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斗门富山工业园,总投资超50亿元的得尔塔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按下建设“快进键”,一期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将着力打造“珠海智造”新标杆。

金湾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内,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大尺寸单晶硅片,正以每天数百万张的速度生产、发货,依然供不应求,全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回望过去5年,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愈发坚定、稳健。2020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1.9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60%,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在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榜单上,珠海更是位居第五,仅次于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大一线城市。

南海之滨,风潮涌动。如今,珠海迎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片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建设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注入强劲动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格力智能装备的机器人乐队。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锚定主线
推动实体经济闯关夺隘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时强调。

今年7月,总投资50亿元的景旺珠海高多层电路板工厂、类载板与IC封装基板工厂在金湾区投产。“这标志着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向世界先进之列跨进了一大步。”活动现场,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名誉秘书长王龙基给予高度评价。

该项目的快速投产是珠海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回望“十三五”,市委、市政府吹响了“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号角,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1+N”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伴随格力智能装备、云洲智能、纳思达等一批“装备大军”加快崛起,“海陆空+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展现了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

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项目、纳思达激光打印机产业园项目、爱旭股份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一系列大项目的先后落地,更是勾勒出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版图、新气象。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珠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56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六;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58.2%;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5%……这一系列亮眼数据,更是折射出疫情挑战之下,珠海实体经济拼搏实干、闯关夺隘、前进跃升的熠熠成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出台,对珠海改革发展进行再定向、再提升、再部署,并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方面,为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发。迈入“十四五”,珠海要着力解决好产业能级量级偏小、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和短板,推动实体经济由“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变,为全国“多打粮食,多作贡献”。

生物医药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战略兴新兴产业集群之一,也入选了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去年8月,《珠海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年)》及《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向外界释放了珠海迈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心。

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珠海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共有八大产业将珠海列为核心布局城市。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珠海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珠海市“5+1”产业集群专班和20个由分管市领导挂帅的协调服务小组,逐一对接省“链长制”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机制,一方面突出我市产业特色和重点,另一方面对接全省战略大局,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1+2”的工作构架。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正在牵头编制《珠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对珠海“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战术、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进行再认识、再谋划、再提升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加大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多点开花
激发新兴产业澎湃动能

11月29日,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在加速“拥抱”资本市场的同时,更展现了珠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活力与实力。

历经20余年发展,珠海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早已占得一席之地。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二,全国前十。与此同时,珠海近年来密集引进壁仞、星耀辉等一批核心节点企业,构建起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完整生态和产业链条——可以说,珠海距离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目标正越来越近。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5G、AI、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进击”的珠海在乘风破浪中前行,努力寻找每一次经济新脉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市软件业务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集成电路设计业主营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8.1%。2020年4月,《珠海市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支持信创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珠海市5G网络、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2020年,珠海市5G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建成并开通5G基站逾6000座,全市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应用生态更是初露峥嵘。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5G基站12365座,5G具有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广连接”等特性,也有助于珠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工厂,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锚定新赛道,抢抓新机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竞争力新优势,并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信创产业示范区、5G产业园等创新基地,大力发展工业基础软件、信息安全、数字金融、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

中航通飞生产的AG600飞机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进行投水表演。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活力迸发
民营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11月1日,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由珠海选送的“新一代基于神经网络的芯片可靠性设计商用EDA软件”项目在本届“创客中国”大赛中荣获创客组一等奖。这是广东省首次获得此国家级大赛最高奖的项目,实现了广东在“创客中国”大赛最高奖项的突破。

格力电器挺进《财富》世界500强,云洲智能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珠海各类企业超过38万户、国有、民营经济共同进步。2020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7.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共拟认定118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41个单项冠军产品,珠海市3家企业入选。

其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钛酸锂电池”、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脑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目前来看,珠海民营企业中,‘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较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我市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在位于珠海大会堂旁的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大厅,有一本“接待来访企业记录簿”,每一页都登记了来访时间、企业名称、企业情况、企业诉求、解决方案——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珠海小微企业的“娘家”。

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飞跃的决心与恒心,不仅被写入“顶层设计”,更体现在通过各种路径与资源,助力民企的成长发展上。从全省率先建立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平台、上线企业服务平台(政企通)、开展涉企政策“政策直播间”活动到推出集中发布惠企扶持资金申报“政策一点通”小程序、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我市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前不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2021年珠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5家中小企业上榜,将获得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培育杰理科技、泰坦新动力、澳龙船艇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家。其中杰理科技、长园共创、博雅科技等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财政部和工信部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项目支持。

铸魂强核
优质平台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

12月20日至21日,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珠海举行。会上,广东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两只基金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分别落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珠海高新区,将为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贡献“芯”动力。

潮起珠江口,浪腾伶仃洋。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光环加身,通过打造“升级版”经济特区,一个更“大而优”的珠海,不仅正加快迈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也将更大程度释放大湾区澳珠极点发展潜力,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发展。

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文旅会展商贸等重点产业方向,珠海将进一步协同优化全市产业链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与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融合提升,推动珠海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激发产业活力,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有力支撑。今年1月,我市工业园区的阵营再添“实力派”——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珠海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这是我市继富山工业园、联港工业区后的第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的重要战略抓手,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研究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头等区域布局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一流园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今年11月18日举行的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在珠海规划建设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502平方公里,起步区68平方公里,将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努力加快建设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示范高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为进一步加快打造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由市政府颁布实施的《珠海市工业园区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将加大力度整备产业熟地,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建设一批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园区载体,并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建成一批基本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对产业发展可持续支撑的创新和服务平台,营造“产业生态圈”。

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牢固树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加大“以投促引”战略性投资力度,协助各区和商务部门抓好优质项目引进一批龙头型、引领型优质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工业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一窗通办”“拿地即开工”和“容缺动工”改革,推行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挂图作战”。“十四五”期间,力争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不少于650个,项目投资不低于6000亿元。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宋显晖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珠海特区报 2021-12-27 10:36

在斗门富山工业园,总投资超50亿元的得尔塔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按下建设“快进键”,一期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将着力打造“珠海智造”新标杆。

金湾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内,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大尺寸单晶硅片,正以每天数百万张的速度生产、发货,依然供不应求,全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回望过去5年,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愈发坚定、稳健。2020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1.9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60%,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在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榜单上,珠海更是位居第五,仅次于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大一线城市。

南海之滨,风潮涌动。如今,珠海迎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片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建设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注入强劲动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格力智能装备的机器人乐队。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锚定主线
推动实体经济闯关夺隘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时强调。

今年7月,总投资50亿元的景旺珠海高多层电路板工厂、类载板与IC封装基板工厂在金湾区投产。“这标志着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向世界先进之列跨进了一大步。”活动现场,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名誉秘书长王龙基给予高度评价。

该项目的快速投产是珠海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回望“十三五”,市委、市政府吹响了“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号角,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1+N”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伴随格力智能装备、云洲智能、纳思达等一批“装备大军”加快崛起,“海陆空+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展现了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

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项目、纳思达激光打印机产业园项目、爱旭股份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一系列大项目的先后落地,更是勾勒出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版图、新气象。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珠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56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六;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58.2%;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5%……这一系列亮眼数据,更是折射出疫情挑战之下,珠海实体经济拼搏实干、闯关夺隘、前进跃升的熠熠成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出台,对珠海改革发展进行再定向、再提升、再部署,并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方面,为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发。迈入“十四五”,珠海要着力解决好产业能级量级偏小、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和短板,推动实体经济由“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变,为全国“多打粮食,多作贡献”。

生物医药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战略兴新兴产业集群之一,也入选了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去年8月,《珠海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年)》及《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向外界释放了珠海迈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心。

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珠海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共有八大产业将珠海列为核心布局城市。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珠海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珠海市“5+1”产业集群专班和20个由分管市领导挂帅的协调服务小组,逐一对接省“链长制”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机制,一方面突出我市产业特色和重点,另一方面对接全省战略大局,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1+2”的工作构架。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正在牵头编制《珠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对珠海“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战术、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进行再认识、再谋划、再提升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加大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多点开花
激发新兴产业澎湃动能

11月29日,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在加速“拥抱”资本市场的同时,更展现了珠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活力与实力。

历经20余年发展,珠海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早已占得一席之地。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二,全国前十。与此同时,珠海近年来密集引进壁仞、星耀辉等一批核心节点企业,构建起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完整生态和产业链条——可以说,珠海距离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目标正越来越近。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5G、AI、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进击”的珠海在乘风破浪中前行,努力寻找每一次经济新脉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市软件业务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集成电路设计业主营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8.1%。2020年4月,《珠海市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支持信创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珠海市5G网络、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2020年,珠海市5G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建成并开通5G基站逾6000座,全市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应用生态更是初露峥嵘。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5G基站12365座,5G具有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广连接”等特性,也有助于珠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工厂,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锚定新赛道,抢抓新机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竞争力新优势,并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信创产业示范区、5G产业园等创新基地,大力发展工业基础软件、信息安全、数字金融、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

中航通飞生产的AG600飞机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进行投水表演。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活力迸发
民营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11月1日,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由珠海选送的“新一代基于神经网络的芯片可靠性设计商用EDA软件”项目在本届“创客中国”大赛中荣获创客组一等奖。这是广东省首次获得此国家级大赛最高奖的项目,实现了广东在“创客中国”大赛最高奖项的突破。

格力电器挺进《财富》世界500强,云洲智能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珠海各类企业超过38万户、国有、民营经济共同进步。2020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7.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共拟认定118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41个单项冠军产品,珠海市3家企业入选。

其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钛酸锂电池”、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脑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目前来看,珠海民营企业中,‘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较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我市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在位于珠海大会堂旁的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大厅,有一本“接待来访企业记录簿”,每一页都登记了来访时间、企业名称、企业情况、企业诉求、解决方案——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珠海小微企业的“娘家”。

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飞跃的决心与恒心,不仅被写入“顶层设计”,更体现在通过各种路径与资源,助力民企的成长发展上。从全省率先建立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平台、上线企业服务平台(政企通)、开展涉企政策“政策直播间”活动到推出集中发布惠企扶持资金申报“政策一点通”小程序、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我市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前不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2021年珠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5家中小企业上榜,将获得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培育杰理科技、泰坦新动力、澳龙船艇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家。其中杰理科技、长园共创、博雅科技等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财政部和工信部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项目支持。

铸魂强核
优质平台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

12月20日至21日,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珠海举行。会上,广东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两只基金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分别落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珠海高新区,将为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贡献“芯”动力。

潮起珠江口,浪腾伶仃洋。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光环加身,通过打造“升级版”经济特区,一个更“大而优”的珠海,不仅正加快迈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也将更大程度释放大湾区澳珠极点发展潜力,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发展。

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文旅会展商贸等重点产业方向,珠海将进一步协同优化全市产业链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与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融合提升,推动珠海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激发产业活力,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有力支撑。今年1月,我市工业园区的阵营再添“实力派”——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珠海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这是我市继富山工业园、联港工业区后的第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的重要战略抓手,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研究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头等区域布局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一流园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今年11月18日举行的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在珠海规划建设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502平方公里,起步区68平方公里,将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努力加快建设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示范高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为进一步加快打造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由市政府颁布实施的《珠海市工业园区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将加大力度整备产业熟地,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建设一批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园区载体,并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建成一批基本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对产业发展可持续支撑的创新和服务平台,营造“产业生态圈”。

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牢固树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加大“以投促引”战略性投资力度,协助各区和商务部门抓好优质项目引进一批龙头型、引领型优质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工业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一窗通办”“拿地即开工”和“容缺动工”改革,推行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挂图作战”。“十四五”期间,力争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不少于650个,项目投资不低于6000亿元。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