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水青山 绘就幸福家园 珠海持续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
珠海特区报 2021-03-18 07:45:25

“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珠海我幸福’。”

“外地人来珠海都为我们的环境点赞,生活在珠海真的是幸福感满满。”

这是各级人大代表集中视察香山湖公园和板樟山步道示范段后,纷纷发出的感叹。

香山湖公园人行栈道。

珠海自建市以来,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走有珠海特色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优美宜居的环境是珠海突出的“金字招牌”和无与伦比的后发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关键词:珠海蓝

精准治理,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珠海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气候宜人。以前只能羡慕别人在朋友圈晒‘珠海蓝’,到了珠海以后我发现几乎只要有太阳,珠海的天空就是湛蓝的。”一年前从北方某城市迁到珠海定居的王思浩说。

“珠海的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这是多年前珠海人向外地游客介绍珠海时常常提到的一句话。如今,珠海的蓝天白云、优质的空气,依然是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资本。在珠海人的朋友圈照片中,“珠海蓝”已然成了标配。

中心河公园。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珠海同时上榜2020年1-12月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城市、2020年1-12月空气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城市名单。2020年5、6、7月连续3个月,珠海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珠海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天更蓝了”。

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优势,这得益于珠海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精准治污管控,通过建立点线面精准管控的大气攻坚机制、调整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开展移动源污染治理、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不断增强扬尘治理力度,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

自2018年“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珠海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落实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工作机制,聚焦重点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柴油货车攻坚战、工业炉窑整治、工地扬尘防治、污染天气应对“4+1”治理模式,探索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有计划、有重点、有实招,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这场标志性战役。

俯瞰珠海渔女。

经过三年凝心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2020年全市蓝天白云明显增加,环境空气质量较2019年同期大幅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3.4%,同比增加6.8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2天,同比增加25天。PM2.5、PM10、NO2重点管控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9、34、24微克/立方米,位居珠三角领先水平,创全市历史同期新低;臭氧扭转同比上升局面,同比改善幅度达15.0%。“珠海的空气很清新,呼吸很舒畅,晚上在海边跑步感觉特别舒服。”经常在情侣路夜跑锻炼的梁明在接受采访时说。

关键词:水清岸绿

联防联治,聚焦“保好水治差水”

“几年前,一到夏天这里的河水就会发臭,很难闻。去年以来,就再也没有闻到臭味了,感觉夏天连蚊子都少了。”家住夏湾前山河边的李阿姨说,现在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和家人到河边散步,享受临水而居的静谧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变,源自于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长期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聚焦“保好水治差水”,通过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推动地表水环境保护、开展前山河水质达标攻坚、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推进涉水治污设施建设,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其中,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是重中之重。

为加快推进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EPC项目,珠海市政府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大兵团作战、全地域开工、全流域治理”治本攻坚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底,项目总形象进度达98.08%。

前山河。

目前,我市已建立前山河治理长效机制和整治联动机制,水务、城管、生态环境部门多方联动监管涉水排污单位,加强珠中两市联动执法、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每季度在前山河流域开展中珠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我市以点带面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着力完善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8座,3座新建工业污水厂已进行通水调试,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111.7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452个,17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黑臭消除比例为100%,53条问题河涌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35条河涌已完成整治工程、18条河涌整治项目正在施工。

监测数据显示,珠海水环境质量已实现重大改善,2020年前山河石角咀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全市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比2015年提升33.3%,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关键词:公园之城

民生优先,把最好的地用来建公园

“好漂亮,好惊艳呀!”2021年3月12日晚,600架无人机在珠海香山湖公园上空构成“3·12植树节”图样,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刘女士惊叹不已。

作为凤凰山森林公园项目的一部分,香山湖公园是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也是珠海标志性公园之一。公园内湖光山色、天水一色,集登山游湖、观鸟赏花、休闲健身于一体。自从“出道”以来,香山湖公园就不断俘获着市民和游客的芳心,日均入园客流超1万人次,成为天然的“城市氧吧”和“网红打卡地”。随着该公园二期、三期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周末与节假日入园休闲游玩的人数与日俱增。

海天公园

在珠海,像香山湖这样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还有不少。2020年国庆前夕,历经199天更新建设的海天公园亮起灯光,正式对外开放。全新开园的海天公园拥有全市最大面积海景大草坪,建设有温室植物园、名树古树区、公园驿站等特色景观。园内树木成荫,花景精巧,可谓是“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游”。2021年春节假期,海天公园前6天入园游客人数就超过15.6万人次。

为更好地连接山海资源特色,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珠海谋划建设山地步道工程,北线为凤凰山步道,南线为板樟山步道,东线依托情侣路,西线串联城市道路,整体布局成环成网。

2020年11月20日,凤凰山步道香山湖示范段正式开放,成为珠海向市民开放的第一条山地步道,当天即迎来了市民、游客约1.5万人次。开放后的首个周末,日客流量更是在4万人次左右。

大批市民游客来到景山道游览观光。

2021年2月1日,板樟山步道“景山道”正式开放预约,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珠海最炙手可热的景点之一,预约参观二维码“一码难求”。

开门向山翠,推窗见繁花。长期以来,珠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贵的土地用于建公园,把最好的空间用来建设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

自2016年提出“公园之城”建设规划起,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珠海已逐渐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相融”的公园网络。截至2020年年底,珠海已建成各类公园733个,2021年计划新建香山湖公园四期、海天公园二期等市政特色公园8个,鹤洲、城东等社区公园12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服务半径全覆盖网络正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美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参与生态教育的基地场所。

斗门粉洲村落羽杉枝叶呈现金黄、褐红等色,成群结队的白鹭盘桓于水天之间,蔚为壮观。

城市不断变美的同时,珠海也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珠海农村冲出“一城一域一地”,让它成为人们在大湾区休闲旅游、放松精神、寻找乡愁的一个地方,成为都市的精神家园,将农业农村变成城市的长板。

近年来, 珠海采取“十村示范、百村建设”的做法,选择部分村居重点打造示范样板,再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珠海斗门南门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村获得“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近年来,莲江村还收获了“广东省生态文明村”“珠海市生态文明第一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等多项殊荣。

木头冲鹤道花海。

未来,珠海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擦亮生态文明品牌,守好生态“底盘”,进一步彰显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依、城田相映的城市风貌。打造绿色低碳典范,实行最严格的产业环境准入制度,开展绿色生产,调整能源结构,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发展绿色建筑,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优化城市形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持续推进“公园之城”“千里绿廊”“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山水相连、亲山近水生态文化旅游新地标,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专家寄语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奇:

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品牌

“珠海自建市以来,一直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积极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和珠三角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经过40多年的久久为功,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珠海最亮眼的城市名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奇教授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珠海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应当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中进行新探索,作出新表率。

王奇建议,珠海应当系统总结过去40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品牌,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把优良的生态环境“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把生态环境作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的最宝贵无形资产,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等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并解放生态生产力。

同时,珠海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规范生态执法,倡导绿色消费与绿色出行,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并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只有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才能让生态环境更美好、经济发展更光明、人民生活更幸福。

数据: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保持领先,2020年达标率达到93.4%,同比改善6.8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保持前列;PM2.5浓度下降至1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4%,较2015年改善34.5%,连续三年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我市创新的前山“六个一”攻坚治理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我市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2020年前山河石角咀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全市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比2015年提升33.3%,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3年获评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等次,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美丽山水城市等荣誉,入选中欧低碳生态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20年,第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统筹:宋雪梅
采写:郑振华
摄影:赵梓 张洲 申洋 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