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遗址 谛听百年党史 将英雄事迹化作珠海人民宝贵的精神力量

斗转星移,时间改变了遗址的本来面貌,却从未抹去其中承载的浩荡历史。特区四十载,珠海在腾飞,而这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英雄故事,已然融入了珠海这片红色热土,化为新时代珠海人民宝贵的精神力量。

小村庄走出坚贞不屈革命领袖

在珠海,有被称为“红色三杰”的苏兆征、杨匏安和林伟民。分别从高新区唐家湾镇淇澳村、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村、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走出的这三位革命志士,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今,珠海建起了杨匏安陈列馆、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他们的事迹与精神不断地受到后人的传颂与发扬。

实际上,除了“红色三杰”,在珠海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涌现出郑汝森、邝任生等为革命事业终身奔走的杰出领袖,在百年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走进香洲区南屏镇,踏上灰白色的石板街,路过南屏影剧院,再走大约300米,就到了西大街8号的郑汝森故居。80多年前,郑汝森曾在这里教书育人,组织抗日宣传队,带领抗日先锋队抛头颅洒热血。

郑汝森生于1902年,受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农民协会的两个堂叔的教育以及当时革命群众运动的影响,郑汝森很早就有反侵略、反压迫的思想意识。1920年,他动员一批热心教育事业的进步青年,一起创办了智仁小学并担任校长。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汝森加入教师联合会(抗日群众组织),并利用教学的机会在造贝小学、南屏小学成立了抗日宣传队,还组织了全乡性的南屏青年抗日救亡后援队并出任队长。

为了唤醒群众的反侵略意识,除了在校师生,他还吸收社会上的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参加抗日运动,教唱革命歌曲,导演抗日剧目。他挨家挨户宣传抗日运动,动员群众加入抗日队伍、捐献武器或资金等。经过他的努力,南屏青年抗日救亡后援队不断壮大。

1938年,郑汝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让他更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很少休息,经常都不回家睡觉,半夜三更课室的灯还是亮的。”郑汝森同族后人郑少仁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郑汝森,言语间充满着敬佩。

郑汝森白天教学,晚上与抗日先锋队的地下党员秘密开会,很多时候只是在课桌上趴着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工作。因持续高强度工作,郑汝森患上了皮肤病和严重的肺病,卧床不起。1940年7月,郑汝森在南屏逝世,临终前他不忘叮嘱队员:“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另一边的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村,坐落着邝任生烈士故居,故居门墙挂有“光荣烈属”牌匾。1911年,邝任生出生在这里。学生时代,他在中共地下党员陈杰、谢英的影响下投身革命。

1937年9月20日,邝任生在小濠涌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这是珠海市最早诞生的党支部。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共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共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邝任生因此被敌人称为“最难对付的赤色分子”。

“邝任生先后担任小濠涌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山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宣传部长、香港工委宣传部长、澳门工委书记、顺德工委书记等党内职务。”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介绍说,邝任生为建立斗门地区党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践行了他一生“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崇高理想。

1942年3月,邝任生在顺德林头乡一名地下交通员的家里主持召开对敌斗争秘密会议时,被日军逮捕。被捕后,邝任生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老祠堂见证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观音山下,坐落着一座硬山顶、石墙基、青砖墙的祠堂,门楣上写有“曰有吴公祠”5个大字。大门左侧挂有“小托村农会旧址”牌匾,右侧挂有“珠海市历史建筑”牌匾。这里是斗门区保存最完整的农民协会旧址。

时间追溯到大革命时期。1924年至1927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广东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在此背景下,1924年冬,中山县委派特派员黎炎孟专门到小托村做农民运动调查,为成立农民协会做准备。随后,小托村在“曰有吴公祠”成立农会,游击队与农会成员一道组织反帝反封建、反苛捐杂税、反剥削压迫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队宣传队经常在小托村“曰有吴公祠”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宣传节目。日伪军对小托村农会恨之入骨,曾两次纵火烧毁后祠堂,阻挠抗日活动,小托村农会与日伪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山八区的农民协会虽然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但其作为斗门地区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播下的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燃起了熊熊烈火。”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上栅卢公祠。

黎炎孟的足迹不仅走遍了小托村,还延伸到高新区唐家湾镇上栅地区。位于高新区唐家湾镇上栅社区蚝壳祠巷的卢公祠,是一座始建于清初的老祠堂,也是唐家湾地区最早的农会——上栅乡农民协会旧址。墙体为蚝壳混三合土堆砌,又称“蚝壳祠”,是上栅最早的卢氏宗祠。

“这座村中老祠堂见证了上世纪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上栅乡农民自卫军的军旗和全体农民自卫军成员的合影还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保护协会秘书长甘晓涛介绍称。

1925年10月,黎炎孟来到上栅地区,于1926年元宵节前后,在卢公祠成立了上栅乡农民协会,开始同土豪、劣绅作斗争,开展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制止土豪恶霸敲诈勒索等工作。到1926年底,上栅乡农民协会已发展会员380余人。

上栅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很快引起了地主劣绅、反动民团的仇视和反扑。1927年2月中旬,民团局纠集40余名武装人员,突袭上栅乡农民自卫军,双方发生激战。在战斗中,上栅乡农民自卫军队长当场牺牲,十余名队员被捕后惨遭杀害。上栅乡农民协会和自卫军遭到残酷镇压。

1928年1月12日,黎炎孟在中山英勇就义,时年25岁。面对极刑,他高喊口号:“我死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最后胜利属于共产党!”

“上栅乡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唐家湾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的一个缩影。”甘晓涛介绍,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先烈,让后人记住前人的浴血奋斗史,上栅卢公祠维修工程2019年列入高新区政府投资计划,目前已完成修缮。

两所学校点燃抗日救亡熊熊烈火

位于香洲区南屏镇南屏村东大街一巷的甄贤学校,始建于1871年,为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著名爱国者、教育家容闳带头捐款开办。它是中国最早的侨校、广东省最早的民间学校之一,也是南屏抗日救亡宣传队旧址。

甄贤学校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日本舰队在珠江口进行封锁,派海军陆战队对华南沿海岛屿进行侵扰。同年12月,日本军队侵入荷包岛及三灶岛。

“抗战期间,南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珠海市历史名人研究会会员郑少交告诉记者,1937年11月,郑汝森和郑炳芳在甄贤学校成立了南屏抗日救亡宣传队,进步师生在学校大门和教室门口标上“五卅门”“九·一八门”等字样,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在北山、湾仔等乡村演出救亡剧目,激发民众的爱国之心。

“宣传队除了在南屏,还在周边城镇和村庄广泛宣传,开设漫画宣传栏和张贴标语,沿着岐关公路至中山市小榄镇做抗日宣传工作,每到一个村镇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郑少交说。

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村的健民小学旧址,同样见证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往事。健民小学旧址建于清初,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山八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36年春,邝任生从广州回到小濠涌出任健民小学校长,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在校内秘密成立小濠涌青年社,编印了《青年月刊》,宣传进步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1937年1月,小濠涌青年社扩展为八区青年社,《青年月刊》改名为《八区青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八区青年社中,当时多位曾在外地读书的斗门进步青年在邝任生的组织下,一同研读《资本论》《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讨论救国道路,自此马列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斗门开始传播。”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梁少华介绍道。

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斗门。1937年9月20日,中山八区第一个党支部小濠涌党支部成立。1939年1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八区区队(即抗先队)成立,队部就设在健民小学内,使之成为当时斗门地区青年运动的中心。

“抗先队成立后,邝任生经常在健民小学召开对敌斗争和党建工作秘密会议,为扩大和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保护。为避免被国民党反动派怀疑和追踪,会议时常在屋顶上召开。”梁少华表示,“在斗门地区的革命历史上,小濠涌健民小学可谓思想策源地。”

两处遗址追忆可歌可泣英雄战事

凤凰山,既是珠海的绿肺,又是革命的热土。70多年前,珠江纵队凤凰山武工队6名队员在凤凰山石洞与600余敌人激战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凤凰山东北麓。

从美丽湾后的神前路上山,沿着古驿道,一路穿行经过杨寮水库,在凤凰山主峰东北面的一片灌木丛中,凤凰山石洞遗址掩映其间。

凤凰山石亭,凤凰山武工队战斗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和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凤凰山区武工队经常在石洞里宿营,学文化、谈形势、研究锄奸反霸行动计划。”甘晓涛介绍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48年1月18日,为消灭凤凰山区的革命力量,国民党军队纠集600余兵力“扫荡”凤凰山区。隐藏在凤凰山石洞的武工队领导人吴当鸿、梁泰猷和周棉、阮通、周仔、蔡保等4名队员被国民党军队发现。

敌人包围了武工队的宿营地,用火力封锁洞口,层层围困。武工队战士不畏强敌,坚持抵抗6个昼夜,后4人突围成功,2人被捕。这段武工队游击队员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鼓舞着当地人民继续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

把目光投向凤凰山东北方向,位于唐家湾镇山房路12号的望慈山房,是一处由前后两座小楼组成的院落。在后座的一间展厅中,陈列着我军对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胜利的嘉奖令,向游客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梅溪陈氏大宗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凤凰山区政务委员会筹建处。

1949年11月4日,珠海陆地(当时属中山县)全部解放,而退守万山群岛的国民党军队组成“万山防卫司令部”,封锁珠江口,妄图反攻大陆。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一三一师、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部分炮兵部队进驻唐家湾,在望慈山房设联合指挥部。

5月25日凌晨,在联合指挥部指挥下,火力舰队、登陆舰队和运输船队从唐家湾前环、后环起航,首战垃圾尾岛。万山海战历时70多天,经过大小战斗10次,击沉击伤敌舰16艘,俘获10艘,毙敌500余人,俘敌193人。先后解放了垃圾尾岛、蜘洲岛、溢洲岛、东澳岛、白沥岛、万山岛、外伶仃岛、担杆列岛和庙湾岛等岛屿,粉碎了国民党“控制万山,封锁海口,策应内地,反攻大陆”的企图。

8月4日,除蚊尾洲外,万山群岛全部解放,战役胜利结束。毛泽东赞扬道:“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在战斗中,唐家湾渔民踊跃参战,出船出力,运送作战物资支援解放军,涌现了战斗英雄林文虎等一批英模,其中后环村青年渔民袁北有获得“全国支前模范”称号。

如今,在唐家共乐园南门入口附近,矗立着解放万山群岛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缅怀先烈,一些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也会组织集体祭扫活动。该纪念碑建于1957年,背面的碑记载有万山海战的作战经过,供后人瞻仰。

数说
珠海有45个省认定革命遗址 7个其他遗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鱼月村、小濠涌村……一座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走出了把名字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革命领袖;村子里古老的祠堂,见证了一段段短暂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历史;几间破败的旧校舍,曾庇护一个个撑起民族脊梁的抗战志士,书写了抗日救亡的历史华章;凤凰山上人迹罕至的灌木丛,浸透着寡不敌众仍英勇不屈的游击队员的鲜血……

目前,珠海有省认定的革命遗址有45个,其他遗址有7个。其中,45个革命遗址纵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了党带领珠海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奋斗历程。7个其他遗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华罪行,是日本侵略者在珠海地区的有力罪证。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革命先烈事迹中汲取信仰力量,从特区建设历程中汲取奋斗力量。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新征程上,珠海将在新时代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文字:廖明山 陈雁南 图片:钟凡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戴丹梅
寻访红色遗址 谛听百年党史 将英雄事迹化作珠海人民宝贵的精神力量
观海融媒 2021-06-29 14:33

斗转星移,时间改变了遗址的本来面貌,却从未抹去其中承载的浩荡历史。特区四十载,珠海在腾飞,而这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英雄故事,已然融入了珠海这片红色热土,化为新时代珠海人民宝贵的精神力量。

小村庄走出坚贞不屈革命领袖

在珠海,有被称为“红色三杰”的苏兆征、杨匏安和林伟民。分别从高新区唐家湾镇淇澳村、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村、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走出的这三位革命志士,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今,珠海建起了杨匏安陈列馆、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他们的事迹与精神不断地受到后人的传颂与发扬。

实际上,除了“红色三杰”,在珠海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涌现出郑汝森、邝任生等为革命事业终身奔走的杰出领袖,在百年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走进香洲区南屏镇,踏上灰白色的石板街,路过南屏影剧院,再走大约300米,就到了西大街8号的郑汝森故居。80多年前,郑汝森曾在这里教书育人,组织抗日宣传队,带领抗日先锋队抛头颅洒热血。

郑汝森生于1902年,受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农民协会的两个堂叔的教育以及当时革命群众运动的影响,郑汝森很早就有反侵略、反压迫的思想意识。1920年,他动员一批热心教育事业的进步青年,一起创办了智仁小学并担任校长。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汝森加入教师联合会(抗日群众组织),并利用教学的机会在造贝小学、南屏小学成立了抗日宣传队,还组织了全乡性的南屏青年抗日救亡后援队并出任队长。

为了唤醒群众的反侵略意识,除了在校师生,他还吸收社会上的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参加抗日运动,教唱革命歌曲,导演抗日剧目。他挨家挨户宣传抗日运动,动员群众加入抗日队伍、捐献武器或资金等。经过他的努力,南屏青年抗日救亡后援队不断壮大。

1938年,郑汝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让他更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很少休息,经常都不回家睡觉,半夜三更课室的灯还是亮的。”郑汝森同族后人郑少仁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郑汝森,言语间充满着敬佩。

郑汝森白天教学,晚上与抗日先锋队的地下党员秘密开会,很多时候只是在课桌上趴着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工作。因持续高强度工作,郑汝森患上了皮肤病和严重的肺病,卧床不起。1940年7月,郑汝森在南屏逝世,临终前他不忘叮嘱队员:“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另一边的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村,坐落着邝任生烈士故居,故居门墙挂有“光荣烈属”牌匾。1911年,邝任生出生在这里。学生时代,他在中共地下党员陈杰、谢英的影响下投身革命。

1937年9月20日,邝任生在小濠涌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这是珠海市最早诞生的党支部。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共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共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邝任生因此被敌人称为“最难对付的赤色分子”。

“邝任生先后担任小濠涌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山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宣传部长、香港工委宣传部长、澳门工委书记、顺德工委书记等党内职务。”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介绍说,邝任生为建立斗门地区党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践行了他一生“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崇高理想。

1942年3月,邝任生在顺德林头乡一名地下交通员的家里主持召开对敌斗争秘密会议时,被日军逮捕。被捕后,邝任生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老祠堂见证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观音山下,坐落着一座硬山顶、石墙基、青砖墙的祠堂,门楣上写有“曰有吴公祠”5个大字。大门左侧挂有“小托村农会旧址”牌匾,右侧挂有“珠海市历史建筑”牌匾。这里是斗门区保存最完整的农民协会旧址。

时间追溯到大革命时期。1924年至1927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广东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在此背景下,1924年冬,中山县委派特派员黎炎孟专门到小托村做农民运动调查,为成立农民协会做准备。随后,小托村在“曰有吴公祠”成立农会,游击队与农会成员一道组织反帝反封建、反苛捐杂税、反剥削压迫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队宣传队经常在小托村“曰有吴公祠”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宣传节目。日伪军对小托村农会恨之入骨,曾两次纵火烧毁后祠堂,阻挠抗日活动,小托村农会与日伪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山八区的农民协会虽然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但其作为斗门地区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播下的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燃起了熊熊烈火。”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上栅卢公祠。

黎炎孟的足迹不仅走遍了小托村,还延伸到高新区唐家湾镇上栅地区。位于高新区唐家湾镇上栅社区蚝壳祠巷的卢公祠,是一座始建于清初的老祠堂,也是唐家湾地区最早的农会——上栅乡农民协会旧址。墙体为蚝壳混三合土堆砌,又称“蚝壳祠”,是上栅最早的卢氏宗祠。

“这座村中老祠堂见证了上世纪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上栅乡农民自卫军的军旗和全体农民自卫军成员的合影还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保护协会秘书长甘晓涛介绍称。

1925年10月,黎炎孟来到上栅地区,于1926年元宵节前后,在卢公祠成立了上栅乡农民协会,开始同土豪、劣绅作斗争,开展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制止土豪恶霸敲诈勒索等工作。到1926年底,上栅乡农民协会已发展会员380余人。

上栅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很快引起了地主劣绅、反动民团的仇视和反扑。1927年2月中旬,民团局纠集40余名武装人员,突袭上栅乡农民自卫军,双方发生激战。在战斗中,上栅乡农民自卫军队长当场牺牲,十余名队员被捕后惨遭杀害。上栅乡农民协会和自卫军遭到残酷镇压。

1928年1月12日,黎炎孟在中山英勇就义,时年25岁。面对极刑,他高喊口号:“我死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最后胜利属于共产党!”

“上栅乡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唐家湾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的一个缩影。”甘晓涛介绍,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先烈,让后人记住前人的浴血奋斗史,上栅卢公祠维修工程2019年列入高新区政府投资计划,目前已完成修缮。

两所学校点燃抗日救亡熊熊烈火

位于香洲区南屏镇南屏村东大街一巷的甄贤学校,始建于1871年,为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著名爱国者、教育家容闳带头捐款开办。它是中国最早的侨校、广东省最早的民间学校之一,也是南屏抗日救亡宣传队旧址。

甄贤学校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日本舰队在珠江口进行封锁,派海军陆战队对华南沿海岛屿进行侵扰。同年12月,日本军队侵入荷包岛及三灶岛。

“抗战期间,南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珠海市历史名人研究会会员郑少交告诉记者,1937年11月,郑汝森和郑炳芳在甄贤学校成立了南屏抗日救亡宣传队,进步师生在学校大门和教室门口标上“五卅门”“九·一八门”等字样,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在北山、湾仔等乡村演出救亡剧目,激发民众的爱国之心。

“宣传队除了在南屏,还在周边城镇和村庄广泛宣传,开设漫画宣传栏和张贴标语,沿着岐关公路至中山市小榄镇做抗日宣传工作,每到一个村镇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郑少交说。

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村的健民小学旧址,同样见证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往事。健民小学旧址建于清初,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山八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36年春,邝任生从广州回到小濠涌出任健民小学校长,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在校内秘密成立小濠涌青年社,编印了《青年月刊》,宣传进步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1937年1月,小濠涌青年社扩展为八区青年社,《青年月刊》改名为《八区青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八区青年社中,当时多位曾在外地读书的斗门进步青年在邝任生的组织下,一同研读《资本论》《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讨论救国道路,自此马列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斗门开始传播。”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梁少华介绍道。

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斗门。1937年9月20日,中山八区第一个党支部小濠涌党支部成立。1939年1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八区区队(即抗先队)成立,队部就设在健民小学内,使之成为当时斗门地区青年运动的中心。

“抗先队成立后,邝任生经常在健民小学召开对敌斗争和党建工作秘密会议,为扩大和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保护。为避免被国民党反动派怀疑和追踪,会议时常在屋顶上召开。”梁少华表示,“在斗门地区的革命历史上,小濠涌健民小学可谓思想策源地。”

两处遗址追忆可歌可泣英雄战事

凤凰山,既是珠海的绿肺,又是革命的热土。70多年前,珠江纵队凤凰山武工队6名队员在凤凰山石洞与600余敌人激战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凤凰山东北麓。

从美丽湾后的神前路上山,沿着古驿道,一路穿行经过杨寮水库,在凤凰山主峰东北面的一片灌木丛中,凤凰山石洞遗址掩映其间。

凤凰山石亭,凤凰山武工队战斗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和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凤凰山区武工队经常在石洞里宿营,学文化、谈形势、研究锄奸反霸行动计划。”甘晓涛介绍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48年1月18日,为消灭凤凰山区的革命力量,国民党军队纠集600余兵力“扫荡”凤凰山区。隐藏在凤凰山石洞的武工队领导人吴当鸿、梁泰猷和周棉、阮通、周仔、蔡保等4名队员被国民党军队发现。

敌人包围了武工队的宿营地,用火力封锁洞口,层层围困。武工队战士不畏强敌,坚持抵抗6个昼夜,后4人突围成功,2人被捕。这段武工队游击队员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鼓舞着当地人民继续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

把目光投向凤凰山东北方向,位于唐家湾镇山房路12号的望慈山房,是一处由前后两座小楼组成的院落。在后座的一间展厅中,陈列着我军对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胜利的嘉奖令,向游客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梅溪陈氏大宗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凤凰山区政务委员会筹建处。

1949年11月4日,珠海陆地(当时属中山县)全部解放,而退守万山群岛的国民党军队组成“万山防卫司令部”,封锁珠江口,妄图反攻大陆。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一三一师、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部分炮兵部队进驻唐家湾,在望慈山房设联合指挥部。

5月25日凌晨,在联合指挥部指挥下,火力舰队、登陆舰队和运输船队从唐家湾前环、后环起航,首战垃圾尾岛。万山海战历时70多天,经过大小战斗10次,击沉击伤敌舰16艘,俘获10艘,毙敌500余人,俘敌193人。先后解放了垃圾尾岛、蜘洲岛、溢洲岛、东澳岛、白沥岛、万山岛、外伶仃岛、担杆列岛和庙湾岛等岛屿,粉碎了国民党“控制万山,封锁海口,策应内地,反攻大陆”的企图。

8月4日,除蚊尾洲外,万山群岛全部解放,战役胜利结束。毛泽东赞扬道:“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表扬。”在战斗中,唐家湾渔民踊跃参战,出船出力,运送作战物资支援解放军,涌现了战斗英雄林文虎等一批英模,其中后环村青年渔民袁北有获得“全国支前模范”称号。

如今,在唐家共乐园南门入口附近,矗立着解放万山群岛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缅怀先烈,一些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也会组织集体祭扫活动。该纪念碑建于1957年,背面的碑记载有万山海战的作战经过,供后人瞻仰。

数说
珠海有45个省认定革命遗址 7个其他遗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鱼月村、小濠涌村……一座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走出了把名字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革命领袖;村子里古老的祠堂,见证了一段段短暂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历史;几间破败的旧校舍,曾庇护一个个撑起民族脊梁的抗战志士,书写了抗日救亡的历史华章;凤凰山上人迹罕至的灌木丛,浸透着寡不敌众仍英勇不屈的游击队员的鲜血……

目前,珠海有省认定的革命遗址有45个,其他遗址有7个。其中,45个革命遗址纵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了党带领珠海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奋斗历程。7个其他遗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华罪行,是日本侵略者在珠海地区的有力罪证。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革命先烈事迹中汲取信仰力量,从特区建设历程中汲取奋斗力量。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新征程上,珠海将在新时代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文字:廖明山 陈雁南 图片:钟凡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戴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