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的相关报告显示,五年来,珠海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全市教育、卫生、文体娱、水电燃、公共设施等行业投资均实现稳步增长,规模水平不断提升。
在房地产业、制造业及水利、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民生领域投资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突破1500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五年内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90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全市完成总量增长88.8%,五年平均增速为13.0%,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惠民生
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五年来,全市教育、卫生、文体娱、水电燃、公共设施等行业投资均实现稳步增长,规模水平不断提升。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城市公园等民生项目的建设极大提升了珠海市民的幸福感和舒适度,为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珠海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珠海市工人文化宫及方志馆项目、索卡体育足球小镇等项目助力全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阳台、海天公园、香山湖公园等项目的建设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添彩。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珠海市迅速反应,一个月之内建成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应急医院,投资近2亿元在全市建设发热门诊,覆盖全市二级、三级医院,全力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强支撑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建设
五年来,珠海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环境,全市公路路网建设更加优化、铁路轨道建设持续完善、桥隧工程建设创世界之最、港口航运建设成效凸显、机场建设持续改造升级。
五年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珠海从“交通末梢”变成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与珠海的通行距离,让珠江两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极大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与发展,珠海的城市地位、定位和区位,得到历史性改变。
其间,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相继全面动工兴建,洪鹤大桥开通,珠海机场全面升级改造,鹤港高速、兴业快线、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加速建设,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伶仃洋通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珠海远期“八横十一纵”交通路网正在逐步实现。
五年来,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富山工业园PCB基地等产业园开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金湾航空新城、平沙新城、富山工业园等一批生活圈、产业圈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带动珠海西部地区腾飞;洪湾、东桥、翠微村旧村改造等一大批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产城融合”向纵深发展;桂山海上风电场、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加速构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新院区等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保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注活力
民间投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间投资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五年平均增速为18.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5年的36.9%提升至47.1%,提升1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从行业分布看,随着“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推动民营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全市民间投资在各行业、多领域全面释放活力。五年间,民间投资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增长十分迅速,多领域2020年民间投资额较2015年翻一番。
五年间,全市制造业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28.1%提高至2020年的59.6%;工业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23.9%提高至2020年的42.9%;工业技改投资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19.7%提高至2020年的49.5%。
促转型
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升级
五年来,全市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4.2%。从增速看,除2018年制造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制造业投资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均保持正增长。从比重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从2016年的29.6%提升至2020年的57.7%,新兴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打造。从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来看,除2018年外,增长贡献率逐年提升,2020年达98.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五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0%,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促消费
提档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培育消费新热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全市消费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市场活力不断迸发,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十四五”时期珠海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市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总量下滑外,其他年份消费总量呈阶梯式增长的良好势态。“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6.18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同比增长51.8%,五年年均增长4.4%。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和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是反映消费状况的“晴雨表”和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6.2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1%。2020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数量分别为874家、328家、172家、189家,较2015年分别增长45.9%、22.8%、55%、105.4%,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7.8%、4.2%、9.2%、15.5%。
珠海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远超全省平均水平,2016-2019年全省排名仅次于广州,2020年被深圳赶超,全省排名第三位。2020年,珠海与中山、江门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较低,但珠海居民整体消费能力较强,人均水平在珠中江三市中居首,如剔除疫情影响,外来旅游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商品消费层次显著提升,大宗消费品支撑作用明显。五年来汽车迅速普及,2020年末珠海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75.7万辆,比2015年增长85.5%,年均增长13.2%。“十三五”期间,珠海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37.22亿元,年均增长1.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的37.9%,是支撑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升级类消费表现抢眼。“十三五”期间,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音响器材类、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和书报杂志类企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99.13亿元、10.38亿元和7.3亿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49.5%、34.3%、39%和4.4%,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消费品供给方式与消费方式趋向多样化、便利化、高效化,新兴消费蓬勃发展。网上零售额实现井喷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单位网络零售额累计194.01亿元,年均增长80%,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9%。其中,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单位网络零售95.75亿元,同比增长94.3%,总量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23.5%。消费领域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全市消费品市场增添新动力。商业综合体备受青睐。商业综合体大多融合了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商务办公、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充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服务需求而受捧。珠海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及全市,海韵城、奥园广场、大信新都汇、优特汇等知名商业网点、多家大型零售百货网点相继建成开业。餐饮外卖倍受追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消费者更加追求便利、快捷的用餐服务,“美团”“饿了吗”等平台运营商通过打折、差异化定价等独具优势的经营模式吸引众多消费者。同时,定制式的服务更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大家乐、金濠等热门商家的月销售订单达到千单以上,成为餐饮业消费的新热点。
市统计局的相关报告显示,五年来,珠海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全市教育、卫生、文体娱、水电燃、公共设施等行业投资均实现稳步增长,规模水平不断提升。
在房地产业、制造业及水利、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民生领域投资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突破1500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五年内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90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全市完成总量增长88.8%,五年平均增速为13.0%,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惠民生
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五年来,全市教育、卫生、文体娱、水电燃、公共设施等行业投资均实现稳步增长,规模水平不断提升。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城市公园等民生项目的建设极大提升了珠海市民的幸福感和舒适度,为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珠海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珠海市工人文化宫及方志馆项目、索卡体育足球小镇等项目助力全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阳台、海天公园、香山湖公园等项目的建设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添彩。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珠海市迅速反应,一个月之内建成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应急医院,投资近2亿元在全市建设发热门诊,覆盖全市二级、三级医院,全力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强支撑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建设
五年来,珠海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环境,全市公路路网建设更加优化、铁路轨道建设持续完善、桥隧工程建设创世界之最、港口航运建设成效凸显、机场建设持续改造升级。
五年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珠海从“交通末梢”变成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与珠海的通行距离,让珠江两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极大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与发展,珠海的城市地位、定位和区位,得到历史性改变。
其间,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相继全面动工兴建,洪鹤大桥开通,珠海机场全面升级改造,鹤港高速、兴业快线、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加速建设,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伶仃洋通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珠海远期“八横十一纵”交通路网正在逐步实现。
五年来,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富山工业园PCB基地等产业园开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金湾航空新城、平沙新城、富山工业园等一批生活圈、产业圈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带动珠海西部地区腾飞;洪湾、东桥、翠微村旧村改造等一大批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产城融合”向纵深发展;桂山海上风电场、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加速构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新院区等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保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注活力
民间投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间投资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五年平均增速为18.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首位,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5年的36.9%提升至47.1%,提升1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从行业分布看,随着“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推动民营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全市民间投资在各行业、多领域全面释放活力。五年间,民间投资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增长十分迅速,多领域2020年民间投资额较2015年翻一番。
五年间,全市制造业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28.1%提高至2020年的59.6%;工业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23.9%提高至2020年的42.9%;工业技改投资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19.7%提高至2020年的49.5%。
促转型
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升级
五年来,全市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4.2%。从增速看,除2018年制造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制造业投资及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均保持正增长。从比重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从2016年的29.6%提升至2020年的57.7%,新兴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打造。从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来看,除2018年外,增长贡献率逐年提升,2020年达98.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五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0%,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促消费
提档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培育消费新热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全市消费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市场活力不断迸发,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十四五”时期珠海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市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总量下滑外,其他年份消费总量呈阶梯式增长的良好势态。“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6.18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同比增长51.8%,五年年均增长4.4%。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和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是反映消费状况的“晴雨表”和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6.2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1%。2020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数量分别为874家、328家、172家、189家,较2015年分别增长45.9%、22.8%、55%、105.4%,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7.8%、4.2%、9.2%、15.5%。
珠海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远超全省平均水平,2016-2019年全省排名仅次于广州,2020年被深圳赶超,全省排名第三位。2020年,珠海与中山、江门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较低,但珠海居民整体消费能力较强,人均水平在珠中江三市中居首,如剔除疫情影响,外来旅游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商品消费层次显著提升,大宗消费品支撑作用明显。五年来汽车迅速普及,2020年末珠海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75.7万辆,比2015年增长85.5%,年均增长13.2%。“十三五”期间,珠海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37.22亿元,年均增长1.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的37.9%,是支撑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升级类消费表现抢眼。“十三五”期间,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音响器材类、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和书报杂志类企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99.13亿元、10.38亿元和7.3亿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49.5%、34.3%、39%和4.4%,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消费品供给方式与消费方式趋向多样化、便利化、高效化,新兴消费蓬勃发展。网上零售额实现井喷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单位网络零售额累计194.01亿元,年均增长80%,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9%。其中,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单位网络零售95.75亿元,同比增长94.3%,总量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23.5%。消费领域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全市消费品市场增添新动力。商业综合体备受青睐。商业综合体大多融合了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商务办公、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充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服务需求而受捧。珠海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及全市,海韵城、奥园广场、大信新都汇、优特汇等知名商业网点、多家大型零售百货网点相继建成开业。餐饮外卖倍受追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消费者更加追求便利、快捷的用餐服务,“美团”“饿了吗”等平台运营商通过打折、差异化定价等独具优势的经营模式吸引众多消费者。同时,定制式的服务更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大家乐、金濠等热门商家的月销售订单达到千单以上,成为餐饮业消费的新热点。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