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 珠海开展53条问题河涌治理

攻坚问题河涌整治是珠海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此,珠海自加压力将53条问题河涌纳入治理工作范围,市政府配套出台了《珠海市问题河涌(渠)整治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问题河涌整治目标。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完成问题河涌截污整治48条,5条正在整治施工。与2020年相比,今年以来,我市问题河涌总体水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涌现出一批整治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典型河涌。

斗门大坑:清理周边养殖场改善水质

斗门大坑是斗门区22条问题河涌之一,河道全长约4.1公里,水面宽4至40米。长期以来,斗门大坑流域内禽畜养殖污染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另一方面,长年以来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明显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岸线的防洪能力弱,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斗门大坑,水质改善。

为有效改善斗门大坑水质状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斗门区积极利用河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岗位赋予的职责,加强巡河履职,对巡河发现问题逐一跟踪落实整改。自2018年起,当地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斗门大坑流域内养殖场清理工作,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关停清拆养殖场13家,清理养殖场面积约1.85万平方米,使得斗门大坑水质状况明显改善。

同时,当地还对河道进行清淤,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5万元,清淤河道1.3公里,清淤约1.84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斗门大坑水动力和行洪安全。

香洲金凤排洪渠: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依托河湖长制平台,我市于2019年5月再次启动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香洲区举全区之力落实黑臭水体、问题河涌整治,调动多方力量,打造大兵团作战、全地域开工、全流域治理的工作格局,通过管网建养、病害治理、雨污分流等攻坚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问题河涌”金凤排洪渠通过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由此前长期处于劣V类以上水质的河渠转变为水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河畅、水清、景美的河渠。

金凤排洪渠,内源污染完成治理,生态环境改善。

金凤排洪渠北起坑尾山坳,沿金凤路南至上冲检查站,最终流入中山境内。排洪渠总长5.61千米,宽6至30米。在整治过程中,香洲区完善渠边截污管道,沿金凤排洪渠建设DN500截污管道共计3.8千米,接入污水管道,实现旱季100%截污。 

同时,香洲区实施金凤排洪渠周边东坑社区、长沙社区等六个村及社区雨污分流排水改造,改造面积约3.2平方千米,并开展内源治理,对下游处黑臭污泥进行清淤修复,共清理污泥15000立方米,同时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河渠自净能力。

经过整治,目前金凤排洪渠已彻底改变河渠脏乱差的状况,河渠水质明显改善,不仅不黑不臭,而且旱季时河渠水质可达地表水Ⅳ类及以上。在今年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河渠均能顺利排水,防汛排涝能力大幅度提高。

金湾连湾涌:以示范河段打造景观亮点

连湾涌位于金湾区平沙镇东南侧,是鸡啼门水道西岸水网的内河涌之一,流域面积约14.2平方千米。由于河道沿线各村居污水管网不完善,导致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入连湾涌,致使连湾涌水质常年保持为劣Ⅴ类水质,2018年连湾涌被列为珠海市问题河涌之一。

根据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求,金湾区率先启动连湾涌河域整治项目,作为区域河道整治的示范河段,打造自然河域景观亮点。按照“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模式,连湾涌河域整治采用自然生态方式衔接河道与人文关系,着重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和水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建设整治。

金湾连湾涌,基本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

在水环境整治方面,全河道取排水口采用生物膜、有益菌修复、生态沉箱等集成技术进行水质提升,目前水质情况基本恢复至IV类地表水。

在景观绿化方面,根据堤岸现状,景观设计以修复、恢复为主,堤岸情况较好的部分保留原有植被,在居民聚集区域种植开花植物与常绿地被,相互搭配,为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过连湾涌一河两岸的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了河道堤防标准,优化水质并提升景观效果,现已基本达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

高新区中珠排洪渠:清拆违建让河涌变清变美

中珠排洪渠始建于1975年,从中山三乡延伸到珠海下栅,是高新区第一大渠,由于河渠沿线管网建设不完善,雨污混流、河渠污染严重,两岸乱搭建、废弃垃圾杂物多,一段时间以来水质监测为劣V类,是高新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高新区以“打好碧水攻坚战,增强高新生态底色”为抓手,把清拆违建、截污整治、加强巡查作为中珠排洪渠整治重点扎实推进;由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中珠排洪渠区级河长,与社区河长形成两级河长齐抓共管河渠治理的新局面。

高新区中珠排洪渠,岸线违建全部清拆,水环境变美。

两级河长实地督查清拆工作,针对问题现场下达河长督办函,责成相关单位立行立改。经过不懈努力,中珠排洪渠沿岸涉及3个社区、8个自然村占用国有土地20余年之久的违章建筑全部清拆完毕,为中珠排洪渠水环境整治工程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完成清拆的同时,高新区还投入近2亿元对中珠排洪渠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标本兼治同步实施两岸市政道路、新建污水管网、截污改造、渠道清淤、生态景观等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中珠排洪渠水质已提高至地表水Ⅴ类(局部Ⅳ类),实现河渠蜕变,达到水清、岸绿的滨河景观效果。

 

 

文字:苏振华 图片:通讯员 吴丹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戴丹梅
全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 珠海开展53条问题河涌治理
观海融媒 2021-12-07 11:29

攻坚问题河涌整治是珠海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此,珠海自加压力将53条问题河涌纳入治理工作范围,市政府配套出台了《珠海市问题河涌(渠)整治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问题河涌整治目标。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完成问题河涌截污整治48条,5条正在整治施工。与2020年相比,今年以来,我市问题河涌总体水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涌现出一批整治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典型河涌。

斗门大坑:清理周边养殖场改善水质

斗门大坑是斗门区22条问题河涌之一,河道全长约4.1公里,水面宽4至40米。长期以来,斗门大坑流域内禽畜养殖污染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另一方面,长年以来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明显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岸线的防洪能力弱,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斗门大坑,水质改善。

为有效改善斗门大坑水质状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斗门区积极利用河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岗位赋予的职责,加强巡河履职,对巡河发现问题逐一跟踪落实整改。自2018年起,当地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斗门大坑流域内养殖场清理工作,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关停清拆养殖场13家,清理养殖场面积约1.85万平方米,使得斗门大坑水质状况明显改善。

同时,当地还对河道进行清淤,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5万元,清淤河道1.3公里,清淤约1.84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斗门大坑水动力和行洪安全。

香洲金凤排洪渠: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依托河湖长制平台,我市于2019年5月再次启动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香洲区举全区之力落实黑臭水体、问题河涌整治,调动多方力量,打造大兵团作战、全地域开工、全流域治理的工作格局,通过管网建养、病害治理、雨污分流等攻坚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问题河涌”金凤排洪渠通过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由此前长期处于劣V类以上水质的河渠转变为水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河畅、水清、景美的河渠。

金凤排洪渠,内源污染完成治理,生态环境改善。

金凤排洪渠北起坑尾山坳,沿金凤路南至上冲检查站,最终流入中山境内。排洪渠总长5.61千米,宽6至30米。在整治过程中,香洲区完善渠边截污管道,沿金凤排洪渠建设DN500截污管道共计3.8千米,接入污水管道,实现旱季100%截污。 

同时,香洲区实施金凤排洪渠周边东坑社区、长沙社区等六个村及社区雨污分流排水改造,改造面积约3.2平方千米,并开展内源治理,对下游处黑臭污泥进行清淤修复,共清理污泥15000立方米,同时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河渠自净能力。

经过整治,目前金凤排洪渠已彻底改变河渠脏乱差的状况,河渠水质明显改善,不仅不黑不臭,而且旱季时河渠水质可达地表水Ⅳ类及以上。在今年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河渠均能顺利排水,防汛排涝能力大幅度提高。

金湾连湾涌:以示范河段打造景观亮点

连湾涌位于金湾区平沙镇东南侧,是鸡啼门水道西岸水网的内河涌之一,流域面积约14.2平方千米。由于河道沿线各村居污水管网不完善,导致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入连湾涌,致使连湾涌水质常年保持为劣Ⅴ类水质,2018年连湾涌被列为珠海市问题河涌之一。

根据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求,金湾区率先启动连湾涌河域整治项目,作为区域河道整治的示范河段,打造自然河域景观亮点。按照“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模式,连湾涌河域整治采用自然生态方式衔接河道与人文关系,着重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和水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建设整治。

金湾连湾涌,基本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

在水环境整治方面,全河道取排水口采用生物膜、有益菌修复、生态沉箱等集成技术进行水质提升,目前水质情况基本恢复至IV类地表水。

在景观绿化方面,根据堤岸现状,景观设计以修复、恢复为主,堤岸情况较好的部分保留原有植被,在居民聚集区域种植开花植物与常绿地被,相互搭配,为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过连湾涌一河两岸的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了河道堤防标准,优化水质并提升景观效果,现已基本达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

高新区中珠排洪渠:清拆违建让河涌变清变美

中珠排洪渠始建于1975年,从中山三乡延伸到珠海下栅,是高新区第一大渠,由于河渠沿线管网建设不完善,雨污混流、河渠污染严重,两岸乱搭建、废弃垃圾杂物多,一段时间以来水质监测为劣V类,是高新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高新区以“打好碧水攻坚战,增强高新生态底色”为抓手,把清拆违建、截污整治、加强巡查作为中珠排洪渠整治重点扎实推进;由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中珠排洪渠区级河长,与社区河长形成两级河长齐抓共管河渠治理的新局面。

高新区中珠排洪渠,岸线违建全部清拆,水环境变美。

两级河长实地督查清拆工作,针对问题现场下达河长督办函,责成相关单位立行立改。经过不懈努力,中珠排洪渠沿岸涉及3个社区、8个自然村占用国有土地20余年之久的违章建筑全部清拆完毕,为中珠排洪渠水环境整治工程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完成清拆的同时,高新区还投入近2亿元对中珠排洪渠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标本兼治同步实施两岸市政道路、新建污水管网、截污改造、渠道清淤、生态景观等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中珠排洪渠水质已提高至地表水Ⅴ类(局部Ⅳ类),实现河渠蜕变,达到水清、岸绿的滨河景观效果。

 

 

文字:苏振华 图片:通讯员 吴丹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戴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