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担当,方能勇毅笃行;惟创新,方能勇立潮头。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外部形势,珠海高新区始终锚定“又高又新”,紧扣宜居宜业,注重共建共治共享,以更加强劲的改革创新动能,持续提升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城市品质,巩固深化“幸福高新”“法治高新”“平安高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一区多园”总营收预计达3450亿元,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以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活力凸显,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牛年已经很牛,虎年还要更威。2月10日,2022年珠海高新区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站在珠海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新阶段,回望过去创新竞进的一年,凝聚起全区接续奋斗的力量。
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高新区2021年的工作情况及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结合下阶段工作重点和形势特点,标定2022年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统筹部署实施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具体举措,明确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激励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牢牢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勇担使命、当好尖兵”的要求,答好“创新发展五题”,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干出效率、干出速度、干出质量,为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作出高新贡献。
锚定目标擘画蓝图,凝心聚力踔厉奋发。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表示,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高新区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激情奋发、不负韶华、勇于拼搏、无悔人生,奋力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岁序更新启新程,虎虎生威开新局。新春伊始,珠海高新区正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开启新一年工作,用实际行动汇聚成一股热气腾腾的发展动力,以“起跑即冲刺”的勃发英姿扛起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高新担当”,迎接春天,奋进未来。
【回眸过去】
GDP增速全年稳居全市第一
2021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起步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外部形势,珠海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1+9”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总营收预计达3450亿元、增长8%;唐家湾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2亿元、增长9.7%,全年增速稳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亿元、增长22.1%;外贸进出口总额512.8亿元、增长34.1%;实际吸收外资0.68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1%的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06人。
力抓招商引资项目 建设进度更快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强力支撑。过去一年,高新区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效能,“战线”前移、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在面向全球的人才项目“争夺战”中酝酿“珠海气场”。
独行快,众行远。高新区整合招商资源,成立驻深圳、北京、苏州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重点产业项目“每月有签约、每月有落地”,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82个、总投资额超400亿元,奥松半导体成功落户高新,有力填补了珠海集成电路产业晶圆制造环节的空白。
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大好形势下,高新区不断创新模式,服务提质增效,实行“带方案”“即发证”出让土地等措施,项目招引按下“加速键”,3宗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加速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去年89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20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3.4%。
与此同时,高新区商贸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落实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超额完成外贸外资目标任务,成功举办商贸流通行业政企交流会,全区首个商业综合体宝龙城也在去年顺利开业。
勇当探路尖兵 改革开放活力更足
唯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动力增活力。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完成“一区多园”首期3000万元园区专项资金考核分配;建成11座珠海国家高新区品牌标志;“五个统筹”工作取得新进展;《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列入2021年珠海市立法计划;星湾社区正式挂牌运作,区镇机构改革扎实推进……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在推进重点任务改革和立法工作上创新突破,为产业和企业发展营造了更优环境。
作为距离澳门最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区融入大湾区建设去年也按下了“快进键”:后环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工作顺利完成;与华为共建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新引进港澳创新创业项目15个,设立首期规模3000万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入驻企业43家;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共建实验室,北师大珠海校区与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省级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高新区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高新速度”“高新效率”,进一步做优营商环境。去年,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一窗”受理,84项实现“秒批”,16项高频事项实现“粤省事”移动办理,315项对接用证“免证办”;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12类93项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提升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动力更强
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系列政策,兑现各类奖补、扶持资金7.79亿元。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累计专利授权量4016件、增长15.5%,有效发明专利3671件、增长25.4%。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高新区科创成果不断涌现:“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正式交付,罗西尼、华冠科技、康弘发展等企业获中国专利奖,普生医疗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健帆集团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为不断“储蓄”创新动能,高新区还进一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去年,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揭牌成立,南方海洋实验室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17项。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实现量质齐升,新增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中科先进院新引进孵化企业10家,珠海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
去年,珠海高新区区域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出资9亿元参与设立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计子基金和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设力高贰号、志芯基金等6支基金;新增天使基金和产投基金区内投资项目18个、投资超1.5亿元;“成长之翼”助贷平台新增授信额度15.78亿元、增长159.1%。
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释放出以才引才、以才引企的“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去年,珠海高新区设立了全市唯一院士工作站,硅酷科技入选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12个团队项目入选市创新创业团队,获资助总额约1.25亿元。524个团队竞逐“菁牛汇”大赛,签订落户意向项目23个,其中3个项目与区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投资金额约4000万元。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质量更高
实体经济是高新区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过去一年,高新区铆足干劲,聚焦“产业规模、产业项目、产业创新、产业平台、产业政策、产业活动”等六大方面,精准发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迅猛。
通过出台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高新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智慧视觉产业集聚企业23家,鲲鹏生态辐射省内外企业超170家,海洋经济产业已形成以南方海洋实验室、云洲智能公司为引领的“创新策源平台+产业领军企业”发展模式。
去年,高新区还获评省级信创产业园,企业质效加速提升。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4.3%、71.1%;高新技术企业219家通过认定、总数达580家,入选市独角兽培育库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通过评价,新增安联锐视、炬芯科技和新亚制程上市企业3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34家,总数均居全市第一。
此外,去年,高新区坚持平面空间整合拓展和立体空间高效利用,使得产业载体迅速得以拓展。数据显示,高新区去年全年供应产业用地17.12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71.2万平方米,增加孵化载体建筑面积超55万平方米。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健帆、广东医谷等新项目即将建成,8家企业进驻IC设计孵化基地,“港湾6号”“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实现投产,双博基地新设“1元创业空间”,“中国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落户高新区。
优化功能品质 民生幸福成果更多
近年,高新区持续高标高效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全面加强“幸福高新”建设,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优质学位和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区民生支出29.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新开办幼儿园、小学7所,新增学位5220个,中考屏蔽生人数、示范性高中录取人数较快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医疗水平加快升级。
高新区持续完善“凤凰人才”计划,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大力建设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配租人才公寓,全力保障产业人才子女就读优质公办学校,把留才稳才工作做到青年人才心坎上。去年新增人才住房1450套,京珠西A组团人才友好青年友好示范社区动工建设,有力保障青年人才“来了就是高新人”。
过去一年,高新区更严更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成118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唐家、淇澳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现18个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高新区共投入1551万元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372个。市“菜篮子”区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获评“优秀”。持续推进对口遵义市道真县东西部协作,助力化州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1+N”入户宣传,市容市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文明创建工作常态落实,有力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造。
随着东岸留诗山城市更新项目的动工建设,高新区旧村改造实现零的突破。去年,高新区共投入6500万元实施社区“微改造”,红花山森林公园、中山公园等7个公园完成新建改建,唐南路长达20年的最后“堵点”彻底打通,城区面貌显著提升。此外,随着高新区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完成,唐家湾博物馆建设完工,唐家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将进一步擦亮。
过去一年,高新区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并完成了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做到“零院感事件、零感染病例、零感染外泄”,依托“数字高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成一批智感安防社区,“平安高新”保障更实。
【展望未来】
勇担使命当好尖兵 刀刃向内笃行不怠
2022年奋力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
2022年是珠海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在继往开来、再启新程的时空节点上,市第九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珠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建设未来科技城。珠海高新区在抢抓“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的过程中,被赋予更加清晰的历史责任、功能定位,又一次站在了创新改革的潮头。
新的蓝图已经铺开,新的春天正在路上。围绕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这一奋斗目标,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要求全区上下牢牢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答好答实“创新发展五题”,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产业第一”
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
今年珠海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奋斗目标为10%。为实现这一目标,赵适剑要求高新区全区上下要以“起跑就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奋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紧扣“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新的一年,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开展“融合、赋能、创新”“两高”融合行动,以创新实绩为导向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优建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检测检验和认证平台。全力高效建设未来科技城,加速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坚持高端谋划、高效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突出辨识度、区分度、连接度,打造未来产业超级孵化器和超级应用试验场。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助推器,被高新区列为新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的一年,高新区将全力深化“一区多园”联动,加速拓展改革开放新格局,强化园区提质攻坚,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国家级孵化器扩面提质、绿色智慧园区标杆打造和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三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专业园区,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功能配套。
在深化珠港澳创新联动方面,今年,高新区将通过深化与港澳“软联通”“硬联通”,以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牵引,紧密协同横琴分园区建设,持续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高新区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扩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规模,拓展“1元创业空间”建设,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将着眼力争上游、力创一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国家高新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加快构建创新有力协同、产业错位布局、资源高效配置的高新区“一区多园”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离岸创新中心,引进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系。
重点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打造构建“4+3”大区域、大兵团招商引资模式,完善以项目落地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和以投促引,全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和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
为强化产业集聚攻坚,高新区今年将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为强化高企培育攻坚,高新区还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强上市企业培育,持续推进高企增量提质,在光通讯、智能电网、无人船、智慧视觉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小升规”工作力度,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队。
力促“交通提升”
全力融入大湾区交通圈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珠海将努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今年,珠海高新区交通项目将“虎”力全开,全力融入大湾区交通圈,加速建设综合交通新枢纽。为此,高新区系统谋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的快速交通体系。
一方面,将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南中珠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配合金琴快线北延线、兴业快线北延线、高新互通(兴业路口-金琴路口)立交、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珠海地铁2号线等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唐家港改造提升。
另一方面,还将持续发力,完善片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立体交通发展和道路快速化改造,新建改建金鼎、北围、南围、后环等片区市政道路,形成干支相接、结构合理的科技园区、居民社区、大学校区、风景片区循环路网。
在搭建交通大枝干的同时,高新区今年还将注重提升交通“微循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优化公交站点和线路,整体打造慢行系统,精准治理城市拥堵。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停车设施建设,推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停车等新技术试点应用。
提速“城市跨越”
倾力打造青年人才新家园
要实现城市跨越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要素。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建立完善“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机制,提升人才工作数字化水平,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集聚一批青年才俊、培育一批高新工匠。
今年,高新区还将探索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高新模式”,实施复合型青年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政策、人才资金向青年人才倾斜力度,优先支持青年人才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优化科技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一卡通”制度,推进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增量扩面,规划新建一批人才社区、人才广场,打造“软”“硬”双创品牌。
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拿出新招实招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复制一批突破力度大、服务成效好的改革经验,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各个领域探索实施1-2项便企惠企的有效管用新举措,并进一步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加强用地规划与产业布局对接,严格落实工业用地红线,实施低效用地整治和清退收储闲置工业用地专项行动,连片储备一批可供重大项目直接落地开工的工业“熟地”,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
与此同时,高新区今年还将坚持品质引领,做足做好产城融合联动文章,持续增强高新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设城市新中心,超前布局建设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新型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人文城市,打造富有湾区特色、独具特区品质的滨海地标。
城市文明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社会竞争的重要方面,已成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今年,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新市民培育工程,建立创文巩卫长效机制,示范引领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此外,高新区今年还将深入发掘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留学文化,加强唐家古镇、会同古村、淇澳红色美丽乡村品牌打造,围绕淇澳端午祈福巡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历史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平台,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大精品线路宣介力度,丰富“文化+”新模式新业态。
落实“民生为要”
加速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民生是幸福之基,更是施政之要。市第九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围绕这一民生新答卷,珠海高新区在新的一年将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标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提升行动,新建改建一批标杆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推进健康高新建设,规划新建三甲医院,全面提升高新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此外,高新区还将稳妥有序开展旧村改造,持续办好群众“家门口”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农村型社区基础设施短板,依托社区邻里中心打造集成化、便利化“15分钟社区民生服务圈”。实施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加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支持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提升集体经济“造血”能力。要持续做好遵义道真县东西部协作和化州合江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今年,珠海高新区将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密切关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企业等风险,趋利避害规范资本行为,巩固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攻坚战成果。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要持续提升“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落实“民生为要”,珠海高新区今年还将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系统推进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加强水、大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以生态文明建设擦亮高新区人民美好生活底色。
2022年高新区十项民生实事
1持续完善“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
安排1500万元专项预算经费,加快推进“民微”项目征集和施工,打造“民微”吉祥物、画册、视频等宣传品,大力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事。
2推动交通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优化路网设置,缩短主要路段拥堵时间。调整优化前环、南北围、金鼎等片区公交线路,加密往来中山市南朗、三乡、坦洲等方向的公交班次。完成“平安村口”建设任务15处。启动改造拱星三巷道路,建设格力学院配套道路、金洲五路和金品二路。新建公共停车位745个以上。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成前环社区卫生服务站、星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不少于8个社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孤寡老人等有需要群体提供送药送医服务。
4优化升级基础教育配套设施
新建改建公办中小学4所,新增学位1800个,开办公立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450个。为永丰小学、中大附小配备新型午休课桌椅550套。完成12间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为辖区所有中小学校学生每日增加“一蛋一奶”。
5提升基层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2个,实现“家政服务+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服务布局。建成星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长者饭堂3家,实现长者饭堂社区全覆盖。
6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改造唐苑新村、唐苑二期等老旧小区7个,视情对停车位、休闲运动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
7推进食品安全大提升
建设165家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设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培训4场,农渔业安全生产培训2场。
8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建立区、镇、社区三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为高新区户籍0-17岁困难残疾人群提供免费康复训练救助服务。为高新区户籍入伍现役义务兵父母每人每年发放一次性体检费。提高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白内障手术补贴、残疾人中高等教育生活补助、特困人员生活保障金等5项补贴标准。
9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再提升
标准化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亭60座,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2个。
10推进三防能力大提升
推进鸡山公交站、港湾大道(电信大厦)、山房路、金星路、金峰中路(金鼎广场)等5处水浸点、内涝点整治,完成年度内涝点整治任务。建设市政道路室外消火栓监测装置750处,为高层住宅小区安装消防主机远程监控系统40个,建立消控室可视化管理系统。为居住出租屋安装独立式智能烟感报警器10000套、智慧微型断路器2500套。
惟担当,方能勇毅笃行;惟创新,方能勇立潮头。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外部形势,珠海高新区始终锚定“又高又新”,紧扣宜居宜业,注重共建共治共享,以更加强劲的改革创新动能,持续提升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城市品质,巩固深化“幸福高新”“法治高新”“平安高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一区多园”总营收预计达3450亿元,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以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活力凸显,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牛年已经很牛,虎年还要更威。2月10日,2022年珠海高新区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站在珠海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新阶段,回望过去创新竞进的一年,凝聚起全区接续奋斗的力量。
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高新区2021年的工作情况及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结合下阶段工作重点和形势特点,标定2022年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统筹部署实施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具体举措,明确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激励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牢牢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勇担使命、当好尖兵”的要求,答好“创新发展五题”,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干出效率、干出速度、干出质量,为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作出高新贡献。
锚定目标擘画蓝图,凝心聚力踔厉奋发。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表示,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高新区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激情奋发、不负韶华、勇于拼搏、无悔人生,奋力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岁序更新启新程,虎虎生威开新局。新春伊始,珠海高新区正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开启新一年工作,用实际行动汇聚成一股热气腾腾的发展动力,以“起跑即冲刺”的勃发英姿扛起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高新担当”,迎接春天,奋进未来。
【回眸过去】
GDP增速全年稳居全市第一
2021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起步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外部形势,珠海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1+9”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总营收预计达3450亿元、增长8%;唐家湾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2亿元、增长9.7%,全年增速稳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亿元、增长22.1%;外贸进出口总额512.8亿元、增长34.1%;实际吸收外资0.68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1%的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06人。
力抓招商引资项目 建设进度更快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强力支撑。过去一年,高新区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效能,“战线”前移、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在面向全球的人才项目“争夺战”中酝酿“珠海气场”。
独行快,众行远。高新区整合招商资源,成立驻深圳、北京、苏州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重点产业项目“每月有签约、每月有落地”,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82个、总投资额超400亿元,奥松半导体成功落户高新,有力填补了珠海集成电路产业晶圆制造环节的空白。
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大好形势下,高新区不断创新模式,服务提质增效,实行“带方案”“即发证”出让土地等措施,项目招引按下“加速键”,3宗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加速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去年89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20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3.4%。
与此同时,高新区商贸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落实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超额完成外贸外资目标任务,成功举办商贸流通行业政企交流会,全区首个商业综合体宝龙城也在去年顺利开业。
勇当探路尖兵 改革开放活力更足
唯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动力增活力。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完成“一区多园”首期3000万元园区专项资金考核分配;建成11座珠海国家高新区品牌标志;“五个统筹”工作取得新进展;《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列入2021年珠海市立法计划;星湾社区正式挂牌运作,区镇机构改革扎实推进……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在推进重点任务改革和立法工作上创新突破,为产业和企业发展营造了更优环境。
作为距离澳门最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区融入大湾区建设去年也按下了“快进键”:后环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工作顺利完成;与华为共建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新引进港澳创新创业项目15个,设立首期规模3000万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入驻企业43家;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共建实验室,北师大珠海校区与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省级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高新区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高新速度”“高新效率”,进一步做优营商环境。去年,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一窗”受理,84项实现“秒批”,16项高频事项实现“粤省事”移动办理,315项对接用证“免证办”;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12类93项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提升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动力更强
过去一年,珠海高新区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系列政策,兑现各类奖补、扶持资金7.79亿元。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累计专利授权量4016件、增长15.5%,有效发明专利3671件、增长25.4%。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高新区科创成果不断涌现:“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正式交付,罗西尼、华冠科技、康弘发展等企业获中国专利奖,普生医疗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健帆集团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为不断“储蓄”创新动能,高新区还进一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去年,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揭牌成立,南方海洋实验室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17项。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实现量质齐升,新增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中科先进院新引进孵化企业10家,珠海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
去年,珠海高新区区域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出资9亿元参与设立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计子基金和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设力高贰号、志芯基金等6支基金;新增天使基金和产投基金区内投资项目18个、投资超1.5亿元;“成长之翼”助贷平台新增授信额度15.78亿元、增长159.1%。
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释放出以才引才、以才引企的“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去年,珠海高新区设立了全市唯一院士工作站,硅酷科技入选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12个团队项目入选市创新创业团队,获资助总额约1.25亿元。524个团队竞逐“菁牛汇”大赛,签订落户意向项目23个,其中3个项目与区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投资金额约4000万元。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质量更高
实体经济是高新区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过去一年,高新区铆足干劲,聚焦“产业规模、产业项目、产业创新、产业平台、产业政策、产业活动”等六大方面,精准发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迅猛。
通过出台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高新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智慧视觉产业集聚企业23家,鲲鹏生态辐射省内外企业超170家,海洋经济产业已形成以南方海洋实验室、云洲智能公司为引领的“创新策源平台+产业领军企业”发展模式。
去年,高新区还获评省级信创产业园,企业质效加速提升。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4.3%、71.1%;高新技术企业219家通过认定、总数达580家,入选市独角兽培育库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通过评价,新增安联锐视、炬芯科技和新亚制程上市企业3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34家,总数均居全市第一。
此外,去年,高新区坚持平面空间整合拓展和立体空间高效利用,使得产业载体迅速得以拓展。数据显示,高新区去年全年供应产业用地17.12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71.2万平方米,增加孵化载体建筑面积超55万平方米。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健帆、广东医谷等新项目即将建成,8家企业进驻IC设计孵化基地,“港湾6号”“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实现投产,双博基地新设“1元创业空间”,“中国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落户高新区。
优化功能品质 民生幸福成果更多
近年,高新区持续高标高效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全面加强“幸福高新”建设,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优质学位和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区民生支出29.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新开办幼儿园、小学7所,新增学位5220个,中考屏蔽生人数、示范性高中录取人数较快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医疗水平加快升级。
高新区持续完善“凤凰人才”计划,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大力建设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配租人才公寓,全力保障产业人才子女就读优质公办学校,把留才稳才工作做到青年人才心坎上。去年新增人才住房1450套,京珠西A组团人才友好青年友好示范社区动工建设,有力保障青年人才“来了就是高新人”。
过去一年,高新区更严更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成118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唐家、淇澳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现18个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高新区共投入1551万元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372个。市“菜篮子”区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获评“优秀”。持续推进对口遵义市道真县东西部协作,助力化州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1+N”入户宣传,市容市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文明创建工作常态落实,有力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造。
随着东岸留诗山城市更新项目的动工建设,高新区旧村改造实现零的突破。去年,高新区共投入6500万元实施社区“微改造”,红花山森林公园、中山公园等7个公园完成新建改建,唐南路长达20年的最后“堵点”彻底打通,城区面貌显著提升。此外,随着高新区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完成,唐家湾博物馆建设完工,唐家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将进一步擦亮。
过去一年,高新区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并完成了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做到“零院感事件、零感染病例、零感染外泄”,依托“数字高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成一批智感安防社区,“平安高新”保障更实。
【展望未来】
勇担使命当好尖兵 刀刃向内笃行不怠
2022年奋力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
2022年是珠海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在继往开来、再启新程的时空节点上,市第九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珠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建设未来科技城。珠海高新区在抢抓“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的过程中,被赋予更加清晰的历史责任、功能定位,又一次站在了创新改革的潮头。
新的蓝图已经铺开,新的春天正在路上。围绕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这一奋斗目标,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要求全区上下牢牢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答好答实“创新发展五题”,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谱写珠海创新发展主战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产业第一”
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
今年珠海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奋斗目标为10%。为实现这一目标,赵适剑要求高新区全区上下要以“起跑就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奋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紧扣“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新的一年,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开展“融合、赋能、创新”“两高”融合行动,以创新实绩为导向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优建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检测检验和认证平台。全力高效建设未来科技城,加速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坚持高端谋划、高效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突出辨识度、区分度、连接度,打造未来产业超级孵化器和超级应用试验场。
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助推器,被高新区列为新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的一年,高新区将全力深化“一区多园”联动,加速拓展改革开放新格局,强化园区提质攻坚,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国家级孵化器扩面提质、绿色智慧园区标杆打造和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三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专业园区,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功能配套。
在深化珠港澳创新联动方面,今年,高新区将通过深化与港澳“软联通”“硬联通”,以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牵引,紧密协同横琴分园区建设,持续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高新区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扩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规模,拓展“1元创业空间”建设,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将着眼力争上游、力创一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国家高新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加快构建创新有力协同、产业错位布局、资源高效配置的高新区“一区多园”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离岸创新中心,引进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系。
重点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打造构建“4+3”大区域、大兵团招商引资模式,完善以项目落地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和以投促引,全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和造血强链功能的“链主”企业。
为强化产业集聚攻坚,高新区今年将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为强化高企培育攻坚,高新区还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强上市企业培育,持续推进高企增量提质,在光通讯、智能电网、无人船、智慧视觉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小升规”工作力度,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队。
力促“交通提升”
全力融入大湾区交通圈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珠海将努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今年,珠海高新区交通项目将“虎”力全开,全力融入大湾区交通圈,加速建设综合交通新枢纽。为此,高新区系统谋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的快速交通体系。
一方面,将积极对接深中通道至珠海连接线、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南中珠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配合金琴快线北延线、兴业快线北延线、高新互通(兴业路口-金琴路口)立交、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珠海地铁2号线等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唐家港改造提升。
另一方面,还将持续发力,完善片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立体交通发展和道路快速化改造,新建改建金鼎、北围、南围、后环等片区市政道路,形成干支相接、结构合理的科技园区、居民社区、大学校区、风景片区循环路网。
在搭建交通大枝干的同时,高新区今年还将注重提升交通“微循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优化公交站点和线路,整体打造慢行系统,精准治理城市拥堵。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停车设施建设,推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停车等新技术试点应用。
提速“城市跨越”
倾力打造青年人才新家园
要实现城市跨越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要素。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建立完善“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机制,提升人才工作数字化水平,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集聚一批青年才俊、培育一批高新工匠。
今年,高新区还将探索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高新模式”,实施复合型青年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政策、人才资金向青年人才倾斜力度,优先支持青年人才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优化科技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一卡通”制度,推进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增量扩面,规划新建一批人才社区、人才广场,打造“软”“硬”双创品牌。
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今年珠海高新区将拿出新招实招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复制一批突破力度大、服务成效好的改革经验,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各个领域探索实施1-2项便企惠企的有效管用新举措,并进一步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加强用地规划与产业布局对接,严格落实工业用地红线,实施低效用地整治和清退收储闲置工业用地专项行动,连片储备一批可供重大项目直接落地开工的工业“熟地”,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
与此同时,高新区今年还将坚持品质引领,做足做好产城融合联动文章,持续增强高新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设城市新中心,超前布局建设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新型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人文城市,打造富有湾区特色、独具特区品质的滨海地标。
城市文明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社会竞争的重要方面,已成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今年,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新市民培育工程,建立创文巩卫长效机制,示范引领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此外,高新区今年还将深入发掘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改革文化、留学文化,加强唐家古镇、会同古村、淇澳红色美丽乡村品牌打造,围绕淇澳端午祈福巡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历史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平台,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大精品线路宣介力度,丰富“文化+”新模式新业态。
落实“民生为要”
加速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民生是幸福之基,更是施政之要。市第九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围绕这一民生新答卷,珠海高新区在新的一年将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标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提升行动,新建改建一批标杆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推进健康高新建设,规划新建三甲医院,全面提升高新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此外,高新区还将稳妥有序开展旧村改造,持续办好群众“家门口”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农村型社区基础设施短板,依托社区邻里中心打造集成化、便利化“15分钟社区民生服务圈”。实施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加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支持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提升集体经济“造血”能力。要持续做好遵义道真县东西部协作和化州合江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今年,珠海高新区将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密切关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企业等风险,趋利避害规范资本行为,巩固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攻坚战成果。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要持续提升“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落实“民生为要”,珠海高新区今年还将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系统推进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加强水、大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以生态文明建设擦亮高新区人民美好生活底色。
2022年高新区十项民生实事
1持续完善“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
安排1500万元专项预算经费,加快推进“民微”项目征集和施工,打造“民微”吉祥物、画册、视频等宣传品,大力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事。
2推动交通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优化路网设置,缩短主要路段拥堵时间。调整优化前环、南北围、金鼎等片区公交线路,加密往来中山市南朗、三乡、坦洲等方向的公交班次。完成“平安村口”建设任务15处。启动改造拱星三巷道路,建设格力学院配套道路、金洲五路和金品二路。新建公共停车位745个以上。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成前环社区卫生服务站、星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不少于8个社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孤寡老人等有需要群体提供送药送医服务。
4优化升级基础教育配套设施
新建改建公办中小学4所,新增学位1800个,开办公立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450个。为永丰小学、中大附小配备新型午休课桌椅550套。完成12间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为辖区所有中小学校学生每日增加“一蛋一奶”。
5提升基层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2个,实现“家政服务+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服务布局。建成星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长者饭堂3家,实现长者饭堂社区全覆盖。
6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改造唐苑新村、唐苑二期等老旧小区7个,视情对停车位、休闲运动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
7推进食品安全大提升
建设165家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设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培训4场,农渔业安全生产培训2场。
8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建立区、镇、社区三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为高新区户籍0-17岁困难残疾人群提供免费康复训练救助服务。为高新区户籍入伍现役义务兵父母每人每年发放一次性体检费。提高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白内障手术补贴、残疾人中高等教育生活补助、特困人员生活保障金等5项补贴标准。
9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再提升
标准化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亭60座,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2个。
10推进三防能力大提升
推进鸡山公交站、港湾大道(电信大厦)、山房路、金星路、金峰中路(金鼎广场)等5处水浸点、内涝点整治,完成年度内涝点整治任务。建设市政道路室外消火栓监测装置750处,为高层住宅小区安装消防主机远程监控系统40个,建立消控室可视化管理系统。为居住出租屋安装独立式智能烟感报警器10000套、智慧微型断路器2500套。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