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 五年非凡足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珠海法治珠海

实施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为科技创新和群众出行提供法治保障;创新推出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推动社会治理再创新;先后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过去五年,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交出了极具珠海特色、彰显珠海力量、展现珠海担当的优异答卷。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在“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珠海更需要继续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等有力抓手,深入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错时共享让车位“活”起来、以“智慧停车”缓解供需矛盾……今年9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将经营性停车场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为统筹利用好存量停车资源打下基础。

《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程霖 摄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此前的调研中了解到,大量公共停车场因达不到许可条件,实际处于违规经营状态,将经营性停车场改为备案管理后,一方面解决了实际管理难题,另一方面扩大了管理覆盖面。

依托符合珠海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地方性法规破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珠海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缩影。在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方面,立法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8月1日,经第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条例》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利用本市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所形成的职务创新成果,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当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作为珠海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中的上述条款内容属于国内率先探索试行。该《条例》重点聚焦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在优化制度环境、促进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系列创新举措,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珠海正通过创新性立法进一步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珠海国际仲裁院条例》。该《条例》规范了珠海国际仲裁院运行机制,创新引入国际化仲裁规则,将国际通行、对接港澳的仲裁规则在特区立法中予以规定。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新制定、修订及修改法规10件。市政府制定、修改规章7部,破除制度限制、机制障碍十多项。而在今年9月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我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创举。珠海将进一步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珠海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交通安全得分环比上升,主要原因是交通死亡警情和拥堵指数实现“双降”;消费评价得分环比上升,原因是涉及消费维权类的投诉环比下降74.42%……在本月公布的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之11月月度指数中,各项指数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全面、系统地呈现了珠海11月份社会治理情况。

资料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杨小江 摄

社会治理要想现代化、可视化,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2019年11月27日,在珠海平安指数发布五周年之际,珠海在全国首创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基础上,以市域社会治理为切入点,构建起更宽领域、更多维度的“平安+”指数。

相比原来的平安指数,“平安+”指数将原有的4个指标扩展至涉及16个职能部门的14个分类指数,实现评价体系更多维、更客观、更准确。在构建完善公民知情权保障的风险信息发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进了“平安珠海”建设的不断深化,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样本。

“平安指数”早已成为珠海市民心中的平安状况“晴雨表”。吴长赋摄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需要利用数据精准找出短板、明确方向,更需要有力的抓手。近五年来,珠海“110”报警服务台朝智能化发展持续迈进。在对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单兵图传设备等进行优化整合后,珠海“110”基本实现警情、警力、案事件现场的可视化,推动接处警速度持续提升。

“遇到路面突发情况后,向110求助,马上就有人跟进。”市民许先生的真实经历体现出了“珠海式”的温暖。他在某次驾车途经珠海大道洪湾大桥附近时,突然看到路边护栏上的防护网摇摇欲坠,险些碰到自己的车。担心那个路段没有路灯且是个急转弯,许先生选择了拨打110告知相关情况。

“没一会儿,相关部门就回我电话了。”在确认具体位置后,对方告诉许先生:“会马上派人前去查看,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安全措施。非常感谢你的提醒。”这一席话让许先生很感动:“珠海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生活在这里觉得很安心、很幸福。”

群众议事没去处?群众休闲没空间?近年来,珠海持续创新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综合利用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空间支撑。在吉大街道南山社区的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内,可以看到设有便民大厅、多功能室等十多个功能区,这处昔日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社区居民赞不绝口的公共空间。

社区居民开展议事协商会议。(资料图片)赵梓摄

去年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新增64911平方米。截至今年年初,全市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标占比超过80%,在硬件持续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香洲区翠香街道钰海社区的“社区法律文化季”等项目,探索出一条“多元共治促法治,多元联动促和谐”的社区治理新路径;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社区的“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由社区代表、市人大代表、离退休党员代表、社会贤达等组成“唐仁议事团”,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记者观察

市民眼中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

从香山湖公园的步步皆景,到珠海大剧院的凭栏观海,怡然自得的微笑洋溢在珠海市民的脸上。大家谈起生活在珠海的幸福,除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外,也绕不开这座城市给予的安全感。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是珠海近五年来持续推动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走在珠海的街头,不时能看到市民主动牵绳遛犬、给狗狗戴嘴套的场景。近年来,随着《珠海经济特区养犬管理条例》持续深入实施,以法律手段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志愿者在社区宣传文明养犬。 赵梓 摄

市民张女士表示,该《条例》对养犬登记、限养犬数、养犬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该《条例》实施的这几年时间,不文明养犬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作为一名犬主,她乐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个《条例》在解决一些养犬方面的社会治理难题时,更体现了珠海这座城市的法治水平。”

“在工作后基本只有晚上才有空跑步,但在珠海夜跑我觉得很安心。”珠海白领静静表示,这种底气来自于这座城市给人的安全感。去年,她驾车经过金凤路时看到一名男子独自一人坐在一座桥的栏杆上,疑似存在过激行为。因担心其安全,静静果断选择了报警。在数分钟后,民警就抵达现场并跟她详细确认位置,“这让我觉得生活在珠海,是时刻被保护着的。”

开展《珠海经济特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相关立法工作,以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持续深入推进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奋进新征程,珠海将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让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字:罗汉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喜迎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 五年非凡足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珠海法治珠海
珠海特区报 2021-12-26 07:38

实施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为科技创新和群众出行提供法治保障;创新推出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推动社会治理再创新;先后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过去五年,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交出了极具珠海特色、彰显珠海力量、展现珠海担当的优异答卷。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在“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珠海更需要继续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等有力抓手,深入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错时共享让车位“活”起来、以“智慧停车”缓解供需矛盾……今年9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将经营性停车场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为统筹利用好存量停车资源打下基础。

《珠海经济特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现场。程霖 摄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此前的调研中了解到,大量公共停车场因达不到许可条件,实际处于违规经营状态,将经营性停车场改为备案管理后,一方面解决了实际管理难题,另一方面扩大了管理覆盖面。

依托符合珠海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地方性法规破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珠海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缩影。在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方面,立法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8月1日,经第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条例》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利用本市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所形成的职务创新成果,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当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作为珠海第一部促进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地方法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中的上述条款内容属于国内率先探索试行。该《条例》重点聚焦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在优化制度环境、促进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系列创新举措,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珠海正通过创新性立法进一步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珠海国际仲裁院条例》。该《条例》规范了珠海国际仲裁院运行机制,创新引入国际化仲裁规则,将国际通行、对接港澳的仲裁规则在特区立法中予以规定。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新制定、修订及修改法规10件。市政府制定、修改规章7部,破除制度限制、机制障碍十多项。而在今年9月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我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创举。珠海将进一步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珠海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交通安全得分环比上升,主要原因是交通死亡警情和拥堵指数实现“双降”;消费评价得分环比上升,原因是涉及消费维权类的投诉环比下降74.42%……在本月公布的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之11月月度指数中,各项指数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全面、系统地呈现了珠海11月份社会治理情况。

资料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杨小江 摄

社会治理要想现代化、可视化,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2019年11月27日,在珠海平安指数发布五周年之际,珠海在全国首创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基础上,以市域社会治理为切入点,构建起更宽领域、更多维度的“平安+”指数。

相比原来的平安指数,“平安+”指数将原有的4个指标扩展至涉及16个职能部门的14个分类指数,实现评价体系更多维、更客观、更准确。在构建完善公民知情权保障的风险信息发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进了“平安珠海”建设的不断深化,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样本。

“平安指数”早已成为珠海市民心中的平安状况“晴雨表”。吴长赋摄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需要利用数据精准找出短板、明确方向,更需要有力的抓手。近五年来,珠海“110”报警服务台朝智能化发展持续迈进。在对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单兵图传设备等进行优化整合后,珠海“110”基本实现警情、警力、案事件现场的可视化,推动接处警速度持续提升。

“遇到路面突发情况后,向110求助,马上就有人跟进。”市民许先生的真实经历体现出了“珠海式”的温暖。他在某次驾车途经珠海大道洪湾大桥附近时,突然看到路边护栏上的防护网摇摇欲坠,险些碰到自己的车。担心那个路段没有路灯且是个急转弯,许先生选择了拨打110告知相关情况。

“没一会儿,相关部门就回我电话了。”在确认具体位置后,对方告诉许先生:“会马上派人前去查看,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安全措施。非常感谢你的提醒。”这一席话让许先生很感动:“珠海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生活在这里觉得很安心、很幸福。”

群众议事没去处?群众休闲没空间?近年来,珠海持续创新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综合利用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空间支撑。在吉大街道南山社区的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内,可以看到设有便民大厅、多功能室等十多个功能区,这处昔日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社区居民赞不绝口的公共空间。

社区居民开展议事协商会议。(资料图片)赵梓摄

去年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新增64911平方米。截至今年年初,全市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标占比超过80%,在硬件持续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香洲区翠香街道钰海社区的“社区法律文化季”等项目,探索出一条“多元共治促法治,多元联动促和谐”的社区治理新路径;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社区的“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由社区代表、市人大代表、离退休党员代表、社会贤达等组成“唐仁议事团”,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记者观察

市民眼中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

从香山湖公园的步步皆景,到珠海大剧院的凭栏观海,怡然自得的微笑洋溢在珠海市民的脸上。大家谈起生活在珠海的幸福,除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外,也绕不开这座城市给予的安全感。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是珠海近五年来持续推动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走在珠海的街头,不时能看到市民主动牵绳遛犬、给狗狗戴嘴套的场景。近年来,随着《珠海经济特区养犬管理条例》持续深入实施,以法律手段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志愿者在社区宣传文明养犬。 赵梓 摄

市民张女士表示,该《条例》对养犬登记、限养犬数、养犬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该《条例》实施的这几年时间,不文明养犬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作为一名犬主,她乐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个《条例》在解决一些养犬方面的社会治理难题时,更体现了珠海这座城市的法治水平。”

“在工作后基本只有晚上才有空跑步,但在珠海夜跑我觉得很安心。”珠海白领静静表示,这种底气来自于这座城市给人的安全感。去年,她驾车经过金凤路时看到一名男子独自一人坐在一座桥的栏杆上,疑似存在过激行为。因担心其安全,静静果断选择了报警。在数分钟后,民警就抵达现场并跟她详细确认位置,“这让我觉得生活在珠海,是时刻被保护着的。”

开展《珠海经济特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相关立法工作,以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持续深入推进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奋进新征程,珠海将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让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字:罗汉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