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加快打造文化包容型城市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珠海特区报 2021-03-19 15:55:2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体现在每位市民的一举一动中。

珠海有不少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即使没有交警督促,每每有路人过斑马线,来往车辆也会自觉减速停下。这份无声的温馨,既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更折射出城市的温暖和文明。

“‘礼让斑马线’是我初到珠海的最深印象,这种浓浓的人情味,是我决定留在这里的重要因素。”在新珠海人张先生看来,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更容易让人心生归属感。其实,不仅仅是“礼让斑马线”,疫情期间守望相助、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志愿红”随处可见……处处彰显着珠海这座城市的包容特质、文明底色,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里、扎根这里。

图为壮志学校一年级学生途锐米娅在击鼓鸣志。米娅的妈妈是俄罗斯人,爸爸来自非洲,她在珠海出生长大,说得一口标准的汉语普通话。

漫步珠海大街小巷,广东话、四川话、东北话、潮汕话、客家话应有尽有;香洲区联安市民艺术中心里,来自珠澳两地的社会组织齐聚一堂,群策群力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高新区各大公园中,常常会看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聚在一起聊天打球……多元文化在此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在此和谐共生,开放包容已成为珠海这座城市深深的文化印迹。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正加快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发展环境,着力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共同续写属于每个人的“春天的故事”。

打通人才引育通道
携手逐梦世界湾区

3月15日,珠海市人才引进入户重点企业目录(2021年第1版)发布,1401家企业入选。根据2020年11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人才引进及入户条件的通知》,这些企业的一线优秀员工可以直接办理人才引进落户。

不断完善入户相关政策,是珠海广纳天下英才、不断增强城市包容性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18年的《关于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到后续出台的《珠海市户口迁移管理实施办法》《珠海市关于毕业三年内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入户操作细则(试行)》等文件,近年来珠海不断放宽人才引进及入户条件,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发展,为不同领域的人才提供不同的创新机会,是珠海城市包容性的又一体现。连续五年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珠海赛区),是珠海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五年来珠海赛区赛事累计吸引1310家企业报名参赛,吸引一批优秀企业、创业人才融入珠海创新创业浪潮中来。针对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珠海开设质量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香洲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比赛,打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为更多人才搭建展示自我、自我成长的平台。

“香洲工匠”智能装备维修电工竞赛现场。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择优而居。“珠海要利用机遇进行创新氛围的营造,为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机会,并要积极地为人才解决好户籍转移、住房、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市政协委员陈依兰建议。

“来了,就是珠海人。”2018年,英国女孩米娜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珠海香洲区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珠海的几年里,她不仅收获了工作上的成就感,也邂逅了情意相投的爱人,在今年年初诞下一名可爱的混血宝宝。“珠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环境美丽、人们友好,生活简单而快乐。”米娜用自学的流利汉语说。

如今,像米娜这样在珠海工作、定居的外国人并不少见。截至2020年底,在我市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单位共有950家,有效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人1291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421人,外国专业人才(B类)862人。

随着入户、就业、人才等政策的不断完善,珠海敞开胸怀,向所有有志青年发出邀约:“共赴星辰大海 逐梦世界湾区”。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同心共创美好生活

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上万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居民医保、超100户港澳家庭已获得珠海公共租赁住房配租……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背后,蕴含着相似的发展密码:共享。

上万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居民医保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珠海正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让更有品质的生活普惠大众。

近年来,珠海不断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基本、宽覆盖、多层次、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已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超13万套。“十四五”期间,珠海还将筹集不少于8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此外,市住建部门还将修订完善《珠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扩大新就业职工、专业人才保障范围,港澳来珠海就业创业青年人才将与本地就业创业青年享受一致的公租房保障待遇。

珠海高新区高新产业人才共有产权项目惠景嘉园建设现场

公平的教育是城市包容特质的重要体现。珠海教育始终把公平公开作为发展底线,教育部门招生前把规则做在前头,提前发布招生公告,明确报名时间、报名条件等,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同时,着力增加学位供给,珠海今年将投入8.8亿元,建成8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

一座文化包容型城市,还少不了开放共享的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珠海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让城市融入生态,让公园融入生活”,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各类公园733个,实现了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5公里可达综合公园,10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香山湖公园
尖峰山森林公园

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获得感,不仅源自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源自对发展进程亲身参与的“共建、共治”。共同参与,才能将各类群体的需求充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把“民生幸福标杆”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实践。

2021年珠海要办的十大民生实事中,排在首位的便是“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今年2月4日,珠海启动“民生微实事”工作,通过群众下单、出题,政府接单、答卷的方式,精准对接民之所需,着重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市“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是面向所有社会主体,不设参与门槛,充分把主动权交到了群众手中。

拱北街道关爱高龄独居老人“民生微实事”项目,探访小组定期为老人提供理发、心理辅导等系列服务;翠香街道安宁社区“乐学园”民生微实事项目,对放学后无家人陪伴的中小学生开展课后辅导、社会实践等服务……一系列关爱老幼的暖心举措,是珠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生微实事”的缩影,也是加快营造文化包容型发展环境的生动写照。

拱北街道联安社区工作人员陪伴独居老人

“珠海这座城市真的太温暖了,这里的人们对我真好!”随着探访小组一次次送爱上门,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丁老伯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温暖。

文化引领心灵共振
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一环。建设一座城市、推进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更需要文化的创造。

会同村、淇澳古村、斗门旧街、菉猗堂等一批历史文化建筑场所,记录着珠海厚重的人文底蕴;苏兆征故居、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杨匏安事迹陈列馆等一批红色景点,无声地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如今,经过系统修缮、完善服务的古建筑场所成为备受市民游客欢迎的“打卡地”,珠海的文化底色也因此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和生机。

“古村里38座有百年历史的岭南民居错落有致,对孩子来说是一堂鲜活的历史课。”今年春节期间,澳门居民李先生特地带着孩子到会同古村内游览,他对记者说。

开放,是珠海经济特区四十余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特色。长期以来,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构建了形式多样、色彩斑斓的文化风景线,凝聚成城市前进发展的文化“向心力”

“结对牵手,我们就是一家人。”今年1月,由斗门区“怒江班”的3位00后傈僳族学生自编自唱的歌曲《斗门傈僳然》,在朋友圈里刷屏了。在珠海的大街小巷、山间河畔,三位傈僳族小伙子用傈僳语方言和汉语,述说他们对怒江家乡亲人的思念,描述在珠海求学的美好生活,歌曲中流露出的真挚感情打动了许多听众,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斗门区“怒江班”的3位00后的傈僳族学生自编自唱的歌曲《斗门傈僳然》

在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乐团、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话剧《白鹿原》、西班牙芭蕾舞剧《回廊》等国内外精品演出,《龙腾零丁洋》《记忆珠海——蔚蓝色的爱》等珠海本土原创剧作,珠海国际马戏节、沙滩音乐节等为市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大餐”。

从乐满香山湖纳凉音乐会到缤纷夏日周末儿童剧场,从金鼎文化广场、唐家文化广场到斗门礼堂……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连接上场,给珠海市民带来“家门口”的文化艺术享受

近年来,珠海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珠海大剧院、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建成投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走进新时代,面对新机遇,珠海重整行装,正着眼更优效果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打造历史文化精品力作、推进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全域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着力涵养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珠海,四十正青春!”今年2月初,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等央媒先后发文,为珠海“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城市新形象点赞,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珠海“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辉、日渐光彩夺目,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成为共识。

把住文化之舵,航向星辰大海。展望未来,珠海将成为一座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声音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总经理胡颖哲:
希望珠海永葆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住房、收入、户口等硬指标能够把人才引进来,但来了之后生活得舒不舒服、愿不愿意留下来,城市文化的包容性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胡颖哲看来,珠海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更有助于留住人才。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是珠海高新区的明“芯”企业。2017年落户高新区以后,该公司仅用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芯片核心IP、SoC架构、算法的自主研发,并在国内一线品牌可穿戴产品实现芯片月产数百万颗。

“选择落户珠海高新区,最初的考虑是区域内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基础好,同时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这对初创企业发展无异于雪中送炭。”回忆起企业这几年的发展经历,胡颖哲感慨地说,他和团队曾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还是选择落户珠海。

包容的政策产生包容的文化,包容的文化进一步吸引多元的人才。在胡颖哲看来,珠海作为移民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由于大家都是从外地而来,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促使这座城市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纳度。“包容是珠海与生俱来的特质,希望珠海永葆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推出更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

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
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席黄景禧:
开放包容为珠海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珠海是一座开放包容、有活力、不排外的城市,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而人口和文化的多元化,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席黄景禧说。

自2014年内地与港澳律师所开展合伙联营试点工作以来,广东省已有10多家联营所,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便是其中发展规模较大的一家。黄景禧自2008年起在澳门律师事务所工作,2020年成为人和启邦显辉(横琴)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及合伙人。不知不觉间,珠海已成为黄景禧的另一个家园,他不仅每周多次往返珠澳两地办公,还在珠海购置了房产,安了新家。

“‘十四五’规划提到,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不是一个城市的人才能够完成的,需要粤港澳三地的专业人才一起参与、共同努力。”黄景禧指出,律所联营模式为港澳律师理解内地文化、内地制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在黄景禧看来,联营所的优势就在于具备同时服务三个法域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从而能够解决涉及三地的业务问题,真正实现“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务,为当事人节省时间和成本。

“珠澳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但相同的是两地政府及居民都有一颗做好珠澳合作的心,相信随着珠澳合作开发横琴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律师选择到珠海、到横琴发展,这样的合作一定会实现‘1+1>2’的效果!”展望未来,黄景禧充满信心。

统筹:宋一诺
采写:宋一诺 佘映薇
摄影:朱习 吴长赋 曾遥 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李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