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帮扶新政体现党和政府温暖

日前,我市正式出台《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就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作出部署。该《办法》明确,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将对急难型困难群体、困难职工、关爱慰问对象进行帮扶,最高可一次性给予4万元帮扶基金。(《珠江晚报》8月1日04版)

困难群众帮扶是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市出台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重视和关心。值得肯定的是,通过探索建立以基金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推动帮扶工作规范、有序和更可持续。

我市历来对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取得显著成效。但之前帮扶资金多头分散,政策措施形式多样、标准不一,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这次《办法》明确了帮扶对象类型、帮扶标准和帮扶程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及时。比如,在帮扶标准上分类分层,不同类型的帮扶对象给予不同的帮扶金;在帮扶对象上突破户籍限制,异地务工人员也可申请急难型困难职工帮扶;在帮扶程序上更加便捷,特殊紧急情况下可先发放帮扶资金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创新,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随着时代进步和资讯发达,打造“阳光基金”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识。这次,《办法》在帮扶基金筹措渠道上注重开放多元,明确基金来源包括财政资助、工会关爱慰问资金、慈善募捐等不同渠道,这有利于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基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办法》规定,帮扶基金接受财政、审计和社会监督,帮扶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严格基金管理和监督。只有把基金管理摊在阳光底下,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才能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困难群众帮扶。

《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帮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在经济、物质上及时帮扶困难群众外,要想让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重新“站起来”,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坚持因户施策,综合考虑困难群众家庭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套餐”,有效增强帮扶实效;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社会帮扶体系,链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等社会资源,弥补政府行政力量的不足,实现帮扶效应最大化。此外,精神帮扶也必不可少,关注困难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勇气,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也很重要。

困难群众帮扶,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努力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就能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市打造民生幸福样本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麦地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评论|帮扶新政体现党和政府温暖
珠海特区报 2021-08-02 10:29

日前,我市正式出台《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就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作出部署。该《办法》明确,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将对急难型困难群体、困难职工、关爱慰问对象进行帮扶,最高可一次性给予4万元帮扶基金。(《珠江晚报》8月1日04版)

困难群众帮扶是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市出台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重视和关心。值得肯定的是,通过探索建立以基金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推动帮扶工作规范、有序和更可持续。

我市历来对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取得显著成效。但之前帮扶资金多头分散,政策措施形式多样、标准不一,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这次《办法》明确了帮扶对象类型、帮扶标准和帮扶程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及时。比如,在帮扶标准上分类分层,不同类型的帮扶对象给予不同的帮扶金;在帮扶对象上突破户籍限制,异地务工人员也可申请急难型困难职工帮扶;在帮扶程序上更加便捷,特殊紧急情况下可先发放帮扶资金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创新,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随着时代进步和资讯发达,打造“阳光基金”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识。这次,《办法》在帮扶基金筹措渠道上注重开放多元,明确基金来源包括财政资助、工会关爱慰问资金、慈善募捐等不同渠道,这有利于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基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办法》规定,帮扶基金接受财政、审计和社会监督,帮扶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严格基金管理和监督。只有把基金管理摊在阳光底下,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才能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困难群众帮扶。

《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帮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在经济、物质上及时帮扶困难群众外,要想让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重新“站起来”,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坚持因户施策,综合考虑困难群众家庭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套餐”,有效增强帮扶实效;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社会帮扶体系,链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等社会资源,弥补政府行政力量的不足,实现帮扶效应最大化。此外,精神帮扶也必不可少,关注困难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勇气,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也很重要。

困难群众帮扶,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努力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就能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市打造民生幸福样本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麦地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