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发扬特区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把社会治理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融入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进程中去推进,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率先探索创新。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城市”。2020年,我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再次被赋予先行先试、探路破题的时代使命。
以“平安+”指数为牵引
用好平安建设“指挥棒”
近日,“争创最平安城市 树立新治理典范”珠海市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十佳”典范案例培育暨评选活动结果公布,“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获评“十佳”典范案例。
2014年11月1日,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平安指数,珠海成为全国首个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城市。2019年11月27日,珠海再次在全国首创以涵盖各镇街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14类28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以下简称“平安+”指数)。
珠海发布“平安+”指数以来,通过科学赋权、精准计分、智能运用,以市域层面各类安全“大数据”为支撑,对社会治理给出了更客观的评价、更全面的评测、更精准的诊断。同时,推出集动员、研判、预警、督办、考核“五位一体”的动力机制,实现情况发布、问题整改、考核通报闭环管理,有效串联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实现部门联动、问题联治和平安联创,使信息数据“变量”成为社会治理的“增量”,探索打造出以“平安+”指数为牵引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珠海样本”。
根据指数得分,各级党委政府对各自存在的社会治理难题和短板及时研判、快速反应,成为工作常态。
自指数发布以来,全市违法犯罪警情数持续下降,连续6年命案破案率保持在100%,珠海先后五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目前,“平安+”指数已成为珠海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市委政法委围绕实现平安建设“可量化、可比较,齐抓共管、精准治理”的目的,通过深化指数应用,找到了一条“抓指数促平安”的新路子。从平安指数到“平安+”指数,从“治安好、秩序佳”的“小平安”,到涵盖社会治理多领域的“大平安”,“平安+”指数丰富的内涵以及宽广的外延,实现了内容做“加”法、考核有“嘉”勉、共建好“家”园、治理创“佳”绩,珠海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日臻成熟定型。
以基层为重点
练好市域治理“绣花功”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前沿战斗堡垒”。珠海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书记工程”,在市、区两级建立由书记召集的联席会议制度,并下设基层平安建设、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等6个专责组,同时全部配齐配强基层政法委员,全面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部署。
十九届四中全会后,珠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珠海模式”的实施方案》《珠海市城乡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日臻完善。预计到今年底,基本形成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协同、多元化参与、网格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珠海模式”。近期,2021年度基层社会治理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将通过市对区、区对镇(街)、镇(街)对社区逐级评估的方式,全面验收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珠海还通过健全参与体系,提升共治能力,拓宽共治范围,拓展共治渠道,努力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基层共治亮点。今年,市委政法委与媒体携手打造“珠海市域(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库”,通过项目化推动,把“长板”拉得更长,培育走在全国前列的“一枝独秀”样板项目,为“中国之治”贡献珠海经验和智慧。加强社会治理智库建设,成立市法学会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珠海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实现“平战转换”快速高效的平战结合新型基层治理格局,经受住了疫情防控实战大考。
在疫情暴发初期,珠海快速建立起上联省政务大数据平台、横向连接市级60多个部门、下联8个区的疫情数据共享平台,三级联动、上下协同,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启用远程庭审、云上法庭、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线上查控等网上办案新模式,依托“粤省事”等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八类6671项政务服务事项“无接触、零跑动”在线办理,最大化减少交叉感染。
以融合为路径
推动珠澳共治“一家亲”
珠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致力于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位特点、珠海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推动社会融合方面,珠海相继实施港澳人才发展支持计划、港澳人员子女内地入学、澳门医师内地执业等民生便利措施,高标准建设“澳门新街坊”,发挥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两地居民的作用,扩大社区服务范围;签订珠澳两地家事调解合作协议,成立“珠澳家事调解服务交流中心”;引入澳门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提供教育、养老等服务,让社会治理更有黏合度、更有温度,打造珠澳居民生活共同体。
在推动法治融合方面,成立珠海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的交流平台、法律服务人才的培育平台、法治宣传的实践平台、法治理论融合的研究平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创新设立珠港澳律师联营所,推行珠港澳三地认可的国际仲裁金融纠纷解决方式,并聘请粤港澳专家担任调解员,促进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多元化解;打造“港澳义工站”等品牌,为内地置业兴业的港澳同胞,提供有关业主权益维护、物业纠纷法律服务等。
成立市法学会珠澳社会治理研究会,围绕珠澳两地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衔接、规则对接等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珠澳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大力推动两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聚焦珠澳两地社会治理合作亮点,挖掘和提炼两地社会治理深度合作的经验做法。未来,研究会将为打造珠澳社会治理共治新样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水平规则体系探索新经验。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新的赶考之路上,市委政法委将努力把握“四区”叠加的优势,大胆探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把珠海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为“中国之治”贡献“珠海智慧”。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发扬特区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把社会治理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融入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进程中去推进,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率先探索创新。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城市”。2020年,我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再次被赋予先行先试、探路破题的时代使命。
以“平安+”指数为牵引
用好平安建设“指挥棒”
近日,“争创最平安城市 树立新治理典范”珠海市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十佳”典范案例培育暨评选活动结果公布,“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获评“十佳”典范案例。
2014年11月1日,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平安指数,珠海成为全国首个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城市。2019年11月27日,珠海再次在全国首创以涵盖各镇街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14类28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以下简称“平安+”指数)。
珠海发布“平安+”指数以来,通过科学赋权、精准计分、智能运用,以市域层面各类安全“大数据”为支撑,对社会治理给出了更客观的评价、更全面的评测、更精准的诊断。同时,推出集动员、研判、预警、督办、考核“五位一体”的动力机制,实现情况发布、问题整改、考核通报闭环管理,有效串联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实现部门联动、问题联治和平安联创,使信息数据“变量”成为社会治理的“增量”,探索打造出以“平安+”指数为牵引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珠海样本”。
根据指数得分,各级党委政府对各自存在的社会治理难题和短板及时研判、快速反应,成为工作常态。
自指数发布以来,全市违法犯罪警情数持续下降,连续6年命案破案率保持在100%,珠海先后五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目前,“平安+”指数已成为珠海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市委政法委围绕实现平安建设“可量化、可比较,齐抓共管、精准治理”的目的,通过深化指数应用,找到了一条“抓指数促平安”的新路子。从平安指数到“平安+”指数,从“治安好、秩序佳”的“小平安”,到涵盖社会治理多领域的“大平安”,“平安+”指数丰富的内涵以及宽广的外延,实现了内容做“加”法、考核有“嘉”勉、共建好“家”园、治理创“佳”绩,珠海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日臻成熟定型。
以基层为重点
练好市域治理“绣花功”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前沿战斗堡垒”。珠海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书记工程”,在市、区两级建立由书记召集的联席会议制度,并下设基层平安建设、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等6个专责组,同时全部配齐配强基层政法委员,全面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部署。
十九届四中全会后,珠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珠海模式”的实施方案》《珠海市城乡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日臻完善。预计到今年底,基本形成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协同、多元化参与、网格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珠海模式”。近期,2021年度基层社会治理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将通过市对区、区对镇(街)、镇(街)对社区逐级评估的方式,全面验收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珠海还通过健全参与体系,提升共治能力,拓宽共治范围,拓展共治渠道,努力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基层共治亮点。今年,市委政法委与媒体携手打造“珠海市域(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库”,通过项目化推动,把“长板”拉得更长,培育走在全国前列的“一枝独秀”样板项目,为“中国之治”贡献珠海经验和智慧。加强社会治理智库建设,成立市法学会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珠海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实现“平战转换”快速高效的平战结合新型基层治理格局,经受住了疫情防控实战大考。
在疫情暴发初期,珠海快速建立起上联省政务大数据平台、横向连接市级60多个部门、下联8个区的疫情数据共享平台,三级联动、上下协同,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启用远程庭审、云上法庭、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线上查控等网上办案新模式,依托“粤省事”等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八类6671项政务服务事项“无接触、零跑动”在线办理,最大化减少交叉感染。
以融合为路径
推动珠澳共治“一家亲”
珠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致力于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位特点、珠海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推动社会融合方面,珠海相继实施港澳人才发展支持计划、港澳人员子女内地入学、澳门医师内地执业等民生便利措施,高标准建设“澳门新街坊”,发挥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两地居民的作用,扩大社区服务范围;签订珠澳两地家事调解合作协议,成立“珠澳家事调解服务交流中心”;引入澳门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提供教育、养老等服务,让社会治理更有黏合度、更有温度,打造珠澳居民生活共同体。
在推动法治融合方面,成立珠海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粤港澳法律服务合作的交流平台、法律服务人才的培育平台、法治宣传的实践平台、法治理论融合的研究平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创新设立珠港澳律师联营所,推行珠港澳三地认可的国际仲裁金融纠纷解决方式,并聘请粤港澳专家担任调解员,促进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多元化解;打造“港澳义工站”等品牌,为内地置业兴业的港澳同胞,提供有关业主权益维护、物业纠纷法律服务等。
成立市法学会珠澳社会治理研究会,围绕珠澳两地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衔接、规则对接等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珠澳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大力推动两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聚焦珠澳两地社会治理合作亮点,挖掘和提炼两地社会治理深度合作的经验做法。未来,研究会将为打造珠澳社会治理共治新样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水平规则体系探索新经验。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新的赶考之路上,市委政法委将努力把握“四区”叠加的优势,大胆探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把珠海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为“中国之治”贡献“珠海智慧”。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