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珠海实体经济加速跑起来强起来
观海融媒 2021-06-29 17:25:53

征程万里风正劲。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印发,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垂青珠海,珠海发展又一次跃升高点。

今年5月,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珠海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工作方案》,将《意见》提出的28条政策措施逐条细化、实化,分解落实为100条具体工作任务,形成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蓝图既定,方向既明。珠海将抢抓“三区”叠加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特大高多”四大战略任务,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脊梁。“‘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必须着眼大局、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奋发作为的五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珠海实体经济加速跑起来、强起来,力争到202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22.3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80.40亿元;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58.2%……

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十三五”期间珠海实体经济闯关夺隘、前进跃升的强劲活力,也彰显出面对疫情严峻挑战,特区人勇往直前的魄力,勇立潮头的担当。

《意见》对珠海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包括“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并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方面,为珠海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迈入“十四五”,珠海要着力解决好产业能级量级偏小、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和短板,推动实体经济由“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变,为全国“多打粮食,多做贡献”。

练好内功,挑好担子。当前,珠海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我市将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并为每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配备一个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统筹的产业专班,“一产一策”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市将持续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充分联动粤港澳三地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依托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珠港澳国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在横琴集聚发展,推动5G相关运营与信息创新应用落地,逐步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芯”产业基地;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市将加大在跨境创新领域的政策创新,畅通国际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的流通渠道,携手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

在高端打印设备产业领域,我市将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环节,努力实现“打印耗材之都”向“打印装备之都”的蝶变;

在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领域,我市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风口,加快布局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环保材料、储能材料产业链条和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泛在电力物联网等为重点,面向“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生活”的碳汇产业基地。

在智能家电领域,我市将继续支持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培育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共享制造平台,实现对全行业的创新赋能,打造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转型升级典范。

“我们将在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逐步出台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专项服务政策,形成覆盖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政策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如何推动澳珠产业协同迈开新步伐,取得新突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在基础设施“硬连接”上,我市将推动并协助电信运营商加大在珠海的跨境通信网络建设投入;在产业合作“软连接”上,我市将携手澳门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现代化优质园区载体,吸引更多澳资澳企项目入驻,配套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信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

在横琴新区环岛西路东侧,一栋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大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三期项目建设现场。

由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建设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目前每秒算力可达116亿亿次,已为近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算力支撑。待项目三期建设全面完成后,其算力将进一步提升,向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迈进。

在珠海高新区,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则在去年底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华为与华发集团携手组建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着力建设珠海信创产业生态示范区。

前不久,华为又再度“牵手”珠海,宣布在高新区落子布局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项目建设,打造智慧视觉示范工程、建设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落地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

在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推进珠海市大数据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的扩建和推广运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市软件业务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集成电路设计业主营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8.1%。2020年4月,珠海市出台《珠海市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信创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珠海市5G网络、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2020年,珠海市5G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建成并开通5G基站逾6000座,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全市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智慧防控、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直播授课,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诸多5G技术应用“火线上岗”成为科技战“疫”中的“尖兵利器”。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应用生态更是初露“峥嵘”。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2021年,我市预计还将新增1万座以上5G基站,5G具有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广连接”等特性,也有助于珠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工厂,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珠海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方面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也会对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提供更多智能化支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

格力电器智能装备展区。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

云洲智能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今年5月,我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7.6%。但龙头企业偏少、能级量级不够等问题也一直制约着珠海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来看,珠海民营企业中,‘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较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飞跃的决心与恒心,不仅被写入“顶层设计”,更体现在通过各种路径与资源,助力民企的成长发展上。

从实施《珠海市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平台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面向企业的“政企云”平台到从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我市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去年11月,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在珠海大会堂正式启用。“对我们来说,就像有了一个‘娘家’!”从事自动化技术研发的珠海市华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岗举高兴地说。

“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来看,市场化机制更健全,民营经济更发达,产业配套更完善,科技成果运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发展的后劲更足,动力更强,这也是珠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特区的应有之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

据介绍,我市将加快构建以《珠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引领的“1+N”政策体系。“一方面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规免于处罚,非主观违规不扩大行政处罚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努力破除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努力创造民营经济平等发展的体制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落实《珠海市深化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推动设立首席企业服务专员,建立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服务联动机制,重点解决企业项目申报、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高频共性问题,提供全面、精准、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线上“云服务”和线下“群服务”互相连通的服务工作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向改革要活力,推动落地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

立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深珠产业合作区谋划建设三大产业载体,推动落地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实现区域协调联动,将成为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

其中,我市将以后环片区为核心,贯通珠江沿线全域产业资源,加快构建北起高新,南至横琴的深珠产业合作区,主动融入广深创新产业链条,承接广深创新资源溢出,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基地;依托我市西部地区的广大产业腹地,加快携手江门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整合江珠产业资源,“承接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增长极。

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活力。“我们将紧紧把握国家、省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改革园区开发建设机制,学习苏州工业园等先进经验,推动园区运营管理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国有资本优势打造十大专业化的特色“园中园”;另一方面要改革工业用地管理和出让机制,落实好工业用地红线,大力推行M0(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创新和土地绩效评价,探索限价竞税收、分期出让和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出让机制改革。”

与此同时,我市将大力推动国有资本“以投促引”、专业会展“以会促引”等项目招商方式改革,持续办好工信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引聚优质项目、人才落户珠海,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0个。

为企业排忧解难,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第一时间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规定动作”精准到位,“自选动作”丰富多彩。

为民办实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一时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

统筹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坚持局领导带科室分区包干走访企业进行上门服务的“一线工作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创新打造“最珠海”平台,注重提升“民生微实事”质量,如珠海实时公交、提供高质量岗位招聘、全面升级云上购物节等,切实提升“珠海幸福感”。

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开展送政策送融资系列行动,预期降低获得贷款或转贷资金支持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逾8千万元,并将持续举办产业链创新协同专题培训班、研修班等,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珠海实体经济加速跑起来强起来
观海融媒 2021-06-29 17:25:53

征程万里风正劲。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印发,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垂青珠海,珠海发展又一次跃升高点。

今年5月,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珠海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工作方案》,将《意见》提出的28条政策措施逐条细化、实化,分解落实为100条具体工作任务,形成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蓝图既定,方向既明。珠海将抢抓“三区”叠加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特大高多”四大战略任务,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脊梁。“‘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必须着眼大局、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奋发作为的五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珠海实体经济加速跑起来、强起来,力争到202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22.3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80.40亿元;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58.2%……

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十三五”期间珠海实体经济闯关夺隘、前进跃升的强劲活力,也彰显出面对疫情严峻挑战,特区人勇往直前的魄力,勇立潮头的担当。

《意见》对珠海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包括“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并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方面,为珠海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迈入“十四五”,珠海要着力解决好产业能级量级偏小、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和短板,推动实体经济由“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变,为全国“多打粮食,多做贡献”。

练好内功,挑好担子。当前,珠海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我市将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并为每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配备一个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统筹的产业专班,“一产一策”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市将持续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充分联动粤港澳三地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依托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珠港澳国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在横琴集聚发展,推动5G相关运营与信息创新应用落地,逐步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芯”产业基地;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市将加大在跨境创新领域的政策创新,畅通国际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的流通渠道,携手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

在高端打印设备产业领域,我市将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环节,努力实现“打印耗材之都”向“打印装备之都”的蝶变;

在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领域,我市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风口,加快布局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环保材料、储能材料产业链条和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泛在电力物联网等为重点,面向“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生活”的碳汇产业基地。

在智能家电领域,我市将继续支持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培育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共享制造平台,实现对全行业的创新赋能,打造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转型升级典范。

“我们将在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逐步出台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专项服务政策,形成覆盖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政策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如何推动澳珠产业协同迈开新步伐,取得新突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在基础设施“硬连接”上,我市将推动并协助电信运营商加大在珠海的跨境通信网络建设投入;在产业合作“软连接”上,我市将携手澳门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现代化优质园区载体,吸引更多澳资澳企项目入驻,配套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信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

在横琴新区环岛西路东侧,一栋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大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三期项目建设现场。

由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建设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目前每秒算力可达116亿亿次,已为近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算力支撑。待项目三期建设全面完成后,其算力将进一步提升,向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迈进。

在珠海高新区,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则在去年底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华为与华发集团携手组建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着力建设珠海信创产业生态示范区。

前不久,华为又再度“牵手”珠海,宣布在高新区落子布局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项目建设,打造智慧视觉示范工程、建设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落地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

在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推进珠海市大数据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的扩建和推广运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市软件业务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集成电路设计业主营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28.1%。2020年4月,珠海市出台《珠海市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信创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珠海市5G网络、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2020年,珠海市5G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建成并开通5G基站逾6000座,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全市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智慧防控、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直播授课,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诸多5G技术应用“火线上岗”成为科技战“疫”中的“尖兵利器”。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应用生态更是初露“峥嵘”。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2021年,我市预计还将新增1万座以上5G基站,5G具有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广连接”等特性,也有助于珠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工厂,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珠海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方面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也会对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提供更多智能化支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

格力电器智能装备展区。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

云洲智能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今年5月,我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7.6%。但龙头企业偏少、能级量级不够等问题也一直制约着珠海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来看,珠海民营企业中,‘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较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飞跃的决心与恒心,不仅被写入“顶层设计”,更体现在通过各种路径与资源,助力民企的成长发展上。

从实施《珠海市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平台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面向企业的“政企云”平台到从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我市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去年11月,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在珠海大会堂正式启用。“对我们来说,就像有了一个‘娘家’!”从事自动化技术研发的珠海市华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岗举高兴地说。

“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来看,市场化机制更健全,民营经济更发达,产业配套更完善,科技成果运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发展的后劲更足,动力更强,这也是珠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特区的应有之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

据介绍,我市将加快构建以《珠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引领的“1+N”政策体系。“一方面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规免于处罚,非主观违规不扩大行政处罚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努力破除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努力创造民营经济平等发展的体制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市也将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落实《珠海市深化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推动设立首席企业服务专员,建立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服务联动机制,重点解决企业项目申报、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高频共性问题,提供全面、精准、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线上“云服务”和线下“群服务”互相连通的服务工作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向改革要活力,推动落地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

立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深珠产业合作区谋划建设三大产业载体,推动落地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实现区域协调联动,将成为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

其中,我市将以后环片区为核心,贯通珠江沿线全域产业资源,加快构建北起高新,南至横琴的深珠产业合作区,主动融入广深创新产业链条,承接广深创新资源溢出,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产业基地;依托我市西部地区的广大产业腹地,加快携手江门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整合江珠产业资源,“承接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增长极。

向改革要红利,向改革要活力。“我们将紧紧把握国家、省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改革园区开发建设机制,学习苏州工业园等先进经验,推动园区运营管理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国有资本优势打造十大专业化的特色“园中园”;另一方面要改革工业用地管理和出让机制,落实好工业用地红线,大力推行M0(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创新和土地绩效评价,探索限价竞税收、分期出让和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出让机制改革。”

与此同时,我市将大力推动国有资本“以投促引”、专业会展“以会促引”等项目招商方式改革,持续办好工信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引聚优质项目、人才落户珠海,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0个。

为企业排忧解难,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第一时间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规定动作”精准到位,“自选动作”丰富多彩。

为民办实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一时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

统筹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坚持局领导带科室分区包干走访企业进行上门服务的“一线工作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创新打造“最珠海”平台,注重提升“民生微实事”质量,如珠海实时公交、提供高质量岗位招聘、全面升级云上购物节等,切实提升“珠海幸福感”。

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开展送政策送融资系列行动,预期降低获得贷款或转贷资金支持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逾8千万元,并将持续举办产业链创新协同专题培训班、研修班等,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