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牵手茂名,交出对口帮扶精彩答卷
观海融媒 2021-03-11 20:13:10

“种了百香果,日子好红火。成长四莳菜,幸福来得快。”这是茂名市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的何叔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曾经是贫困户的他,这些年在门口坡地种植了百香果等农作物,还清了债务、建起了新楼房。

位于高州市西北部的丁堂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省定贫困村,转变源于对口帮扶单位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到来。帮扶单位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团队入户调研,了解当地自然资源、气候、土壤等条件,找准了丁堂村产业发展与脱贫之路。

资料图

发展百香果、蔬菜种植产业,并通过成立高州市盈富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租赁、产业合作投资收益等方式让村民参与到帮扶项目,有效提升了村户造血功能。

发展种植产业,带旺了一条村。2019年底,丁堂村54户128人全部脱贫,当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8561元。

丁堂村的转变,是珠海市对口帮扶茂名的精彩剪影。201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决策部署,珠海市对口帮扶茂名市142个相对贫困村、10336户贫困户、31079人。

五年来,珠海对口茂名市累计落实各类扶贫资金约14.722亿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实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户100%达到出列、脱贫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569元,比帮扶前增长3.3倍多。

与此同时,针对扶贫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动力缺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难以跟市场对接等制约因素,我市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基地、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及强化市场对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搭平台、建基地、联市场”跨区合作式产业扶贫新路子。

资料图

五年来,珠海累计为茂名地区贫困村引入439家企业、26437万元社会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扶贫产业项目363个,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基地55个,建成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基地293个,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益贫带贫作用,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6891人持续稳定增收。

我市把消费扶贫作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珠海乃至珠三角的市场优势,大力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以来推动对口帮扶茂名地区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额67362万元,有力促进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销售,助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资料图

在成绩背后,还有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敢担当的扶贫干部队伍。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珠海2名扶贫干部赖国明、张伟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们均来自我市对口帮扶茂名一线。

赖国明(右)入户为行动不便贫困户检查身体。(资料图)

赖国明参加工作20年,其中有整整8年扎根于茂名开展扶贫工作。在茂名,他先后“转战”信宜市北界镇东村、金垌镇幸福村和高新区张屋村3条村,累计帮助202户贫困户845人脱贫。期间,还曾在特大洪灾中抢救了独居的67岁老人黄美红和村民共7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37人。

张伟华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资料图)

张伟华在5年前跟自己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说了一句“舍小家顾大家”,就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茂名扶贫工作。扶贫5年,张伟华鞋底磨破了,头发白了,皮肤黑了,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成为现实,家家户户盖起了大房子,水泥道路串起了村头村尾,网络信号实现了村域全覆盖。

在后方的大力支持和保障下,珠海市驻茂名的310名扶贫干部强化政治担当,勇担脱贫责任,成了贫困户心中“最贴心、最好的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五年来,相隔数百里的珠海、茂名两地始终同心筑梦,在脱贫之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出一条共奔小康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新部署新精神,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要求为导向,坚决履行特区责任,从推动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出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文字:廖明山 蒋毅槿 编辑:赵聪 责任编辑:龙丽娟