剪纸、红旗古法榨糖技艺和小林咸水歌等项目。
大红色的彩纸,复杂的花纹,不一会儿,一张漂亮的三灶陈氏剪纸就在指尖与刀尖的旋转间完成了。这一幕发生在三灶剪纸传承人陈洁荣于2022年春节期间为金湾市民带来的非遗摊位上。
2月2日上午,金湾区文化馆在金湾华发商都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粤新年·有虎气”非遗产品摊位展示活动,用一场丰富多彩、好吃好玩又有趣的非遗盛宴,陪伴大家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春节。“这些非遗技艺难得一见,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好好传承!”市民孙阿姨在现场对金湾非遗技艺竖起了大拇指。
新年里让市民们感到亲切的小摊位,只是金湾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1年金湾区参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调整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江门)暨新会陈皮文化周的直播带货活动,三灶古法榨糖的三板纯手工牛轧糖在线上直播活动中,通过大型直播间成为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的主力军之一。
同年,金湾区举办“非遗少年说”首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大赛,成功推选出三名“最美非遗代言人”,其中三灶中心小学参赛作品《我和竹编一起成长》获得广东省第二届非遗少年说展示活动“优胜奖”、三灶民歌或最佳人气奖第一名。
深挖非遗大内涵 延伸非遗文化传播力
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如何让老技艺在新时代中有更强的传播力,也成为了金湾区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为了深挖金湾区非遗项目的内涵,延伸非遗传播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基因,金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非遗活动推广、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
“爷爷的这句诗,够我参透一辈子……”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式和2022年“广东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金湾区文化馆组织的鹤歌鹤舞团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鹤舞翩迁优美,鹤歌欢欣豪迈。近年来,金湾区文化馆注重非遗传承与新时代表现形式的结合,其中与电声乐队创新融合的鹤歌鹤舞表演,多次受邀参加各类省级非遗展示活动,并得到重点推广和关注,已经成为珠海新时代非遗传承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同时,根据三灶鹤舞创作的微电影《鹤无双》获得了2013年国际电影节“魅力城市”短片拍摄活动优秀奖;取材鹤歌、由金湾区文化馆林权宏创作的《爷爷唱的诗》获得广东省2018年民歌民乐大赛金奖;由青年作曲家夏炎彬根据三灶鹤歌作词作曲,海华小学合唱的《鹤歌》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音乐类一等奖。
此外,以三灶鹤舞和三灶编织为原型创作的三灶鹤舞钥匙扣、竹草编织耳坠系列文创产品,获得2018年广东(珠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非遗创意产品设计优秀奖。
弘扬非遗文化,守正传承是根本,融合创新是方向。
“后生仔勇敢闯靠自己,茶果传承莫怨天怨地。舌尖上用新鲜做口碑,用心意诚试出新趣味。”一曲粤剧腔调绕梁,诉说着珠海市非遗定家湾茶果的文化传承故事。这是由金湾区文化馆打造的歌曲《茶果》,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经在酷我音乐等多个网络音乐平台上线,为金湾区非遗传承打开了新思路。而在珠海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授何平的带领下,将三灶民歌和传统音乐元素运用到了音乐创作中,带来古典音乐新创作的震撼。
相关新闻>>>
三灶镇变身非遗“大舞台”
2007年,金湾区三灶镇申报的三灶鹤舞、三灶八堡歌成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十多年里,三灶镇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三灶当地各类非遗项目也逐渐增多。
定家湾茶果是三灶镇定家湾村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民间小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15年,三灶镇成立“金茶花”巧姐美食合作社基地,主要传承、推广定家湾茶果。每到逢年过节,定家湾茶果都会视作最温馨的祝福,送往基层工作人员手中。同时,从2018年至今,三灶镇连续四年举办“三灶蚝油文化节”,让更多游客了解三灶蚝油制作技艺。
三灶镇每年都会到各村居做相应的传承培训,鼓励青少年参与学习各项名录的培训,挑选出好的学员进行传承人培养。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三灶镇每年开办三灶鹤舞、三灶民歌、三灶编织、三灶狮舞、三灶剪纸、定家湾茶果等非遗名录的培训传承活动,参加培训人数超7000人次,年龄从6岁到60岁不等。
同时,三灶镇将三灶市民艺术中心作为非遗文化主要推广宣传阵地,打造“三灶非遗体验馆”,开展各类非遗活动,让非遗文化走向群众。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