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海域活珊瑚覆盖率上升 发现多个新种

记者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6月,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直属单位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前期调查及分析;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第一次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夏季、秋季的初步调查,并提交了项目的2021年调查报告。

科研人员在开展珠海海洋生态系统调查。

11个考察站点摸清“家底”

珠海作为珠江口重要城市,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海岛最多的城市。具备从河口到岛礁到外海的多层次的海洋环境,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渔业和旅游业资源,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反映珠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前期调查及分析。项目主要目标是查明珠海市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范围、面积、种类、景观格局变化和环境现状(调查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要素)等情况,项目实施为期2年。

本次调查参考前期文献调研和实地摸查情况,根据珠海珊瑚和海草床的分布,对万山群岛进行了珊瑚分布访谈和初步摸查,对珠海市横琴、金湾等处海岸实地勘察,确定调查站点。共设置11个考察站点,包括珊瑚调查站点10个,海草床调查站点1个。其中珊瑚调查站点分布在外伶仃岛(2个)、北尖岛(3个)和庙湾岛周边(5个)。站点最南为蚊尾洲站点,最北为外伶仃站点。通过截线样带法进行珊瑚调查,共布设样带15条,拍摄水下样带视频15段,拍摄水下生物照片6000余张,水下生物视频85段。

珠海珊瑚礁生物多样性高

调查发现,珠海珊瑚礁生态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共记录石珊瑚9科17属42种,软珊瑚8种,首次较全面地进行了珠海珊瑚礁栖鱼类调查,共记录鱼类6目29科60属83种,远高于历史记录值。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平均活珊瑚覆盖率26.6%,较2012年不足20%的覆盖率有所提升。调查过程中,发现多种珊瑚的疑似新种或新记录种,通过样带录制、样框拍摄和微距形态记录,共发现8种鹿角珊瑚新记录种(疑似),一种杯型珊瑚新记录种(疑似)。

对珊瑚礁生长区域的水质调查结果显示珊瑚礁区域水质状态良好,80%的站位未出现富营养化,庙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且该区域水体重金属含量较低,透光度高,有利于石珊瑚的生长。沉积物多数指标的达标率为100%。

研究人员在唐家湾潮间带海草床对其周边环境、海草床生物、环境参数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该处海草为贝克喜盐草为小型海草,海草床面积随季节变化改变较大,海草床面积在10月份较大,接近历史高值表明该处的海草床在经历2019年的萎缩后已经有所恢复。

项目通过中期验收专家评审

11月10日,中山大学向市生态环境局就调查结果进行专题汇报。

听取汇报后,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丁疆华表示,本次调查对摸清珠海周边生态环境现状,对今后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等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建议中山大学能够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现存问题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11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了该项目的中期验收专家评审会。参会专家及各单位代表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中期验收,并对项目的继续开展提出了建议。

下一步,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将根据本次汇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第二年的调查工作。

文字:郑振华 图片: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应立枫
珠海海域活珊瑚覆盖率上升 发现多个新种
观海融媒 2021-12-07 19:47

记者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6月,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直属单位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前期调查及分析;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第一次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夏季、秋季的初步调查,并提交了项目的2021年调查报告。

科研人员在开展珠海海洋生态系统调查。

11个考察站点摸清“家底”

珠海作为珠江口重要城市,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海岛最多的城市。具备从河口到岛礁到外海的多层次的海洋环境,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渔业和旅游业资源,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反映珠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前期调查及分析。项目主要目标是查明珠海市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范围、面积、种类、景观格局变化和环境现状(调查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要素)等情况,项目实施为期2年。

本次调查参考前期文献调研和实地摸查情况,根据珠海珊瑚和海草床的分布,对万山群岛进行了珊瑚分布访谈和初步摸查,对珠海市横琴、金湾等处海岸实地勘察,确定调查站点。共设置11个考察站点,包括珊瑚调查站点10个,海草床调查站点1个。其中珊瑚调查站点分布在外伶仃岛(2个)、北尖岛(3个)和庙湾岛周边(5个)。站点最南为蚊尾洲站点,最北为外伶仃站点。通过截线样带法进行珊瑚调查,共布设样带15条,拍摄水下样带视频15段,拍摄水下生物照片6000余张,水下生物视频85段。

珠海珊瑚礁生物多样性高

调查发现,珠海珊瑚礁生态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共记录石珊瑚9科17属42种,软珊瑚8种,首次较全面地进行了珠海珊瑚礁栖鱼类调查,共记录鱼类6目29科60属83种,远高于历史记录值。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平均活珊瑚覆盖率26.6%,较2012年不足20%的覆盖率有所提升。调查过程中,发现多种珊瑚的疑似新种或新记录种,通过样带录制、样框拍摄和微距形态记录,共发现8种鹿角珊瑚新记录种(疑似),一种杯型珊瑚新记录种(疑似)。

对珊瑚礁生长区域的水质调查结果显示珊瑚礁区域水质状态良好,80%的站位未出现富营养化,庙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且该区域水体重金属含量较低,透光度高,有利于石珊瑚的生长。沉积物多数指标的达标率为100%。

研究人员在唐家湾潮间带海草床对其周边环境、海草床生物、环境参数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该处海草为贝克喜盐草为小型海草,海草床面积随季节变化改变较大,海草床面积在10月份较大,接近历史高值表明该处的海草床在经历2019年的萎缩后已经有所恢复。

项目通过中期验收专家评审

11月10日,中山大学向市生态环境局就调查结果进行专题汇报。

听取汇报后,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丁疆华表示,本次调查对摸清珠海周边生态环境现状,对今后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等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建议中山大学能够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珠海市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现存问题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11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了该项目的中期验收专家评审会。参会专家及各单位代表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中期验收,并对项目的继续开展提出了建议。

下一步,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将根据本次汇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第二年的调查工作。

文字:郑振华 图片: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