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斗门区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到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会议。斗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在听取党史专家讲解后,一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会议强调,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和成效,扎实办好“民生微实事”,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问题抓起,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切实提升民生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基层基础。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斗门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的便捷顺畅为目标,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到实处。
6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6月15日,斗门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总结前一阶段斗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斗门区对标“十四五”开好局发展要求,深入提升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城市品质,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齐推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指引,斗门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全市首创“党委主导+群众点单+民主决策+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民生微实事”工作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时效性强的惠民项目,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农村,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组织各行各业各单位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通过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微实事,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村干部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我为群众做什么’同‘群众要我做什么’更好地结合起来,带动更多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服务人民。”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今年,斗门区拟累计投入1.24亿元办好一批“民生微实事”。截至目前,斗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共确定实施项目624个。其中,“民生微实事”项目421个,包括201个已实施项目、77个已完成项目,涉及资金约8700万元。
34个区领导领办项目
抓住关键少数 坚持以上率下
崭新的沥青跑道、五彩的儿童乐园、丰富的健身设施……建成40余载的霞山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年初,霞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公园重新向市民开放。
霞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以“一环、两湖、三轴、五区、十景点”为布局,全程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保留公园原有的风貌特点。崭新的绕湖慢跑道令人眼前一亮,儿童乐园、健身运动区、阳光大草坪、观景台等休闲健身场所沿着慢跑道两旁而建,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运动,现在公园环境更好了,健身设施也多了,感觉特别幸福。”正在新增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的黄大爷笑着说。
新建和升级改造10个公园,既是今年斗门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也是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领办的34个民生实事项目之首。
15日的会议审议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领办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安排。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工作安排共包含34个项目,涵盖多个民生领域,每个项目均由一名区领导领办,其中一部分来源于斗门区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另一部分则由各镇街主动发现群众需求并上报。
会议要求,斗门区领导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实行闭环动态管理,定期“议账”,随时“报账”,每季度汇总办理情况,做到逐一销号、逐项落实,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斗动力、工作成效。
34个区领导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是斗门区6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重点任务,斗门区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绘出蓝图。
斗门提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落户等民生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办好“民生微实事”,关爱特殊群体、提升居住环境、健全公共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提供科技服务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公共资源着力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加快推进环境提升、道路整治、城市管理、文化体育、老旧小区改造、用水安全、停车场建设、“菜篮子”“米袋子”等方面的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
421个“民生微实事”项目
聚焦群众细微事 百姓倍增幸福感
6月15日,斗门镇小濠冲村村民邝洪益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他一直面临“如厕”难题。通过“民生微实事”居家安全改造项目,包括他在内的22户残障人士及困难长者家中的洗手间完成了升级改造:有台阶的蹲厕“升级”为坐厕,并配套安装了安全扶手,为邝洪益和家人解决了这道难题。
而在乾务镇湾口村,因病卧床已有12年时间的村民梁娟好,则在家中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和助浴服务。通过“民生微实事”失能群体康复护理项目,村里包括她在内的6户失能人员均可享受到康复护理上门服务。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每周上门3次,通过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助洁助急助医等形式提供服务,改善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感谢你们总想着我们老年人,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湾口村,93岁的黄群英激动地说。
改善城乡环境,回应民生关切。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好事落地生根,影响群众衣食住行的细微事随之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幸福感倍增。
聚焦“四个导向”,斗门区积极探索“民生微实事”惠民路径。
效果导向实现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进行全过程公示,做到每一个项目从提议到验收的全过程可查可见。
智慧导向丰富需求征集手段。在利用线下办事窗口等渠道收集群众需求的同时,推动“民生微实事”线上云服务平台联通小程序、公众号等各类线上平台渠道,实现群众“身边事身边办”“随时提随时办”。
需求导向解决群众身边急难事。坚持问需于民,聚焦群众所急所盼,突出项目征集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坚持问计于民,聚焦群众意见建议,有序开展议事协商;坚持取信于民,聚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政策导向强化制度保障作用。为使“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得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更好适应实施项目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把好“项目关”“程序关”“法律关”。
为确保把“民生微实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斗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为每一个项目“问诊把脉”,协助镇街更快、更好、更科学地组织项目落地,确保项目设计及预算合规合理。按照1个行政村至少配置1名专职社工的思路,斗门区与全市超过20家社工组织合作,实现129个村居社工进驻全覆盖,与百姓需求精准对接,问需于民,畅顺直通民心的通道。斗门区还在大力推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旨在吸引社会力量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民生微实事”全社会参与。
203个“自选动作”项目
紧扣“1+10+N”工作思路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之外,斗门区各级各部门紧扣“1+10+N”工作思路(1就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10就是组织党员干部自学、高质量开展专题学习等十种学习方式,N就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任务),将岗位建功和服务群众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主动发现群众需求,形成了203个“自选动作”项目,与由群众或村居自主申报的“民生微实事”形成有效互补。
一张写字台、一辆自行车、一个新书包……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斗门区妇联开展“星星点灯”村居困境儿童“微心愿”认领活动,借助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力量,征集346个区内困境儿童“微心愿”,并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发布。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346个“微心愿”已全部得到实现。
斗门区卫生健康局开展“名中医斗门行”大型义诊活动,邀请17位国家级、省级专家到斗门区侨立中医院为群众提供16个专科的医疗服务,现场耐心为市民听诊把脉、针灸治疗,并耐心叮嘱治疗注意事项,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群众提供指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诊疗服务。
斗门区教育局开展“关爱学生成长 名师进村居”实践活动,坚持“微”处着力,紧紧围绕入学招生、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六大方面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延伸教育服务精细化的触角。
斗门区团委联合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在斗门体育馆等新冠疫苗接种点提供秩序维护、登记服务、接种协助、操作指引等志愿服务。自4月1日起,开展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活动113场次,参与志愿者约15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2400小时,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6月16日,斗门区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到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会议。斗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在听取党史专家讲解后,一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会议强调,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和成效,扎实办好“民生微实事”,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问题抓起,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切实提升民生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基层基础。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斗门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的便捷顺畅为目标,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到实处。
6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6月15日,斗门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总结前一阶段斗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斗门区对标“十四五”开好局发展要求,深入提升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城市品质,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齐推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指引,斗门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全市首创“党委主导+群众点单+民主决策+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民生微实事”工作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时效性强的惠民项目,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农村,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组织各行各业各单位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通过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微实事,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村干部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我为群众做什么’同‘群众要我做什么’更好地结合起来,带动更多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服务人民。”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今年,斗门区拟累计投入1.24亿元办好一批“民生微实事”。截至目前,斗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共确定实施项目624个。其中,“民生微实事”项目421个,包括201个已实施项目、77个已完成项目,涉及资金约8700万元。
34个区领导领办项目
抓住关键少数 坚持以上率下
崭新的沥青跑道、五彩的儿童乐园、丰富的健身设施……建成40余载的霞山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年初,霞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公园重新向市民开放。
霞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以“一环、两湖、三轴、五区、十景点”为布局,全程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保留公园原有的风貌特点。崭新的绕湖慢跑道令人眼前一亮,儿童乐园、健身运动区、阳光大草坪、观景台等休闲健身场所沿着慢跑道两旁而建,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运动,现在公园环境更好了,健身设施也多了,感觉特别幸福。”正在新增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的黄大爷笑着说。
新建和升级改造10个公园,既是今年斗门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也是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领办的34个民生实事项目之首。
15日的会议审议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领办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安排。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工作安排共包含34个项目,涵盖多个民生领域,每个项目均由一名区领导领办,其中一部分来源于斗门区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另一部分则由各镇街主动发现群众需求并上报。
会议要求,斗门区领导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实行闭环动态管理,定期“议账”,随时“报账”,每季度汇总办理情况,做到逐一销号、逐项落实,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斗动力、工作成效。
34个区领导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是斗门区6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重点任务,斗门区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绘出蓝图。
斗门提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落户等民生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办好“民生微实事”,关爱特殊群体、提升居住环境、健全公共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提供科技服务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公共资源着力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加快推进环境提升、道路整治、城市管理、文化体育、老旧小区改造、用水安全、停车场建设、“菜篮子”“米袋子”等方面的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
421个“民生微实事”项目
聚焦群众细微事 百姓倍增幸福感
6月15日,斗门镇小濠冲村村民邝洪益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他一直面临“如厕”难题。通过“民生微实事”居家安全改造项目,包括他在内的22户残障人士及困难长者家中的洗手间完成了升级改造:有台阶的蹲厕“升级”为坐厕,并配套安装了安全扶手,为邝洪益和家人解决了这道难题。
而在乾务镇湾口村,因病卧床已有12年时间的村民梁娟好,则在家中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和助浴服务。通过“民生微实事”失能群体康复护理项目,村里包括她在内的6户失能人员均可享受到康复护理上门服务。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每周上门3次,通过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助洁助急助医等形式提供服务,改善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感谢你们总想着我们老年人,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湾口村,93岁的黄群英激动地说。
改善城乡环境,回应民生关切。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好事落地生根,影响群众衣食住行的细微事随之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幸福感倍增。
聚焦“四个导向”,斗门区积极探索“民生微实事”惠民路径。
效果导向实现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进行全过程公示,做到每一个项目从提议到验收的全过程可查可见。
智慧导向丰富需求征集手段。在利用线下办事窗口等渠道收集群众需求的同时,推动“民生微实事”线上云服务平台联通小程序、公众号等各类线上平台渠道,实现群众“身边事身边办”“随时提随时办”。
需求导向解决群众身边急难事。坚持问需于民,聚焦群众所急所盼,突出项目征集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坚持问计于民,聚焦群众意见建议,有序开展议事协商;坚持取信于民,聚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政策导向强化制度保障作用。为使“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得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更好适应实施项目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把好“项目关”“程序关”“法律关”。
为确保把“民生微实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斗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为每一个项目“问诊把脉”,协助镇街更快、更好、更科学地组织项目落地,确保项目设计及预算合规合理。按照1个行政村至少配置1名专职社工的思路,斗门区与全市超过20家社工组织合作,实现129个村居社工进驻全覆盖,与百姓需求精准对接,问需于民,畅顺直通民心的通道。斗门区还在大力推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旨在吸引社会力量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民生微实事”全社会参与。
203个“自选动作”项目
紧扣“1+10+N”工作思路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之外,斗门区各级各部门紧扣“1+10+N”工作思路(1就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10就是组织党员干部自学、高质量开展专题学习等十种学习方式,N就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任务),将岗位建功和服务群众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主动发现群众需求,形成了203个“自选动作”项目,与由群众或村居自主申报的“民生微实事”形成有效互补。
一张写字台、一辆自行车、一个新书包……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斗门区妇联开展“星星点灯”村居困境儿童“微心愿”认领活动,借助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力量,征集346个区内困境儿童“微心愿”,并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发布。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346个“微心愿”已全部得到实现。
斗门区卫生健康局开展“名中医斗门行”大型义诊活动,邀请17位国家级、省级专家到斗门区侨立中医院为群众提供16个专科的医疗服务,现场耐心为市民听诊把脉、针灸治疗,并耐心叮嘱治疗注意事项,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群众提供指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诊疗服务。
斗门区教育局开展“关爱学生成长 名师进村居”实践活动,坚持“微”处着力,紧紧围绕入学招生、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六大方面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延伸教育服务精细化的触角。
斗门区团委联合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在斗门体育馆等新冠疫苗接种点提供秩序维护、登记服务、接种协助、操作指引等志愿服务。自4月1日起,开展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活动113场次,参与志愿者约15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2400小时,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