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珠中江交流合作 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珠海特区报 2021-04-10 07:04:28

潮起珠江西,扬帆再起航。

打开广东省地图可以看到,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地缘相近、联系紧密。回溯全省发展改革史,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提高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等重大举措被频频提及。

迈进“十四五”,迎来新机遇。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近日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珠江口西岸也被多次提及。《意见》提出带动提升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水平,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强化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等多项重点要求。

吹响冲锋号,擘画新蓝图。9日,珠海市党政代表团赴中山市、江门市学习考察,深化三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等领域交流合作。近日,珠海特区报记者前往中山、江门,深入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车间等地,探寻三地在深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广阔合作空间。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广袤的黄茅海水域上,长达数公里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钢便桥如同蜿蜒的巨龙,分别从珠海和江门向水域中心延伸。装载着混凝土和钢筋笼的大型工程车辆在钢便桥上来回穿梭,为跨海通道的桩基施工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

黄茅海跨海通道路线全长约31.1公里,从珠海、江门两侧同步施工,两座通航孔桥分别为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斜拉桥、黄茅海大桥——主跨2×720米三塔斜拉桥。8日下午,记者在靠近江门一侧的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黄茅海大桥中塔作业平台看到,现场正忙而有序地开展桩基施工作业。

4月8日,江门台山,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塔桩基施工现场。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工程部部长杨伟刚告诉记者,黄茅海大桥西塔、中塔目前已完成75%的桩基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该跨海通道预计2024年4月底完成合龙,2024年年底完成交工验收。以该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所在的江门市台山赤溪镇和珠海市平沙镇前西社区为起终点,导航显示需要近一个小时车程。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按照10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估算,走完跨海通道全程仅需20分钟左右。

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跨海工程,是港珠澳大桥西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优化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4月8日,江门台山,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塔桩基施工现场。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联动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珠海围绕推动澳珠极点融入国家高铁网,加快建设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通过规划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等举措,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记者注意到,中山和江门的重大交通设施是珠海市党政代表团此次考察的重点之一。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深中通道建设现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实地考察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加快推进三地互联互通。

在织密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方面,珠海除了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外,还将强化珠江口西岸交通一体化高速公路网布局,完善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周边路网,谋划推动珠峰大道西延至江门、横琴第三通道北延至中山等高快速路,完善珠海对接中山、江门等城市交通路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

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新能源企业。8日上午,记者在该公司研发车间的氢燃料系统低温测试房前看到,一组电池正在里面进行零下30℃的低温测试。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杰锋告诉记者,该组电池将在极寒的环境下测试运作情况,“我们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供应商,将提供氢燃料电池、场馆备用电源等产品。”

4月8日,中山,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堆装配车间。

“珠海拥有海洋设备、车辆制造等产业基础,这些都是跟氢能源产业很好的结合点。”黄杰锋表示,他们正在和珠海的一家无人船企业合作,研发装备氢燃料电池的无人船,“目前我们也在和珠海一家船艇制造企业洽谈合作,开发适合船艇使用的氢燃料发动机和发电机。”

同样位于火炬开发区内的达影医疗(中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的企业。该公司销售总监王伟涛告诉记者,珠海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就有来自珠海的企业。王伟涛表示,近年来珠海在医疗领域投入很大,也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希望两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可以深入对接,推进两地产业链互补、资源共享。”

4月8日,中山,广东喜玛拉雅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铂碳催化剂 。

位于江门市的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4K智能电视、液晶模组、网络多媒体产品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珠海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考察了企业科技创新等情况。

当前,珠海正加快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山也加快推动智能家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江门通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实现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珠江口西岸的重要城市,珠海、中山、江门均承担着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发展重担。

在共同推进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基础上,珠中江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对接,促进产业链升级,共同壮大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持续深化珠中江产业园区合作交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创新要素引导,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政策互认互通、科技协同创新攻关、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强化合作。

协同推进城市建设与治理:

全面提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品质魅力

“这几年来,能明显感觉到前山河的水质在变好。河水散发的异味少了,在河边跑步锻炼更舒服了。”家住前山河附近的珠海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

前山河西起中山市的联石湾,东至珠海市的石角咀,全长23公里。曾经的前山河污染严重,历经多次整治仍未见明显成效。近年来,珠海不断加大前山河整治力度。特别是2019年以来,珠海已按计划投入约50亿元推进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三年内基本实现“正本清源、雨污分流”的目标。

去年,珠海持续强化珠中协作,全年开展了六轮前山河流域跨界交叉执法检查。与此同时,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每月共享前山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信息。在多项举措的同步推进下,前山河流域的5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实现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创5年来最佳水平。

珠海与中山、江门一衣带水、唇齿相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地群众共同的殷切期盼。随着珠中江合作的深入推进,三地区域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的合作也迎来新的机遇与要求。基于珠中江的地理环境特点,三地可以生态资源一体化的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海岸带、重要山体、森林、湿地等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打造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打造,离不开一流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载体。当前,珠海正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珠海将携手中山、江门,共同为提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品质魅力贡献力量。其中,在珠海和中山临近的南屏与坦洲、白蕉与神湾、高新与翠亨等区域,可以探索打造都市圈一体化示范区,为两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与江门临近的珠海西部生态新区,近年来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可以与江门在城市空间衔接、管理对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强交流、互学互鉴。

4月8日,中山,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基地。
4月8日,中山,位于火炬开发区里的国家健康基地展厅。

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是珠中江深度合作的重要命题之一。随着珠中江群众工作生活交流越来越密切,三地需要在疫情防控、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公共数据资源合作共享、热线事项转办、社保政策共享等方面强化合作,并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探索更多合作空间。与此同时,三地可利用地缘上的优势,在安全管理联动、应急处置合作、水上安全、森林防火灭火、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加强联动,为三市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专家:

珠中江合作要放在大湾区层面深度谋划

承担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使命

“珠海、中山、江门文化相近,血缘相亲,三地市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三地政府之间也有长期的往来互动,这为三地接下来开展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也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先发优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省“十四五”规划、《意见》相继发布,珠海、中山、江门的合作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珠中江要跳出珠中江看珠中江,把三地合作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深度谋划,借助港澳、广深的带动作用形成发展合力,承担起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使命。”

“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重中之重的建设内容。”袁持平表示,随着多个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都市圈正在加速成型。珠中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拥有较为密集的公路网络基础,有望形成一个“半小时”的小都市圈,“地方政府可以继续在公路交通方面发力,加快行政边界的有效衔接。”

在产业发展方面,袁持平认为珠中江拥有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在省“十四五”规划、《意见》均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前提下,珠中江以各自现有的重点产业平台为牵引,如珠海的生物医药、中山的康养、江门的高端制造产业等,推进产业相互衔接,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留住高端产业和人才。

《意见》要求珠海提升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在袁持平看来,澳门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电子科学等方面的原创优势,珠中江可以发挥自身的产业孵化能力与澳门对接,助力提升澳珠极点的高科技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珠中江还要注重寻求与澳门高端服务业的对接合作,把握横琴自贸片区在自主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的辐射作用,紧抓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珠中江在内部开展合作的同时,还要把视野扩大,跳出珠中江看珠中江。”袁持平表示,珠中江要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谋划进一步的合作,用好港珠澳大桥,借助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带动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珠中江内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承担起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使命。

策划:李栋 
采写:罗汉章
摄影: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