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185亿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从2015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19位;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上升至268亿元、增速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获评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为4.97%,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1家,均占全市1/2;累计引进市重点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5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16481件,占全市8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28件,占全市82%……
一个个开花结果的项目,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据,过去五年里,珠海高新区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交出了优异答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抢抓“四区”叠加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这五年,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12月20日下午,借着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珠海举办的契机,珠海高新区为该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后首批获得“中国芯”奖项的4家辖区企业发放共200万元奖励,并举办了“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充分展现珠海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发展的最新成果。
政策兑现,基地落户的背后,彰显了高新区紧扣“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培育壮大凸显高新特质的“3+X”主导产业集群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实体经济是高新区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五年来,高新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了金山、健帆、全志、炬芯等明星企业,形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集群。
务实高效、环境友好、产业集聚,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于此的共同评价。在三大主导产业领域,珠海高新区以“一个办公室、一个规划、一个专项政策、一个基金、一个园区”“五个一”模式打造主导产业航母群,以“成长期配租、壮大期配售、成熟期供地”方式高质量保障产业载体供给。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高新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定位明晰的产业园区,并出台了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扶持政策,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高新区项目投资建设今年也按下“快进键”。今年以来,随着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不仅彰显了高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对优质项目的强大吸引力,也为高新区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在珠海高新区,项目签约落地效率真高!”12月22日,在高新区12月重点项目入驻签约仪式上,入驻企业家代表纷纷感叹。据统计,截至12月22日,高新区2021年新签约落地项目超70个,总投资额近400亿元,达产总规模预计超750亿元。
今年以来,高新区谋划将深珠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立足珠海、融入湾区、链接全球的“中央创智区”持续发力。牵手华为打造“中国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区”,深珠合作示范区(后环片区)城市设计项目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珠海高新区驻深圳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正式揭牌……高新区扎实推进建设“两化三型”深珠合作示范区,加快脚步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由“蓝图”健步迈向现实。
截至目前,高新区新签约落地深圳项目22个,投资额49.8亿元,已累计为深圳项目提供23.1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和12.3万平方米租赁厂房。
着眼“双自联动”,高新区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举全区之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强招商协同,创新与合作区招商力量联动、招商资源共享、重大项目统筹等协同机制,全区累计引进培育港澳科技企业383家。
近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形势,高新区经济增速持续实现领跑: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增速居全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3亿元、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充分彰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经济韧性和创新活力。
这五年,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作为经济特区中的高新区,珠海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力建设珠海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高新区集聚了全市1/3的上市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4的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全市1/4的国家级项目人才和1/2的省级项目人才。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12个孵化器在全市占比达1/3。此外,高新区还拥有“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岭南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不断“储蓄”创新动能。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五年来,高新区着力打造全链条孵化和培育体系,不断更迭创新孵化器管理办法,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今年8月,高新区将此前推出的“1元租金创业”的政策,扩大至全区已建成的7家市级及以上的孵化器,受惠对象也进一步扩展,由原来的港澳人士扩展至广东省内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群体,释放出以才引才、以才引企的“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
五年来,高新区以“高质量”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孵化器质量,从扶持力度、扶持维度等多方面“加码”,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高新区发展壮大,着力打造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孵化器发展的“珠海高新样本”。
自2016年以来,高新区接连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实现量质齐升,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孵化器代表。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运营A级,港湾一号科创园成立仅2年便成功入选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方软件园获评省级加速器。
通过打造“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高新区以赛为媒,以赛引才,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取得了极强的创新创业集聚效应。经过6年的发展,“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成为覆盖粤港澳、辐射海内外的品牌赛事,引进培育了中科赛特、赛德雷特、尚维高科、普林芯驰、优微生物等优秀创新企业,让优秀项目在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沃土落地生根。
五年来,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创新求变,常变常新,不断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企业“培优育强”行动上出新招、实招、快招,迅速取得可喜成果。
唐家湾主园区聚集高企535家、占全市1/4;科技型中小企业509家、上市公司16家,均占全市1/3,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亿智电子入选科技部“补短板”工程,全志、炬芯等2家企业承担国家“核高基”项目,普生医疗获2020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更优的区域环境,加上更优的孵化政策,为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添加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创新成果多点开花,科技企业迈向新发展,大大提升高新区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这五年,产城融合民生福祉倍添温度
漫步唐家古镇大街小巷,古村的历史厚重感和高校相邻的现代感交融。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借助发展契机——将唐家古镇打造成为“国家高新区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古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与此同时,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高新区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高新速度”“高新效率”,做优营商环境。依托“数字高新”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刷脸办”,高新区电子证照库、统一认证管理平台实现35类电子证照共联共享,企业、人才申请保障性住房和租房补贴全部实现“免证办”,全区623个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
为努力建成创新创业人才的“理想栖息地”,高新区持续优化“一中心三片区”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古镇古村、创新园区、现代社区交错交融,加快建设产城融合滨海新城,聚焦空间布局、综合交通体系和民生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着力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四型”发展环境。
为增加人才吸引力,让人才能够安心留下,安居乐业,高新区还率先在全市试点产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五年间,高新区连续推出3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1149套房源,助力区内300多家高新企业吸纳人才、留住人才。
围绕青年创业人才对教育、医疗、安居、生活等方面需求,高新区通过提升和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办学水平,优化“区—镇—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特色产业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一卡通”制度。
10月22日,随着京珠西A组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珠海首个“四型发展环境”示范社区即将在高新区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珠海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强磁极”,高新区筑巢引凤的引才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100多年前,出生于珠海淇澳岛的苏兆征,从远洋海员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如今,在苏兆征的故乡,珠海高新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有力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各项工作中落地落实,转化到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的提振上,抢抓“四区”叠加历史机遇,以谋划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为核心,加快建设立足珠海、融入湾区、链接全球的“中央创智区”。
如今的高新区正从产城融合迈向活力新区,释放出更大的创新动能,焕发出更大的魅力,吸引着更多人才集聚于此,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更可期。如今,一个崭新精彩的五年大幕已然拉开,站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四区”叠加战略机遇,努力到2025年,“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40亿元、年均名义增长不低于15%,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中作出高新贡献。
数 说
高新区5年发展
从量变到质变 实现新跨越
“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企业从360家增加至1031家、占全市49%,营业总收入从1902亿元上升至3185亿元、年均增速15.7%,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从2015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19位;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上升至268亿元、增速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获评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6481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24件。
汇聚全市1/4的国家级项目人才和1/2的省级项目人才。
拥有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12个孵化器,占比全市1/3。
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运营A级,港湾一号科创园成立仅2年便成功入选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方软件园获评省级加速器。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政策,累计落实人才、科技工作经费29.18亿元。
产投基金规模超30亿元、累计投资22.68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3.32亿元。
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配售共有产权房1034套,配租人才公寓4232套。
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招商模式,累计引进市重点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500亿元。
主园区聚集高企535家,占全市1/4;科技型中小企业509家,上市公司16家,均占全市1/3,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
民生事业取得新提升
五年来,年度民生支出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累计支出超138亿元。投入超1100万元,率先在全市实施“小病基本免费,大病救助兜底”惠民政策,惠及28万余人次。
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18所,增加学位12930个。
“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185亿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从2015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19位;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上升至268亿元、增速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获评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为4.97%,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1家,均占全市1/2;累计引进市重点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5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16481件,占全市8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28件,占全市82%……
一个个开花结果的项目,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据,过去五年里,珠海高新区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交出了优异答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抢抓“四区”叠加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这五年,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12月20日下午,借着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在珠海举办的契机,珠海高新区为该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后首批获得“中国芯”奖项的4家辖区企业发放共200万元奖励,并举办了“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充分展现珠海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发展的最新成果。
政策兑现,基地落户的背后,彰显了高新区紧扣“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培育壮大凸显高新特质的“3+X”主导产业集群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实体经济是高新区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五年来,高新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了金山、健帆、全志、炬芯等明星企业,形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集群。
务实高效、环境友好、产业集聚,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于此的共同评价。在三大主导产业领域,珠海高新区以“一个办公室、一个规划、一个专项政策、一个基金、一个园区”“五个一”模式打造主导产业航母群,以“成长期配租、壮大期配售、成熟期供地”方式高质量保障产业载体供给。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高新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定位明晰的产业园区,并出台了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扶持政策,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高新区项目投资建设今年也按下“快进键”。今年以来,随着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不仅彰显了高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对优质项目的强大吸引力,也为高新区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在珠海高新区,项目签约落地效率真高!”12月22日,在高新区12月重点项目入驻签约仪式上,入驻企业家代表纷纷感叹。据统计,截至12月22日,高新区2021年新签约落地项目超70个,总投资额近400亿元,达产总规模预计超750亿元。
今年以来,高新区谋划将深珠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立足珠海、融入湾区、链接全球的“中央创智区”持续发力。牵手华为打造“中国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区”,深珠合作示范区(后环片区)城市设计项目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珠海高新区驻深圳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正式揭牌……高新区扎实推进建设“两化三型”深珠合作示范区,加快脚步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由“蓝图”健步迈向现实。
截至目前,高新区新签约落地深圳项目22个,投资额49.8亿元,已累计为深圳项目提供23.1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和12.3万平方米租赁厂房。
着眼“双自联动”,高新区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举全区之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强招商协同,创新与合作区招商力量联动、招商资源共享、重大项目统筹等协同机制,全区累计引进培育港澳科技企业383家。
近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形势,高新区经济增速持续实现领跑: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增速居全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3亿元、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充分彰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经济韧性和创新活力。
这五年,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作为经济特区中的高新区,珠海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力建设珠海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高新区集聚了全市1/3的上市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4的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全市1/4的国家级项目人才和1/2的省级项目人才。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12个孵化器在全市占比达1/3。此外,高新区还拥有“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岭南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不断“储蓄”创新动能。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五年来,高新区着力打造全链条孵化和培育体系,不断更迭创新孵化器管理办法,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今年8月,高新区将此前推出的“1元租金创业”的政策,扩大至全区已建成的7家市级及以上的孵化器,受惠对象也进一步扩展,由原来的港澳人士扩展至广东省内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群体,释放出以才引才、以才引企的“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
五年来,高新区以“高质量”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孵化器质量,从扶持力度、扶持维度等多方面“加码”,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高新区发展壮大,着力打造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孵化器发展的“珠海高新样本”。
自2016年以来,高新区接连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实现量质齐升,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孵化器代表。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运营A级,港湾一号科创园成立仅2年便成功入选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方软件园获评省级加速器。
通过打造“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高新区以赛为媒,以赛引才,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取得了极强的创新创业集聚效应。经过6年的发展,“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成为覆盖粤港澳、辐射海内外的品牌赛事,引进培育了中科赛特、赛德雷特、尚维高科、普林芯驰、优微生物等优秀创新企业,让优秀项目在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沃土落地生根。
五年来,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创新求变,常变常新,不断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企业“培优育强”行动上出新招、实招、快招,迅速取得可喜成果。
唐家湾主园区聚集高企535家、占全市1/4;科技型中小企业509家、上市公司16家,均占全市1/3,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亿智电子入选科技部“补短板”工程,全志、炬芯等2家企业承担国家“核高基”项目,普生医疗获2020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更优的区域环境,加上更优的孵化政策,为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添加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创新成果多点开花,科技企业迈向新发展,大大提升高新区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这五年,产城融合民生福祉倍添温度
漫步唐家古镇大街小巷,古村的历史厚重感和高校相邻的现代感交融。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借助发展契机——将唐家古镇打造成为“国家高新区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古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与此同时,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高新区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高新速度”“高新效率”,做优营商环境。依托“数字高新”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刷脸办”,高新区电子证照库、统一认证管理平台实现35类电子证照共联共享,企业、人才申请保障性住房和租房补贴全部实现“免证办”,全区623个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
为努力建成创新创业人才的“理想栖息地”,高新区持续优化“一中心三片区”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古镇古村、创新园区、现代社区交错交融,加快建设产城融合滨海新城,聚焦空间布局、综合交通体系和民生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着力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四型”发展环境。
为增加人才吸引力,让人才能够安心留下,安居乐业,高新区还率先在全市试点产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五年间,高新区连续推出3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1149套房源,助力区内300多家高新企业吸纳人才、留住人才。
围绕青年创业人才对教育、医疗、安居、生活等方面需求,高新区通过提升和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办学水平,优化“区—镇—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特色产业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一卡通”制度。
10月22日,随着京珠西A组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珠海首个“四型发展环境”示范社区即将在高新区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珠海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强磁极”,高新区筑巢引凤的引才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100多年前,出生于珠海淇澳岛的苏兆征,从远洋海员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如今,在苏兆征的故乡,珠海高新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有力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各项工作中落地落实,转化到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的提振上,抢抓“四区”叠加历史机遇,以谋划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为核心,加快建设立足珠海、融入湾区、链接全球的“中央创智区”。
如今的高新区正从产城融合迈向活力新区,释放出更大的创新动能,焕发出更大的魅力,吸引着更多人才集聚于此,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更可期。如今,一个崭新精彩的五年大幕已然拉开,站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四区”叠加战略机遇,努力到2025年,“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40亿元、年均名义增长不低于15%,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中作出高新贡献。
数 说
高新区5年发展
从量变到质变 实现新跨越
“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企业从360家增加至1031家、占全市49%,营业总收入从1902亿元上升至3185亿元、年均增速15.7%,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从2015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19位;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上升至268亿元、增速连续4年居全市前列,获评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6481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24件。
汇聚全市1/4的国家级项目人才和1/2的省级项目人才。
拥有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12个孵化器,占比全市1/3。
清华科技园连续5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运营A级,港湾一号科创园成立仅2年便成功入选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南方软件园获评省级加速器。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政策,累计落实人才、科技工作经费29.18亿元。
产投基金规模超30亿元、累计投资22.68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3.32亿元。
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配售共有产权房1034套,配租人才公寓4232套。
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招商模式,累计引进市重点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500亿元。
主园区聚集高企535家,占全市1/4;科技型中小企业509家,上市公司16家,均占全市1/3,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
民生事业取得新提升
五年来,年度民生支出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累计支出超138亿元。投入超1100万元,率先在全市实施“小病基本免费,大病救助兜底”惠民政策,惠及28万余人次。
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18所,增加学位12930个。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